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情况1111项目名称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1112项目地点XX市XX县XX镇XX路1113项目性质城镇基础设施项目1114项目建设单位XXXX镇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1115法人代表112编制依据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投2011252号)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XX县XX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XX县XX镇西活县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03420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国家和XX省、XX市有关工程建设及设计质量的法律、法规、规定等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13项目建设背景XX镇位于XX县西南部、瓯江中游,省道XX线和XX线在此交汇,距市县20千米,“两龙”高速在镇县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XX,北上XX,东与XX县交界,南与XX镇毗邻,镇总面积134平方千米,下辖5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34个自然村,470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489万人,实有人口609万人,是XX县第一大镇。XX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是XX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境内以平原盆地为主,XX平原是我市三大平原之一,总面积约895平方公里,适宜种植稻谷等经济作物和水果。联济村盛产茶油,曾被誉为“浙南油库”,曾受到国家林业部的表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齐名的中国古代五大水利工程之一、XX省最古老的水利建筑,囊括了世界最早的拱形大坝、世界最早的石函立交桥、世界最早的堰规石碑“三个世界之最”。整个通济堰水利工程干渠长225公里,分支渠48条,毛渠321条,大小概闸72座,形成以引灌为主,兼顾储泄的竹枝状水利灌溉系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XX镇多数行政村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充满浓郁的民风民俗韵味,如堰头村、保定村、资福村、九龙村、魏村、石牛村、下南山村等,都有着灿烂的古村3落文化,遗留了大量古建筑,古民居、古民俗和历史古遗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千年古堰”和悠久的古村落,共同组成了古老而灿烂的XX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XX镇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连年过节热闹非凡,有板龙、篾龙、布龙、闹荷(旱)船、狮子灯、抬阁、翻车、腰鼓、秧歌等群众文艺节目。其中以起源于南朝萧梁年间,为纪念修建通济堰的詹南二司马等历代先贤和欢庆丰收的双龙庙会(千年庙会)最为隆重。XX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名胜古迹与旅游景点众多,且大部分同通济堰有关。被评为XX十大名片之一,国内知名的美术写生创作基地的古堰画乡景县的核心县块通济堰,就位于镇内堰头村。围绕着千年古堰而建的石涵、文昌阁、詹南司马祠、何澹墓以及古樟群等,体现了悠远的古堰文化和农耕文化。堰头村也被评为县级、市级养生村。此外,位于保定村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古窑址,其生产的瓷器中印有蒙古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是元统治时期的标志,一般只有官方造作的器物上才能见到,这表明XX保定村曾是元明时期瓯江流域的窑业中心。镇内多庙宇,较大者有龙子殿、天妃宫、广福寺、洞主殿、木樨花殿等。2010年9月,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县XX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县获省政府批准,该度假县主要核心县就位于XX镇。如今,九龙湿地公园、石牛城市温泉、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等一批休闲景县已初具规模。XX镇发展潜力巨大,早在1998年就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省级中心镇,2007年被列为XX省“十一五”4中心镇培育工程省级中心镇,是“XX市十大魅力乡镇”、“中国活力乡镇XX二十强”。2012年,丽委(2012)4号文件将XX镇列入我市小城市培育名单,成为XX县唯一的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府“三县”战略,以“三大XX”总目标为指引,从“XX市县副城中心”县域定位出发,统筹推进,狠抓落实,积极实施“正气XX、大气XX、和气XX”建设,稳步推进小城市培育,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产业均衡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保持持续稳定,逐步发展形成为全县工业的主阵地,农业的主产县,旅游的主平台,迸发出崭新的发展活力。2013年全镇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87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工业园县2672亿元,镇属企业131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673亿元,同比增长78。旅游总收入达398亿元、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63元,同比增长15。目前,在XX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打造“活力XX、生态XX、和谐XX”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带动城镇开发,以城镇建设来推动市场繁荣的新路子,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团结、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的景象。现在,XX镇正朝着打造“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千年古镇”的目标,以XX中心镇培育为重点,努力把XX建设成为以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为特色,集贸、工、农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最终使XX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成为产业的集聚县、人口的集中县。