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_第1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_第2页
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必修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和名家赏析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朝臣不敢说话,时任礼部郎官的文天祥力主抗敌,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并提出防御之策,但未被采纳,他便弃官归家。后来担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等地方官。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愈急。文天祥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在赣州组织军队,前往保卫南宋首都临安,被任命知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文天祥临行时,上书请斩亲元的兵部尚书吕师孟以振作士气,并提出分天下

2、为四镇(四个战略区)合力抗元的策略,都没有结果。德祐二年(1276)正月,命文天祥知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担负保卫京师的责任。不久,元军攻占临安城北的高(一作“皋”)亭山。正月二十日,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议和,元军扣留了他,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市)途中,到镇江脱身逃回温州,辅佐端宗赵昰(xi)力图恢复,继续抵抗南下的元军。1278年12月,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五岭坡战败被俘。元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驻守厓山(宋军的最后一个据点)的张世杰,他写了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对劝降者的回答,也是他舍生卫国的赤胆忠心的写照。文天祥被解往大都时,先

3、后两次自杀、绝食不死,元世祖忽必烈百计劝降,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于1282年12月9日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xxxx年二月十九日, 德祐:宋恭帝赵显年号。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二月,据考证,当是“正月”之误。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予:我,作者自称。除:授给官职,意即免去旧职任新职。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大臣。枢密使:枢密院长官,掌管国家兵权的大臣。都督诸路军马:官名,全国军队的统帅。都督,统帅的意思。路,当时的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时:当时。北兵:指元兵。全文都以“北”代“元”,有不承认元的政权之

4、意。迫:逼近。修门:本是战国时楚国国都郢的城门,这里借指南宋国都临安的城门。迁:迁都。不及:来不及。施:施行。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缙绅、大夫、士:大小官员。缙绅:本义指古代官宦的装束,后来用作官宦的代称。缙,同“搢”,插;绅,官服的大带,合起来是说把“笏”(又叫朝板,臣见君时拿着它记事)插在腰带中。萃:聚集。左丞相(xing):指吴坚。莫:没有谁,无指代词。所出:名词性“所”字短语,意思是“出于哪里”。点出时间,简介元军兵临城下、南宋朝廷束手无策的政治背景。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会:副词,适逢。使辙:使者的车马,这里借代使者。辙,车轮碾压

5、留下的痕迹,这里指车。交驰:你来我往,形容宋、元两方使者来往频繁,反映军事外交斗争的剧烈。当国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主持国家政事的人”,如丞相。一行,去一趟。纾祸:解除祸患。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此:指代上文“北兵已迫修门外?莫知计所出”两句所说的情况。得:能够。爱:顾惜。为国忘身,是挺身出使和此后冒死南逃的思想基础。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可,能愿动词,可以。以,介词,用。口舌:借指言语。动:感动,说服。也:表陈述语气的助词,可不译。出使目的之一,是想说服元军退兵。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初:以前。追叙以前有关的事,常用“初”字开头。

6、奉使:奉命出使的人,即使者。留北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被扣留在元军的(使者)”。觇:暗中察看。而: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或不译出。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敌情,以便寻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辞:辞去。相印:丞相的印信,借指丞相职务。不拜:不受官,不就职。翌日:第二天。以:以(凭)?身份。资政殿学士:官名,掌管皇帝文书,备皇帝顾问。点明出使日期。 记叙在国事危急的情况下,挺身出使元营及其目的。 初至北营,抗辞慷慷,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抗辞:坚强不屈地陈辞。上下:指元军大小首领。颇:副词,很。遽:副词,立刻。轻:

7、轻视。写出作者义正辞严的神态,挫了敌人的气焰,捍卫了国家民族的尊严。与上文“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及“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相应。以上为第一层。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吕师孟,南宋兵部尚书,德祐元年十二月出使元营,求向元称侄纳币,以成和议,元军不许。文天祥曾上书请斩吕以振士气。构恶:结怨。 贾余庆献谄于后, 文天祥辞相印后,贾余庆任右丞相。文天祥被元军扣留期间,贾余庆等令学士起草皇帝诏书,要天下州郡都归附元朝,并开列土地清册,向元朝投降,因此说他“献谄于后”。献谄: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羁縻:扣留,软禁。遂:便。记被元军扣留的原因,揭露汉奸卖国的罪行,表达自己

