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5公路马芜段改建项目水保方案(送审稿)_第1页
g205公路马芜段改建项目水保方案(送审稿)_第2页
g205公路马芜段改建项目水保方案(送审稿)_第3页
g205公路马芜段改建项目水保方案(送审稿)_第4页
g205公路马芜段改建项目水保方案(送审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起于205国道与马鞍山市区南环线交叉处大转盘,沿老路经当涂至马鞍山市与芜湖市交界处塔桥,里程约1902KM。本项目建设是安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沿线经济开发区建设、促进马鞍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马鞍山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工程由路基工程、交叉工程、桥涵工程、临时堆土场、取(弃)土(渣)场、施工营地、施工临时道路等组成。全线里程约1902KM,设计为城市道路,设计速度60KM/H,红线宽度75M,大、中、小桥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沿线共设桥梁11754M/5座,其中大桥10554M/3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4254M/1座),中桥100M/1座,小桥20M/1座;涵洞19道,设置平面交20处,立体交叉1处,收费站1座。工程总占用土地19716HM2,其中永久占地1459HM2,临时占地5126HM2;全线开挖土方3191万M3(自然方,下同),填方1689万M3,借方16108万M3(设取(弃)土(渣)场3处);需拆迁各类房屋53840M2,产生弃渣27万M3。拆迁安置由当地政府统一安置。本工程由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446亿元,其中土建投资约1002亿元,25由业主自筹,75从国内银行贷款。计划2011年1月开工,2012年12月完工,施工总工期24个月。受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委托,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3月初编制完成了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0年6月初着手编制完成了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7月受鞍山市公路管理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任务。在全面搜集和掌握详细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及时组织项目组技术人员与业主和主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沿公路沿线进行实地查勘,向项目业主和主设单位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工程布置、专项工程设计、绿化美化设计等基本情况,并在业主的配合下,对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规程规范,以工可报告为依据,通过现场查勘调查、收资,于2010年8月编制完成了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项目区地处长江下游东岸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平坦,地面坡降平缓。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58,10积温5200。多年平均降水量1023MM,水面蒸发量14587MM。5年一遇最大24H降水量141MM,1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量175MM,最大冻土深度9CM。无霜期234天,多年平均风速为29M/S,最大风速243M/S,全年主导风向为ENE。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棕红壤、水稻土、潮土、粗骨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地带,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为2907。该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蚀,侵蚀强度为微度,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KM2A,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规定,项目区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根据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应执行建设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土保持1994513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工程为改建项目,其主体工程设计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编制深度一致,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安排,本改建项目预计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建成投产,工期24个月。本方案设计水平年确定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3年。至设计水平年规划防治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8,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2。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项目区域无泥石流易发区、无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不存在生态脆弱区。项目建设仅对项目区的土壤和自然植被造成扰动和不利影响,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无法治理或破坏性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方法、工艺、时序基本合理。公路沿线取(弃)土(渣)场选址的原则、位置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取土方量合适。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路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或不足,此外,主体设计重点倾向于主体工程运行安全,对临时堆土场、取(弃)土(渣)场、施工营地、施工临时道路水土流失预防与生态保护涉及较少,本方案需予以补充。综合评价认为,本工程的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3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1)防治责任范围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60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9716HM2,直接影响区3893HM2。2)防治分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路基工程区、交叉工程区、桥涵工程区、临时堆土场、取(弃)土(渣)场区、施工营地区以及施工临时道路区共7个防治分区。