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in1电信学院报考指南_第1页
savin1电信学院报考指南_第2页
savin1电信学院报考指南_第3页
savin1电信学院报考指南_第4页
savin1电信学院报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报考指南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 3 号 邮编 100044招生咨询电话803 一、北京交通大学概况: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原名:北方交通大学1896 年建校,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51 年,毛主席任命茅以升院士为校长,并亲笔题写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1960 年国家确定的 63 所重点大学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首批启动“211 工程”建设的 61 所高校之一获准设立研究生院的 56 所高校之一 入选“2011 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 14

2、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连续 3 年入围“QS 金砖五国大学排名”前 100 名 6 个学科先后进入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 400 强 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 265 人,其中教授 66 人(含研究员),副教授 113 人(含高工)。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领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 2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3、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88%。学院设置有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 4 个本科专业。其中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国内排名第一,通信工程专业在国内本科专业排名位于前列,并已通过专业认证。学院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 5 个硕士授权点,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 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4 个博士授权点。学院还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 3 个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八,交

4、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三。 学院牵头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 2 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光通信和光网络、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光通信、光交换、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简水生教授的带领下,2002 年建立了“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部级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依托,自成立以来始终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防开展通信与信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

5、,在特种光纤、光纤器件和全光网络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国际上首创研制出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四节点 1200 公里双向 自愈的演示系统,为新一代信息安全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杂志上发 表学术论文 500 多篇(SCI 收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 973 首席科学家张宏科教授的带领下,创建了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具备国内顶级的科研条件,实验室拥有高性能数据网络测试仪、综合数据测试仪器、网络功能测试仪、网络性能测试仪等业界领先的实验设备。实验室正承担 40 多个高水平科研项目,几乎涵盖了我国目前主要的科研计划,如:国家

6、973 计划项目“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2013 年-2017 年);国家 863 计划项目“未来一体化标识网络关键技术与示范”(2015 年-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未来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2013 年- 2017 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3000 多万。注重加强同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学术交流,通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引进海外研究专家学者 10 余人,与多名国际知名教授进行互访并开展密切合作。国家工程实验室正致力于未来智络、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及传感网络(物联网)机理、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推进

7、,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领域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钟章队教授领头的现代通信研究所,以服务现代轨道交通为目标,多年来始终密切关注并敏锐捕捉国际轨道运输领域行业需求和无线通信理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开展电波传播、无线信道测量-建模-仿真、车地无线传输和资源管理、车联网、信息安全、移动通信网络监测和运营维护等多方面研究。1994 年提出在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014 年牵头开展中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 LTE-R 标准研发。二十余年来,团队在轨道交通无线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互联互通测试、新业务开发测试、产

8、品认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在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水平。其中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团队以宁滨教授、唐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紧密结合国家轨道交通的 长远发展与现实需求,秉承“结合背景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结合实际重大需求形成关键技术” 的研究理念,致力于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安全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体系,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安全领域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提 供平台。主要涉及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以及磁浮交通列车运

9、行控制系统三个研究领域。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 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形成的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2012 年获国家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CTCS-3 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和互联互通测试技术及应用,2014 年获铁道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究,对加速高速磁浮系统国产化、实用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北斗/GPS 导航系统及其应用、基于导航的列车运行安全保障技术、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评估技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铁

10、路信号集中监测、铁路信号电磁兼容与抗干扰、嵌入式系统、系统建模、优化控制、决策理论与智能交通、故障检测与诊断等方面,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包括中国铁道学会一等奖在内的省部委科技奖励,拥有多项国家授权专利,并成功完成科技成果的专利转化。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包括“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磁兼容”国家级认证实验室、“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 市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及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子信息与计算 机实验教学中心、国

11、家级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平台。学院建设有通信工程、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以及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等。 三、学科分布四、招生专业及方向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 研究团队 通信与信息系统 01 全光交换、特种光纤及器件 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 全的全光网 光波所组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02 信息网络 未来信息网络与移动互 联网技术 IP 组、信息网络与安全 组、有线组、 信息与网络安全 信息网络与安全组 03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专用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 无线 1 组、宽带无

