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水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水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水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水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区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二年一月前言溪系长江下游下段右岸一级支流,水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自六十年代以来,曾经多次进行流域规划,并由XX省水电厅审批,部分梯级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但原规划中的XX大型水库,因其淹没损失对湖北省利川市影响较大,至今未能实施。为尽快解决区五桥地区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等问题,早日建设XX水库工程,根据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区水利电力局于1998年编制完成了溪上游河段XXXX规划调整专题报告,同年12月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同意调整溪上游河段规划的批复中,原则同意将原规划的XX水库规模调整为中型水库,并要求尽快开展建设前期工作。为此,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于1998年6月委托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承担本工程的前期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研究院承担工程地质工作。设计单位遵照水利部1993年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要求,开展了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XX水库工程位于市区五桥境内,距区83KM,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30KM2,占溪全流域面积3167KM2的4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262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26亿M3。XX水库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同时工程建成后还可增加灌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容量和减轻水库下游洪水灾害。根据水库开发任务要求,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62000M,死水位61000M总库容6850万M3,正常水位库容6480万M3,调节库容3650万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XX水库坝址选择在小溪坝,坝型为重力坝,枢纽布置自左至右为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左岸灌溉取水口和右岸非溢流坝后设地面式厂房的总布置方案。灌区工程取水口设于左坝肩上游120M处,正常取水流量130M3S,干渠以隧洞为主,自方斗山南翼经老瓦屋穿方斗山背斜至北翼布置,干渠总长3971KM。新乡、白羊、太龙支渠沿山脊布置,支渠总长5034KM。设计灌溉面积177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10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82万亩。设计年要求XX水库提供灌溉毛水量6406万M3。水库为五桥移民开发区新城和灌区乡镇、农村2010年毛供水量3804万M3。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5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5575万KWH,年利用小时3717H。工程静态总投资34685万元,分摊水库投资后,其中灌溉工程投资25993万元,供水工程投资3002万元,电站工程投资5690万元。XX水库工程的建设,对促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灌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积极创造条件,促其早日建设。目录前言1综合说明11概述12工程自然条件13工程任务及规模14工程选址、基本坝型、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工程施工及投资估算16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结论17今后工作的建议2河段开发方式21溪流域规划概述22河段开发方式3水文31流域概况32气象33水文基本资料34径流35洪水36泥沙37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38水雨情站网规模4工程地质41概述42区域地质环境43水库工程地质条件44坝区工程地质条件45初拟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46推荐坝址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7天然建筑材料48灌区渠系工程地质条件49结论及建议5工程任务和规模5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2工程开发任务53灌区规模及灌溉水量预测54供水范围及供水量预测55灌区扩大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分析56供电范围和负荷预测57水库水位选择58电站装机容量选择59水利和动能510水库淤积及回水计算6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1工程类别和标准62工程选址63坝型选择64推荐方案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7机电及金属结构71机组72电气73金属结构8工程管理81管理机构82管理办法83库区土地和水面利用84工程年运行管理费9施工组织设计91施工条件92施工导流93主体工程施工94施工交通运输95施工总布置规划96施工总进度10水库淹没处理和枢纽工程永久占地101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标准102淹没实物指标调查103主要淹没对象实物指标104水库移民安置规划105