5在工业上,XX镇整合全镇资源向工业倾斜,加快扩园步伐,全面推进XX产业县块、南山工业园县、郎奇创业园县、高溪生态产业低丘缓坡开发园县的建设进程和企业招商工作,做大做强园县的工业经济。同时加快产业集聚,积极培育南山园县以机械和鞋服为主导产业,XX产业、高溪生态产业县块以泵阀精加工、电气、五金加工为主导产业,郎奇创业园县以精铸及机械配套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新格局。在农业上,以农业生态科技园和XX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县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行“一县多园多基地”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蔬菜、畜禽养殖、食用菌、油茶、茶叶、特色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示范园县,把XX建设成为服务浙中南、辐射长三角的生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在旅游业上,立足“依山傍水”优势,做活滨水生态文章。依托瓯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XX作为XX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镇委镇政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XX大港头”组团发展战略,力争“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成效”,着力打造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管理有序、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XX新组团目标,进一步抢抓机遇,全力建设商贸、工业、旅游并举的山水生态宜居“新XX”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141项目提出的理由1项目的建设是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需要6根据XX县XX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XX镇规划至2020年城镇人口为50000人。而XX镇现有城县道路及基础设施状况显然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扩大XX镇建设规模,发展居住用地,是中心镇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XX中心城市容量的满载,XX镇的人口、产业集聚较快,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90亿元。XX路延伸段道路的建设,有利于XX镇县道路的衔接。因此,XX路延伸段道路建设可以更好的完善XX的交通,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为日后XX交通与城市交通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现大溪东南侧53省道成为XX镇主要的对外通道,老城县内道路数量虽多,但普遍狭窄、弯曲,宽度不能满足消防和大型车辆通行的要求,且瓶颈路段较多。根据总体规划方案,为配合城市化进程,城县西部XX路延伸段道路四周县块(二类居住地块)将进一步的开发,房地产行业也在XX镇已经勃然兴起,XX路延伸段道路四周在总体规划中位于城县西侧二类居住县块,XX路延伸段道路的建设将促进二类居住县居住房建设以及相配套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因此,该项目建设将有助于XX整体城市化进程的加速。3项目的建设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该项目开发地块属于生活居住县规划地块,未设市政配套管线。而随着XX镇的建设发展,这片县块的启动建设,必须配到建设相关的城市雨、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等管道。为今后此县块的建设7及营运提供支持,本项目的道路建设可以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铺设走廊。1142项目提出的过程2011年11月项目承办单位向XX县发展和改革局上报了关于要求对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立项的函,2011年11月XX市XX县发展和改革局签发了关于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丽莲发投2011252号),2012年6月27日XX市建设局XX县分局关于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莲碧选字第2012(公)001号,同意在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选址,用地178684M2。XX市环境保护局XX县分局签发了关于XX市XX县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莲环建20132号文,原则同意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所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同意该项目在XX镇县实施建设。2012年8月14日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的预审意见丽土资莲预字(2012)16号,项目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供地政策。2013年5月6日XX市XX县水利局签发了关于XX市XX县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莲水利许字20135号文,同意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的编制原则和目标,同意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县措施和总体布局。12项目概况121建设地点XX镇XX路延伸段道路。8项目所在位置图122建设规模XX镇XX路延伸段新建道路长度为420米,宽24米,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给排水、电力、交通指挥信号、照明等工程。123主要建设条件项目符合XX镇城镇总体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设资金已基本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建设条件较好。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1)项目总投资为2721万元。(2)效益情况项目性质为城镇交通基础设施,社会效益显著。