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141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目录40前言541区域地质与地震9411地形地貌9412地层岩性9413地质构造9414新构造运动与地震12415区域稳定性评价1442水库区工程地质14421基本地质条件1442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1543坝址比选174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19441地形地貌19442地层岩性19443地质构造20444水文地质条件22445物理地质现象23446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2345坝址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2846坝线比选37461上坝线37462下坝线39463坝线比选4147推荐方案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3471坝基工程地质条件43472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46473调压井工程地质条件54474压力钢管斜井段工程地质条件54475厂房工程地质条件5548施工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61481围堰工程地质条件61482施工支洞工程地质条件6249比较坝线(下坝线)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64491坝基工程地质条件64410天然建筑材料674101各类建筑材料产地综述674102砂卵砾石料场674103防渗土料场744104块石料场774105天然建筑材料评价79411结论79附图目录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3编号图名图号1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库坝区工程地质平面图DWKD012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坝址区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23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坝址区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34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2堆积体11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45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2堆积体22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56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滑坡11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67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滑坡22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78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河道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89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进纵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0910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进横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1011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平面图1/2DWKD1112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平面图2/2DWKD1213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1/6DWKD1314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2/6DWKD1415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3/6DWKD1516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4/6DWKD1617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5/6DWKD1718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6/6DWKD1819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工程地质平面图DWKD1920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横11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2021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横22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2122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纵工程地质剖面图DWKD2223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DWKD2324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然央砂砾石料场地质平面图DWKD2425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然央砂砾料场地质横剖面图DWKD2526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然央砂砾料场地质纵剖面图DWKD2627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厂房砂砾石料场地质平面图DWKD2728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同古土料场地质平面图DWKD28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440前言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稻城县巨龙河上,是巨龙河两级梯级中的第二级。