专业项目复建规划106淹没补偿投资估算107枢纽工程永久占地11环境影响评价111环境现状112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113工程兴建产生的环境效益114评价结论及环保投资估算12工程投资估算121编制依据和原则122基础资料123估算结果13经济评价131概述132国民经济评价133财务评价134综合评价市区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集附件一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附件二水文分析报告附件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件四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附件五灌区规划报告附件六工程投资估算WWWWORD98COM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XX水库工程附图目录序号图名图号1XX水库工程上、下坝址总平面布置图综01012水库区工程地质平面图地质附图04013坝址区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地质附图04024上坝址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地质附图04035上坝址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地质附图04046下坝址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地质附图04057下坝址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地质附图04068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GG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附图04079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枢纽平面布置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0110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溢流坝、非溢流坝、厂房坝段剖面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0211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下游立视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0312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方案坝区平面布置图水工附图060413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横剖面图()水工附图060514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上游立视图水工附图060615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坝肩溢洪道、泄洪洞剖面图水工附图060716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灌溉引水首部工程布置图水工附图060817上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枢纽布置图水工附图060918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剖面图水工附图061019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上游立视图水工附图061120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下游立视图水工附图061221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取水口、压力钢管纵剖面图(推荐方案)水工附图061322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1/5水工附图061423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2/5水工附图061524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3/5水工附图061625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4/5水工附图061726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5/5水工附图061827引水式电站方案引水系统平面布置图水工附图061928引水式电站方案引水隧洞纵剖面图水工附图062029引水式电站进水口、调压室剖面图水工附图062130引水式电站方案压力钢管纵剖面图水工附图062231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1/5水工附图062332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2/5水工附图062433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3/5水工附图062534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4/5水工附图062635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5/5水工附图062736系统地理接线图(2001年)机电附图070137主接线方案比较图机电附图070238电气主接线图(推荐方案)机电附图070339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附图090140施工导流布置图施工附图090241控制性施工总进度表施工附图09031综合说明11概述XX水库是溪流域干流第一级跨流域引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位于区走马镇和中山乡交界的溪上游莲花滩至小溪坝河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33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26亿M3。为解决区江南和方斗山北西翼间长江河谷区大片耕地的灌溉缺水及城镇、农村供水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长江委、水电部成勘院、XX省水利院、原成都工学院、XX地区水电院等单位都先后对溪干流进行过较多的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认为在溪干流上游的XX河段兴建以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是解决溪流域和长江河谷区农田灌溉与城乡供水及调节下游梯级电站径流的关键。