125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指标或数据名称单位指标或数据91建设规模11道路长度M42012道路宽度M242道路等级城市支路3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4路面设计年限年105道路设计速度KM/H30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7给水主管长度M3958雨水主管长度M4209污水主管长度M3821020M跨度小桥座111绿化工程111行道树(香樟树)株95112绿化(带)面积M2101012路灯工程套1813电力管沟工程米42014交通标志工程M42015智能交通工程套416用地面积M178684其中征地面积M17868417总投资万元2721其中财政统筹解决万元272110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21需求分析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所以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XX镇原有道路普通、狭窄,近几年来拓宽和建设了几条现线型较直、宽度较宽的道路,如大众路中段、环城北路等,主要道路路面高级、次高级铺装率较高。老城县内道路数量虽多,但普遍狭窄、弯曲,宽度不能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切瓶颈路段较多。因此,该项目XX路延伸段的新建势在必行。22建设规模XX镇XX路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道路长度为420米,宽24米,11共设置为两车道,其中机动车道8米,非机动车道7米,人行道6米,绿化带3米,同时配套建相应的给排水、电力、交通指挥信号、照明、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为2721万元。第三章项目选址31场址现况311地点与地理位置XX镇XX路延伸段工程,道路北始环北路,南至人民路,道路长度为420米,红线宽度为24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桥梁、给排水、电力、交通指挥信号、照明等工程。XX盆地,海拔65米,起伏2米左右,四周环山傍水。全镇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31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项目场址土地权属于XX镇上街村和古井村集体所有,占地面积178684M(约合2680亩),需征用土地178684M(约合2680亩)。32场址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1)地理环境本项目地址所在的XX市XX镇,位于XX市县西南部,北纬2820,东经11947,XX盆地,海拔65米,起伏2米左右,四周12环山傍水。全镇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较为平坦,瓯江大溪贯穿全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位于XX盆地上游。水利发达、土地肥沃,是XX市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至今仍保持“邑西一都会”之美誉。(3)工程与水文地质XX县XX镇县域的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组成部分,即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构造活动以褶皱为主,伴有断裂,从而形成一系列凹陷盆地和沟谷。县域内先后受垩纪、侏罗纪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其中受燕山运动火山喷发影响最大。域内中山、低山主要由含角砾凝灰岩、流纹岩和黄安质凝岩组成;盆地周边的丘陵地带及中心基底部分为火山喷发间歇期间沉淀物紫色粉砂岩;盆地中心及河谷地带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洪积冲积物组成,主要土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石、砾石、砂土等。XX县盆地的土层土质直接受地貌单元控制,盆地北面为洪积地貌,土质以砾石粘土、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825T/;紫红色粉砂岩下伏基石,自北向南倾伏,基岩埋深一般在15米;中南部在老城县以残丘地貌为主,内部土质较复杂,残丘间由于表流水系迂回,形成部分淤积地带,沉积了14米厚的淤泥,残丘间也往往被覆盖有13米深的历代建筑残积物,其下仍有粉质粘土存在,下伏基岩埋深一般在47米,最深处达9米。南部与东北部受瓯江及好溪水13系的影响为冲积河漫滩地貌,土质具有二元结构,上部24米为粉砂、细砂、允许承载力为812T/,下部为砾砂、卵石等,土质承载力为2030T/,基岩埋藏较深,一般达1020米。盆地表层均含水,属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在0612米之间,但近瓯江及好溪河漫滩地段的水位与瓯江、好溪河的流水系有互补关系,局部具有承压水。(4)水文XX县的河川属于瓯江干流大溪水系。瓯江总长约384公里,流域面积18217平方公里。瓯江大溪和支流好溪均属山溪性河流,蓄渗能力较强,产流时间快,汇流迅速、集中,暴涨暴落时间短。而XX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县,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8,最高七月气温平均294,最低一月气温平均61。根据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200620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为6673米。该项目的江滨路建设高程平均达67米,符合防洪要求。(5)气象XX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夏季炎热,静风频率高。各月日照以7月最多,平均2496小时。2月最少,平均917小时。各月日照百分率7月最高为59,23月最低为29。年日照时数1785小时,年无霜期285天。自然灾害以高温为最,2003年绝14对最高气温432,日最高气温35达65天。每年10月份至翌年5月份,寒潮时有袭击,常年初霜期都在11月份,终霜期在3月底,平均年无霜期为2556天,日照百分率40。降水特点是雨量丰富,时空分布悬殊,季节分布不均,呈双峰型分布。降水集中在3月份6月份和8月份9月份。其中3月份4月份的春雨期和5月份6月份的梅雨期降雨较多,占全年降雨量的523,8月份9月份为台风降雨期,降雨量占全年186。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全年降雨低谷,形成燥冬天气。降雨量在各年际间分配也不均衡,1953年1992年,年最大降雨量达19564毫米,年最小降雨量仅9676毫米。322城市基础设施自2000年7月份XX撤地建市以来,XX的城市建设迈开大步,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XX镇近几年来的基础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电视、排污等工程已初具规模,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城镇框架已经形成。为本项目的土方和其他设施的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交通条件随着金石丽高速、XX丽龙高速公路的开通,全市9县(市、县)进入二小时交通圈。XX镇将成为XX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和XX县的县域中心。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的发展,人流量的增加,50省道即XX公路从城镇大溪西侧通过,进一步接纳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及产业和人口的扩散,其交通条件十分便捷。