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简版)_第1页
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简版)_第2页
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简版)_第3页
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简版)_第4页
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WW6CHEMCN专业化工市场与投资顾问112015年苯酚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摘要吡蚜酮,又名吡嗪酮,英文名称PYMETROZINE,是一种全新结构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原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发现,并开发用于各类作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及各种飞虱的防治。由于其独特的杀虫机理,吡蚜酮一经出现,就成为国内外农药界生产开发的热点。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在结合经济全球化大的背景和吡蚜酮相关产业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并对吡蚜酮技术发展情况、吡蚜酮消费现状与前景、吡蚜酮上下游产业链、吡蚜酮原料供应、吡蚜酮供需状况以及国外吡蚜酮供需状况等几大部分的数据研究来探求吡蚜酮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研究回答如下几个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问题1、吡蚜酮的技术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最佳工艺技术路线选择2、吡蚜酮生产现状如何增长潜力如何主要生产企业情况3、吡蚜酮的市场需求现状如何需求增长潜力有多大4、吡蚜酮的进出口情况如何WWW6CHEMCN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25、吡蚜酮的销售状况,销售渠道如何6、吡蚜酮的市场价格情况,价格变化趋势,影响价格的因素等7、吡蚜酮上下游产业链,吡蚜酮原料供应情况8、吡蚜酮项目投资情况,投资分析9、吡蚜酮产业发展趋势,发展策略与建议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吡蚜酮的概况511吡蚜酮的概况512吡蚜酮的理化性质613吡蚜酮的作用机理6第二章、吡蚜酮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821吡蚜酮合成工艺过程8211乙酰肼和恶二唑酮的合成8212唑丙酮和三嗪酰胺的合成9213烟醛的合成10214吡蚜酮的合成1022吡蚜酮合成路线的选择1123吡蚜酮合成工艺研究12第三章、吡蚜酮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1431吡蚜酮生产现状分析1432吡蚜酮生产分析预测1933吡蚜酮生产企业概况20第四章、吡蚜酮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应用研究2441吡蚜酮上下游产业链分析24411乙酸乙酯25412水合肼2642吡蚜酮应用研究26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3第五章、吡蚜酮消费与需求分析预测2951吡蚜酮消费分析2952吡蚜酮需求预测31第六章、吡蚜酮进出口统计分析与预测33第七章、吡蚜酮市场价格及市场价格分析预测3471吡蚜酮市场价格3472吡蚜酮市场价格分析与预测36第八章、吡蚜酮项目投资动态与投资预测3981吡蚜酮项目投资概况3982吡蚜酮拟建和在建项目统计4083吡蚜酮投资动态与投资趋势分析预测41第九章、吡蚜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与建议42第十章、吡蚜酮相关资料(附件)44101吡蚜酮经销企业目录44参考文献目录45法律申明47表格及图(11个)图11吡蚜酮结构式5表11吡蚜酮的理化性质表6表31我国登记上市的吡蚜酮原药及制剂情况列表16表32我国吡蚜酮原药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表18图41吡蚜酮产业链结构图24表41吡蚜酮杀虫谱及使用计量表28表51近几年我国吡蚜酮使用情况表30表71我国市场吡蚜酮原药价格表34表72我国市场吡蚜酮制剂价格表35图7120062011年4月我国市场吡蚜酮原药价格走势图35表81吡蚜酮拟建和招商项目统计表39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4第一章、吡蚜酮的概况11吡蚜酮的概况吡蚜酮别名吡嗪酮;英文名PYMETROZINE;化学名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农药类别杀虫剂;CA登记号123312890;化学分类吡啶杂环类;作用方式触杀;分子式C10H11N5O;分子量21723;CAS123312890;图11吡蚜酮结构式吡蚜酮,又名吡嗪酮,英文名称PYMETROZINE,是一种全新结构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原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发现,并开发用于各类作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及各种飞虱的防治。由于其独特的杀虫机理,吡蚜酮一经出现,就成为国内外农药界生产开发的热点。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5吡蚜酮杀虫剂对蚜虫、飞虱、粉虱活性优异,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生态安全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抗性治理和综合防治,符合当今农药发展方向。自1997年入市以来,先后在土耳其、德国、捷克、巴拿马、马来西亚、台湾、日本、美国和南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记,并陆续上市。中国农业部将吡蚜酮列为重点推广无公害农药。12吡蚜酮的理化性质吡蚜酮纯品为无色结晶体,熔点217,密度136(20),溶解性(G/L);水029(25),乙醇225(20),正已烷,001。