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17056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6158HM2,弃土弃渣量2409万M3,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153641T,新增土壤流失量136201T,其中施工准备期水土流失量14186T,施工期水土流失量131294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8161T。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尤其在路基土石方施工期,路基开挖及填筑形成裸露边坡;取(弃)土(渣)场取土时段,是产生土壤流失量及流失强度较大的时段,也是需要重点防治的时段。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对路基工程区、桥涵工程区、交叉工程区等主要建设区域要做好预防保护措施及土石方平衡的合理调运利用,优化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弃渣量,做好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防护措施,注意植被绿化,改善和恢复生态景观;对取(弃)土(渣)场区主要采取排水、临时拦挡、恢复林草地等措施;对施工临时道路区、施工场地主要是采取临时排水、覆盖等措施,对迹地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恢复耕作。2)主要工程量路基工程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89万M3,纵向浆砌石排水沟168KM,排水钢筋砼涵管376KM,浆砌石沉沙池34个。植物措施栽植乔木39940株,栽植灌木68000株,栽植草坪2503HM2,撒播草籽529HM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098KM,沉沙池42个,密目网22M2。桥涵工程区临时措施袋装土围堰填筑、拆除12400M3。交叉工程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1万M3,纵向浆砌石排水沟082KM,排水钢筋砼涵管042KM,浆砌石沉沙池5个。植物措施栽植乔木20株,栽植灌木200株,栽植草坪003HM2等。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00M,密目网01万M2。临时堆土场区工程措施土地整治184HM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064HM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079KM,沉沙池3个,袋装土拦挡1081M3。取(弃)土(渣)场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855万M3,土地整治2168HM2,开挖土质排水沟215KM。植物措施栽植乔木13550株,撒播草籽3251HM2。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2373M3。施工营地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24万M3,土地整治80HM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38HM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398KM,沉沙池8个,袋装土拦挡3600M3。施工临时道路区工程措施土地整治141HM2。临时措施开挖土质临时排水沟64KM。16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调查监测与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共布设7处监测点。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且要开展不间断监测。对路基工程区、取(弃)土(渣)场区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一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1个月监测记录一次;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三个月监测记录1次。遇暴雨(24H降水量50MM)、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37693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投资266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60709万元,植物措施34264万元,临时工程27623万元,独立费用25383万元,基本预备费20879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079万元。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588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5087万元。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达到扰动土地整治率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4,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2,植被植被恢复率992,林草覆盖率341。18结论及建议工程建设将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不利影响。主体工程设计对主体工程区路基填筑边坡及特殊路基地段采取了防护及加固等处理措施,考虑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以及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等措施,对取(弃)土(渣)场施工结束后的恢复植被、施工临时道路的排水、防护等措施也提出了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程符合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工程设计的推荐方案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加强工程区地质勘察工作,并进一步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以减轻土壤流失量。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施工时应结合主体工程建设先行修建排水沟或临时挡土堤,加强施工管理,使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边坡开挖后,应尽快布设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护坡工程和植物措施,防止“先破坏,后治理”现象的发生。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要求。