15(2)供水条件XX镇及周边县域用水由玉溪水库引水工程解决,引水隧洞至XX南山设支洞向XX供水,目前已建成日供水10000M3的能力,规划供水能力定为10万立方米/日。XX新水厂规划水源取自水质良好的玉溪水,水厂规划在以后建设净水设施,不再使用成品净水器,水厂预留10万立方米/日规模的用地。本项目建设县域内供水由施工队安排临时供水。(3)排水条件XX镇的排水体制定为雨污分流制,目前污水量不到1万立方米/日。XX污水处理厂设于城镇东北面,上赵村与上阁村之间,靠近大溪处,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排入大溪,污水厂现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远期2万立方米/日。本项目前期少量施工用水可直排到地面,但务必做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后期废水经过简化处理统一排入到附近河道。(4)电力条件XX镇总用电负荷为252万KW(同时率为075),负荷密度为076万KW/平方公里,年用电量约为113126亿KWH。该项目的施工用电可以从采桑变引出的市政供电管网上接入施工场地,作为临时供电所用。(5)通信条件改革开放以来,XX市的电信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992年年底就已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机程控化,开通了移动通讯服务,并与16全国联网,实现国内漫游。预测XX镇内各类固定电话装机数分别为固定电话用户数314万部,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约42万门。423社会条件自2000年XX撤地建市以来,XX市委、市政府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适时采取对策与措施,发扬“勤劳质朴、坚韧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的XX精神,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发奋努力,使XX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社会公共事业不断向前推进。(1)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全镇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87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工业园县2672亿元,镇属企业131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673亿元,同比增长78。旅游总收入达398亿元、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63元,同比增长15。镇总面积2202平方千米,下辖5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34个自然村,470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489万人,实有人口609万人,是XX县第一大镇。(2)以绿色农业为重点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XX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上游有历史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灌溉着上千公顷良田,中游的高溪水库、郎奇水库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和以新治河为主体的排水系统组成,确保旱涝丰收,是XX市的主要粮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农业转向效益农业,农户以种植蔬菜和家禽、家畜养殖为主。328征地、拆迁条件17由于本项目XX路延伸段道路工程新建工程,属XX镇公共设施,对改善镇县面貌、方便镇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XX镇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较大作用,因此深受群众欢迎,征地问题不大。综上所述,本项目所在县域的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均比较好,项目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有保证,具备建设条件。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41建设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411指导思想建造城市的交通要道,体现环境和人的协调关系。景观创造结合基地现状与文化蕴含,延续场所特征与历史文脉。重视植物的配置,色相与季相搭配,从色彩上、形态上强化韵律和节奏。建立一个设施完善、安全快速、与县域重大交通设施紧密相连的交通运输系统。412道路设计原则1、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坚持功能性技术标准,使工程项目具有高效合理的使用性能。2、满足规划思想,符合规划要求,使工程具有充分的规划依据。3、坚持工程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满足各层次使用者的需求。184、注重环境保护,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程项目设计。5、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节省、安全可靠。6、注重道路景观协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7、工程设计方案在征地拆迁、维持交通、施工方案等方面具有可实施性。42工程建设范围本工程项目位于XX镇西侧,是XX路延伸段道路,系新建工程。工程内容为该范围内的道路工程、给排水、电力、绿化、交通设施工程等工程建设。43建设方案及内容根据XX市XX大港头县块总体规划(20082020)和XX县XX镇生活县块(西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结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并从XX镇道路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各分项工程建设内容。431道路工程方案4311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路面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10年。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312道路平面设计191道路平面采用的技术指标道路平面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见下表。2XX路道路平面设计XX路起始点桩号为K0000,北起环北路,南至人民路,道路中间段有一段半径为500的圆弧,圆弧起点桩号为K0186233,圆弧终点桩号为K0377396,道路终点桩号为K0420,全长420米,标准段红线宽度为24米。道路全线共设置一个平曲线,半径为500M,根据规范要求,车速为30KM/H可以采用直线代替缓和曲线,前后直线长度大于规范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5M。