六十年代中期由原成都工学院设计,XX地区建成长滩水电站,装机容量0624万KW。接着XX省水利院对溪上游河段进行选点规划,编写了XX溪XX、XX、石板滩规划报告。七十年代初期,原成都工学院完成XX水库电站小溪坝坝址重力坝方案的初步设计,水库正常蓄水位62070M,正常蓄水位库容6810万M3,调节库容4930万M3,坝后电站装机容量096万KW。七十年代后期省水利院对XX水库进行规划,编写了XX溪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并提出溪干流沿河八级开发方案。随后XX地区水电院在长委指导下完成XX水库(电站)的初步设计工作,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调节径流兼顾梯级电站发电。灌溉面积3035万亩,其中田2075万亩,土96万亩。水库正常蓄水位64370M,汛期运用水位63970M,死水位62370M,正常蓄水位库容264亿M3,死库容073亿M3,调节库容191亿M3,电站装机容量2625万KW,年发电量8950万KWH,灌区干支渠总长2895KM。水库淹没耕地7108亩,迁移人口5360人。由于水库淹没和移民数量大,虽建设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效益较好,初设已经审批,但因淹没移民问题无法解决,难于实施兴建。以后XX地区水电院、成勘院,先后对溪上、中、下段进行梯级调整规划,基本确定局部跨河七级(XX、XX、双河、赶场、长滩、向家嘴、门坎滩)开发方案,XX省水电厅以“川水发19921089”和“川水发1996规176号”文批复梯级调整规划报告,期间建成中游段XX、双河、赶场三级电站,总装机815万KW。1997年区计委和水电局编制了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期需供水量分析,2010年供需水缺口较大,规划兴建XX水库新水源点后,基本解决发展期缺水问题。同年市计委、水电局以“重计委国1997867号”文验收了该规划报告,区政府以“万府函199786号”文批复该报告。随着市的直辖和三峡工程库区大规模开发性移民的迁建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特别是区建设高效农业开发区和移民新城的崛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蓬勃发展提出对水量水质的要求,为XX水库工程的兴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根据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综合利用要求、河流开发现状、限制淹没移民数量、行政区位特征、灌区范围的调整等情况,1998年区水电局编制了溪上游河段XXXX规划调整专题报告,在明确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兼顾发电,同时具有扩大三峡库区移民容量和滞洪削峰减灾效果的前提下,将XX水库原规划大(2)型规模调整为中型规模,调整方案得到市计委、市水电局的大力支持,区政府以“万府函199862号”文批复该报告,原则同意原规划大型XX水库调整为中型水库,要求开展并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近期三峡水电院编制了溪流域规划报告,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重点进行了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质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进一步确定了XX水库为本流域综合利用的龙头水库,区政府以“府2002124号”文批复该报告,同意修建XX水库工程,尽快组织实施。1997年9月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研究院进行XX水库工程区地质调查、天然建材调查、坝址区地质勘察等外业工作,1998年3月提交工程地质有关资料。1998年7月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XX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的指示精神,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承担XX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随着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市计委重点办、业主和设计单位几经研究分析,认为XX水库正常蓄水位在62000M左右较为适宜。勘测研究院根据调整后的水位于同年8月对库区地质进行复核调查,对坝址区补充了勘测工作,1999年6月初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于1999年4月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同年12月市计划委员会以渝计委农19991635号文批复项目建议书,原则同意兴建区五桥XX水库工程,要求做到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在项目建议书及批复的基础上,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于2000年1月完成并提交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的水文分析报告、灌区规划报告、工程投资估算等技术文件及有关设计图纸;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完成提交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12工程自然条件121流域概况溪系长江干流上游下段右岸的一级支流,其地理位置介于E1081410901、N30113056之间,源于市石柱县武陵山北麓的杉树坪,流经湖北利川市建南镇至区石板滩与官渡河汇合,在XX右岸纳入罗田河至赶场右岸汇入龙驹河后称溪,再流经长滩、向家嘴入云阳县至龙角镇右岸纳入泥溪河于新津口注入长江。主河道长170KM,平均比降5,全流域面积3167KM2。溪为山区性河流,河谷深切,滩多水急,断面多呈“V”型或“U”型。流域上游边缘部分植被较好,中、下游河谷两岸多耕地,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重,汛期河道水流浑浊,沙量较重。XX水库以上流域呈扇形发育,整个流域为羽状,支流较多,除源头分为三支外主支建南河、支流官渡河和罗田河,其余支流多分布于右岸,如龙驹河、泥溪河等。122气候特征溪流域位于清江暴雨区西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交替影响,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较丰、冬暖春早、夏热多雨、伏旱频繁、秋多绵雨的气候特征。