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流域管理机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安徽省涉及地市或个数马鞍山市涉及县或个数当涂县雨山区项目规模公路长1902KM总投资(亿元)1446土建投资(亿元)1002动工时间2011年1月完工时间2012年12月设计水平年2013年建设区域长度/面积(KM/H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路基工程区1763/13751桥涵工程区118/668交叉工程区021/171204716488临时堆土场区248003003取(弃)土(渣)场区3422742施工营地120237810施工临时道路区256162585项目组成合计1971631911689重点防治区类型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长江下游东岸冲积平原土壤类型黄棕壤、水稻土、潮土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3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23609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19716扰动地表面积(HM2)17056直接影响区(HM2)3893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16158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T)153641新增土壤流失量(T)136201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路基工程区、取(弃)土(渣)场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8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防治目标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2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续表)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路基工程区表土剥离89万M3,纵向浆砌石排水沟168KM,排水钢筋砼涵管376KM,浆砌石沉沙池34个。栽植乔木39940株,栽植灌木68000株,栽植草坪2503HM2,撒播草籽529HM2。临时排水沟098KM,沉沙池42个,密目网22M2。桥涵工程区袋装土围堰填筑、拆除12400M3。交叉工程区表土剥离01万M3,纵向浆砌石排水沟082KM,排水钢筋砼涵管042KM,浆砌石沉沙池5个。栽植乔木20株,栽植灌木200株,栽植草坪003HM2等。临时排水沟100M,密目网01万M2。临时堆土场区土地整治184HM2。撒播草籽064HM2。临时排水沟079KM,沉沙池3个,袋装土拦挡1081M3。取(弃)土(渣)场区表土剥离855万M3,土地整治2168HM2,开挖土质排水沟215KM。栽植乔木13550株,撒播草籽3251HM2。袋装土拦挡2373M3。施工营地区表土剥离24万M3,土地整治80HM2。撒播草籽38HM2。临时排水沟398KM,沉沙池8个,袋装土拦挡3600M3。施工临时道路区土地整治141HM2。开挖土质临时排水沟64KM。防治措施投资(万元)2607093426427623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376937独立费用(万元)25383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5880监测费(万元)5087补偿费(万元)8079方案编制单位安徽省金源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孙玉明法定代表人及电话陈光柱05552376576地址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地址马鞍山市慈湖河路邮编230022邮编243000联系人及电话虞泊宁05512128222联系人及电话徐小卫05552376576传真05514654374传真05552376576电子信箱RBNAHSLGOVCN电子信箱MASXXJ163COM2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扰动原有地貌,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遵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应采取预防及治理措施。编制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如下1)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使因本工程建设活动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因工程建设新增大量水土流失,使工程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改善;2)结合工程的规模、施工方法等分析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特点,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及其危害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提出经济合理、具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为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3)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监督、验收、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6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12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7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8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120号1993年8月);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年11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号1988年6月);11)安徽省实施办法(安徽省人大常委会1995年11月2004年7月1日修改)。222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发布第24号修改2005年7月);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发布第24号修改2005年7月);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土保持1994513号1994年11月);5)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2004年9月)。223规范性文件1)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3)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4)“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15号);5)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6)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7)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8)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函2002154号);9)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第2号);10)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11)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164号);12)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交通部水保200112号);13)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求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14)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199953号);15)关于修订并重新印发安徽