稳定性对光、热稳定,弱酸弱碱条件下稳定。在PH1时水解DT50为43天,在PH5时水解DT50为25天。表11吡蚜酮的理化性质表吡蚜酮别名吡嗪酮外观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分子式C10H11N5O分子量21723熔点217密度136(20)水029(25);在PH1时水解DT50为43天;溶解性(G/L)乙醇225(20)稳定性在PH5时水解DT50为25天吡蚜酮属非杀伤性新型杀虫剂,其制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13吡蚜酮的作用机理吡蚜酮是吡啶杂环类的杀虫剂的代表,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昆虫一旦接触该药剂,立即停止取食,产生“口针穿刺阻塞”效果,且该过程为不可逆的物理作用,通过实验室电穿透图像(EPG)技术研究表明,通过点滴、经口、注射(触杀、胃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6毒、体内传导)三种方式都会立即产生“口针阻塞作用”。吡蚜酮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性,穿过植物的薄壁组织进入植物体内,植物韧皮部和木质部内进行向顶端和向根的双向传导。吡蚜酮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毒理学数据显示,吡蚜酮对哺乳动物毒性很低,对大多数非靶标的节肢动物、鸟类、鱼类、捕食螨类天敌安全,且其代谢产物淋溶性,对地下水污染极小,因此在综合防治(IPM)中具有出色的表现。第二章、吡蚜酮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通过文献总结,国内外主要以乙酸乙酯和水合肼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环合、烷基化、缩合、水解、缩合的合成路线生产吡蚜酮。21吡蚜酮合成工艺过程211乙酰肼和恶二唑酮的合成向乙酰肼合成釜中加入定量的乙酸乙酯和水合肼,加热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完成后,减压脱溶,残余物即为乙酰肼。加溶剂溶解后转入通光气反应釜中,直接用于通光气环合反应。在通光气釜中,向充分搅拌的乙酰肼、有机溶剂和碳酸氢钠的混合体系中通入光气,反应尾气经破光气后放空,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酸碱度确定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通氮气赶光气,抽滤,滤饼用溶剂洗涤。得到的恶二唑酮溶液转移到脱溶釜减压脱溶到一定程度后,放入结晶釜,冷冻析出晶体,抽滤,干燥得恶二唑酮,减压脱溶得到的溶剂可在下批生产过程中套用。恶二唑酮中间体平均含量915。两步平均总收率832以水合肼计。反应方程式如下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7212唑丙酮和三嗪酰胺的合成213烟醛的合成向烟醛合成釜中加入烟腈、去离子水和催化剂,开动搅拌。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氢气并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加氢水解反应,色谱跟踪至原料完全转化。停止加氢,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氢气。取出反应液即为烟醛水溶液。残余的催化剂可套用。该步反应平均收率86,烟醛水液的平均含量18。反应方程式如下214吡蚜酮的合成22吡蚜酮合成路线的选择吡蚜酮的合成采用氨基三嗪酮和烟醛反应制得。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条合成路线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8(1)氨基三嗪酮与烟醛前体3氰基吡啶进行一锅法催化加氢反应,收率90左右。(2)氨基三嗪酮与烟醛前体席夫碱SCHIF反应,收率85左右。上述两条合成路线中,路线(1)是将烟氰还原成烟醛后,直接与氨基三嗪酮反应。该路线具有操作过程简便、合成收率高等优点。路线(2)所用原料烟醛前体席夫碱主要有两个合成途径,一条是以3氨基甲基吡啶起始原料,与丁醛异丁醛缩合、再在叔丁醇钾存在下转位来制备;另一条途径是以烟氰和丁胺异丁胺为原料,催化加氢而成。前者,3氨基甲基吡啶的市场价格很高,后者则需采用价格昂贵的铑作催化剂,均不具备实用开发价值。因此,国内外开发研究均采用路线(1)。23吡蚜酮合成工艺研究文献报道吡蚜酮的工艺,由氨基三嗪酮或其盐酸盐与3氰基吡啶合成吡蚜酮。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于“九五”期间承担完成国家攻关项目“吡嗪酮的研究开发”,并在安邦电化有限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开发,气光法合成吡蚜酮。2000年,段湘生、曾文平等进行吡蚜酮合成工艺研究,利用催化剂、加氢等方法气光法合成吡蚜酮,收率93。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2006年开始研究吡蚜酮合成技术,研究吡蚜酮工艺中高危化学品的替代技术,以及中间体合成过程中尾气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工艺条件,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9完善加氢设备,催化剂的选择利用,完成了吡蚜酮绿色生产工艺。吡蚜酮绿色生产工艺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厅农业支撑计划项目(原来的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厅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吡蚜酮的合成工艺的发展趋势是追求高选择性反应,提高转化率,减少副反应和副产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以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酯的肼解、成环反应、胺的烷基化、酮和肼的缩合、酰胺的水解、胺和醛的缩合六步反应合成了新型高效杀虫剂吡蚜酮,合成总收率529,产品纯度9995(液相分析结果)。首次以固体光气代替光气合成了中间体恶二唑酮。