根据流域内外气象雨量站网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13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暴雨中心多出现在XX以上地区,一次较大暴雨亦可笼罩全流域,雨强大、持时长,最大日暴雨量可达300MM左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21和37;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945MM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可达333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935H;无霜期325天以上。123水文水文测站及资料整编XX水库坝址下游14KM和82KM处分别有XX水文站及龙角水文站,XX站控制流域面积1386KM2,较XX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30KM2略大421,自1967年4月设站,积累了19701991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龙角站控制流域面积2268KM2,自1958年设站讫今,集累了19591998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由于XX站距XX水库坝址较近,区间无大支流加入,连续实测水文资料较长,本阶段以XX站为设计依据站,龙角站为设计参证站。XX站和龙角站历年水文资料由XX水文分站整编后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总站审查汇编刊印,经资料复查和上、下游站水量对比分析,两站流量成果比较可靠,可供设计使用。径流溪径流源于降水,由于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相似,XX站和龙角站同期年、月径流相关关系很好。根据XX站和龙角站同期年月径流相关定线,插补延长XX站缺测年、月径流,使XX站具有1959年4月1998年3月计39年水文年的径流系列,将此系列按XX水库与XX站面积比的1次幂推算出XX水库坝址1959年4月至1998年3月径流系列。系列中包含了丰、中、枯水年组,其代表性较好。根据该径流系列统计,XX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262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26亿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212MM,CV值027。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径流最大、最小值分别为多年平均径流的170倍和063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丰水期49月径流约占年径流的811,平、枯水期10月翌年3月径流约占年径流的189,最枯1月份径流仅占年径流的11,盛夏伏旱也常出现小流量。经频率计算和P型曲线适线,其XX水库坝址年和时段径流特征参数及设计径流成果见表1231。XX水库坝址径流成果表表1231统计参数不同频率流量M3/S项目时段QM3/SCVCS/CV510205075809095水文年4月翌年3月26202725390356318254211201178161丰水期4月9月42503425692618537405320301258227枯水期10月翌年3月98803825169149127929714668561487洪水溪为山区性河流,洪水系暴雨形成,暴雨量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河谷深切,山坡陡峭,洪水具有汇集快、过程陡涨陡落、峰顶持时短的特点,遇连续暴雨也常发生复峰洪水。一般单峰洪水过程历时12天,涨水段6H左右,峰顶持时30分钟左右。复峰洪水过程历时23天。洪水年际变化较大,XX站实测最大洪水流量3620M3/S,实测年洪水最小流量495M3/S,最大值为最小值的73倍。流域每年4月开始进入汛期,58月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多发季节,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常发生在此时期,而8月常有伏旱,若遇暴雨也常有较大洪水出现,9月后副高南移,降水多而强度较小,一般不会形成大洪水。百余年来曾发生1870、1896、1912、1921、1946年历史洪水,近期发生1982年大洪水,经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在历史洪水中1870年洪水最大,重现期定为128年;1896年洪水次之,重现期为64年;实测1982年洪水排序第三,重现期为43年;1921年洪水排序第四,重现期为32年。历史洪水峰、量,通过XX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峰、量关系推求。XX站有22年洪水系列,龙角站有40年洪水系列,通过两站同期峰、量相关定线,插补展延XX站缺测年份的洪水峰、量,经插补展延,XX站具有19581997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系列。将此系列加入历史洪水组成不连序系列进行统计计算,经适线计算XX站洪水峰、量特征值及各频率设计洪水峰、量。XX水库坝址设计洪水峰、量采用面积比的2/3次幂和1次幕推算,其成果见表1232。XX水库设计洪水峰、量表表1232项目频率洪峰M3/S24H洪量亿M3三日洪量亿M3P01526031575377P02487028684849P033458026554460P05435024854152P1394021953625P2353019023100P333322016862713P5297015132406P10252012151882P20205009121361P50134004970677根据XX站历年实测洪水资料分析,选择具有峰高、量大,对工程防洪安全较为不利的复峰洪水1982年7月17日、1978年6月24日和单峰洪水1975年6月25日、1980年8月28日作典型,按XX水库坝址设计峰、量同频率控制放大,推求坝址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分期洪水根据XX水库施工期要求及溪洪水特性,将全年划分为主汛期59月,非汛期2月、3月、4月、10月、11月、12月翌年1月及12月翌年2月、11月翌年3月共九个分期。分期洪水59月直接使用设计洪水成果,其余分别以XX站实测资料取样进行频率计算,适线确定各分期洪水设计值。XX水库分期洪水2月、12月翌年1月、12月翌年3月按XX水库与XX站面积比的1次幂推算,其余分期按面积比的2/3次幂推算,其成果见表1233。鉴于实测年最大流量在4月18日和9月30日出现,为施工安全,建议主汛期设计洪水成果提前或推后10天使用。