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手法梳理_第1页
古诗词常用手法梳理_第2页
古诗词常用手法梳理_第3页
古诗词常用手法梳理_第4页
古诗词常用手法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诗词常用手法梳理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 01修辞手法纵横语文,直通高考2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忧愁比作一江,既显示出愁思如的恣肆,奔放倾泻;又如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贴切感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忧愁。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好”

2、字赞美“雨”,唤起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接着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在这个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就下起来了。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又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 (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

3、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3)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4)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手法,描绘了一位因愤怒而头发直竖顶着帽子的诗人形象,表达出了诗人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

4、,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此句描写了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 对仗工整,生动形象,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 排 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 爱莲说) 诗人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莲”与“菊”“牡

5、丹”类比,又运用了拟人手法, 写出了自己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4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此句以设问做结,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 此句中的“

6、烟雨”既指自然风雨,更指诗人遭遇的政治风雨,但词人并未黯然神伤,而是从容面对。“谁怕”一句反问,加上“莫听”“何妨”的映衬显得气度从容,由此勾勒出一幅苏公披蓑烟雨行吟图。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 “烟雨”既指词人遭遇的这场春雨,又指词人遭受的各种政治风雨。 又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5 互文“互

7、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见”与“闻”互文见义。 (2)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3)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 的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和关隘”。 (4)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 的意思是“如烟的轻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水与沙”。 重叠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8、同时便于营造抒情氛围。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既有语言上的回环韵律之凄美,又营造了一种冷清凄苦的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 有些叠音词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特点。 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6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

9、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九组名词组合,一片景象。 (2)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六组名词,凸显春日清晨早行之景。 (3)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六组名词:宏伟楼船,飞雪之夜,瓜洲古渡;如铁骏马,瑟瑟秋风,大散关概括征战的辛苦,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征战的艰苦与立功的宏愿,通过漫长的时间与辽远空间展现出来。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

10、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离别时特有的意境。 用典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宋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人明写古代廉颇因小人中伤无法得到重用,实则是以古人自喻,抒写自己不能得到认可的忧愤,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言简而意丰。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7 通感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

11、相沟通。 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嘈嘈”形容声音的浊杂,“切切”形容声音的轻细,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视觉感官来描写音乐,既具有画面感,又突出了音乐的清脆圆润。 比兴“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8 02表现手法纵横语文,直通高考9

12、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卫风氓) 诗作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将女子的美貌比作“桑叶”,“其叶沃若”“其黄而陨”前后形 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女子容貌的变化,也暗示男子变心的原因。 又如:“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游天姥吟留别) 诗人在诗作中,描写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仙境,这图景的美好与现实中的种种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对现实不公社会的不满,也就为后文“安能摧眉折腰事不得开心颜”的呐喊作了铺垫。 再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3、。”(李煜虞美人) ,使我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渲染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南北。”(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又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

14、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静谧悠闲的气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0 烘托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诗人描绘了一幅安静的江面听曲图,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又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作者有意识地运用 “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正是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15、令人神往不已。 动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清秋佳景图,也凸现了诗人的风雅。 虚 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如:柳永雨霖铃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实写;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虚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向东流。”(

16、李煜虞美人) “愁”为虚,“江水”为实,此句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突出了诗人内心忧愁之深之重之多。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1 白描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远 近上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诗人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 由远

17、及近,从上至下,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乐 景写哀情(衬托)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极力表达内心的悲愁。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2 03抒情手法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3 直 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快意或愁绪。如:“噫嘘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李白蜀道难) 情 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

18、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又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绝句)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 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托 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石灰吟) 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

19、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作者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前两句写蝉的形状、食性与声音,借以比有身份的、高标逸韵的人。后两句写蝉声远扬,不藉秋风,借以比贤德之人自然声名远播,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这是咏蝉,也是对人的品格美的赞颂。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4 咏史抒怀(用典)分为:借古如:“千古、借古抒怀、以古自喻(自比)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20、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用了如下典故: (1) 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 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4) 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5) 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5 04结构技巧纵横语文,直通高考16 开 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这首诗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对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