12、线移 动通信研究所 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 无线 2 组、宽带无线移 动通信研究所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 信息与网络安全 IP 组、信息网络与安全 组、有线组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1 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 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 自控 1 组、自控 2 组、自控 3 组、控制科学组、自控 5 组、自控 6 组 02 智能交通系统的 交通系统的智能控制与 自控 1 组 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招生 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部级重点学科) 按二级学科招生(硕士、博士) 信息安全(招收硕士、博士) 按二级学科招生(硕士)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

13、级重点学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二级重点 学科、部级重点学科) 按二级学科招生(硕士、博士)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 按一级学科招生(硕士、博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部级重点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按一级学科招生(硕士、博士) 1通信与信息系统 依托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科研平台: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光网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科带头人:以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器件、光网络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简

14、水生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宏科教授、中国铁路 GSM-R/LTE-R 首席科学家钟章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批在光通信、通信网络、无线通信、信息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专业学位名称 授予学位 研究团队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硕士 光波所组、IP 组、无线 1 组、无线 2 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究所组、信息网络与安全组、有线组、 电磁兼容组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硕士 自控 1 组、自控 2 组、自控 3 组、控制科学组、自控 5 组、自控 6 组、电磁兼容组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硕士 微电子组

15、 信息与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 车路协同系统与交通仿 真技术 自控 2 组 03 轨道交通系统的电磁环境与电磁兼 容 轨道交通系统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 电磁兼容组 081100 控制科学与 工程 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其应 用 控制科学组、自控 1 组、自控 5 组 02 智能系统理论与 工程 智能系统理论与工程 自控 6 组 080900 电子科学与 技术 01 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光波所组 02 信号处理与电子 系统 信息处理与电子系统 信息处理与电子系统组 03 微电子与固体电 子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组 优势和特色: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我校的优

16、势学科。1987 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3 年“信息与通信工程”获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 2012 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第 8 名 。信息安全光路交换网、未来信息网络与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与铁路移动通信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 欢迎具有通信工程、计算机、数学、物理等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2信息安全 :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以中国工程院何德全院士,北京市“三八”奖章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IET Fellow 刘云教授,郭宇春

17、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与网络内容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培养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 欢迎具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等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依托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内本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科研平台: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科带头人: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宁滨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18、人选唐涛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培养在控制与信息工程、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知识面、较强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 欢迎自动化、自动化(铁道信号)、交通运输、计算机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4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科带头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首席专家侯忠生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 金获得者董海荣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宽的知识面、和具备较强理论研究和解决各种实际系统控制问题能力的自动控制和交通系统控制领域的高级人 才。 欢迎具备自

19、动化、计算机、数学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5电子科学与技术 依托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科研平台:电磁兼容国家级认证实验室、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工电 子国家实验中心、电子工程系实验室。 科研平台依托学科科研平台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以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均宏教授,“万人计划”领才陈后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培养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图像处理,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欢迎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物理等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6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依托通信与信

20、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学科及科研平台,主要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欢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7、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依托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及科研平台,培养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基于通信技术的(高速)列控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运输自动化与控制、电磁兼容与信号抗干扰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与工学硕士具有相同层次,从事研究与开发、设计与策划、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方向围绕

21、国家轨道交通产业和行业重大需求,形成了系统可靠及安全理论及应用,系统安全设计验证、系统安全评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致因与预防、轨道交通信息安全及人因安全工程等轨道交通特色及优势研究方向。该方向可以提供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约克大学 1+1 联合培养机会,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中外高校的双学位。 欢迎自动化、自动化(铁道信号)、交通运输、计算机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8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系实验室及相关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培养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欢迎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 五、导师团队简介光波所组 博士导

22、师:简水生 王均宏 延凤平 裴丽 宁提纲 任国斌 王目光 谭中伟 张展 硕士导师:陈美娥 冯素春 简伟 李晶 李铮 李雨键 刘艳 任文华 王春灿 魏淮 张建勇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 联系人:王目光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于 2002 年,是教育部信息科学领域所属的重点实验室,其主体是成立于 1987 年的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创始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光通信、光交换、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简水生教授。 实验室以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部级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依托,自成立以来始终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