电站与稻城县城有S217省道和乡级泥结碎石路相连,拟选坝址区上距稻城县约41KM,拟选厂房区上距稻城县约59KM,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图401)。图401大瓦龙水电站对外交通位置图电站由挡水坝、引水隧洞和地面厂房组成,最大水头5035M,正常蓄水位为318500M,引水隧洞长约1252KM,初拟装机容量248MW。2008年12月,我院完成了大瓦龙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4月通过了四川省甘孜州发改委组织的审查,随即开展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结论及审查意见如下1工程区位于川滇菱形断块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中部的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工程区内无大的发震构造存在,地震效应主要受外围中、强地震的波及影响。同意据根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坝、厂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基本同意报告对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水库回水长度约230M,库盆基岩为三迭系变质砂、板岩,不存在水库渗漏、矿产淹没、浸没及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库区为斜向谷,基岩岸坡总体稳定性较好,覆盖层岸坡存在岸边再造问题,虽方量不大,但坝前右岸的崩坡积物对进水口不利,需采取防护措施,库区固体迳流来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5源较丰富,须采取冲淤措施。建议补充未中沟上游沟口壁倾倒体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及对库坝的影响,并附分析剖面。3基本同意对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1)拟定的上、下坝址相距约156KM,为横向谷,基岩为三迭系变质砂、板岩,河床覆盖层厚度上坝址723M,下坝址35M,均具建低坝的地质条件。其主要差别是下坝址河床及两岸阶地砂卵石层厚度大于上坝址,坝基均为软基,引水线进口明渠段需在覆盖层中开挖,上坝址两岸坝基(肩)为基岩,其坝基和引水洞进口地质条件较上坝址好;上坝址右岸下游有一个体积约132万M3的滑坡需作处理。经综合比较,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下坝址,同意报告推荐上坝址方案。(2)基本同意对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河床坝基覆盖层主要为含漂砂卵砾石组成,最大厚度约23M,基岩为变质砂、板岩。设计将河床坝基置于中密密实的覆盖层上,两岸坝基置于强风化下部岩体上,采用全封闭防渗方案基本合适。初拟坝线下游右岸滑坡稳定性差,采取工程处理措施是必要的。下阶段需进一步查明河床基岩面形态、覆盖层的结构及性状,有无可液化砂层分布;进一步查明右岸滑坡的稳定条件,落实工程处理措施。建议补充滑坡稳定分析的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补充坝基砂层液化问题的评价、地质与设计报告对坝基岩体的利用原则不一致,应补充论述理由。4基本同意对右岸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隧洞主要穿越地层岩性为三迭系变质板岩、砂岩、灰岩、大理岩,偶夹煤线。报告对隧洞的初步围岩分类与评价基本合适,有、无压隧洞围岩类别均以类为主,约5055,次为类、类。施工中对、类围岩及过冲沟、褶皱核部、岩溶等地下水较丰富,可能发生涌水塌方的洞段应加强支护与排水措施,含煤线洞段可能存在瓦斯问题,应采取防治措施。下阶段应进一步查明隧洞沿线地层岩性组合和地质构造,可溶岩中岩溶发育情况,调整围岩分类和分段;调整洞线走向,减少洞线沿莫洛林措向斜核部伴行的长度。建议补充说明左、右岸引水线方案选择的内容。5本阶段初拟的上、下两个厂址均具建地面厂房的地质条件,不存在制约因素。下厂址覆盖层厚度达2350余M,上厂址相对为浅,厂基可建于基岩上,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下厂址。同意经综合比较选择上厂址方案。上厂址位于冲洪积台地上,地形平缓开阔,覆盖层厚度约20M,下部砂卵石厚1116M,下伏基岩为板岩夹砂岩、大理岩。设计厂基置于基岩上,其承载能力满足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6要求。补充调压井和压力管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6基本同意对天然建筑材料的评价。调查的吉衣、同古两个土料场各项指标满足围堰防渗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调查的二个砂砾石料场,储量满足要求,除砂的含泥量较高和下厂房料场粗骨料含泥量略高,需冲洗后使用外,其余质量指标基本满足要求,采运条件好;初查的石料场,岩性为变质砂岩,储量和质量满足要求。建议下阶段对骨料的碱活性问题作必要试验研究。根据业主和设计要求,在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制了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测大纲,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测策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可研阶段的勘测工作于2009年6月底开始,8月底完成了地形图测量,9月中旬完成了钻探工作,9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目前勘测及试验、研究工作达到了可研阶段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勘测工作量见表401。