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范文_第4页
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提供与两小儿辩日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表述。 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 创设“辩斗”的对话形式,指导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做到准确断词断句。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活用文本语言进行“辩斗”,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激发欲望 1.同学们,

2、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在早上,还是中午、傍晚,太阳离我们都是一样远。 _一个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科学知识,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争论太阳远近的这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以前我们讲过,要读好文言文,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大屏幕展示原文以及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句中的停顿,尽量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设计意图:在本篇文言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文言文,掌握了一些读文言文的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充分给足学生自

3、读的时间,在停顿上给予一定的指导,确保目标的落实。 三、二读课文,理解字词,感知内容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读好,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实在不会的可以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教学的生成点: (1)“车盖”和“盘盂”谁大,能否用手势比画?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2)“沧沧凉凉”和“探汤”是形容什么的?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夏天的天气,用一个词语形容秋天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指导中差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4、(不要求按照白话文一句一译地说。) 设计意图:抓住四个词语进行检查,使得字词教学扎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带动关键句子意思的疏通与检查,让学生明白“远近”与这四个词语的关系。 四、三读课文,聚焦“辩斗”,读懂内容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你们说说,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 2.分别指名读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说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根据回答先后板书“近、远”和“远、近”) 3.两个小孩都有道理吗?(分别指名读出孩子的理由) 4.虽然都是一个太阳,但是两个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样。两个小孩谁也不肯认输,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辩斗。 5.

5、“辩斗”是什么意思?请问这里的“斗”是含有“打斗”的意思,还是含有“斗嘴”的意思? 6.请同学们将小孩的观点与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此处可以采用引读法,一部分学生读前半部分,一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7.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辩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教师扮演小孩和学生一起“辩斗”。 预设教学过程: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摇头动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汝错矣!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动) 生:汝错矣!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同桌“辩斗”。 设计意图:紧扣“辩斗”一词,和学生读中辨,辩中读,读读辨辩,亦读亦辩。学生不仅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精练,还能背诵这篇古文中的主要句段了。 五、续补话语,领悟中心 1.两个小孩争论不止,孔子赞成谁呢?(读: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当时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小孩是怎么说的?(读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两个小孩的笑声中含有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5.你们觉得孔子听

7、了后会生气吗?他会怎么说?(可以用孔子的话,也可以用现代语言来续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学而时习之 设计意图:领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教师要少灌输,多让学生领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 六、文白对读,短文推荐,感知语言魅力 1.教师一段一段地读白话课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或背课文。学生尝试相互对读。 2.你发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吗?(简要感知) 3.推荐:在我们班的 _群共享文件里有夸父逐日扁鹊治病)疑邻盗斧几篇文章,希望回家读读。 设计意图:文白对读故事内容,其目的:一是让学生淡化对课文内容的关注,重点关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部分学生可能不会用现代语言表述

8、(或翻译)文言文的意思,从而规范学生的语言。几篇列子。汤问中的浅显故事,其现代文学生已经学过,读一读,能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9、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

10、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

11、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

12、顿符号的课文(略) 强调:知=智 读音 zh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 _说故事的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1。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3.师:我们

13、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 生1:争论。 生2:辩论。 生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 生3: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 生(齐):辩斗。 四、演“辩”经过,感受氛围 师:怎么才是 “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 大家点评 师点评后,再

14、请两小儿辩斗。 师生再点评。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五、品“辩”内涵,悟儿品质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六、解“辩”之谜,获得新知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学生发表见解。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其中知识幻灯片 七、揭“辩”之果,悟子品质 师:这个知识难吗? 生: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1

15、:孔子不能决也。 生2: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生: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 师:什么是“知”? 生1:知道。 生2:知识。 生3:学问。 八、为子续“辩”,学无止境 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2.(学生练笔。) 3.交流共享 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师叫她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 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 生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4: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生写下“愧矣”) 生5: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生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生6: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