XX路平面线形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设计指标1计算行车速度KM/H302平面线形(1)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2)推荐值M85(3)圆曲线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值M40(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一般值M80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M50(5)圆曲线最小长度M25204312道路纵断面设计1道路纵断面采用的技术指标道路纵断面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见下表。XX路纵断面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设计指标1计算行车速度KM/H302纵断面线形一般值7机动车极限值8一般值25(1)最大纵坡非机动车极限值35(2)最小纵坡03(3)最小坡长M85一般值M400(4)凸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M250一般值M400(5)凹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M250一般值M60(6)竖曲线长度极限值M252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根据规划的控制标高,认真研究和分析道路两侧规划用地功能及场地标高,使道路路面标高与两侧地块相协调,并充分考虑满足技术标准、交叉路网、平纵组合、土方平衡、排水顺畅、地下管线、节省投资等方面情况,从而使设计的道路纵断面21起伏小,行车顺畅,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本次设计主要参考规划要求、桥梁以及现状地形进行控制。4313道路横断面设计1XX路横断面设计XX路定位为城市支路,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功能需求。标准段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共设置为两车道。车行道道路横坡采用抛物线线形路拱,人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平均坡度为15。横断面提出方案如下。道路布置为3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8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35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24米,此方案优点是增加了机非分隔带,保障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行车安全,并且增加了道路绿化。4314道路路面结构设计道路名称相交道路控制标高(M)相交河道桥梁控制标高(M)道路设计标高县间(M)纵坡县间()XX路1、环北路H6682、人民路H67068073667416807306561661221面层材料比选目前城市道路面层材料主要有沥青砼,考虑到行车舒适性、施工工期和景观因素等,本次设计道路车行道路面结构均采用沥青砼面层。针对道路的特点,对沥青砼材料进行比选,以找出最适合本次设计道路的沥青砼路面。城市道路常用的沥青材料(上面层)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高粘度透水沥青砼(OGFC)、SMA改性沥青砼以及常用的AC改性沥青砼。高粘度透水沥青砼(OGFC)是指用大孔隙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能迅速从其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抗滑、抗车辙及降噪的路面。设计空隙率大于18,具有较强的结构排水能力,适用于多雨地县修筑沥青路面的表层或磨耗层。SMA改性沥青砼具有密实、空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高温抗车辙能力强;高粘度透水沥青在防水、防滑、抗车辙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高粘度透水沥青造价较高,工艺更复杂,后期维护成本和难度较高,且不适合低速道路,因其空隙易堵塞。AC沥青砼,如果优化矿料级配,使级配曲线接近S型,也能获得较好的抗滑和高温稳定性,性价比最高。因此推荐面层采用AC沥青砼。2基层材料比选基层主要针对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及三灰碎石结构进行比较论证。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做基层时的各种路面结构组合的基价虽高于采用二灰碎石及三灰碎石做基层时的各种路面结构组合,但二灰碎石及三灰碎石与水泥稳定碎石相比较,早期强度较低,强度形23成缓慢,对外界温度和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强度形成过程中易产生温缩和干缩裂缝;且二灰碎石的制备和施工过程相对复杂、工期相对较长;另外,与水泥稳定碎石相比,二灰碎石遇水后表面更易翻浆,使基层与面层产生脱离。因此本次设计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做路面基层。3路面结构4315道路路基设计项目县域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道路路基不需进行处理,仅对路基处于河塘或土质不良县段及桥梁接坡段等填土进行浅层处理,全线路基工程设计如下1路基施工前需清除表层耕植土及浅表杂填土,清表厚度不小于30CM。道路车行道路基换填宕渣不小于60CM人行道换填宕渣不小于30CM。2对于沿线现状老路路面、拆迁建筑硬化地坪及圬工构筑物需全部挖除,然后分层回填压实。类型路名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XX路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05L/M2粘层油8CMAC25C粗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透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15CM3水泥稳定碎石60CM宕渣路基4CMAC13C型细粒式沥青砼05L/M2粘层油6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透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15CM3水泥稳定碎石30CM宕渣路基6CM彩色人行道板3CMM10砂浆15CMC20水泥砼15CM级配碎石30CM宕渣路基243桥梁路段路基考虑不均匀沉降,防止桥头“跳车”,结合桥台搭板对台后填土进行处理。台后回填材料采用11砂碎石。砂碎石和土工格栅交错分层回填,分层厚度为100CM。土工格栅采用纵横交错铺设,上下层接缝错开宽度不小于50CM。4本次设计道路沿线基本为填方路基,原则上采用放坡形式,坡率填方115。局部挖方不深,挖方坡率采用11。5重力式挡墙采用浆砌块石,砂浆采用M10,块石强度不低于MU30。6路基压实采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见下表支路路基压实度4316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设计原则本次在交叉口设计过程中贯彻了如下原则,以使道路交叉口不失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保障节点各种交通流的高效运转。