8、与国家共命运的感受。 予自度(du?)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度:揣度,估量。脱:脱身。则:就,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直前:径直走上前。前:走上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诟:责骂。虏帅:指元军统帅、元丞相伯颜。伯颜原先说定事情办完便让文天祥回去,结果只放回卖国求降的南宋使臣,却软禁了文天祥。因此文天祥骂他“失信”。虏:我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可译为“敌”。 数(sh?)吕帅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行,揭露罪恶。吕帅孟的叔父吕文焕,本是镇守襄阳的主将,投降元朝,并引元军南下,吕帅孟作内应。文天祥骂伯颜失信时,吕文焕从旁劝解。文天祥怒斥吕文焕叔侄叛逆误国,罪当诛杀。为逆:做叛逆(之臣)。 但欲求死,

9、不复顾利害。 但:只。顾:考虑。利害:指个人的安危。诟虏帅,以卫国家尊严;数逆贼,以抒爱国义愤,都是“不得爱身”的表现。一“诟”一“数”,见其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貌:表面上,名词用作状语。则:却,表转折关系。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二贵酋:指元军将领蒙古岱(也写作“忙古歹”)和索多(也写作“唆都”)。酋,本指部落的首领,这里指元军高级官员。馆伴:负责接待使者的人。则:却,表转折关系。以:用。而:连词,“而”的前一部分表条件或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可译为“因而”。矣:了,表事物的既成状态,同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貌敬”,是为了诱降;“

10、愤怒”,是怒恨他不肯投降。进一步说明不得归宋的原因,与上文“予羁縻不得还” 相呼应。以上为第二层。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未几:不久。德祐二年二月初六日,右丞相贾余庆等出发去大都向元主请降。以:以(凭)?身份。祈请使:南宋求和的专使。诣:前往;到?去。北:这里指元的大都。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北:指元军。并:一同。而:却,但,表示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逆转的。之:的,定语的标志。目:列。 予分(fan)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分当:理当。分,名分,这里用作状语,意即“按名分(说)”,可意译为“按理”。引决:自杀;引刀自裁。以:与“而”相当,“以”的前一部分表示后面动作行为的方式

11、的状态,可不译出。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昔人:指南霁云。唐朝安禄山作乱时,张巡与南霁云等死守睢阳城(今河南省商丘县),战败被俘,敌人劝降,没有一个答应,只有南霁云没作声,张巡大声招呼道:“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终于一同就义。将:想要;打算。以:介词,这里表示动作行为所 赖以实现的手段,“以”后省宾语“之”(代“隐忍以行”),以之:借此。被逼北行时以南霁云的名言激励自己。下文所记,都是“将以有为也”的实际斗争。以上为第三层。 记叙在北营的斗争情况和被扣留以及被逼北行的原因,说明忍辱而行的意图。 至京口,得间(jin)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

12、告东西二间,约以连兵大举。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间:机会;空子。奔:逃奔。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具:完全。以?告:把?告诉。告:这里指写信告知。虚实:实际情况。东西二间: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贵。古时称统兵出征的将军叫“阃”。恭帝降元后,李庭芝仍苦守扬州,后兵败被元军杀害。夏贵这时已降元,文天祥不知道。“约”后省兼语“之”(代“东西二阃”)。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中兴:指恢复宋朝的国威。庶几(j):也许。表示希望又不能肯定希望一定能实现的语气。此,代“连兵大举”。表现中兴有望的喜悦心情,与上文“归而求救国之策”相应。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维扬:扬州,淮东制置司驻地。帅:指