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皖价费2006第160号);16)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17)关于发布2009年全国性及中央行政事业性单位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财综201020号);1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19)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224技术规范和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6)防洪标准(GB5020194)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9)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1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0942005)1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12008);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5)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JTJ01897);1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1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1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3)19)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20)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修订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21)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225技术文件及资料1)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6月);2)关于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立项问题的复函;3)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安徽省水利厅,2005年12月);4)其他相关文件及资料。23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23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减轻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及马鞍山市当涂县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注重工程区的景观与周边景观建设的协调,保证“三同时”制度得已落实。232编制原则在符合国家有关水土保持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本方案按照水土流失二级防治标准确定防治目标和施工进度,方案编制中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预防为主与综合防治相结合。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要求,选用先进的施工和生产工艺,优化主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组织。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做到水土保持措施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此外,加强施工中的临时保护措施,结合主体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功能措施布置临时防护措施时,尽可能做到临时措施通过加工改造后能作为永久措施得到利用,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减少二次扰动。因地制宜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根据本项目各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做到“标本兼治”。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品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防护标准,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对本工程建设过程开挖的土石方,做到尽可能多的调运得以利用,以减少弃土占地扰动地表产生水土流失。同时注重表土的利用,开挖的表土用作林草种植土或用于复耕覆土,促进植物生长。生态、景观与主体三位一体。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是工程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并服务于主体工程。本项目主体工程及取(弃)土(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力求与环境相协调,做到“适地适树适草”。植物措施配置时,草、花、灌、乔合理搭配。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三同时”。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在保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适当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施。24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241设计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242设计水平年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发挥效益后的第一年,一般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本工程计划2011年1月开始施工准备,2011年3月正式开工,2012年12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为24个月(含施工准备期2个月),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2013年。243方案服务期按照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求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至方案设计水平年结束。本方案服务期为2011年2013年。3项目概况31项目名称及工程性质项目名称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当涂县、雨山区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建设性质改建公路等级城市主干道线路长度1902KM路基宽度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75M,设计车速60KM/H工程占地总占地19716HM2,其中永久占地1459HM2,临时占地5126HM2。挖填方量挖方3191万M3,填方1689万M3,借方16108万M3。工程投资估算总投资1446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002亿元。建设工期2011年1月2012年12月,总工期24个月。