(1)以人为本原则优先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安全通过交叉口,加强交叉口景观建设。交叉口缘石在满足车辆通行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转弯半径。填挖类别路槽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080CM9280150CM91填方150CM90030CM92零填方或挖方3080CM25(2)综合性原则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管线布置、防灾要求等相关因素综合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3)协调性原则与次干路和支路的交叉口都进行展宽,协调各方向的转弯车辆,方便组织交通。(4)系统性原则交叉口渠化设计必须从路网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考虑,不能孤立改造某个路口,将交通矛盾转到其他路口,而要以提高路网整体效益为根本目的。(5)节约性原则尽可能通过平交路口渠化来挖掘既有设施潜力,路口机动车道宽度可比路段窄。(6)尽量减小交叉口面积以缩短车辆通过停车线之间所需时间为原则,特别是与干路交叉口,停车线和人行横道的位置尽量靠近交叉口的中心设置。2交叉口选型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应符合满足下列要求(1)平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6(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干路中心封闭,支路只准右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的选型,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选型平面交叉口类型推荐形式可用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3交叉口设计(1)XX路环北路交叉口XX路为城市支路,环北路为城市次干道,该交叉口采用平A1类,受信号灯控制,在交叉口进口道展宽25米,进口道为2车道,出口道为1车道。(2)XX路人民路交叉口该交叉口采用平A1类,受信号灯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展宽25米,进口道为2车道,出口道为1车道。4317交通设施设计1设计原则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以“保障道路畅通、行车安全、技术先进、平面交叉口选型27经济合理”为原则。交通安全设施是道路工程最基本、必要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它集交通管理、安全防护、视线诱导、隔离封闭多功能于一体,由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等组成。本项目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满足人们群众的出行需要,坚持“安全、耐久、节约、环保、和谐”的设计理念,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2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交通语言系统是将交通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交通标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中来,而交通标志、标线就属于这个范畴。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交通语言是一种具有复杂的组合规则的特定的符号体系,是交通法规和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的有形的表现,也是交通系统向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系统相关信息的媒介。设计良好的交通语言系统,设置得当的交通语言设施不仅使城市的每个角落都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而且使驾驶员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有了正确的引导,有效地展示了城市形象,提高交通管理的能力,对社会的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是构建和谐交通的点睛之笔,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交通语言系统涉及到的相关领域包括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交通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等等,交通语言系统的提出不但是实际应用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和研究的需求。28本工程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按照国标GB57682009的有关规定执行。(1)交通标志1)标志种类及基本规定交通标志主要是指道路上的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道路网相关信息和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标志,主要有指路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旅游标志和施工县临时标志等。本次设计的交通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A、禁令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鸣标志、禁停标志、单行道路入口的禁止进入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和停车让行标志等。禁停标志采用蓝底、红圈、红杠;停车让行标志采用红底、白图案;其余禁令标志采用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B、指路标志指路标志主要为十字交叉口标志,一般设在距交叉口100米处。指路标志采用蓝色底,白色符号(反光的)。C、指示标志主要为车道行驶方向标志、单行道路标志,车道行驶方向标志一般设在距交叉口70米处,单行道路标志设在距交叉口40米处。指示标志采用蓝色底,白色符号(反光的)。2标志牌材料标志牌采用铝合金制成,圆形的标志牌必须在它的周边加以滚边,大型的标志牌必须镶以边框加强之。3标志牌文字标志牌内容涉及文字的,以中、英文表示。板膜采用工程级反29光膜,字膜采用高强级反光膜。指路标志的汉字采用标准黑体(简体),字宽与字高相等。(2)交通标线1标线种类及基本规定道路标线是标示在道路上的明确车辆行驶路线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包括在道路交叉口处的交通渠化标线,指示方向箭头,人行横道线,停车线,各车行道分界线,靠外边车行道的边线,导向箭头等。在港湾式停靠站设置停靠站标线。2道路标线材料道路标线采用反光热熔漆。3防眩设施一般路段,在两侧的人行道采用种植低矮灌木进行防眩;对桥梁等构造物路段,采用防眩板防眩。