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七上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word教案11_第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word教案11_第2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word教案1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2.过程与方法: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王羲之、顾恺之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难点: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其时代特点。【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魏晋南北朝是社会的动荡时期,统治阶级的封建桎梏相对削弱,加上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

2、迁,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因而科技进步、异域文化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社会的动荡不安、异域文化的渗入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同时,这段历史也孕育了这些艺术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2. 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3. 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4. 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5. 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三、针对问题,

3、有效点拨:1. 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游龙”。代表作是兰亭序。2.王羲之爱鹅,是喜欢看白鹅划水的姿势,因为他可以从白鹅划水的姿势中联想到自己写字的执笔运笔姿势。总之,他练习书法很专注,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汲取前人的书法特长,融汇成自己的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他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4. 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地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特色,后来终成大器。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顾恺之有“三绝”。5.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

4、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教师预设问题:1. 以“马”字的形状为例说明各种字体的区别。2.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3. 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 填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项目主要代表历史地位书法家“书圣”,天下第一行书画家“三绝”石窟艺术古代艺术宝库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原因是什么?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 汉字字体的演变和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早在半坡时期

5、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主要以隶书为主。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2.兰亭序:兰亭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五十岁时所书。当日,王羲之与友人爱子共42人,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到

6、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之礼。时值暮春之初,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行流觞(把漆制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循流而下,杯子停在某人前,某人就取杯饮酒。称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一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了。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感到人生与自然相合相契的快乐。在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清丽景色中,王羲之微醉命笔,畅叙幽情,写下了这清逸俊秀,一片神机的兰亭序。全篇无法而有法,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骨力寓于姿媚之内,意匠蕴含于自然之势。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

7、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全幅意境浑穆,潇洒散朗如清风明月,乐中含悲悟生命玄理。可以说是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王羲之酒醒后再写了十余遍,皆不及原作,可见,艺术的神来之笔是不可重复的。唐太宗为秦王时,见过兰亭序的拓本,惊喜之余,乃高价购买原迹。终究也没有买到。后来打听到在辩才和尚之处。乃遣萧翊到越州求得,在武德四年入秦王府。贞观十年,命人翻拓十本赐给亲近之臣。到唐太宗死后,中书令遂良上奏:兰亭序是先帝喜爱的珍品,不应留下。于是兰亭序作为殉葬品葬于昭陵。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亭序的各种字帖,大多以冯承素所拓“神龙本”为底本。3.“三绝”画家顾恺之: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

8、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像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9、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及表现:西汉末年,佛教刚刚传入,羽翼未丰,还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晋时期,社会长期动乱,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佛教宣扬的今世苦修,来世享乐的观点就特别适合百姓的口味。其次,统治者也信仰佛教,他们一方面希望利用佛教来控制人们的思想,防止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自身也身体力行。比如,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第三,佛教进入中国后,有意识地和中国的儒家思想靠拢,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因此到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便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表现有很多:一是大量修建寺庙,僧尼人数大增,由于统治者的支持,佛寺遍布各地,僧尼多到

10、惊人的地步。北魏时,寺院有3万所,僧尼有200万。在南方,仅建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余万。二是这些寺院都广占田地,而且不纳赋税,僧尼的增加,又造成劳动力的丧失。三是大量佛经被翻译过来,外域僧人大量来华。仅洛阳的西域僧人就达3000余人。四是僧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决国家大事。北魏的皇帝除太武帝拓跋焘外,大多皇帝信佛。南朝的梁武帝曾一度把佛教定为“国教”。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这节课,我们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殿堂里,饱览了大数光彩的书法绘画艺术,游历了闻名于世的石窟艺术。回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