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第七节 软组织病变_第1页
医学影像学课件:第七节 软组织病变_第2页
医学影像学课件:第七节 软组织病变_第3页
医学影像学课件:第七节 软组织病变_第4页
医学影像学课件:第七节 软组织病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节 软组织病变,第七节软组织病变,一、软组织炎症 二、软组织钙化与骨化 三、软组织肿瘤 (一)脂肪瘤 (二)血管瘤 (三)脂肪肉瘤 (四)横纹肌肉瘤,一、软组织炎症,软组织炎症病因多样,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明确炎症的位置、范围、有无脓腔及临近骨关节受累情况。 临床表现:急性发病过程,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影像学征象: 1、X线:有很大局限,只能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密度略增高、肌间隔的脂肪层模糊及皮下脂肪中出现网状影。 2、CT:受累肌肉肿胀,并呈片状低密度区,肌间隙及脂肪层模糊。脓肿表现为一液性区,壁较均匀,通常内壁光整,如有起泡提示产气菌感染。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

2、化。 3、MR:早期病变表现为受累肌肉的肿胀,病变边界不清,肌间隙模糊;形成脓肿时,脓液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壁呈环形强化。,二、软组织钙化与骨化,软组织钙化是由于软组织内钙盐沉积所致,钙化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无结构的致密影,而骨化则是由排列不规则的骨松质构成。两者是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引病原因包括软组织变性、坏死或出血、外伤、感染、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重点介绍骨化性肌炎。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外伤后,以肘部及臀部多见。早期伤处有压痛并可扪及包块,临近关节活动受限。后期肿块体积变小变硬,无明显症状。 病理生理:早期血肿机化,内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类似肉瘤样改

3、变。1个月后病灶外围出现钙化,并逐渐向中心区扩展,4-5个月后病灶逐渐骨化,外围为致密钙斑或骨组织,中部为类骨质呈低密度;最后病灶渐小甚至消失或形成片状或块状骨块。,二、软组织钙化与骨化,影像学征象: 1、早期:在MR上可见受累肌肉处边缘模糊、范围较大的水肿。 2、3-4周后:X线上显示淡薄的无定型钙化影,临近骨骼可出现骨膜反应。CT早于X线显示特征性层状钙化。 3、1个月后:病灶逐渐局限,出现边界清楚的层状钙化,并向中心逐渐发展,且与邻近骨质间有透亮间隙相隔。 4、4-5个月后:肿块内除斑片状钙化外,还可见网状致密影。之后,骨化逐渐明显,与肌束方向平行,肿块体积渐小,软组织成分渐少。最终形成

4、片状或块状骨块,可见清晰的骨小梁。,二、软组织钙化与骨化,影像学征象: 影像学上需鉴别骨化和瘤骨: 骨化,成分为钙化的骨样组织和成熟的骨小梁,骨化影呈条片状或不定形,但其间可见骨小梁甚至骨皮质结构。 而骨肿瘤可有瘤骨或软瘤骨形成,前者呈云絮状。斑片状或针状,但一般不会分化成为成熟的骨组织即骨小梁和骨皮质。,三、软组织肿瘤,种类繁多,分为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中间型)肿瘤。对于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除脂肪瘤、血管瘤等有特征表现者外,大多需要综合诊断。 (一)脂肪瘤 (二)血管瘤 (三)脂肪肉瘤 (四)横纹肌肉瘤,(一)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为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本病好发于

5、30-50岁,典型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但可产生压迫性症状。 血管脂肪瘤常表现为多发性病变,以前臂皮下组织好发,常浸润生长,引起疼痛及压痛。 脂肪母细胞瘤,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为无痛性肿块,当肿瘤弥漫生长浸润皮下组织及肌肉时,称脂肪母细胞瘤病。 病理生理:可位于任何含脂肪部位,多位于皮下,脂肪瘤常单发,生长缓慢。 脂肪瘤上常有一层纤维包膜,质软,边界清楚。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其间有不规则纤维组织分隔。,(一)脂肪瘤,影像学征象: 1、X线:类圆形透亮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2、CT:脂肪瘤为软组织内呈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特殊低密度区,与其他组织的低迷地区明显不同,CT值-125-

6、40HU,具特征性。 3、MRI表现: (1)典型脂肪瘤:软组织内呈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特殊信号区,在T1和T2上均呈均匀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低信号,增强肿瘤无强化,内分隔轻度强化。 (2)血管脂肪瘤:T1上信号不均匀,瘤血管成分呈等低信号,脂肪组织呈高信号,T2上两者均呈高信号,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二)血管瘤,临床表现: 1、毛细血管瘤:最常见,多见于1岁内婴儿,好发于头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口唇及眼睑多见。 2、海绵状血管瘤:儿童及成人均可见,多为单发,生长缓慢。 3、肌间血管瘤:深部软组织常见,好发于青年人下肢,特别是大腿部肌肉。 病理生理: 按血管腔大小及血管

7、类型分为毛细血管型、海绵型、静脉型及混合型。毛细血管瘤呈紫红色隆起型包块,边界清楚,加压不褪色也不缩小,无包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表浅部位呈凹凸不平的隆起型肿块,位于深部者呈表面颜色较淡的弥散性肿块,多9cm,有假包膜。,(二)血管瘤,影像学征象: 1、毛细血管型:外观特征,多位于眼眶部的皮肤和皮下。 2、海绵状血管瘤:(MR最佳) (1)常有钙化,约一半为静脉石,X线及CT明显。 (2)动态增强病变呈逐渐强化,延迟强化病变的密度或信号更均匀。 (3)典型表现:MR上T1呈等或稍高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此外,海绵状血管瘤常含有脂肪、纤维、粘液、平滑肌、钙化等,病变的信号通常不均匀。 3、肌间血

8、管瘤:位于深部,非血管成分影响病变信号,在T1上呈等信号,与正常肌肉分界不清,T2呈高于皮下脂肪的明显高信号,边界比较清楚。增强后瘤血管成分显著强化,非血管成分强化不明显。,右小腿内血管瘤,(三)脂肪肉瘤,临床表现:多见于40-60岁,多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的深部软组织区,来源于原始间叶组织,极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与脂肪瘤的分布相反。 病理生理: 脂肪肉瘤分为:分化好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粘液样脂肪肉瘤、圆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和混合型脂肪肉瘤等亚型。粘液样脂肪肉瘤最常见,由从原始间叶细胞到各种分化阶段的脂肪 母细胞组成。,(三)脂肪肉瘤,影像学征象:粘液样脂肪瘤常发生于肌肉内,体积大

9、,边界清楚,可推压或包绕临近神经血管束,常包绕临近骨骼生长,一般不破坏骨质。 在MR上,成熟脂肪信号与皮下脂肪相似,肿瘤内粘液性区域常占肿瘤的百分之20以上,有时整个肿瘤均呈粘液性,在T1上呈等低信号、T2呈高信号,内可由低信号纤维分隔成多小叶状;肿瘤内含丰富血管网,增强扫描呈显著网状强化,部分肿瘤内可见钙化。,(四)横纹肌肉瘤,可能来源于向横纹肌分化的多潜能原始间叶细胞。 临床表现: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儿童最常见类型,好发于10-15岁,6岁以下最多见。好发于头颈部。 多形性和纹肌肉瘤发生于20岁以后。 病理生理: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为界限欠清、肉质感、浅褐色肿块。组织学由不同发育阶段的横纹母细胞构成。 影像学征象:用于手术前明确肿瘤范围。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膨胀性软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