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特性见表31。32地理位置本项目是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马鞍山市南环路与205国道交叉处;终于当涂县与芜湖交界处。全线位于马鞍山市区(含当涂县城)西侧,北纬316348315095、东经11847541184395之间。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31。33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路线方案本项目起点定于205国道与马鞍山市南环线交叉口大转盘,沿老路经当涂、新桥至塔桥马鞍山与芜湖市交界处,建设里程约1902KM。主要控制点起点(与南环线交叉处)、马鞍山南互通、终点(塔桥)。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路线方案图见附图1。天门大道宁芜铁路项目起点塔桥河G205本项目终点图31项目地理位置图表31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特性表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2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当涂县、雨山区所在流域长江流域3工程等级级公路等级城市主干道4工程性质改建5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6投资单位25由业主自筹,75从国内银行贷款7建设规模全线里程约1902KM,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红线宽度75M。沿线共设桥梁11754M/5座,其中大桥10554M/3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4254M/1座),中桥100M/1座,小桥20M/1座;涵洞19道,设置平面交20处,立体交叉1处,收费站1座。8总投资1446亿元9土建投资1002亿元10建设期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工期24个月二、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占地面积(HM2)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组成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主要项目名称主要指标路基工程区1375113751大桥10554M/3座桥涵工程区668668中桥100M/1座交叉工程区171171小桥20M/1座临时堆土场区248248取(弃)土(渣)场3处取(弃)土(渣)场区34223422拆迁房屋53840M2施工营地120120施工营地8处施工临时道路区256256新建、改建施工临时道路32KM合计1971614595126利用现有道路152KM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自然方、万M3)调入调出外借弃方分区开挖回填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合计31911689161082409备注本工程全线大部分为填方,弃方2409万M3,其中1669万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最终废弃方中拆迁弃渣27万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346万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措施,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弃)土(渣)场内;围堰拆除、临时排水及防护等土方124万M3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弃)土(渣)场内。34建设规模本工程全线里程约1902KM,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红线宽度75M。沿线共设桥梁11754M/5座,其中大桥10554M/3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4254M/1座),中桥100M/1座,小桥20M/1座;涵洞19道,设置平面交20处,立体交叉1处,收费站1座。本项目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临时堆土场、取(弃)土(渣)场、施工营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区域。341路基工程本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冲积平原地形区,是长江与低丘之间狭长漫滩区,地形平坦,沿线现状主要为耕地、交通运输道路,地面高程为6128M之间(黄海高程系,不含河道沟渠高程)。路面设计标高为732202M,为填方路段。本工程路线平纵面图见附图2。1)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标准建设。205国道马鞍山段(K0000K19020)里程约1902KM,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75M,6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8M(辅道)35M(绿化分隔带)1575M(快车道)75M(中央分隔带)1575M(快车道)35M(绿化分隔带)8M(辅道)65M(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拟建项目路基红线宽度75M,路基设计高程采用路中线高程,路基设计洪水平频率为1/100,行车道横坡采用15,人行道横坡采用2。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见图32。2)路基边坡及防护本项目填方段路基边坡率视填土高度和土质条件确定,从安全性和环保要求两方面综合考虑。道路设计标高与沿线两侧地坪高差较小,为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且减少工程投资,一般路侧不设挡土墙等防护措施,仅利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平缓过渡接顺。与马鞍山南互通立交交叉处,由于车道下穿互通区立交桥,受净空影响,原路面标高需下挖,下挖后,防护与排水应综合考虑。桥头路基边坡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六棱块和M75浆砌片石全防护。桥头路基边坡防护设计见图33。3)路基路面排水路基排水本项目采用城市道路标准设计建设,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道的技术标准与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标准一致。雨水依据就近排放原则,通过重力自流及泵站提升排至临近水系;污水依据区域污水规划,通过重力自流及泵站提升排至分属污水处理厂。按道路排水相关规范,道路路幅50M,雨、污水管道宜采用双侧布置;本项目红线宽度为75M,采用双侧布管;同时,为便于两侧建设用地雨污水支管接入,每隔一定距离(约120M)预留雨、污水支管。本项目设置排水工程1784KM。路面排水为城市主干路,雨水排放采用管道排水形式。在纵坡小于03路段采用锯齿形边沟。正常路段,主干路机动车道设15横坡,并在外侧设置一排平箅式雨水进水口,用以收集机动车道的雨水。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2反向坡,路面雨水经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流入雨水管道。对当地排灌渠系的影响本工程沿线设置了涵洞、通道及路基排水涵,灌排体系基本能维持原有走向,不会对当地的排灌渠系造成较大的影响。342路面工程根据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本项目位于2区,即江淮丘陵润湿区。