XX水库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233各种频率洪峰流量M3S分期使用期P1P5P10P20P333P502月2月1216424222341246283月3月458249166929471984月414201580103080157340827559月421101039402970252020501810134010月1011103187058245833925018211月11月56033524115391548112月翌年1月12月翌年1月78642228817110364112月翌年2月12月翌年2月15185358535127211411月翌年3月11月翌年3月651390285186147705河流泥沙XX站实测有19711990年悬移质泥沙资料,经统计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39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152KG/M3,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约1000T/KM2。悬移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最大年输沙量分别为多年平均输沙量的34倍和最小年输沙量的13倍。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90,沙峰和洪峰对应,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几次沙峰过程中,最大一日输沙量一般占年输沙量的1530,最大达415。根据XX站19711990年实测悬移质月平均含沙量和年输沙模数推算XX水库同期年、月输沙量。XX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133万T,汛期59月多年平均输沙量121万T。推移质输沙量不多,经计算分析为314万T。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XX水库坝、厂区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调查洪水水位与XX站水位相关搬移XX站高水外延的水位流量关系线经流量修正至坝、厂区,作为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XX水库小溪坝河段目前已建专用水位站,待收集一定资料后,初设时进行修正。124工程地质区域地质环境XX水库工程位于盆东边缘与川东褶皱山地“平行岭谷”方斗山和齐曜山之间的马头场石柱槽谷内,地形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山势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长条状、梳状展布的中低山,山岭海拔高程,低山10001200M,中山15001800M。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和蓬莱镇组、遂宁组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呈零星分布。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准地台XX台坳川东南褶皱束边缘,区内地质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为主,背斜形态呈长条状,两翼不对称,南东翼陡,北西翼缓。向斜开阔平坦,北西翼产状较陡,南东翼相对平缓,发育次级褶曲。区域断裂一般分布于背斜轴部地带。多为逆断层,走向同褶皱轴向,外围发育马落池、楠木垭大垭口、茨竹垭、走马岭等四条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以上断层无明显活动迹象。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区地壳运动减弱,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据地震资料,部分断裂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但影响到本工程区地震烈度小于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库区工程地质条件XX水库坝址上游主支建南河和支流罗田河、官渡河,正常蓄水位62000M,建南河、官渡河、罗田河回水长度分别为74KM、223KM、62KM,水库为一多叉河道型水库。库区处于方斗山和齐曜山之间的马头场石柱向斜槽谷内,属中、低山深丘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上遂宁组、蓬莱镇组砂、泥岩互层,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库区地层连续完整,相对稳定,无缺失、尖灭现象,产状均一无突变,无断层分布。水库两侧分水岭浑厚,由砂、泥岩及背斜核部三迭系岩层组成,封闭条件良好,库水不会向长江和清江远程渗漏。坝址河段弯曲,分水岭较为单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相间分布,砂岩中裂隙较发育,存在库水通过砂岩中孔隙、裂隙向坝下游渗漏可能,但渗漏条件清楚,处理工程量不大。水库多为岩质岸坡,较为稳定,除已有变形体和古滑体将继续变形失稳外,泥岩上伏的砂岩在裂隙切割重力作用下局部崩落,但库岸再造轻微,不会对水库构成威胁。库区有几处耕地集中且比库水位略高的局部阶地可能产生浸没影响,但可采取措施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没。库区除耕地淹没相对较多外,无重要工矿集镇、交通道路及名胜古迹被淹。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区河段呈“S”形,长约8KM,上坝址莲花滩、下坝址小溪坝,两坝址相距约24KM。坝区位于条形山岭间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河谷狭窄呈“V”型,两岸临江峰顶高程710850M。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夹岩屑长石砂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的缓坡地段。坝区位于马头场向斜翘起端,轴线呈北东向,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仅砂岩和粘土岩界面间存在层间剪切错动现象。莲花滩坝址坝址河谷为横向谷,两岸坡3540,呈阶梯状倾向河谷,上游右岸叶舀子和下游左岸牛项颈分别为一垭口,高程各为7180M和6700M。河床及两岸基岩裸露,枯水位5847M时,谷底宽70M,水深0516M,正常蓄水位62000M相应谷宽170M。岩层产状平缓稳定,倾向下游微偏左岸,倾向210250,倾角510。岩层中发育两组裂隙,顺河向裂隙走向4060,倾向SE,倾角7090,长度4060M,裂隙间距13M,切割深度510M,裂隙宽13CM,裂面平直无充填,砂岩中裂隙经风化、卸荷作用,张度可达2050CM,部分地段形成危岩体。垂直河向裂隙走向300330,倾向NE,倾角7090,长520M,裂隙间距23M,裂隙宽度达1020CM,充填少量粘土。