湖南化工研究院、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水合肼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环合、烷基化、缩合、水解、缩合等六步反应合成了高效杀虫剂吡蚜酮,合成总收率以水合肼计为633,原药含量95。湖南南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系统的对吡蚜酮每步反应进行详细的工艺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多步中间体的新的合成方法,使吡蚜酮的合成更加简单、安全、环保;优化了工艺条件,使吡蚜酮的产率高于60,促进了其工业化生产和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已报道的多种乙酰肼的合成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采用乙酸乙酯与水合肼直接反应合成乙酰肼,通过对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投料顺序等影响因素的考察研究,改进了合成方法,优化了工艺条件,使产品的产率达到98以上,极大的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器的效率。5吡蚜酮的产率高于60。克胜集团组织申报的吡蚜酮原药及其制剂技术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这是该企业继承担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来,首次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0第三章、吡蚜酮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31吡蚜酮生产现状与预测吡蚜酮是三嗪酮类杂环新型高效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1988年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1993年由CIBAGEIGY现在的先正达公司生产。1997年起,该药先后在土耳其、德国、巴拿马、马来西亚、台湾、日本、美国和南欧等国家和地区登记并陆续上市。该药现已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2001年在欧盟农药登记条件附件1的7个新品中,吡蚜酮榜上有名。吡蚜酮的毒性很低,2004年8月27日欧盟颁布食品农药最大残留量(MRL)标准,和2003年相比,取消了吡蚜酮等4种农药。吡蚜酮产品开发项目于1997年被正式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和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共同承担。1997年,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引进吡蚜酮小试合成技术后,在半年多的攻关期间,在双方的共同努下,1998年完成了20吨/年吡蚜酮中试攻关任务,吡蚜酮装置开车一次成功,使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成为当时国内独家生产吡蚜酮的企业。在2000年,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003年3月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吡蚜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级评审。2006年,安邦“2002年第七批国债项目”1000吨/年吡蚜酮的工业化建设工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1作通过省经贸委组织的验收。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2006年开发的“吡蚜酮产品”为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多个发明专利,目前已建成50吨吡蚜酮原药中试生产线。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于2002年,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于2008年分别登记了吡蚜酮原药产品。2009年2月24日,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申请的98吡蚜酮原药产品获得农业部批准,取得农药临时登记证书,这是我国批准登记的第4个吡蚜酮原药产品。2010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0年第一批农药核准企业及品种,其中位于池州市东至县香隅化工园的安徽扬子化工有限公司的年产200吨吡蚜酮原药通过核准。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优异的防治效果。截止到2011年4月11日,共有11家企业在我国获得23个登记证。取得吡蚜酮原药登记证的四个生产企业为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登记的96吡蚜酮原药、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登记的80吡蚜酮母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登记的95吡蚜酮原药、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登记的98吡蚜酮原药。