23、国际前沿、面向国防开展通信与信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 基础研究,承担了科技部 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一大批国家级重点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全光交换网;2. 新型特种光纤及器件;3. 智能光纤传感技术;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全光信号处理等。近 5 年在 IEEE、OSA 等本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上发表学术论文 500 多篇(SCI 收录),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专利 7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室建有 4000 平方米的实验楼,具备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形成了一支以简水生院士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现有固定人

24、员 26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 6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特聘教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新 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5 人、北京市科技北京青年英才计划 3 人。 计划 1 人及 实验室培养出、国家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篇及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等一批优秀人才,目前正努力使其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为我国信息高科技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与人才储备。近五年,共培养出博士毕业生 45 人,硕士 毕业生 251 人,就业广受欢迎。毕业生去向主要有国内科研院校(中科院、航天

25、院及兄弟院校等)、网络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等)、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爱立信、三星等)、网络业务服务商(阿 里、百度、滴滴等)、出国深造和其它企事业单位(金融、电力、军工、铁路等)等。 IP 组 博士导师:张宏科 周华春 高德云 罗洪斌 秦雅娟 苏伟 杨冬 董平 宋飞硕士导师:陈佳 郜帅 1 郑涛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与通信工程联系人:高德云 主要围绕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理论与关键技术等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2)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3)移动互联网体系理论与关键技术;4)SDN&NFV;5)工业物联网(传感网

26、)体系理论与关键技术;6)网络安全。作为牵头单位,连续承担 2 期国家 973 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高水平奖励;在 IEEE Tra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Network 等本领域顶尖国际期刊与国际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每年有多位博士/ 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具备国内顶级的科研条件,建设有:1)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未来互联网体系理论”教育部创新团队;3)“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同时,实验室拥有高性能数据网络测试仪、综合数据测试仪器、网络功能测试仪、

27、网络性能测试仪等业界领先的实验设备。 实验室正承担 40 多个高水平科研项目,几乎涵盖了我国目前主要的科研计划,如:国家 973 计划项目“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2013 年-2017 年);国家 863 计划项目“未来一体化标识网络关键技术与示范”(2015 年-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未来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2013 年-2017 年)。 本实验室拥有一支由 16 人组成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含 6 名教授、7 名副教授,其中: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 名;国家入选者 1 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名;1 人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8、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1 名;北京市科技北京青年英才计划。 1 名;4 人入选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学生主要就职于科研院所(信工所、电科院等)、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等)、银行(工行、农行、建行等;)、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腾讯等;)、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阿朗等)、其他:(IBM、证券交易所)等。 联系人:高德云联系电话mail: 电磁兼容组 博士导师:闻映红 硕士导师:陈嵩 王国栋 周克生 朱云 张金宝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联系人:闻映红 肖建军 北京交通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国

29、家级认可实验室,实验室还受到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和教育部(2011 团队)的支持。致力于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民用、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理论和重大工程问题研究,目前科研任务饱满,主要研究课题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国家 863 项目、国防预研重点基金及部项目等大量纵向课题。 电磁兼容方向主要解决工程中系统间、系统内以及设备级的电磁干扰问题。研究生的培养面向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工程需求,主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电磁兼容专业人才。通过实验室试验及现场试验,毕业研究生能够掌握电磁兼容测量技术,具备电磁干扰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目前,各行业 (铁路、汽车、医疗设备、家电等)均短缺并急需电磁兼容专业人员,毕业

30、研究生受到广泛欢迎, 就业面向研究所、检测中心、移动运营、通信公司及其他各类公司等。 实验室属于 2011 团队,本校直博生和本硕博连读生还有 2011 专项奖学金。此外,面向实验室所有研究生,每年评选优秀研究生,提供实验室奖学金。 实验室负责人闻映红教授,博导(2011 团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著名电磁兼容专家,全国无线电干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无线电干扰委员会 A 分会主任委员。 实验室网站::8000/emcsite/index.asp 信息网络与安全组 博士导师:刘云 张振江 沈波 何德全 硕士导师:王根英 毕红军 贾凡 李勇 穆