在层底部及层顶部见发育少量石膏脉充123SJ13SJ填的缓倾角裂隙,石膏一般厚012MM,深部岩体中石膏脉未见溶蚀现象。硐室围岩为类岩体,具有一定的成洞地质条件。坝基岩体层中见有8条软弱夹层,总厚05295M,其中一523SJ123S条软弱层分布较连续,余皆呈透镜状分布。夹层中、为厚层砂523SJ32S1SJ岩中的粘土岩夹层类,共有5条,为不连续的透镜状,与上下层多呈突变接触,结合面胶结好,岩性较软弱,少数呈碎块状,埋深较大。层间破碎夹层类多呈透镜状,一般厚度012036M。34破碎夹层较连续,分布于ZK110、ZK112及竖井SJ1、SJ2中,埋深23473M,高程5775458181M。泥化夹层类,多呈透镜状,断续泥化,厚度变化大。钻孔揭示较连续泥化夹层2条,发育于岩层中,35泥化夹层分布于32SJZK110及竖井SJ1、SJ2中,埋深09633M,高程5808858288M,局部面附泥膜,延伸较小。33泥化夹层为大坝抗滑稳定的主控弱面,连续性好,分布于、勘探线及两岸,河床部位分别埋深131182M和711898M,断续泥化,仅ZK116、ZK117及竖井SJ2有13MM泥膜。坝基浅层夹层多属开挖范围。坝址区地下水赋存条件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两大类,钻孔吕荣试验表明,存在坝基和浇坝渗漏的地质条件。叶舀子和牛项颈单薄分水岭亦存在库水通过岩层面及裂隙面向下游渗漏条件。坝址基岩强风化层厚一般04M,最厚696M,弱风化层厚一般010M,最厚2705M。据两岸平硐揭示,硐深28M至硐口段,发育一组与岸坡大致平行的卸荷裂隙密集带,裂隙长大,间距13M,多松驰张裂,宽110CM,倾角约80,为黄泥及石膏充填,将砂岩切割为块体,卸荷带宽一般1825M,最大达28M,常构成危岩。小溪坝坝址小溪坝坝址河床及河谷基础裸露,为横向谷,两岸谷坡基本对称,左岸坡4555,右岸坡45,呈阶梯状展布,枯水期谷底宽约60M,水深0515M,有两处23M的跌坎,河床堆积砂卵石夹碎块石,厚1405M,正常蓄水位62000M相应谷宽约170M。坝址出露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地层,为岩屑长石砂岩、细砂岩、23SJ13S粉砂岩及粘土岩组成。岩层产状倾向上游略偏右岸,倾角59,发育横河向和顺河向两组裂隙,前者走向300320,倾向NE,倾角8090,后者走向3050,倾向SE,倾角6090。河床部分较大裂隙张度015CM,为砂砾石及泥土充填。两岸由于卸荷作用裂隙张开最大宽度达4050CM,形成危岩体,裂缝多为粘土及碎石充填。坝址基岩强风化层厚一般12M,最厚达45M,弱风化层厚一般25M,最厚达84M。主勘探线上游左岸140M是风北头2危岩体,发育于层砂岩,山坡走向约523SJ50,长约50M,高程58005900M。坝址下流吊嘴松散变形体由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厚度57M,长100M,前后缘高程分别为6320M和6620M,目前处于稳态,坝址上、下游两危岩体对工程影响不大。小溪坝坝址岩层倾角平缓,地质条件简单,无大的崩塌体及滑坡体,具有建坝地形地质条件,硐室围岩多为类岩体,成洞条件一般。据钻孔揭示,仅4个钻孔发育少量石膏细脉,建坝岩体层仅有二个钻孔发育23SJ条石膏细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坝基岩体存在软弱夹层,在、423SJ、岩层中分布5条软弱夹层,总厚049504M,其中有一条软弱夹层32SJ2S较连续,余皆呈透镜体分布。粘土岩夹层类主要发育于、砂岩32S1S中,单层厚度008279M,岩性较软弱。31夹层较连续,河床中埋深由上游勘探线孔深176M向下游勘探线孔深1272M渐变浅,至勘探线尖灭,12、11呈透镜状,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层间破碎夹层类仅分布于层粘土岩与砂岩接触面,厚007033M,挤压破碎较强,表层未423SJ见擦痕,无泥化现象。泥化夹层类发育于粘土岩与砂岩接触面,见有两条,分布不连续,多断续泥化。坝基砂岩河床蚀余厚度8181065M,发育顺河向裂隙,32夹层有123SJ局部泥化现象,下游形成跌坎,存在临空间,不利于抗滑稳定。坝肩岩体为粘土岩、粉砂岩互层,左坝肩ZK2孔深75M,见一厚423S5MM泥化夹层,右坝肩ZK5孔深195M,见一厚约1CM41泥化夹层。两夹层呈鳞片状风化,断续夹泥。两坝肩砂岩层中分布31粘土岩夹层,523SJ高程5619256585M。坝址为单斜地层,地下水不丰,钻孔吕荣试验表明,坝基坝肩有渗漏可能。库首叶舀子河弯地块也存在渗漏条件。溢洪道工程地质莲花滩坝址左坝肩溢洪道岸坡自然坡度4045,近河边崩塌块石堆积厚约28M,岩层产状220230,倾角59,与坡向相反,边坡处于稳态。人工边坡岩体主要为砂岩层及粘土岩、粉砂岩,砂岩32SJ623SJ923SJ层分布高程62506550M,发育走向3455顺河向卸荷裂隙,多切穿砂岩层,另一组走向300320高倾角裂隙多闭合,切割较浅,砂岩层523S中发育52、51粘土岩夹层,分布高程6396764665M和630063404M,钻孔揭示夹层岩心呈碎块和饼状,但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岩层水平卸荷宽度约28M,卸荷带中粘土岩、粉砂岩破碎,并见有423SJ岩层软化现象。牛项颈垭口溢洪道构成边坡岩体为、粘土岩、823SJ7S423SJ粉砂岩相间岩层。岩层产状225,倾角9,西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相反,较稳定;东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相同,且砂岩中夹有厚46M粘土723S岩、粉砂岩,易发生滑移。岩层中未见层间挤压破碎及软弱夹层,砂岩中发育走向305315裂隙,张宽13CM,延伸4060M,开挖后被卸荷裂隙追踪,易造成边坡岩体垮落。小溪坝坝址右坝肩溢洪道人工边坡由及组成,底板为厚层细423SJ623S523SJ砂岩,该岩层中发育倾向NE顺河向卸荷裂隙,一般切穿砂岩层,隙宽510CM,顺河向延伸2050M,岩层中裂隙多短而闭合,高程623S63314M见厚约01M泥化夹层,受挤压呈鳞片状,表层云母密集,泥化强烈。砂岩中于高程60773M见厚015M粘土岩夹层,粘土岩夹层与上、523SJ下岩层结合较好,呈条带状。边坡岩体强风化下限510M,岩体坡深大于50M,边坡稳态受制于平行岸坡陡倾裂隙及层间少量软弱夹层控制。泄洪洞、导流洞围岩属类岩体,具备一定成洞地质条件。厂区工程地质厂区出露粘土岩、粉砂岩,厚515M,弱风化下限高程423SJ5760957784M,于埋深662195M发育41泥化夹层,分布高程5671557502M,挤压呈鳞片状,局部泥化。埋深114M见厚约06M31粘土岩夹层,岩性为粘土岩夹少量粉砂岩,岩心较破碎,分布高程57024M。厂区右侧岸坡4045,岩层缓倾上流偏右岸,自然边坡稳定,坡顶细砂岩厚约25M,砂岩中卸荷裂隙发育,最大张宽4050CM,为523SJ粘土、碎石充填,延伸较远,易造成岩块垮落。该层中间夹少量薄层粘土岩,发生边坡软化易造成岩体错落。灌区渠系工程地质灌溉渠进水口岩层为粘土层、粉砂岩,覆盖层厚25M,零星崩123SJ塌块石。渠首隧洞穿过、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厚层砂岩完54523SJ整性较好,属类岩,该层中间夹3577M粘土岩、粉砂岩。岩层523SJ间夹少量砂岩,属类岩,发育少量裂隙。隧洞埋深60M以上,上覆粘土岩、粉砂岩、砂岩间层,具备成洞地质条件。