获得吡蚜酮制剂登记的企业分别是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国内最早登记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蚜虫和水稻飞虱,2010年新添加了17吡蚜酮33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8吡蚜酮17噻嗪酮悬浮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10吡蚜酮40异丙威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和观赏菊花蚜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登记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2象为观赏菊花蚜虫和水稻飞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登记的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观赏菊花蚜虫;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吡蚜酮1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登记的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甘蓝蚜虫;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登记的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吡蚜酮1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江苏省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登记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我国登记上市的吡蚜酮原药及制剂情况见下表。表31我国登记上市的吡蚜酮原药及制剂情况列表我国除登记上市的吡蚜酮原药及制剂外,还有许多企业自称有吡蚜酮生产,如我国除登记上市的吡蚜酮制剂外,自称有吡蚜酮制剂生产的企业更多,如另外,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称成功研制8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同时为农药企业提供50、60、80吡蚜酮系列水分散粒剂样品和助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现有1000吨/年吡蚜酮原药产能,3000吨/年制剂生产线,是国内最大的吡蚜酮生产企业,也是国内最早登记原药和工业化生产的厂家,2010年原药销售估计在700吨左右。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现有200吨/年吡蚜酮原药产能、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现有50吨/年吡蚜酮原药产能,其他几家产量较低或一直没有组织生产。此外,安徽扬子化工有限公司称有200吨/年吡蚜酮生产装置;江苏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称吡蚜酮产品已获得出口登记销售权,其装置能力为200吨/年;江苏艾津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称有1000吨/年吡蚜酮生产装置。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2009年就郑重声明没有授权任何企业使用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的名义和三证生产、分装、销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场上发现西安西格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盗用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的名义和三证生产销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日本松井株式会社盗用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的名义和证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3号生产销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南京沃邦生化集团有限公司盗用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的名义和证号生产销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表32我国吡蚜酮原药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表32吡蚜酮生产分析预测33吡蚜酮生产企业概况1、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产品涉及氯碱、农药、精细化工、热电四个系列三十余种,烧碱产能15万吨/年,居国内同行前列。化工产品有烧碱、液氯、盐酸、三氯化磷、邻甲苯胺、正丁酯、炔丙基丁氨基甲酸酯、3,4二氯苯基异氰酸酯、六氯环戊二烯、得克隆、氯桥酸酐等十余种;农药产品有乙烯利、扑虱灵、草甘膦、杀虫单、杀虫双、吡蚜酮、硫丹等二十余种。六氯环戊二烯、得克隆为国内独家生产,乙烯利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该公司拥有自备盐矿,地下岩盐可开采面积达18平方公里,氯化钠储量11亿吨、硫酸钠储量3400万吨,新建成的输卤管线可平衡烧碱产能30万吨。该公司有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目前包括110KVA变电所,热电联产装机容量4万KW/小时,蒸气产能320吨/小时,供水能力35000吨/日,制冷能力3760万千焦耳/小时,拥有1000吨/日废水生化处理和5吨/日废渣焚烧处理的环保设施。安邦电化有限公司2007年吡蚜酮原药及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取得国内首家正式登记。2008年,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扑虱灵、吡蚜酮两产品产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吡蚜酮完成116吨,同比噌长966;扑虱灵完成1676吨,同比增长433。经国家农业部及工信部审核,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25吡蚜酮噻嗪酮悬浮剂、40吡蚜酮噻嗪酮悬浮剂、50吡蚜酮噻嗪酮水分散粒剂三个农药新产品剂型通过国家登记注册和行政批准,予以上市销售。安邦公司的吡蚜酮复配剂型为国内第一家注册成功的品种,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4势,市场前景看好。自2008年起,该公司相继完成复配农药配方筛选试验、剂型开发、新作物应用安全性试验,并相继开展了4个省不同流域药效试验和3个地区残留试验等工作,为一次性通过国家审批、取得新剂型的登记注册打下了良好基础。