在勘察过程中,我院严格按照勘测大纲确定的工程地质勘察原则、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工作内容开展勘察和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的地质测绘、调查、勘探、试验及专题研究,为本阶段坝线比较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勘测工作中得到了业主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值此报告完成之际,谨向业主单位、各级地方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7表401完成勘察工作量表项目工作内容单位预可工作量可研工作量备注水库区12000平面地质测绘KM26222水库区1500剖面地质测绘KM53水库塌岸调查KM212水库区槽探M310006001500坝址区平面地质测绘KM221地质1500坝址区地质剖面测绘KM42钻孔M/个2856/67208/17含预可阶段2856M/6个勘探探槽M31000800坝址区物探钻孔波速测试M30012015000平面地质测绘KM270701500厂房平面地质测绘KM242地质15000引水洞纵剖面测绘KM1919钻孔M/个626/22475/7含预可阶段626M/2个探槽M31000800勘探竖井M200200引水洞及厂房物探钻孔波速测试M1005012000料场地质测绘KM28411000料场剖面测绘KM158钻孔M1203/4天然建材坑槽M32000800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组1010室内土工物理力学性质组3030包括土料、砂砾料室内试验水质简分析组1010钻孔压水试验段300300动力触探试验M500350试验与测试现场试验水文水尺长期观测水文年2008年9月开始观测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841区域地质与地震411地形地貌巨龙河是水洛河的一级支流,巨龙河和水洛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部,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水面海拔高程150000M450000M。日霍以上为抬升的高原区,高程350000M450000M,山脉相对高差较小1000M1500M,河流分布于宽阔平坦的谷底和山间盆地周围;日霍至麦日为宽窄相间的“U”字形河段,为高原与高山的过渡区;麦日以下为高山深切割区,河流强烈侵蚀下切,两岸有时形成悬崖绝壁,河谷多呈“V”形谷,相对高差达2000M3000M。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河段河水面高程266500M350000M,两岸山峰高程多在350000M450000M之间,属高山地貌。41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以区域浅变质地槽型沉积为主,岩浆活动较少,地层跨及巴颜嘎拉秦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的雅江小区和义敦中甸分区的木里小区。沿河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恰斯群和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大理岩;奥陶系板岩夹千枚岩、变质石英砂岩、砂岩,主要分布于新藏宁朗河段;志留系二迭系板岩夹千枚岩、砂岩、灰岩及基性火山岩等,主要分布于宁朗以下河段;三叠系板岩夹砂岩、千枚岩、灰岩等,主要出露于新藏以上河段。区内岩浆岩零星分布。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北部的高原区,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为主,部分地滑、崩坡堆积、洪积堆积零星分布于各支沟沟口。主要地层岩性特征见表411。413地质构造工程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内部的玉树义敦褶皱带东部边界附近,地处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由理塘德巫断裂带、丽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所围限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的中部,属稻城断块中部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见图41。该构造单元北起东朗一带,南抵水洛河河口附近,为一长轴近SN向的菱形区域,以发育NW、NE、SN向三组线形构造为基本特征。工程区位于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西北角,区内构造较复杂,断层、褶皱发育,以NW向构造为主,NE向构造次之。其中NW向断层F182在工程区内。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9表411区域地层岩性一览表系统组段代号厚度M岩性描述分布位置上T3LM3砂岩夹板岩,偶夹煤线中T3LM2板岩夹砂岩、粉砂岩喇嘛垭组下T3LM14704砂岩夹板岩上T3L212631598板岩夹砂岩、粉砂岩拉纳山组下T3L114761642砂岩、板岩不等厚互层上T3T3203741板岩夹砂岩、偶夹灰岩中T3T24612202灰岩、板岩夹砂岩、凝灰岩等图姆沟组下T3T1182681板岩夹砂岩、灰岩上T3Q38511166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大理岩夹板岩中T3Q2491095基性火山岩夹板岩、灰岩上统曲嘎寺组下T3Q1135382中厚层砂岩,砾岩夹板岩水洛乡至稻城河段及本工程区。马索山组T2M10864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偶夹板岩,厚度变化大中统三珠山组T2S158822灰绿色灰黑色板岩夹变质砂岩、薄中厚层灰岩。茨岗组T1C77917灰黑色板岩与灰色薄层灰岩不等厚互层,夹细砂岩三叠系下统领麦沟组T1L67750灰灰黑色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灰岩二迭系上统冈达慨组P2G520830上段为灰白色中厚层条带结晶灰岩,下段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夹中薄层大理岩透镜体上中统C23111226深灰灰白色的灰岩、白云岩石炭系下统C150205灰灰黑色板岩夹硅质岩,板岩与灰岩互层水洛乡至下博瓦河段左岸一带。苍纳组上D2C11851732片理化石英砂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绢云片岩中统穷错组下D2Q7131234绢云石英片岩夹薄层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崖子沟组D1Y21003000绢云石英片岩夹绢云片岩泥盆系下统格绒组下D1G213279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撒多一带。志留系下统S1133191灰黑色,薄层板岩与硅质岩互层,夹灰岩白云岩泽洛、微也一带瓦厂组O1W453724灰灰白色薄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岩与灰灰黑色绢云板岩、千枚岩呈不等厚互层奥陶系下统人公组O1R348503灰灰白色及绿灰灰绿色,薄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砂岩夹板岩、千枚岩水洛乡至宁朗乡上游约5KM的河段。寒武系下统5177上部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下部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零星出露于宁朗乡至下博瓦河段。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262998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夹硅质岩、板岩、石英岩、片岩下博瓦至面保河段。