干渠穿越方斗山背斜经北翼至凉水乡小洞,方斗山背斜南、北翼段地层为侏罗系隧宁组J3S至下沙溪庙组J2XS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组成,南翼岩层产状走向300340倾向SW,倾角45,北翼岩层产状4060,倾向NW,倾角355,渠尾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干渠通过的此两段地层,构造简单,无大断层切割破坏,岩体完整,砂岩强度高,透水性弱,属类围岩,成洞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岩和粘土质粉砂岩强度相对较低,属类围岩,具备一定的成洞条件,隧洞最大埋深335M。方斗山背斜地段主要出露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至三迭系下统大冶组等岩层,核部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相稳定,两翼砂岩、粘土岩岩相变化较大,大的地质构造为茨竹垭正断层和走马岭平移断层。隧洞穿过砂岩、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深灰色与紫红色页岩,并夹有相对软弱煤层。砂岩、灰岩、白云岩所占比例大,为类围岩,成洞地质条件较好,其余岩层具备成洞条件。渠段通过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层,势必遇到规模不等的溶蚀洞穴。隧洞最大埋深480M。渠段通过喜陵江组灰岩,存在规模不等的溶蚀洞穴。隧洞进出口地段边坡稳定性好,多为逆向、侧向坡,自然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基岩裸露,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明渠段通过地层为嘉陵江组、上下沙溪庙组、珍珠冲组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粉砂岩,大多数渠段基岩裸露。边坡稳定性好,无不良地质现象。仅M2通过走马岭平移断层,但明渠后缘山体不高,地势开阔,属低丘地貌,对工程影响较微。明渠段60为顺向坡,40为逆向坡,自然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基础多为厚层砂岩,或砂、泥岩互层,零星崩坡积厚度小于1M。渡槽段出露地层为三迭系嘉陵江组灰岩、白云岩和侏罗系上、下沙溪庙组粘土岩、砂岩,基岩裸露,沟谷狭窄,覆盖碎块石,厚152M,墩基地质条件较好。天然建筑材料本阶段初查人工骨料场3个,储量31万M3;石料场4个,储量900万M3。人工骨料场其一分布于走马至新田公路旁,储量质量均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距坝址约3540KM;其二位于自生桥附近318国道旁,但场地狭窄,开采条件较差,距坝址5560KM。还可选用游家坝、跳渔洞块石料场的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粉碎后制取。块石料可在游家坝、跳鱼洞、石板滩、川北水库等地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层中采取,运距在10KM以内,开采较为方便。坝址区粘土料奇缺,工程所需土料可采用粘土岩松动爆破反复浇水,使其快速风化后使用。13任务及规模131开发任务和作用区位于渝东低山丘陵区,幅员面积3457KM2。1996年总人口162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万人,非农业人口3017万人。耕地面积1027万亩,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77亩。农业以粮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柑桔、烟叶、麻类等,粮食总产量532万T。全区现有水利设施16636处,有效水量13775万M3,农业人均有效灌面0331亩,旱涝保收面积0157亩。工农业总产值559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52亿元,农业总产值1845亿元。区交通方便,历来是渝东商贸集散地,各级公路通车里程达890KM。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带,是市联系华中、华东的前沿,在国家实施开发大西南的战略决策中,该区将成为对外联络的重要商贸城市和中转地,市的直辖及三峡工程大规模开发性移民建设与城镇迁建,将对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预计2010年国民经济年均递增率达14。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农业缺水、城市需水、电力供需矛盾更为明显。预测2010年灌溉年均缺水达12864万M3,城市需供水量达9000万M3,电力负荷达6471万KW。同时还有大量的三峡库区移民待以安置。因此,XX水库工程开发任务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乡村供水、兼顾发电等,同时具有扩大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容量和滞洪削峰减灾的作用,是振兴经济不可替代的希望工程。区是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而五桥则是该区主要的粮经作物生产基地,由于地处渝东干旱频繁发生的山丘区,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格外突出,伏旱尤以为重,十年九旱,夏旱接伏旱,已是农业生产发展、特别是高效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现有水利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提供水能力十分有限,抗旱减灾能力很低,亟需兴建规模较大的水源工程,增强兴利和抗旱能力。区五桥移民开发区新城是三峡库区新兴的科工贸城市,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将使该城在2010年达到20万人口,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当数量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予以保证。同时要解决灌区内乡镇615万人生活及农村8774万人与10534万头牲畜饮水的需水问题。而XX水库水量丰、水质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及地面环境水质量标准的级要求,该水源是城市、乡镇、农村供水的最理想水源。区目前电力系统装机容量14082万KW,年发电量41676万KWH,而系统内调节水电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36左右,水电调峰能力有限,电力供应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010年电力系统最高负荷达6471万KW,需电量381599万KWH,到时包括待建电站在内的系统装机为2575万KW,缺电力3896万KW。