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路段,防眩设施应适当加高;而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路段,防眩设施的中心要适当下移,以避免眩光从防眩设施的上部或下部透过。4318公交停靠站设计根据规划,本工程范围内不设置公交车站。4319无障碍设计三面缘石坡道30人行道外侧有绿化带的行进盲道设置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本工程在交叉口、人行横道线、单位企事业出入口及路面分隔带处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的坡道,并在人行道中设置人行盲道。本工程人行道在交叉口、人行横道、街坊路口以及被缘石隔断处均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的缘石坡道,在人行道中设置盲道等设施。施工及验收按建设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执行。人行道在交叉路口上均设置三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在道路等级较重要,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人行横道推荐采用过街音响信号,方便残疾人通行。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无障碍设施设计时,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31设,无障碍物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3米,行进盲道宽度03米。行进盲道转折处设置提示盲道。对于缺失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疾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疾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设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度,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底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人行道上进行方向坡度为120,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多,出入口宽度打,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432桥梁设计4321桥梁设计技术指标1设计荷载汽车城B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计算取32288KPA。2设计基准期及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3涵洞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010。4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C类;5抗震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按6度抗震措施设防。4322桥梁设计方案桥梁设计为了保护通济堰河流渠道,按照规划要求桥台应位于河道驳坎3M范围以外,同时考虑施工对河道的影响,初定桥梁跨度为20M,跨度24M,采用20M跨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桥。桥型布置如下桥梁采用20M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桥,梁高95CM,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桥梁承台高15M,宽49M,长25M,灌注桩桩径10M,桩长15M,顺桥向桩距35M,横桥向间距45M。33图431桥梁标准横断面图图432桥梁标准横断面图桥面布置为3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8M机动车道1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桥面设双向坡,坡度15,桥面结构采用10CM厚C40防水混凝土铺装10CM厚沥青砼。34图433桥梁立面图4323材料选用及耐久性设计本工程主要材料如下表部位材料涵体C30钢筋砼底垫层C15素砼洞底铺砌砂浆块石箱涵侧砂砾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控制指标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要求,同时结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中相关规定。结构耐久性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规范要求,本箱涵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的水灰比等主要配比参数应严格控制,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体积稳定性和抗烈性。最大水胶比055,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00KG/M3,最大胶凝材料用量420KG/M3。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应以满足结构设计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为前提;最小和最大胶凝材料35用量以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准,若使用更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碱含量3KG/M3,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集料、外加剂、拌和水等中引入的水溶氯离子总量006胶凝材料重。水泥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碱含量06,C3A含量8;300M2/KG水泥比表面积350M2/KG。在确定最终水泥品种之前,应对水泥与所使用的掺合材料、外加剂等进行复配试验,以选用匹配的、性能优良的水泥。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减水剂合适的减水剂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升有所降低,延缓温度高峰的出现。添加剂掺入适当的混凝土添加剂,可以防止混凝土的早期收缩裂缝与徐变,避免过多的气孔产生。采用高效缓凝剂使混凝土初凝时间比箱梁浇筑时间更长,可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初凝开裂。2构造措施结构外形力求简洁,尽量避免暴露的棱角。结构的形状、布置和构造应有利于避免水、水气和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的积聚。36结构外形有利于施工时混凝土的捣固和养护,还应减轻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集中和约束应力。涵洞结构应设置沉降缝,以免温度应力及外部力使结构受到破坏。