元古界恰斯群PTQS4751969暗灰绿色钠长石英岩、钠长二云片岩与灰色浅粒岩、钠长石英岩、二云石英片岩互层,夹石英岩、千枚岩、大理岩、变质基性火山岩。零星出露于向丁。燕山期、印支期二长花岗岩、闪长岩主要出露于日霍及本工程区。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0主要构造特征简述如下金沙江断裂带该断裂带沿金沙江上游河段展布,位于工程区的西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90KM。走向近南北,北端延至四川境外,向南经白玉沿金沙江河谷及两岸经巴塘、得荣至云南的中甸、剑川,与红河断裂带相接,长约700KM。该断裂既是一级构造单元三江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又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部边界断裂,在第三纪有强烈活动,且具有明显的全新世活动性。在北东向现代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断裂带显压性特征兼具右旋滑动。金沙江断裂带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但具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北段集中在邓柯一带,1896年曾发生过邓柯洛须725级地震;南段集中在云南的中甸、剑川一带;中段集中在巴塘郎多至中咱一带特别是与金沙江断裂交汇的巴塘断裂的南东侧,曾先后发生多次MS60级强震,如1722年的巴塘MS6级地震,1870年4月11日的巴塘725级地震,1923年10月20日的巴塘625级地震和1989年4月5月间巴塘67级强震群(包括1989年4月16日67级、4月25日67级、5月3日64级和62级等强震)。理塘德巫断裂带该断裂带为“稻城断块”北东侧边界断裂,位于工程区的北东侧,距工程区最近约40KM。走向NW,总体倾向NE,倾角较陡,长约385KM,由理塘德巫、擦忠、木拉前波三条北西向断裂组成,是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的主要活动断裂带之一,表现为明显的左旋剪切运动,理塘以北为弱活动段,偶有中强地震发生,断错地貌不发育。中段理塘德巫活动强烈,断错地貌清楚,主要集中在甲洼德巫段,洪积扇扭曲现象明显,表现出明显的第四纪断裂活动性,曾有7级以上大震发生,是川内一条重要的走滑型地震带,据大地测量资料显示,该段断裂水平滑动速率5MM/A。德巫以南断裂活动表现不明显,仅发生中小地震。盐源弧形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工程的南东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130KM,主要由两个弧顶朝南的弧形断裂带盐源弧形断裂带和辣子弧形断裂带组成,是川滇菱形断块内部具有特殊形态的活动断裂带。新构造形迹及地震活动主要表现在西翼及其前弧部位,东翼不明显。沿该断裂曾经发生过中小地震,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博科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工程区的南侧,距工程区最近距离约30KM。断裂带经木里日帮店、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1稻城赤土乡沿N3850W波状延伸200KM,总体走向NW,倾SW,在水洛乡附近穿越水洛河。曾经发生过中小地震,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民主乡断层F182该断层北西向穿过工程区,距坝闸、厂址最近距离45KM75KM,南端小角度切断了莫洛林措向斜轴线。该断层为一具右行扭动的压扭性断层,南起巨龙乡南侧的米诺,北西向延经民主乡及桑堆,再向北延长75KM。桑堆之南,沿断裂发育5M10M宽的破碎带,两盘不同岩性产状明显抵触,砂岩破碎为构造菱面体,板岩强烈劈理化,破碎带被不同程度的铁染并常有石英脉群管入,断层产状N40W/NE50,东盘以拉纳山组下段T3L1砂板岩互层与西盘的拉纳山组上段黑色板岩接触。民主乡之南则仅表现为拉纳山组和喇嘛垭组T3LM各岩性段界线的右行错动2004000M。断裂有断层谷、断层陡坎和微负地貌所显示的线状影象特征在民主乡以北尤其清楚。莫洛林措向斜133该向斜位于工程区,轴线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南起瓦龙南侧,北西向经巨龙乡南侧,北至莫洛林措,长度62KM。向斜槽部为富含植物化石,厚达5200M的喇嘛垭组T3LM砂岩、板岩互层夹煤线。两翼基本对称,为拉纳山组上段T3LM2黑色板岩夹砂岩,下段T3L1长石岩屑砂岩、板岩互层。东翼NW300320SW4060,西翼NW295320NE3550。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现象。414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工程区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构造稳定性较好。区域内地震活动与现今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内。工程区及附近河段无大的地震构造存在,工程场地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也无6级以上强震记载,地震危险性主要受外围理塘地震带及木里盐源地震亚带的强震波及影响见图411。理塘地震带,其主要发震构造为理塘德巫断裂带,1930年以来该地震带发生48级57级地震达12次之多,1948年5月25日曾发生73级地震,震中烈度度,波及到工程区的烈度未超过度。木里盐源地震亚带,其主要发震构造为盐源弧形断裂带,曾发生大于47级地震20次,60级69级地震4次,最大一次地震为1976年11月7日盐源下甲米67级地震,波及到工程区的烈度未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2超过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1号修改单未涉及本区。图411地震及构造纲要图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3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4415区域稳定性评价工程区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工程区内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好。根据DL/T53362006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工程区及其外围总体属区域(稻城断块)构造稳定性较差地区。42水库区工程地质巨龙河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为318500M,水库回水至未中沟与巨龙河汇合口上游约140M处,库区在巨龙河干流总长约350M,在未中沟总长约130M。421基本地质条件4211地形地貌巨龙河水电站库区河谷蜿蜒曲折,河流总体流向在未中沟汇合口以上为SE95SE105,汇合口以下为NE75,右岸发育未中沟,总体流向为65。