13、李庭芝。文天祥到真州时,扬州谣传元派一个丞相来真州劝降。李庭芝信以为真,命真州安抚使苗再成杀文天祥。苗不忍杀他,将他骗出城外,拿出李庭芝的命令给他看,把他关在城外。文天祥去扬州想跟李庭芝说明情况,走到城下,听守门人说制置司正下令捉拿文丞相,他只得逃走。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 变姓名:文天祥为躲避追捕,改姓名为刘洙,改籍贯为清江。诡:形容词用作动词,诡密不使人发现,可译为“隐蔽”。 草行露宿, 草、露:都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草野里”,“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j)相出没(m?)于长淮间。 骑:骑兵。相出没:(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不让碰在一块。长淮:指当时的淮东路一带(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地

14、区)。于:在。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穷:处境困窘。无聊:无依靠。追购:悬赏追捕。迥:远。号(ho)呼:大声呼喊。靡及:达不到。记情况的复杂多变,处境的极端困窘,表现因失去中兴机会而不胜痛苦的思想感情。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已而:不久。避渚洲:避开长江中的沙洲,因沙洲被元军占领。北海:长江口以北海面。 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扬子江:即长江。苏州洋:长江入海口以南的海面。展转:亦作“辗转”,曲折地经过许多地方。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以:连词,这里表示结果,可译为“才”。至于:到;到达。永嘉:今浙省温州市。简述由水路逃

15、回永嘉的过程。 记叙在京口脱逃展转到达永嘉的艰苦历程。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呜呼:叹词,表极度悲痛的感情,可译为“啊”或“唉”。及于死者:名词性短语,意即“面临死亡的情况”。其:有(依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矣:了。高度概括了出使北营至逃回永嘉的艰险历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过渡自然。以上为第一层。 诋大酋当死; 诋大酋:骂元军统帅伯颜,指上文“诟虏帅失信”事。当:该当,会。从这一句起,以下十八句的主语“予”都因承前省略。一“死”。 骂逆贼当死; 指上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事。 二“死”。 将贵酋处(ch?)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贵酋:指上文名为“馆伴”的蒙古岱和索多。处:在一起

16、生活。争曲直:争辩谁是谁非。三“死”。以上记在北营与敌人和逆贼所作的斗争。“诟”“骂”“争”,反映蔑视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三个“当”字,反映邪恶势力的凶残。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j)自刭死; 去:离开。备:防。不测:意外。几:副词几乎;差点儿。自刭:割脖子自杀。四“死”。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物色:搜寻。为?所:被动句式。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从鱼腹:葬身鱼腹,指投水自杀。从,这里作“送进”解。文天祥等从京口乘船向真州逃奔,到七里江,元军巡逻兵想上船盘查,碰上潮退,巡船无法驶近文天祥等乘的小船,幸而得免。五“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 逐:驱逐;

17、赶走。之:这里代文天祥自己。“城门外”前省介词“于”(在),徬徨:犹疑不决。这一句指上文“维扬帅下逐容之令”苗再成把他骗到真州城外闭门不纳的事。六“死”。”徬徨”二字,反映当时走投无路的处境和忧虑苦闷的心情。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如:往。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四十里。扬子桥:在扬州城南十五里。竟使:假如真的。哨:指元军哨兵。无不死:用双重否定,强调随时随地都有死的可能,反映情况的险恶。七“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不由:不由己;不能自主。殆:几乎。例:类乎,等于。八“死”。 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坐”后省介词“于”(在)。其:它的,

18、代“土围”。“落”后省介词“于”(到)。这句所说的情况是:文天祥等走到扬州城外,发现元军骑兵,便躲进小山上一座被战火烧毁的屋子里,因瓦椽都已没有,仅余土墙,做称“土围”。晚上,元军数千骑兵从土围后经过,“时门前马足与箭筒之声,历落在耳,只隔一墙。幸而风雨大作,北骑径去”。九“死”。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贾家庄:在扬州城北。贾家庄,名词作状语,意即“在贾家庄”。巡徼:军中担任巡察的人,这里指扬州宋军的巡徼。这句写的情况是:文天祥等晚上走到贾家庄,五个当地巡察官咆哮而来,挥刀要杀他们。行了贿,才免于难。陵迫:欺凌迫害。陵,同“凌”。为?所:被动句式,十“死”。反映了宋军军官的腐败,凶恶。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陷:“深没其中日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