2011年初飞电吡蚜酮因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优异的防效,被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稻飞虱防治推荐品种。截至目前,安邦电化公司已组织储备各规格吡蚜酮近500吨,随时可满足春耕市场所需。5、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创新和科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植保公司,并在高价值商业种子领域排名第三,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1,000名员工。2006年的全球销售额达81亿美元。先正达的研发实力得益于技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公司在全球拥有一支5000人的研发队伍,约占员工总数的25,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高达8亿美元。先正达在华相关总投资已达18亿美元,是中国农化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者之一。设有四家独资企业、一家合资企业和多家办事处,拥有员工550余名。先正达的3家中国工厂严格执行世界同类工厂的安全标准和环保标准,承诺为中国农业及食品行业提供全面、创新、环保的作物解决方案。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投资超过1亿美元,采用世界一流的技术生产高品质的环保型产品,包括畅销全球的除草剂“克无踪”和世界领先的杀虫剂“功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配制加工各类植保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及杀菌剂。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美元,主要致力于蔬菜及花卉种子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并为农民提供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先正达极为重视和客户的伙伴关系,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之广居业内之首。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5第四章、吡蚜酮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应用研究41吡蚜酮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国内外吡蚜酮的合成主要以乙酸乙酯和水合肼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环合、烷基化、缩合、水解、缩合的合成路线生产吡蚜酮。图41吡蚜酮产业链结构图目前我国乙酸乙酯和水合肼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吡蚜酮的生产需求。411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极好的工业溶剂,被广泛用于醋酸纤维、乙基纤维、氯化橡胶、乙烯树脂、乙酸纤维树酯、合成橡胶、涂料及油漆等的生产过程中。我国醋酸乙酯的生产始于1954年,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的发展,醋酸乙酯生产逐步发展起来。醋酸乙酯的生产能力从1997年的10万T/A左右增长到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62005年的643万T/A,同时产量也从1997的71万T/A增长到2005年的371万T/A,增长非常迅速。目前,我国醋酸乙酯生产企业有20多家,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总生产能力达到142万吨/年以上。总的来说,近年我国醋酸乙酯无论是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由于生产发展过快,消费市场没有同步增长,生产企业装置开工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412水合肼42吡蚜酮应用研究吡蚜酮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据科研人员介绍,即使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蚜虫、白粉虱、黑尾叶蝉仍有独特的防治效果,可用于多种抗性品系害虫的防治。因其具有的高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的低毒性和对鸟类、鱼类、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在综合防治中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吡蚜酮由于无交互抗性,对天敌高度安全,十分适合抗性害虫防治,对水稻、蔬菜、棉花、小麦、果树等作物的蚜虫、白虱、叶蝉、粉虱、椿橡具有很高的防效。该药对同翅目害虫选择性极佳,对蚜虫的选择性优于目前最好的抗蚜剂抗蚜威。在我国,1999年张存政等报道吡蚜酮对蔬菜蚜虫具有活性。2000年顾正远等报到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触杀和内吸活性,建议用量150G/HM,残效期可达1520天。2004年黄剑等报道吡蚜酮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具有独特的口针穿透阻塞(BLOCKAGEOFSTYLETPENETRATION)作用方式。昆虫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产生不可逆转的拒食作用,最后死于饥锇。沈晋良教授测试初步结果表明吡蚜酮具有较高的饥饿致死活性。陆晓峰、张世兵等试验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和小麦蚜虫具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7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江苏省植保站田间试验证明吡蚜酮是新一代防治稻飞虱的专用药,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近年来,灌南县小麦穗蚜发生较重,给小麦丰产丰收造成一定威胁。