巨龙河干流库区平均比降约36,正常蓄水位处库水面宽86M102M。4212地层岩性库盆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T3LM和第四系地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岩性变化,库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砂岩夹板岩,偶夹煤线。分布于整个库区两岸。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各级阶地阶面、河床、河漫滩、山坡坡地表面、陡坡坡脚、冲沟沟口等地。主要有(1)全新统冲积层Q4AL以河流冲积含漂卵砾石层为主,夹有砂层透镜体,堆积在现代河床、漫滩与、级阶地上,一般厚度7M35M。其次为级阶地表部粉质粘土层,厚度2M4M。(2)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为现代河流、支谷与山坡重力堆积,包括崩积和坡积碎石土、崩积块碎石,常分布于缓坡、坡脚等地。(3)全新统洪积层Q4PL为洪积碎块石夹壤土,分布于冲沟沟口部位。4213地质构造水库区位于莫洛林措向斜的北翼,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产状为NW305340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5SW6580,局部倾倒,为单斜地层。库区距莫洛林措向斜核部约18KM,该向斜轴线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南起瓦龙南侧,北西向经巨龙乡南侧,北至莫洛林措,长度62KM。向斜核部为富含植物化石,厚达5200M的喇嘛垭组T3LM砂岩、板岩互层夹煤线。两翼基本对称,为拉纳山组上段T3L2黑色板岩夹砂岩,下段T3L1长石岩屑砂岩、板岩互层。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现象。库区距民主乡断层F182约18KM,该断层为一具右行扭动的压扭性断层,南起巨龙乡南侧的米诺,北西向延经民主乡及桑堆,再向北延长75KM。4214水文地质条件巨龙河为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地下水以下降泉和渗流形式向巨龙河排泄。地表水除巨龙河干流外,还有未中沟水流,主要靠融雪和降雨补给,排泄于巨龙河。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床及河漫滩冲积砂卵砾石层孔隙内,主要接受河水、融雪、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的径流补给。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基岩地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流补给,以泉水形式排泄于沟谷支流和巨龙河干流中。参照坝址区环境水侵蚀性分析结果,库区环境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4215物理地质现象库区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未发现大规模滑坡、崩塌及泥石流。主要崩坡堆积体为上坝址库首右岸2堆积体。该堆积体为山前崩积、坡积及巨龙河洪积、级阶地后缘物质的混合堆积体,在坝前右岸岸边呈条带状分布,长约300M,宽约70M,垂直方向厚度大于259M,原始地形较缓,整体稳定性较好,水库蓄水后坡脚处于水下,可能产生局部塌岸和冲刷破坏,但对水库运行影响不大。42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4221库区渗漏库区两岸山体雄厚,山顶高程370000M420000M,无低于正常蓄水位的垭口,地形封闭条件好。库区无单薄分水岭,亦无大的断层通向库外,库岸主要由相对隔水的变质砂岩和板岩组成,水库壅水高度不大,回水长度短,蓄水后不存在向库外邻谷渗漏的问题。因此,水库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64222库岸稳定上坝址以上库区岩层产状走向NW305NW340、倾向SW、倾角6580,与库岸边坡夹角多在50以上,同时,两岸岩体中断裂构造不发育,未发现大的不利结构面组合及大的变形体,岩质库岸边坡整体稳定条件较好。水库区松散堆积层岸坡主要有、级阶地前缘岸坡、崩塌堆积体岸坡和沟口冲洪积台地岸坡。、级阶地前缘岸坡多为表部粘土、下部含漂石砂卵砾石层的二元结构,崩坡积堆积体多为块碎石土组成,沟口冲洪积台地多为含块碎石的卵砾石组成,在库水及浪蚀作用下,这些松散堆积体岸坡可能产生小规模的塌岸。据调查和分析,可能产生塌岸的地段主要分布于右岸2堆积体岸坡。本次采用图解法对塌岸范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21,预测塌岸范围见库区地质平面图,预测塌岸面积约4500M2。根据预测成果,2堆积体最终塌岸高度一般不大于20M,塌岸宽度不大于30M,可能塌岸岸坡附近无建筑物。因此,塌岸对水库运行影响不大。表4212堆积体塌岸预测成果表预测剖面水下稳定坡角()水上稳定坡角()预测塌岸高度(M)预测塌岸宽度(M)112845143161222845205275332845190240442845100146552845751444223库区淹没与浸没库区壅水最大高度仅14M,水库均限于原河道内,淹没范围很小。库区范围内无矿产资源、文化遗产,亦无民房和耕地。水库蓄水后仅淹没长约270M的简易泥结碎石路,不存在浸没问题。4224固体径流库区两岸基岩边坡陡峻,主要结构面与岸坡走向大角度相交,库岸稳定性较好,而松散堆积物岸坡在库水的长期浸泡和冲刷淘蚀作用下,易产生坍塌。另外,库区两岸分布有未中沟等冲沟,但沟内汇水面积不大,固体物源较少,不会产生较大的泥石流,仅会在季节性洪水作用下携带一定量的推移质、悬移质汇入巨龙河中。因此,库区固体径流主要来源于岸坡松散堆积层的零星坍塌和季节性洪水携带的泥沙卵砾等,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7其量有限,对水库运行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水库库盆均由相对隔水的地层组成,无低矮垭口,地形封闭条件好,无断层等渗漏通道与临谷相通,库区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水库蓄水后,岩质岸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仅部分松散堆积体前缘受库水作用局部可能产生坍岸,但范围有限,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不大;固体径流物质主要来源于各支沟及岸坡堆积物零星坍塌和洪水携带的泥沙卵砾等,其量有限,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较小,建议采取必要的冲淤措施。库区淹没损失很小,无浸没问题。总体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4225水库诱发地震本工程挡水坝最大坝高仅145M,正常蓄水位为318500M,库容约6104M3,为等小()型工程。