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 多年的历史了。 “校本(school-based )”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 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

2、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 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 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 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 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 是正

3、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 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 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规定,学校应该 “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 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

4、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 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 改变了 “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 ”的局面。1 / 8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 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 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 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国家在做课程计划时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校本课程开发

5、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 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 专家的指导, 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 -评估 -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 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 确定目标, 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 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 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 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6、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 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 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3)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对教师进行培训, 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

7、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4)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开发的意义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的优势极其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它有以下几方面好处:2 / 81教师的积极参与;2考虑学生的认知背

8、景与需要;3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4凸现学校自身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 )和受教育者 (学生 )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逐渐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但是在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问题,主要有:一、教师的课程观念亟需更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实行中央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学校及教师的课程观念未能发生根

9、本性改变, 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 仍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 陷于陈旧的课程思想习惯性之中。 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 对校本课程的涵义一知半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据调查,目前许多学校在校教师中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不超过50% ,他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那些有专长教师的事情。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 “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

10、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 这种传统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 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 制度层面上的阻力。 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 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但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而且长期以来我们推行的是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 为此,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

11、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加上校本课程在全国各地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 评价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 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3 / 8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 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 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 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三、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四、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构建,

12、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的落实。 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然而学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 ,缺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和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思想意识。这就导致了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教材编写往往是“师自为本” ,谁有特长谁来开,学生围绕教师转,而为了修满学分,不少学生不得不被迫选修某一课程, 按这种思路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有的学校还强行“摊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承担一门任选课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质量。五、缺乏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校本

13、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 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资源,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正所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课程开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够用于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不多,有的学校的现有设施、经费投入上还是比较紧张的, 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存在一定的制约,造成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捉襟见肘,苦不堪言。六、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校本课程评价包括学生学业评价和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即课程原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

14、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 然而,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处在起步阶段,学校无法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方案、内容、效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了了解学校的各位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成效,学校就罗列一大堆评价指标,教师和学生们在这些指标上打打勾,进行量化排名。 正因为多数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仅仅停留于学生反馈、教师自评与互评这样的经验水平上。 这些评价往往忽视了本来最需要关注的每个学生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 忽视了本来最应体现的学生实践活动中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忽视了4 / 8本来最应进行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评价过程中,我们

15、可以看到, 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往往简单了事,教师与学生们都只是为了应付,因此存在着评价过程不严密、评价结果真实性差等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顾及到它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要确保它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这就需要学校设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否则很难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盘散沙,造成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七、升学压力引发的异化因考试、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只存在于课表上,校本课程的课时被占用,在校本课程的时间里进行高考科目补习,使高考辅导的课外“加餐” 堂而皇之地变成了课内“加餐”。校本课程在考试的冲击下被淡化、异化成高考

16、科目补充和强化,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八、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矛盾”,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减少国家课程比例,给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教师得到发展,办出学校特色。但是, 新课改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把要求和内容降下来,编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各学科专家,存在“科本位” 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做足了本学科知识技能的充实,还增加了许多课外信息查找的任务,如此一来, 学生的学习负担根本减不下来,教师也普遍感受到课时太少,课外占用时间太多。这样,国家课程负担减不下来,而校本课程又处于起步阶段,其开发的滞

17、后与开发条件的不成熟,也就注定它抵挡不住国家课程的“冲击”,每周的校本课程出现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措施(一)要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地方或社会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 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应在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对象是学生需求、 学校需求、 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 首先,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应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 “因材开发”。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和看法。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 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渴求。其次,校本课程开发并非“闭门造车” ,搞自给

18、自足,应当考虑学校、地区和社会的需求,考察学校、地区及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对人才和信息的需求状况及特点,以期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5 / 8于学校、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的校本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的方法可用问卷调查法、人才市场分析法、 网络信息分析法、 地区发展报告分析法等;开发的主题可以是环境保护、地方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消费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策略,以及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内容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和发展等。(二)借助课程专家,进行联合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本应是学校自主开发,但是在课程改革起步阶段, 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

19、作用,组织课程专家、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搞联合开发,然后以“类”推出(这里的以“类”应注重学校的办学实力之间的差异),供区域学校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 各个学校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 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决策中心, 但并不意味着课程决策和课程编制都要全部由学校来完成。校本课程要体现自主性、 多样性, 同时也需要课程开发的相互引进和相互交流,在借鉴中完善和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个性特色。而不应是“校自为本” 的自我封闭。 因此, 校际之间的联合开发试验更符合实际,也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生命力, 在充分开发各校的校本

20、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研讨,能够较好地推进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三)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大教师包括学校行政人员,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改革意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 同时学校不能期望等到教师素质达到相当程度之后以及一般教师都拥有相当的课程理论与技术之后,再“放心” 地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而是要积极创设条件,例如: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对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中或个别辅导、引导阅读课程理论书籍、开设教师好书介绍会和校本课程沙龙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 为教师参与

21、校本课程开发, 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所属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系及教育机构课程专家的力量, 让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远见卓识帮助教师实现对自身教育哲学的概括和提升,从而和课程开发主要参与者的一线教师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四)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在表面上似乎是国家赋予学校权力的结果, 而实质上更是学校自己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的产物。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现自身教育宗旨的教育环境,以营造一种教师分担责任、积极推进教育革新、勇于追求成功的氛围。自然,这6 / 8个教育环境必须是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非强权政治。

22、这就对学校校长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有与上级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协调与合作的能力,又有与教职工不断对话和鼓励合作创新的能力,必须能够对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所有成员赋予尊重与理解。从此意义上讲,能够进行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必然要有能够有效开发学校相关人力资源的校长,没有这样的校长,校本课程开发将非常艰难。(五)尽快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既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