从减轻噪音、保护环境,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从施工、养护及造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全线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结构按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的有关规定设计,结合本项目所经地区的自然区划,沿线的土质、地质、材料以及远景交通量等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结构类型和结构层厚度。机动车道4CM细粒式SBS沥青砼(AC13)6CM中粒式SBS沥青砼(AC20)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老路补强段,采用4CM细粒式SBS沥青砼(AC13)6CM中粒式SBS沥青砼(AC20)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18CM水泥稳定碎石老路路面结构层。辅道3CM细粒式SBS沥青砼(AC13)5CM粗粒式沥青砼(AC25)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非机动车道3CM细粒式SBS沥青砼(AC13)5CM粗粒式沥青砼(AC25)18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6CM预制彩色人行地砖3CM水泥砂浆18CM低剂量水稳碎石。全线机动车道和辅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847638M2,非机动车道路面工程107070M2,人行道路面工程71380M2。路面结构见图34。343桥涵工程1)桥涵设计标准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大桥、中桥、小桥、涵洞1/100。2)沿线桥涵布设情况全线共设桥梁11754M/5座,其中大桥10554M/3座(含新桥铁路高架桥4254M/1座),中桥100M/1座,小桥20M/1座;涵洞19道,设置平面交20处。3)跨越河流情况除姑溪河外,其余3条河道均不通航。目前姑溪河为V级航道,根据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姑溪河规划航道等级为III级。此次改建按照III级航道的通航净空要求对老桥拆除重建,采用303402702403302连续梁。沿线跨河桥梁概况见表32。表32沿线跨河桥梁概况一览表序号桩号孔数跨径孔M桥长(M)桥宽(M)交叉河流桥面面积结构类型备注1K0300330100635采石河6350连续梁拆除重建2K6860430130635襄城河8255连续梁拆除重建3K9400303402702403302500635姑溪河31750连续梁拆除重建4K190201132045塔桥河9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加宽合计750472554)涵洞全线涵洞19道。涵洞主要功能为排水和灌溉,灌排体系基本能维持原有走向,不会对当地的排灌渠系造成较大的影响。涵洞形式采用15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或24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沿线涵洞设置情况详见表33。表33涵洞基本情况表序号所属地市桩号道数备注1马鞍山市K0000K39204扣桥长100M,老涵加宽2当涂县K3920K65003老涵加宽3当涂县K6500K92503扣桥长130M,老涵加宽4当涂县K9250K130003扣桥长500M,老涵加宽5当涂县K13000K160003扣桥长425M,老涵加宽6当涂县K16000K190203扣桥长20M,老涵加宽合计19344交叉工程1)立体交叉本项目在K2附近与马鞍山大桥接线交叉,下穿马鞍山南互通主线桥(4045402604033073024030630405445PC连续梁)及C匝道桥(825354035PC连续梁),本项目初步拟定分幅穿越。本项目在K14附近与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交叉,此次改建拟利用该桥作为本项目左幅人行道及辅道桥。设计概况为桥面总宽度235M、分2个半幅,每幅车道宽105M,纵坡3,桥跨采用1922预应力大孔空心板梁,桥梁全长4254M,桥面为44的沥青混凝土。(见下图)。2)平面交叉本项目设置平面交叉20处(含马鞍山南互通匝道平交口);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远期交通量增长对交口的影响,合理的渠化交口交通,保证进口道和出口道与交通流相匹配。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公共交通交通组织设计等。沿线平面交叉工程一览见表34。表34沿线平面交叉工程一览表序号桩号交叉形式被交叉路等级备注1K0000T城市主干道东环路2K1700T互通匝道马鞍山南互通3K2960T规划城市主干道4K4520十规划城市主干道5K5350十规划城市次干道章塘路6K6230十规划城市主干道S3147K7100十规划城市次干道太白路8K7900T规划城市次干道金柱路9K8450十街道10K8730十规划城市主干道11K10020T规划城市次干道12K10540十县乡道13K11500十县乡道14K14040十县乡道15K14540T街道16K15690T开发区道路17K16170T县乡道18K17060十县乡道19K17810T开发区道路20K18360T开发区道路沿线跨越河流情况见表32,跨越沟渠情况见表33,道路交叉情况见表34。由于设置了较为合理的通道或涵洞,工程沿线对当地的农田灌排体系基本无影响。345安全设施为了运输安全和充分发挥本项目快捷、安全、畅通的功能,必须设置齐备的安全设施,对交通流向进行调节、警告和诱导。其内容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反光标志、防护设施等。本项目安全设施共1902KM。346专项设施改(迁)建情况本工程是对现有公路提高等级,主要是在老路的一侧或两侧加宽,与沿线的河道、沟渠以桥梁、涵洞的形式跨域,无改渠、改路工程。35临时堆土场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是对现有公路进行改扩建,沿线道路轮廊基本形成,路基工程主要为填方。弃方2409万M3,其中1669万M3表土堆放在施工营地或取(弃)土(渣)场占地范围内,作为后期绿化用土,实际弃方74万M3。本工程采取取弃结合的形式,对沿线废弃的土方,先堆放在取(弃)土(渣)场傍边的临时堆土场内(取(弃)土(渣)场预留弃渣堆放深度),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土坑内,取(弃)土(渣)场表土堆放于最底层,便于后期覆土。工程沿线设置临时堆土场3处,基本情况见表35。表35临时堆土场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所在位置桩号位置堆土量(万M3)占地面积(HM2)1K3680左侧1530512K8280左侧2070693K17050左侧384128合计74024836取(弃)土(渣)场在不提高或较少提高工程总体成本的前提下,取(弃)土(渣)场多点取土尽量不占耕地,特别避免占用保护型基本农田。在雨季施工中,应采取随开挖随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和增加随后施工及后期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难度。根据周边土地的利用情况,取(弃)土(渣)场布设原则为结合后期的恢复植被利用方向取土,采用多点取土。根据工程需要及工程沿线地形地貌条件等,本工程采取取弃结合的方式,将所需弃土集中运往临时堆土场。本工程沿线共设置取(弃)土(渣)场3处,根据取土情况沿路线左侧布置,平均运距67M,可取土量为17718万M3。取土区总占地总面积3422HM2,为残丘,主要占地类型为林草地,平均取土深度为495M。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取(弃)土(渣)场主要为黄棕壤、棕红壤、粗骨土,沿线取(弃)土(渣)场土质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和需要。