据资料统计,我国已建水库蓄水后发震的21座水库中,坝高超过100M的水库有10座,坝高50M100M的水库有7座,坝高小于50M的水库有4座;库容大于20亿M3的有9座,库容10亿M320亿M3的水库有2座,库容10亿M3以下的有10座。本工程坝高、库容均很小,库区主要由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和第四系地层组成,岩性为板岩夹变质砂岩,属不利于诱发地震的岩性组合。库区附近没有较大规模的断层,更没有活动性断层,没有诱发地震的构造条件。因此,巨龙河水电站水库蓄水后,其渗流场和应力场均变化极小,故不会发生水库诱发地震。43坝址比选预可研阶段在位于未中沟口与巨龙乡之间约25KM的河段上选择了上、下两个坝址进行比较。2009年4月经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及四川省甘孜州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对预可研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意推荐的上坝址。可研阶段对上坝址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坝线比选研究。总体来看,拟定的上、下坝址相距约156KM,为横向谷,基岩为三迭系变质砂、板岩,河床覆盖层厚度上坝址723M,下坝址35M,均具修建低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其主要差别是下坝址河床及两岸阶地砂卵石层厚度大于上坝址,坝基均为软基,引水线进口明渠段需在覆盖层中开挖;上坝址两岸坝基(肩)为基岩,其坝基和引水洞进口地质条件较下坝址好,坝基的沉降变形、渗漏和渗透稳定,以及近坝库岸自然斜坡、变形体等稳定问题易于解决。经综合比较,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下坝址(见表431),结合水工、施工等综合比较,本阶段推荐上坝址为选定坝址(以下简称坝址)。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8表431上、下坝址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比表内容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较意见地形地貌河谷呈不对称的宽“U”型,为横向谷;河床高程317100M,正常蓄水位处谷宽约75M。河谷呈不对称的宽“U”型,为横向谷,单斜构造;河床高程311100M,正常蓄水位时谷宽约87M。基本相当覆盖层河床覆盖层厚71M228M,左、右岸坝肩均可坐于基岩上。左岸厚大于70M,河床厚35M,右岸厚大于50M。上坝址较优岩性板岩与砂岩互层板岩夹砂岩上坝址略优地层岩性岩石质量两岸坝肩基岩出露,弱风化饱和抗压强度15MPA18MPA。两岸坝肩均无基岩出露。上坝址较优地质构造断层较不发育,层面裂隙密集发育,中、缓倾角裂隙少量发育。断层较不发育,层面裂隙密集发育,中、缓倾角裂隙少量发育。基本相当岩体风化特征左岸强风化深度一般为10M12M,弱风化深度一般为18M20M,河床无强风化带,弱风化深度约5M10M。右岸强风化深度一般为8M10M,弱风化深度一般为15M25M。左岸强风化深度一般为10M12M,弱风化深度一般为18M20M,河床无强风化带,弱风化深度约5M10M。右岸强风化深度一般为8M10M,弱风化深度一般为15M25M。相当坝基抗滑问题两岸坝肩坝基中、缓倾角裂隙轻度发育,贯通性较差,在深部一般为硬性结构面,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影响较小。河床坝段座于覆盖层上,坝基抗滑能力较差。坝基全部置于覆盖层上,抗滑能力较差。上坝址较优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两岸坝肩坝基为基岩,且不存在贯通上下游的构造,不存在绕坝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河床坝基为强透水松散堆积层,厚度为71M228M,宽度约60M,存在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坝肩及坝基全部置于强透水松散堆积层,厚度为35M50M,宽度约90M,存在较大范围坝基渗漏、绕坝渗流和渗透稳定问题。上坝址较优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19坝址地质条件比较总结上坝址较下坝址河床高程高,覆盖层较薄,存在的坝基渗漏、绕坝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易于解决,岩体质量较好,抗滑稳定条件较优。综合比较,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下坝址。4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441地形地貌坝址河段流向大体为NE63,在坝线部位河流较平直,至坝线下游凸向右岸,河床左岸漫滩较宽,约30M,右岸较窄,约10M,河谷呈不对称的“U”型。平水期水面宽度10M25M,谷底宽度约72M78M,正常蓄水位处(318500M)谷宽98M105M。据勘探资料,河谷和漫滩覆盖层厚度29M228M,基岩顶板高程314840M316636M;坝址区左岸总体为凸岸,局部有凹槽。主要凹槽有两个,一个位于未中沟汇合口下游约70M处,凹槽宽度约33M,深度约12M,为崩塌堆积的漂卵砾石覆盖;另一个位于勘探线处,凹槽宽度约40M,深度约30M,为崩塌堆积的漂卵砾石覆盖,据勘探资料,该处覆盖层较厚,基岩顶板高程较低,为317684M317786M。左岸其他位置岸坡为凸岸,319500M以下基岩裸露,边坡较陡,为5560,岩性为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深灰色板岩夹砂岩;319500M以上边坡较缓,坡度为2025,为级阶地阶面,上覆冲坡积含漂石砂卵碎石土。据勘探资料,该处覆盖层较薄,基岩顶板高程约319500M左右。右岸总体为凹岸,局部呈凸岸。凸岸主要分布勘探线与勘探线下游30M处之间,沿河宽度约55M,基岩裸露,原始边坡陡峻,坡度为5560,岩性为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深灰色板岩夹砂岩。右岸其他岸坡为凹岸,其中勘探线以上为崩坡积所覆盖,天然坡度约40,据勘探资料,覆盖层垂直厚度大于259M;勘探线下游27M处以下为滑坡堆积体岸坡,3235M高程以下组成物质主要为变形破碎岩体,天然坡度较陡,约51,3235M高程以上组成物质主要为块碎石土,天然坡度为2336,据勘探资料,滑坡堆积体垂直厚度为214M279M。442地层岩性根据本阶段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成果,坝址区主要地层岩性如下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0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岩性为深灰色砂岩夹板岩,砂岩呈中厚层状,板岩呈薄层状,分布于整个坝址区。第四系成因类型主要有冲积、崩坡积及洪积。(1)第四系冲积层(Q4AL)广泛分布于河床、河漫滩以及阶地的阶面上,主要为漂卵石层(充填壤土和砂)和含漂石砂卵砾石层组成,局部夹有砂层透镜体。该层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厚度为29M228M,级阶地厚度大于52M,勘探线附近左岸凹槽处厚度可达297M。