31、海冰 熊菲 杨文考 卢燕飞 周春月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与通信工程 联系人:沈波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由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建设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实验室同时也是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论安全研究中心的发起和依托单位、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实验室现有教师 14 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1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7 人、高工 2 人、讲师 1 人。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理论与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网络舆论安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等,重点研究互联网、物联网的大数据采集、处理、

32、 融合与挖掘理论和方法,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社交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内容感知及用户行为挖掘关键技术,研究网络渗透与反渗透,研究网络反钓鱼及攻击溯源技术,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等。 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20 余项,软件著作权 10 余项。 期间赴美国、新加坡、等地的知名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实验室与 Intel、Cisco、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浪潮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研究。 实验室已培养

33、毕业研究生百余名,就业领域广泛,包括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金融保险行业(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人寿等)、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奇虎 360、小米、去哪儿网等)、外企(亚马逊、汤森路透、IBM 等)及国内企事业单位(电信、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华三通信、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软公司、 北京地铁、北京全路通号研究设计院、铁道科学、兴唐通信、朗讯科技、联想公司等)。 无线 1 组 博士导师:钟章队 朱刚 艾渤 吴昊 硕士导师:陈为 丁建文 何睿斯 蒋文怡 林思雨

34、倪旻明 沈超 王方刚 熊磊 许荣涛 杨焱 姚冬苹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安全 联系人:姚冬萍 1994 年,北方交通大学成立了现代通信研究所,以服务现代铁路为目标,开展铁路无线通信、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和安全等研究。团队带头人钟章队教授敏锐捕捉到国际铁路通信发展趋势,提出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跨入新世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铁路提出了新的需求,开始建设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运输密度最大的大秦重载运输铁路,两条线路的特殊性对通信和控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铁道部根据团队建议,确定建设铁路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列车控制系统。 2002 年 12 月,铁

35、道部、北京交通大学、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国内惟一的 GSM-R 研究与应用模拟系统实验室,后发展成铁道部 GSM-R 实验室。2010 年 12 月,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兴通讯签署铁路通信战略合作协议,建立 GSM-R 系统联合实验室。2012 年 5 月,在上述两个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实验室,2013 年 8 月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MA 计量认证证书,2015 年 3 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 2012 年,北京交通大学牵头申报“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团队部分成员成为研究中心固定人员。2013

36、年,北京交通大学牵头申报“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获得国家认定的“2011 协同创新中心”,团队是协同创新中心团队之一。2015 年 5 月,团队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实验室通过认定,成为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十余年来,团队在铁路无线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互联互通测试、新业务开发测试、产品认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 年以来,团队着力开展下一代铁路宽带移动通信(LTE-R)的研究,2014 年牵头组建了中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 LTE-R 标准工作组,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建

37、设、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团队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设立了四个研究方向:1)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协议、标准及规范,2)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装备研制,3)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与测试,4)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运营维护与保障技术。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提升高速铁路自主创新水平与保障运行安全重大需求,研发高速铁路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 平台,并通过通信标准与规范制定以及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无线 2 组 博士导师:荆涛 李旭 4 孙昕 杨维 赵军辉 娄淑琴

38、硕士导师:章嘉懿 龚文飞 霍炎 田洪现 王俊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联系人: 4 无线 2 组“树华无线感知实验室”、“宽带自组通信实验室”为核心与相关通信信息处理研究 小组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于 2014 年组建了“宽带协同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移动宽带组网架构与机理、基础理论及信息处理、协议设计、复杂信号处理、干扰协调控制机制、网络资源感知预测与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无线 2 组承担着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5G)、国家自然基金、铁路总公司重点等大量的科研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精

39、英人才,毕业生先后应聘进入中国电信、中国铁科研、北京微软、大唐移动“英才岗”、华为等知名企业及重要岗位。目前无线 2 组的各位导师在研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荆涛教授、霍炎副教授:无线感知研究与应用、无线传感网、宽带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等。 李旭教授、教授、章嘉懿教授:宽带自组通信核心技术及应用、5G 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研 究、无线定位核心技术及应用、车联网、射频电路设计、陆海空无线宽带自组网实用系统研发等。孙昕教授、龚文飞副教授、王俊博士:无线集群通信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宽带移动通信核心 技术、导航及其抗干扰技术、航天测控技术及应用等。 杨维教授、田洪现副教授:宽带无线通信核心技术研究、自组网应