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穗蚜的高效药剂,为今后小麦穗蚜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控制其发生与危害,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选择市场上防治小麦穗蚜的常规农药,进行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试验情况总结为20吡蚜酮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5氰戊乐果乳油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20吡蚜酮悬浮剂300G/HM2效果最好,40毒死蜱乳油1500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G/HM2次之,其他一般。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吡蚜酮速效性差,34天才见效,持效期可达1520天。据试验,在褐飞虱发生基数为百穴4000头的情况下,每亩用吡蚜酮5克和75克有效成分,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防效分别为19512086、674743、82018464,两用量防效差异不大。在麦田一代灰飞虱2龄和3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蚜酮575克有效成分,7天后防效可达94左右。研究同时发现吡蚜酮对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也有效,且优于常用药剂噻嗪酮、吡虫啉等。近年来不少企业对吡蚜酮复配制剂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据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研究证实,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对褐飞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质量比为12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配方利用吡蚜酮与异丙威的增效作用吡蚜酮是新型杂环类高效选择性杀虫剂,其作用方式独特,持效期长;异丙威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性,但持效期较短,弥补了单剂产品自身不足,延缓了害虫对吡蚜酮和异丙威单剂的抗药性,提高了药剂施用效果,扩大使用范围,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食品中农药残留。与吡蚜酮单剂相比,混剂的应用成本显著降低了。经过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0吡蚜酮20异丙威对水稻褐飞虱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防治效果。作用对象吡蚜酮属非杀伤性新型杀虫剂,其制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观赏植物、蛇麻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8草、落叶果树、柑橘、水稻、棉花及多种大田作物,还能够控制马铃薯上所有的重要蚜虫以达到控制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吡牙酮持效期在20天以上。性质及作用特点25吡牙酮悬浮剂是新型的杂环类高效选择性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性,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通过内吸传导作用散布到作物各个部位。其作用方式独特,对害虫没有直接击倒活性,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能马上堵塞昆虫口针,使其停止取食,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在因停止取食而死亡之前的几天时间内,处理昆虫可能会表现得很正常。正是因为吡蚜酮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它和以前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药剂没有交互性;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刺吸性口器昆虫有效),对哺乳动物、鸟类、鱼虾、蜜蜂、非靶标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好的安全性。另外,吡蚜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土壤中的淋溶性很低,仅存在于表层土,在推荐施用剂量下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很小。推荐施用方法吡蚜酮可以用在蔬菜田和观赏植物上防治各种蚜虫和白粉虱,防治蚜虫的推荐用量为10GAI/HM2;防治白粉虱的推荐用量为20GAI/HM2;在烟草、棉花、马铃薯作物上可以用来防治棉蚜和桃蚜,推荐用量为100200GA1/HM2;在水稻上,茎叶处理用量为100150GAI/HM2;种子包衣15GAI/HM2就可以防治黑尾叶蝉;在柑橘和落叶果树上,520GAI/HM2的用量就对蚜虫有防效。表41吡蚜酮杀虫谱及使用计量表作物防治害虫建议使用计量水稻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叶蝉1620克/亩水稻拌种1AIG/667M2小麦灰飞虱、蚜虫1620克/亩茶树小绿叶蝉、蚜虫2535克/亩棉花烟粉虱、蚜虫、蓟马2030克/亩大棚蔬菜白粉虱、蚜虫1620克/亩露天蔬菜蚜虫、飞虱1620克/亩瓜类蓟马2030克/亩花卉蚜虫、蓟马20003000倍液喷雾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19柑橘蚜虫、黑刺粉虱20003000倍液喷雾果树苹果蚜、桃蚜20003000倍液喷雾梨树梨木虱20003000倍液喷雾第五章、吡蚜酮消费与需求分析预测51吡蚜酮消费分析表51近几年我国吡蚜酮使用情况表2004年少部分蔬菜种植区2005年33104HM22006年66104HM22007年33106HM22008年南方大部分稻区2009年全国大部分水稻区和玉米种植区2008年吡蚜酮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重点推广产品以及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品种之一,2009年又被列为重点推广的高毒替代产品。