(2)第四系崩坡积碎石土层(Q4COLDL)主要分布于两岸坡地坡脚部位,岩性为块碎石土,厚度5M15M,最厚超过259M。(3)第四系洪积块碎石土层(Q4PL)主要分布于冲沟内及沟口处,组成物质为块碎石土。443地质构造坝址区构造上位于莫洛林措向斜北翼,两岸基本为单斜岩层,岩层产状走向NW305325、倾向SW、倾角6580,岩层倾向上游,走向与河流流向大角度相交,为横向谷斜向谷。坝址区断层构造不发育,主要为顺层挤压带,宽度一般小于20CM,充填岩屑,主要断层特性见表441。表441坝址区主要断层特性表产状断层编号走向倾向倾角破碎带宽度M主要特征性质F1NW327SW790102出露于左岸,两盘岩性为板岩,构造岩主要为片状岩和岩屑,未胶结。面略起伏,较粗糙,可见延伸长度大于10M。影响带宽度约1M。顺层挤压F2NW318SW730102出露于左岸,两盘岩性为砂岩,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和岩屑,未胶结。面略起伏,较粗糙,可见延伸长度大于15M。影响带宽度约3M。顺层挤压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1F3NW325SW610102出露于左岸,两盘岩性为板岩,构造岩主要为片状岩和岩屑,未胶结。面略起伏,较粗糙,可见延伸长度大于10M。影响带宽度约08M。顺层挤压F4NW347SW7200501出露于右岸,两盘岩性为板岩,构造岩主要为片状岩和岩屑,未胶结。面略起伏,较粗糙,可见延伸长度大于8M。影响带宽度约05M。顺层挤压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本次工程地质测绘成果(图441),坝址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裂隙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2图441坝址断层裂隙极点等密图(1)层面裂隙,产状为NW310340SW6580,面较平直光滑,微张或闭合,无充填,延伸长,发育密集,间距约00503M。(2)中、缓倾裂隙,产状为NW330350NE2850,面平直光滑,微张或闭合,无充填,延伸较长。(3)陡倾裂隙,产状为NE5565NW7585,面平直光滑,微张或闭合,无充填,延伸一般较长。444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3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和运动形式,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性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性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卵砾石层、洪积及崩坡积层块碎石土层中,受大气降水、融雪入渗补给,排泄于河流。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基岩中,其埋深受两岸地形及基岩断层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受大气降水、融雪入渗和地下水补给,排泄于河流。(2)岩体透水性坝址区岩体透水性主要受岩性、裂隙发育情况及岸坡卸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据坝址区钻孔压水试验成果,由于坝址区岩体中裂隙相对不发育,且多闭合,岩体透水率平均为29LU,最大为605LU,最小为150LU,基岩属弱透水微透水岩体。结合坝址区各部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综合分析给出坝址区两岸及河床弱透水带岩体的下限埋深见表432。表432坝址区各透水带下限埋深表透水带下限埋深(M,基岩面以下)透水带划分左岸河床右岸弱透水带(LU310)112813183450微弱透水带(LU13)281834(3)环境水水质分析及混凝土腐蚀性评价本阶段对坝址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采取水样进行简分析,试验成果及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见表443。由试验成果可知,地表水水质类型为HCO3CAKNA型,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表443水质化学分析成果汇总表水样编号水化学类型腐蚀性判别地下水HCO3CA2MG2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未中沟水HCO3CA2KNA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河水HCO3CA2KNA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445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塌滑堆积、滑坡堆积、倾倒、风化和卸荷等。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4崩塌堆积主要有2处1崩塌体位于初拟坝线上游左岸公路边,最近距未中沟汇合口上游约65M,该堆积体组成物质主要为崩塌形成的块碎石,多为尖棱状和扁片状,大小混杂,级配不均。长约200M,最大宽度约38M,推测厚度5M15M,方量约7104M3。2堆积体位于勘探线上游右岸,其下游边界位于勘探线上游约5M处,上游边界位于未中沟汇合口以上125M处,长度约350M,最大宽度75M,勘探厚度259M,初估方量约45104M3。组成物质主要为崩塌或塌滑堆积的块碎石、风化残积土以及冲洪积漂卵砾石,块碎石多呈片状、块状,漂卵石呈亚圆状,结构较复杂,级配不均匀。滑坡堆积有1处,位于勘探线下游右岸,最近(上游边界)距勘探线约27M。滑坡体前缘在3235M高程以下坡度较陡,约51,组成物质主要为变形破碎岩体,隐约可见岩层层理,但产状凌乱,岩体破碎;3235M高程以上坡度为2336,组成物质主要为块碎石土,块碎石粒径约5CM20CM,大小混杂,级配不均。滑坡体宽约73M,高约92M,勘探厚度21M28M,方量约182104M3。由于板岩岩质较软,岩层产状倾角较陡,在重力作用下易向临空面方向倾倒,形成倾倒变形体。经本次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坝址区倾倒体主要发育于勘探线右岸岸坡上,出露面积约500M2,调查深度约3M5M,估算方量约2000M3。根据本次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成果,坝址区左岸强风化深度一般为8M12M,弱风化深度一般为18M20M,河床大部分无强风化带,局部强风化深度2M25M,弱风化深度约10M15M。右岸强风化深度一般为12M15M,弱风化深度一般为20M30M。446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1)边坡稳定问题左岸边坡319500M高程以下基岩裸露,边坡陡峻,坡度约60,岩层倾向上游略偏右岸,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319500M以上边坡较缓,坡度为2025,为级阶地阶面。