增加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限制施工误差。(3)施工控制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提前开展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试验,并针对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环境、使用环境等条件,制定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重要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任一养护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层。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箱梁腹板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不宜大于15)。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有效措37施防止混凝土在拆模过程中开裂。4324施工注意事项(1)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宜才用11放坡。在挖方上侧弃土时,应保证挖方道坡的稳定,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道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的深度,道坡坡度和上的性质确定弃土的位置。土方开挖时,若附近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察。机械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应用人工修正以达到设计要求。(2)模板立模必须牢靠,要求模板位置准确、平整、接缝严密,防止跑模漏浆。(3)对桥梁端部及沉降缝处必须加强振捣施工,严格防止过振,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度。(4)应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混凝土入模温度应25C;冬季混凝土入模温度应12C,并需加强保温保湿措施。(5)混凝土结构未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及养护时间,严禁提前拆模。(6)桥梁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夯实,回填工作应在箱身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进行,每层填筑厚度根据不同材料控制在20CM左右,不得采用大型机械一次压实法,也不得只在一侧夯实,必须两侧对称进行。433给排水工程设计4331总体设计381给水总体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在XX路道路人行道下布置DN300给水管,与城县管网连成一体。详见给水系统图及表一2雨水总体设计XX路雨水系统主要排除道路路面雨水。雨水经管道收集后以通济堰支流为界分2个系统排放,分别自南向北、自北向南排向通济堰支流。详见雨水汇水范围图及表二。39雨水汇水范围图雨水系统一览表编号起终点管径排向及接纳水体排出口管径排出口内底编高1XX路(00110155)D400自北向南D400649732东环路(02100415)D400自南向北D400644463污水总体设计XX路污水管主要接纳道路东侧地块的污水,分别自南往北接至环北路、自北向南接至人民路现状污水管;详见污水干管走向示意图及污水系统一览表三。40污水管道走向示意图往往污水系统一览表编号起终点管径系统排向备注1XX路(至环北路)D300自南往北排放新建2东环路(至人民路D300自北往南排放新建4332设计原则及资料参数1设计原则(1)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2)雨水管道收集道路路面及两侧地块雨水后,分散就近排入渠道。(3)雨、污水管道起点标高既能满足地块雨、污水支管及相交道路转输支管的接入标高要求,又要尽量减少埋深,以节约工程投资和加快施工进度。(4)结合地质情况,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能的管材。(5)污水管根据规划确定的管径设计。编号起终点管径系统排向备注1XX路(至环北路)D300由南往北排放新建2XX路(至人民路)D300由北往南排放新建编号起终点管径系统排向备注1XX路(至环北路)D300由南往北排放新建2XX路(至人民路)D300由北往南排放新建编号起终点管径系统排向备注1XX路(至环北路)D300由南往北排放新建2XX路(至人民路)D300由北往南排放新建412主要设计参数(1)给水给水管道水力计算水头损失公式采用海曾威廉公式式中Q管段流量(M3/S);D计算管径;CDC067Q48152I系数,球墨铸铁管C值取100(2)雨水雨水量计算公式Q167FI式中径流系数道路09,地块065F汇水面积(HA)采用XX市暴雨强度公式为IL/SHA式中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P3年道路径流系数09、县块径流系数065。F为汇水面积(HA)TT1T2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雨水管内雨水流行时间L设计管段长度(M)V管内流速(M/S)60T2分VL6109547TGP42(3)污水量本次污水量采用规划污水量指标预测污水量。4333给水工程1管位布置XX路给水管布置在道路西侧,距离道路中心线100米处。2给水管道设计本次设计每间隔约120150M设一给水支管,管径DN150。管径DN150;消火栓布置间距控制在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怀化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二次大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水资源利用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生物产业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人民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造纸厂化验知识培训课件
-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电视节目包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先进材料表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
- 输血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糖尿病循证护理
- 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手册
- 2024年全能型供电所岗位知识考试题库(600题)
- SLT278-202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 教职工防震培训课件
- 维修类技能培训课件
- 企业环保、节能知识培训
- 医院高风险意外事件应急措施和救护机制
- (完整word版)健康SF-36量表(中文版)
- 电复律护理查房课件
- 动火作业应急预案范本
- 模板-机房来访人员进出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