解决好电源缺口,是保证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三峡工程淹没区耕园地344万亩,淹没农业人口372万人,其中淹没五桥耕园地18846万亩,淹没农村人口17337万人,规划水平年2009年农村生产安置人口22489万人。灌区农业人均耕地067亩,三峡水库淹没后农业人均减少到062亩。耕地资源少、水利条件差、抗旱能力低,使灌区移民安置容量有限,必须兴修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改善灌区灌溉条件,扩大保灌面积,改造土地和中低产田土,实行科学耕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才能为移民创造良好的安置环境和扩大移民安置容量。XX水库汛期设置限制水位有一定滞洪削峰作用,可削减P10和P2洪峰流量1944和1473,减轻了下游洪水灾害。因此,兴建XX水库工程是非常必要的。132工程规模灌区规模及灌溉水量灌区位于溪左岸与长江南岸间5900M高程以下的低山、丘陵和河谷坝区,灌区幅员面积3717KM25776万亩,控灌23个乡镇的耕地面积1770万亩,其中田10137万亩,土7562万亩,田土比57274273,控灌面积中新增灌面1088万亩,改善灌面682万亩。根据灌区范围和灌面情况确定灌区规模为中型。灌区光热资源充足,宜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苕、杂粮、烟叶、花生、蔬菜及柑桔等农经作物,规划综合复种指数26782,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历年田土综合净灌溉定额均值3302M3/亩,设计保证率综合净灌溉定额3936M3/亩,设计灌水率0435M3/S/万亩,按照综合净灌溉定额和规划灌面、现有水利设施提供水量及灌溉水利用系数推算历年灌溉毛需水量,经统计,多年平均灌溉毛需水量5343万M3,P80灌溉毛需水量6406万M3。供水规模及供水量区五桥移民开发新城,2010年人口将达20万人,食品工业产值达8亿元。灌区内走马、新乡、新田、白羊、太龙等集镇2010年人口发展至615万人,农村尚有8774万人和10534万头牲畜天旱时饮用水短缺。根据有关用水定额计算2010年城镇乡村年净需水量2543万M3(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水损763万M3,渠道输水损失498万M3),供水毛需水量3804万M3。扩大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容量灌区内规划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农用土地资源较丰,交通方便,经济相对发达,农业人均耕园地面积077亩。根据土地治理规划,区内可垦宜农宜园荒地1485亩,可改造中低产田土20839亩,可调整有偿转让耕地86214亩。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以种植业为主,可供移民安置的用地为垦荒地的全部、中低产田改造的1/3、调整有偿转让耕地的全部,共170527亩。考虑到移民发展生产的需要,按移民人均耕园地12亩并扣除养老基金安置人口2005人的蔬菜用地401亩后,种植业移民安置容量13876人。根据五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发展二、三产业31项,移民安置容量6608人。对移民中年高丧失劳力者,以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形成可提供移民安置容量2005人。安置区共有移民安置容量22489人,五桥范围内的移民可得到安置。水库特征水位及规模正常蓄水位XX水库(电站)是溪干流七级开发的第一级具有不完全年调节能力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上游利川市境内的建南河规划最后一级枫香坪引水式电站的正常尾水位66400M。库区位于石柱马头场向斜槽谷内,耕地较多,地形、地质条件好,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若水库正常蓄水位与枫香坝电站正常尾水位衔接,库区淹没影响范围较大,利川市建南镇、盐厂、气矿和石柱县临溪镇、河嘴乡与区罗田乡以及大片良田沃土、森林、数十公里交通道路将被淹没,移民数量和安置难度之大和淹没补偿与枢纽工程投资之巨,都使工程实施非常困难。鉴于淹没条件是制约本工程正常蓄水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根据规划期区五桥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预测,将溪干流XX至XX河段进行调整规划,在基本满足工程综合开发任务及尽量减少淹没的前提下,XX水库为中型规模较为适宜。本阶段初拟正常蓄水位62200M、62000M、61800M、61500M、61000M五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前三个方案死水位为61000M,汛期运用水位为61600M,后两个方案的死水位分别为60500M和60000M,灌溉、供水五个方案一致,电站规模前三个方案相同,后两个方案各异。从各方案的淹没数量、效益、投资、单位技经指标综合分析,选择正常蓄水位62000M为本阶段的推荐方案。汛期运用水位XX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33万T,沙量集中在汛期69月,为了水库的长期运用和运用后仍能保持发挥综合利用效益所必需的库容及减少汛期回水影响与库区淹没,水库汛期69月应降低运用水位,达到排沙和延长水库淤损年限的目的。因此,在选定正常蓄水位时拟定汛期运用水位61600M、61800M、62000M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在工程主要效益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选择死库容淤损相对较小,回水影响范围亦小的61600M汛期运用水位为本阶段的汛限水位推荐方案。死水位在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汛期运用水位已定条件下,根据灌区控灌高程要求,河流泥沙情况,拟定死水位60700M、61000M、61300M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在控灌面积变化不大和动能指标增减不多时,宜选择死库容和死库容淤损率居中的61000M为本阶段死水位推荐方案。水库规模XX水库选定正常蓄水位62000M、汛期运用水位61600M、死水位61000M,水库工作深度10M。经调洪校核洪水位62070M,设计洪水位61825M。水库总库容6850万M3,正常水位库容6480万M3,汛期运用水位库容4730万M3,调节库容3650万M3,死库容2830万M3,滞洪库容2120万M3,共用库容1750万M3正常蓄水位至汛限水位。电站装机容量XX水库电站是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