岸坡不高,仅有20M高,且未发现控制边坡稳定的不利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中主要发育三组裂隙,分别为层面裂隙;中、缓倾裂隙产状为NW340NE35;陡倾裂隙,产状为NE60NW80。由赤平投影图分析(图442),层面裂隙中、缓倾角裂隙组合可构成楔体底滑面,陡倾裂隙可构成后缘拉裂面或崩塌控制面,坡脚开挖时,边坡可能产生局部楔形体破坏或崩塌。建议予以常规锚喷措施处理。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5右岸边坡基岩裸露,边坡高陡,坡度6065,坡高大于70M。岩层倾向上游略偏右岸,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岸坡较完整,未发现控制边坡稳定的不利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中主要发育三组裂隙,分别为层面裂隙;中、缓倾裂隙产状为NE49NW39;陡倾裂隙产状为NW358SE80。由赤平投影图分析(图443),缓倾角裂隙可构成底滑面,陡倾裂隙可构成后缘拉裂面,层面裂隙可构成侧裂面,坡脚开挖时,边坡易沿缓倾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拉裂型破坏。建议予以常规锚喷措施处理。P坡面,1层面裂隙组,2缓倾角裂隙组;3陡倾角裂隙组图442左岸边坡结构面赤平投影图P坡面,1层面裂隙组,2中倾角裂隙组;3陡倾角裂隙组图443右岸边坡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勘探线右岸岸坡上有一倾倒体,分布高程为3182M以上。该倾倒体位于勘探线略偏下游,由于其下游存在一小冲沟,在重力作用下,陡倾岩体向冲沟临空方向倾倒形成的。倾倒岩体松动、张裂、破碎,但其下游冲沟切割较浅,倾倒体发育深度很小,仅为3M5M,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建议坝肩开挖时尽量不扰动或少扰动该倾倒体,并进行常规喷锚措施处理。(2)坝基岩体抗滑稳定问题坝址坝基岩体为三叠系上统喇嘛垭组第三段T3LM3深灰色板岩与砂岩互层,弱风化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为12MPA15MPA,强度较低,属软岩类。岩层倾向上游,与河谷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6大角度相交,且倾角较陡,优势结构面有利于抗滑稳定。岩体中存在中、缓倾结构面,但不甚发育,多为硬性结构面。由此分析,对于中低坝不存在深层抗滑稳定问题。(3)坝基承载和变形问题坝址左、右岸坝肩坝基可座落于强风化下部或弱风化基岩上,岩性为板岩和砂岩互层,坝基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较强,工程地质性能较好,可满足低闸坝建基要求。挡水坝河床部位覆盖层厚度为29M228M,组成物质为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夹有少量砂层透镜体,该层呈密实状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如果考虑软基建坝,则坝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建议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限制河床和右岸坝基的覆盖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4)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坝址挡水坝左、右岸坝肩坝基可座落于基岩上,岩性为板岩和砂岩互层,岩体透水性较弱,属微透水弱透水岩体,且不存在贯通上下游的断裂构造,不存在绕坝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挡水坝河床部位覆盖层厚度为29M228M,组成物质为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局部可能存在砂层透镜体。该层为强透水层,可能产生管涌型渗透破坏,河床和右岸坝基存在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建议对河床和右岸坝基采取可靠的防渗措施。(5)坝前右岸堆积体及坝后滑坡体稳定问题坝前右岸2堆积体长约350M,宽约60M75M,勘探厚度259M,初估方量约45104M3。堆积体斜坡地形较缓,前缘最陡处坡度为4045,坡体坡度为2530,植被良好,工程地质测绘未发现明显的二次滑塌破坏迹象,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水库蓄水后因水位抬升有限(最大14M),对堆积体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堆积体前缘被库水浸泡和浪蚀冲刷,易产生局部塌岸(塌岸预测成果见4222节),并将引起浅表层的变形调整,从而影响水库和大坝的运行安全。本阶段选取了近坝处堆积体典型剖面进行稳定计算,典型剖面见图444,计算结果见表444。计算结果表明2堆积体天然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21,属稳定状态,蓄水后其安全系数降为105,处于基本稳定或欠稳定状态,降雨、地震工况下分别为102和099,不能满足近坝库岸边坡的安全设防标准,局部可能失稳。因此,建议结合水工建筑物或进水口布置,对近坝或进水口上游一定范围的堆积体前缘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其对进水口等水工建筑物运行的影响。四川巨龙河大瓦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42731203103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3210320320324032503260M高程NW3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芜湖历年教资试题及答案
- 考生心理与复习效率的互动税务师试题及答案
- 吸痰器操作试题及答案
- 纳税申报表填写技巧试题及答案
- 图书管理员信息资源保护试题及答案
- 招财人员测试题及答案
- 激光探伤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心理发展考题及答案
- 激光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发明专利的可专利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成矿预测课件
- GB∕T 2518-2019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线切割每日点检表A0
- 年产美甲贴100万张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信息时代的研究生 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 起重机防摇摆控制PPT课件
- 第十一章 地役权
- 西门子Siemens 840D参数详解
- DLT 596-202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