40、用研究等。 赵军辉教授:宽带移动通信核心技术、5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无线传感网络。 娄淑琴教授:宽带通信关键技术、传感网关键器件研究等。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究所组 博士导师:陶成 赵友平 徐少毅 硕士导师:黄清 王海波 刘留 张令文联系人:陶成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安全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究所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高工 1 人,博士生 10 余人,硕士生50 余人。 研究所致力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新一代移动通信架构、宽带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物理层关键技术、新型无线资源管理、认知无线电技术、通信信号处理技术等。 近五

41、年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 863 项目 30 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100 余篇,申请发明 专利 40 余项。 研究所和产业界合作紧密,与中国移动、华为、中兴、大唐移动等业内知名通信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推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有线组 博士导师:郭宇春 孙强 硕士导师:李纯喜 陈一帅 张立军 赵永祥 郑宏云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联系人:郭宇春 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计算与网络科学实验室,原名有线通信教研室。 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网络个性化服

42、务、推荐算法;CDN 网络、离线下载系统和基于云的文件分发;因特网和 3/4/5G 无线网络中的视频服务质量测量与协议设计;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网络测量与数据挖掘;LDPC 等纠错编码理论与应用;光传输网络优化与设计。 基础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如科技部 973 重大项目一体化网络与普适服务的体系理论与结构-1、国家 863 项目多级多点多媒体视听会议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网络探测的 IP 网络拓扑发现和性能分析的研究、面上项目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内容分发需求感知与整形、需求感知的分布式缓存网络的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因特网网络演进网络推断的拓扑学分析

43、、铁道部科技司重点项目铁路承载网应用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等。 学术论文:著名国际(如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ToN,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ToMM, Computer NetworkCN,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JSAC) 和 IEEE 旗舰国际学术会议(包括 ICC、GlobeCom、HPCC)上发表论文多篇。 国际

44、合作:与 NYU-POLYTEC,UC Davis,TUDelft,UCL 等国际知名高校学者保持研究互访,共同发表论文。 公司合作:与腾迅、中国移动、华三、中兴、Intel 等公司就业界热点问题设立课题,开展合作研究。 基础平台:Spark/Hadoop 大数据平台;SDN 软件定义网络平台。 毕业生主要去向:网络公司:百度、腾迅;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大唐、网通、联通;设备生产商:华三、中兴;外企:朗讯、爱立信、诺基亚、威盛;科研院所:中科院、航天部、互联网中心;事业单位:外交部、专利局;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 信号处理与电子系统组 博士导师:陈后金 侯建军 硕士导师:黄

45、琳琳 郝晓莉 侯亚丽 黄亮 李居朋 李赵红 路勇 邵小桃 申艳 陶丹 田慧 魏杰 薛健张波 周航 赵文山 李艳凤 郭勇 彭亚辉 余晶晶 邓涛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联系人:陈后金 该团队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本学科历史悠久, 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目前也是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该学科涉及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电子系统设计等基础理论与技术,侧重将信息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交通信息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交通信息处理、通信信号处理、电子技

46、术等。团队拥有教授 4 人,副教 授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5 人。学科带头人陈后金教授是“万人计划”领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团队近年来主持了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 Pattern Recognition、电子学报等发表了数百篇学术研究论文。团队依托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的科研平台和多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建设有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新技术实验室、DSP 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提供了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需的良好工作环境。 实验室属于 2011 团队,本校直博生和本硕博连读生可获得 2011 专项奖学金。本学科具

47、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特点,就业领域宽。毕业的学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 IT 行业就职。 微电子组 硕士导师:刘章发 骆丽 李力南 李修函 袁小龙 郑陶雷 周晓波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工程 联系人: 北京交通大学集成电路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3 名和副教授 5 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研究经历。团队教师 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北大、清华及中科院博士或博士后学习或研究经历,并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课题。该专业方向可以招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和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高级工程人才。 团队的主