本工程弃方2409万M3,其中1669万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最终废弃方中拆迁弃渣27万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346万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措施,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弃)土(渣)场内;围堰拆除、临时排水及防护等土方124万M3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弃)土(渣)场内。本工程无需设置集中的弃土场。取(弃)土(渣)场位置、占地面积、取土数量等详见表36。取(弃)土(渣)场沿线布置见附图1。表36沿线各取(弃)土(渣)场基本情况表编号中心桩号微地貌占地类型相对位置可取土量万M3实际取土量万M3表土万M3占地HM2平均运距(KM)平均取土深度(M)用土路段桩号1K3680残丘林草地左侧436839711547055662K0000K39202K8280残丘林草地左侧5624511325612029247K3920K92503K17050残丘林草地左侧7726702433215155351K9250K19020合计1771816108742342237土石方平衡本工程土石方分段进行平衡利用,其中挖方3191万M3,填方1689万M3,借方16108万M3,弃方2409万M3。其中路基挖方及清基土38万M3,表土剥离1669万M3,工程占地范围内拆迁弃渣27万M3,不良地质挖除土方346万M3,施工营地及临时道路整平399万M3,围堰填筑及拆除以及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防护等土方124万M3等;填方1689万M3,填方内16108万M3来自取(弃)土(渣)场。本工程弃方2409万M3,其中1669万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最终废弃方中拆迁弃渣27万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346万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措施,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弃)土(渣)场内;围堰拆除、临时排水及防护等土方124万M3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弃)土(渣)场内。本工程无需设置集中的弃土场。本工程土石方平衡详见表37,土石方平衡及流向框图见图35。表37土石方平衡表调入万M3调出万M3借方万M3弃方万M3分区开挖回填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K0000K3920422404939711344K3920K6500278273526832226K6500K925029624852432241K9250K13000403202119463328K13000K16000323201819583263K16000K1902032531803123265分段小计204716488161081667临时堆土场003003取(弃)土(渣)场742742施工营地区237237施工临时道路区162162合计31911689161082409备注表中土方均为自然方;调入方和调出方为各分区间的调运方,不包括外借方和弃入弃土场的方量;取(弃)土(渣)场取土不纳入土石方平衡表的行中,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在借方中,表内挖方量为表土量;弃方2409万M3,其中1669万M3表土用于覆土绿化,最终废弃方中拆迁弃渣27万M3和不良地质挖除土方346万M3先运往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措施,待取土结束后填入取(弃)土(渣)场内;围堰拆除、临时排水及防护等土方124万M3就近弃于取土结束后的取(弃)土(渣)场内。本工程无需设置集中的弃土场。38工程占地及拆迁381工程占地经统计,本工程总占地19716HM2,其中路基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等工程永久占地1459HM2,临时堆土场、取(弃)土(渣)场、施工场地及施工临时道路等临时占地为5126HM2。占地类型有耕地5805HM2,林草地5733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98HM2,住宅地538HM2,交通运输用地524HM2,其他用地1502HM2等。见表38。表38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占地情况表工程单元及占地面积(HM2)行政区划占地类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临时堆土取土场区施工营地施工道路合计(HM2)耕地921005038150211135林草地403003013705112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59064123住宅用地063063交通运输用地10590160111086其他用地553002006561雨山区小计3058064026051705150384092耕地3325028146105121467林草地1824017051271746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1604775住宅用地475475交通运输用地40020890634154其他用地896011034941当涂县小计10693604145197271710521815624合计13751668171248342212025619716备注1、路基、桥梁、交叉工程为永久占地;2、临时堆土场、取(弃)土(渣)场、施工营地、施工临时道路占地为临时占地;3、表中其他土地包括空闲地、农业设施用地和裸地等。382拆迁情况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的建设,将造成一定数量的拆迁,需拆迁各类房屋面积53840M2,产生弃渣约27万M3(已纳入土石方平衡中),电力、电讯线路832根。拆迁各类设施数量详见表39。表39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拆迁基本情况一览表起讫建筑物(M2)电力、电讯线(根)序号行政区桩号楼房砖瓦房简易房总数电力线电讯线总数1雨山区K0000K39202620268010206320126381642当涂县K3920K650030602340720612085191043当涂县K6500K925073004780136013440145451904当涂县K9250K130006800520085012850122611835当涂县K13000K160006450540088012730104421466当涂县K16000K1902010808504502380331245合计2731021250528053840615217832由于本项目采用货币包干拆迁制,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复建费用由建设单位统一交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解决拆迁问题。地方政府在拆迁安置中要考虑水土保持。此外,包干合同中要注明水土保持责任,费用纳入水土流失治理费用中,侵占水土保持设施的须另外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或缴纳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39施工组织设计391总体要求本项目采用国内招标的方式、分合同段组织施工力量进场施工,通过工程招标可选择资质条件优良的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的合同管理也有利于工程的实施。结合本区气象水文条件,路基工程、排水工程、跨河桥梁等的基础工程,宜安排在旱季施工,以避开雨季造成基础水位上升对基础工程的影响,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如大桥,应以机械创造较多的作业面同时施工或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并保证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减少到最低程度。当采用分段招标施工时,对合同段的划分应注意填挖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