从2008年国家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国重点推广,到目前,吡蚜酮累计防治面积达1亿亩次以上,已成为国内稻飞虱的主要防治药剂。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2052吡蚜酮需求预测吡蚜酮作为新兴的农药替代品种,不仅具有良好的药效,且对作物、环境及生态无危害,特别适于抗性治理与综合防治,代表着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的需求量会逐年增加,高毒、高残留、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品种将被淘汰。吡蚜酮是现有有机磷农药的替代产品,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领域,中国农业部将吡蚜酮列为重点推广无公害农药,也是中国高新技术23个农药品种之一,吡蚜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吡蚜酮制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性,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通过内吸传导作用散布到作物各个部位。其作用方式独特,对害虫没有直接击倒活性,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能马上堵塞昆虫口针,使其停止取食,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在因停止取食而死亡之前的几天时间内,处理昆虫可能会表现得很正常。正是因为吡蚜酮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它对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效,和以前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药剂没有交互性;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刺吸性口器昆虫有效),对哺乳动物、鸟类、鱼虾、蜜蜂、非靶标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好的安全性。另外,吡蚜酮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土壤中的淋溶性很低,仅存在于表层土,在推荐施用剂量下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很小。吡蚜酮属非杀伤性新型杀虫剂,其制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适用于蔬菜、观赏植物、蛇麻草、落叶果树、柑橘、水稻、棉花及多种大田作物,还能够控制马铃薯上所有的重要蚜虫以达到控制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吡牙酮持效期在20天以上。吡虫啉因滥用导致飞虱产生抗性,迫切需要替代药剂填补市场空白,吡蚜酮获得了占领市场的契机。部分地区应用吡蚜酮防治抗性稻飞虱取得了良好效果,引起了植保部门和农民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吡虫啉总产能26500吨/年,近三年需求基本上是平稳的,在10000吨/年左右。鉴于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利益,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21国家农业部、工信部和环保部公告1157号文件,自2009年4月1目起,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和专供出口产品外,撤消已批准的用于其他方面含氟虫腈成分农药制剂的登记和或生产批准证书。自2009年10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除用于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停止销售和使用其他方面的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至此,氟虫腈的退市无疑给机理独特、持效期长、环境友好的吡蚜酮产品留下巨大的市场空间。吡蚜酮作为一个优秀的替代品种,具有适用范围广、药效高、毒性低、选择性强,对天敌具有保护作用,对作物、环境及生态安全等特点。它特别适用于抗性治理与综合防治,代表了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第六章、吡蚜酮进出口统计分析与预测第七章、吡蚜酮市场价格及市场价格分析预测71吡蚜酮市场价格表71我国市场吡蚜酮原药价格表表72我国市场吡蚜酮制剂价格表72吡蚜酮市场价格分析与预测吡蚜酮原药因含量不同而价格也不同。前几年,我国吡蚜酮原药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市场价在3340万元/吨,近几年生产企业增多,价格逐渐下降。图7120062011年4月我国市场吡蚜酮原药价格走势图吡蚜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1)2011TECHNOICANDMARKETRESEARCHREPORTOFPYMETROZINE22051015202530354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4月95原药均价(万元/吨)2009年初,我国(含量95)吡蚜酮原药市场价格在3035万元/吨,到2010年上半年市场价格在27万元/吨左右。由于各地稻飞虱防治急需,吡蚜酮生产企业出货很快,无库存,使各企业出厂价上扬。2010年10月份(含量95)吡蚜酮市场价为28万元/吨左右。由于国内需求强劲,生产企业逐渐增多,目前(含量95)吡蚜酮原药市场价格在2225万元/吨左右。目前我国市场上吡蚜酮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