48、要研究方向包括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及 RF COMS 集成电路设计和 MEMS 及集成电路工艺及器件。其中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重点研究高性能 CMOS 关键电路模块的理论与设计方法;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主要研究数字软硬IP 核设计、嵌入式系统及研发等;数模混合及 RF CMOS 集成电路设计以高速低功耗数模转换芯片(ADC 和 DAC)和 RF CMOS 芯片的理论与设计方法为研究内容;MEMS 及集成电路工艺及器件主要针对现代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研究基于 MEMS 的高性能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以及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工艺。 自控 1 组 博士导师: 宁滨 唐涛 王海峰 董海荣 步

49、兵 王化深 郑伟 蓸源 硕士导师:李开成 郜春海 马连川 徐田华 黄友能 燕飞 马琳 蒋海林 孙绪彬 姚秀明 朱力 荀径 赵林 曹芳 吕继东 牛儒 王义惠 宋琦 招生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联系人:王海峰 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团队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 34 人,其中正高9 人,副高 12 人,博士生导师 7 名,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 21 名,占研究团队的 62%。 IEEE Fellow 1 人,IEEE 高级会员 2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1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1 人,茅

50、以升铁道科技奖获得者 1 人,詹天佑成就奖获得者 2 人、詹天佑贡献奖获得者 2 人,詹天佑青年奖获得者 1 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人,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1 人,铁道部铁道环保奖获得者 1 人,首都教育先锋科技创新标兵 1 人,“科 技北京”百名领才 1 人,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1 人,IRSE 荣 誉会员 1 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员 1 人。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1 人,第五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 团队以宁滨教授、唐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51、磁浮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 统,以及铁路信号系统集成与安全。紧密结合国家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与工程需求,致力于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技术创新,培养行业所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高级专门人才。团队目前拥有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 CBTC 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部级平台。 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 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近三年创造产值超过 50 亿,为

52、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 CBTC 系统关键技术及成果转化,2012 年获国家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CTCS-3 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和互联互通测试技术及应用,2014 年获铁道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究,对加速高速磁浮系统国产化、实用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城市轨道交通 CBTC 系统研究,历经三代人的积累和十余年的攻关,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从而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彻底改变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团队全力为学生营造一流的学习和科研

53、环境,本着强基础、重应用、因材施教、分方向培养的思想指导研究生。约 15%的硕士生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铁路信号、轨道交通运行控制领域的设计、研发、工程、管理工作,遍及行业内各大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备受青睐。 研究生培养理念:“扎实理论基础、强调动手能力、依托科研实践、引导创新意识” 自控 2 组博士导师:蔡伯根 赵会兵 赵林海 王剑 上官伟 硕士导师:张勇 王俊峰 刘中田 王忠立 刘江 陆德彪 招生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联系人:王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研究生培养能力。秉承“理 论与实践

54、并重,务实与创新共举”的研究理念,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的学术引导作用,形成了多层 次、结构化的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授 5 名、副教授 7 名,博士生导师 5 名,硕士生导师 10 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研究经历,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70 余人。近 年来,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拥 有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获得者 1 人,詹天佑贡献奖获得者 1 人,詹天佑青年奖获得者 2 人,铁道部有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北京市科技 1 人,北京市青年英才 3 人,IRSE 荣誉会员 1 人,中 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届

55、理事会理事 1 人。团队以蔡伯根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依托“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轨道交通控 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电磁兼容与导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北斗/GPS 导航系统及其应用、基于导航的列车运行安全保障技术、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评估技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 全等等。该专业方向可以招收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学术型硕士和控制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我国交 通运输与信息产业急需的高级学术和工程人才。 近年来,团队共承担了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部“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

56、、铁路总公司科技开发计划等 60 余项纵向课题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奖项 5 项,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ITS、Transport Research Part C、GPS Solutions、Journal of Navigation、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IEEE IV、IEEE ICCEA、IEEE ITSC、CompRail、TRB 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检索论文 200 余篇,申请多项相关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研究成果用于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拉夫堡大学、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罗马第三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并选派多名优秀博士生赴国行联合培养,提升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