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测量监理细则_第1页
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测量监理细则_第2页
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测量监理细则_第3页
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测量监理细则_第4页
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测量监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管理工作文件轨道交通11号线8标区间土建工程测量监理细则编制日期审批日期11号线118标项目监理机构2007年10月一慨况本细则适用于市轨道交通11号线8标段路站路站区间及路站路站区间,概况如下1路站路站区间上行线起于SDK28044631止于SDK27245520。下行线起于XDK27245520止于XDK28045390,在里程SDK27602023处设联络通道一座,本区间最小平曲线为R399847M,线路最大纵坡为11813最小纵坡为2,隧道顶履土约为88133M。本区间由一台小松盾构机(4)从路站北端井始发,沿路向北推进,过路,武宁路后在路站南端井进洞,区间向上行线全长798017M。盾构机在井下调头后,从路南端井出发向路站推进,最后在路站北端井进洞,下行线全长788468M。2路站路站区间上,下行起于SDK28221440止于SDK28791000。区间隧道为单向坡(600M)。故不设旁通道及泵房。本区间最小平曲线R599913M线路最大纵坡为27409,最小纵坡为2,隧道顶履土约为86185M。本区间上、下行线,由二台小松盾构机从路站南端井始发,沿路站向南推进,过兰溪路、中山北路、凯旋北路后到达本区间终点路路北端头井。区间上行线全长569591M,下行线全长569286M。其中最后200M,隧道呈上、下重叠状,竖向进入路站。本标段盾构法园形隧道均为单园盾构,园形区间隧道的内径为5500MM,外径为6200MM衬砌环环宽为1200MM。采用通缝拼装。二、测量监理工作内容和目标1、审查确认施工单位选择的第三方复测单位与监测单位;2、审查施工方提交的参与本工程建设的测量人员资质;3、检查施工方用于本工程的仪器设备证明材料及鉴定证书;4、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现行的规范、规程、强制性控制标准和设计要求;5、检查施工单位测量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情况;6、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测量方案;7、检查施工单位测量放样、复核工作的具体实施与落实情况;8、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施工测量放样资料;9、检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测量放样资料,按要求进行复核;10、视工程需要,及时组织召开测量专题会议;11、参加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监理测量组将根据现行的国家与市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文件,以严格的监理方法,并按照公司的有关要求对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监理组在监理过程中将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并配置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利用巡视、旁站的监理方式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各项测量放样工作的完成与落实情况,同时监理组将对重要部位进行复核,及时进行测量数据的整理,严格控制各项误差以保证其满足精度要求,确保本工程测量工作达到各上级领导部门的满意。三施工测量及复核监理工作流程四监理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3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8关于轨道交通测量工作实施管理办法(试行)9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8标段土建施工监理合同合格自检合格合格合格业主交桩并提供基准控制点、水准点等测量资料承包商及测量监理工程师分别复核监理向总承包商确认基准控制点总承包商根据基准控制点布设加密控制网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分包商施工测量放线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并核算计算成果表总承包商复核同意承包商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10轨道交通11号线8标段监理规划五盾构推进测量监理项目1、地面控制测量11地面控制测量由平面控制测量网和高程控制测量网组成,其点位的成果数据应由建设单位提供。控制点应设在施工现场附近,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埋设点位标志。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妥善的保管所接收的测量控制点。12平面控制网可以是三角网、边角网、经纬仪导线网。对于贯通距离不大于2KM的隧道,采用三角测量布设平面控制网时,其测角中误差应小于2秒,三角网起始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000。地面高程控制网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的偶然误差应小于3MM。13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测量成果应进行复核并经常检查,一般不小于3次。14监理人员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测量成果应进行检核。2、地面加密控制点测量21根据施工需要,施工现场应设置23个平面加密控制点和高程加密控制点。平面加密控制点和高程加密控制点的测量必须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资料作为起始数据。22加密控制点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基础稳定且便于保护的地方。23加密控制点测量实施之前,施工单位应编写加密控制点测量技术设计,主要内容为实施方案、精度要求与限差规定。加密控制测量成果必须满足隧道施工的精度要求。24加密控制点测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经常对加密控制点进行检查与复测,一般应不少于3次。25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加密控制点测量技术设计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完成的加密控制点测量成果资料进行检查。3、联系测量31平面联系测量311平面联系测量的任务是确定井下导线起算点和起算边的平面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由于起算点的坐标误差比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误差对隧道导线精度影响小得多,因此平面联系测量主要应考虑方向的传递,并简称定向测量。312地下控制测量起算点应设置在基础稳定可靠并可长期使用的地方。测点上要有合适的标志。313定向测量之前,施工单位要编写定向测量技术设计。主要内容为测量方案、仪器设备和观测限差。定向测量的成果必须满足隧道施工的精度要求。314定向测量一般进行3次,分别为盾构出洞前,盾构初期掘进结束和盾构掘进中途。每次定向测量应独立观测24组数据。当测量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或对定向成果发生疑问时应增加定向测量次数。315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定向测量技术设计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完成的定向测量成果进行检查。32高程联系测量321高程联系测量的任务是确定工作井井底附近的水准基点高程。一般采用钢尺法。322高程联系测量之前,施工单位要编制高程联系测量技术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选用方案、仪器设备、操作方法与限差要求。高程联系测量成果应满足隧道施工的精度要求,其误差应不超过1CM。323高程联系测量一般进行3次,分别为盾构出洞前,盾构初期掘进结束和盾构掘进中途。当测量数据出现明显异常,对高程联系测量成果发生疑问时应增加高程联系测量次数。每次高程联系测量应独立观测24组。324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编写的高程联系测量技术设计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完成的高程联系测量成果进行检查。4、地下控制测量41地下平面控制测量411地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经纬仪导线测量,即在隧道内布设经纬仪导线,随着隧道的掘进,导线不断向前扩展。导线应采用两组独立观测值作为成果。若条件许可,隧道内可布设二条导线,以便作有效的检核。412根据精度的不同,隧道内导线采用二级布设的方法。先布设用作施工放样和指导盾构掘进的施工导线。当施工导线达到一定长度后,再施测由部分施工导线点组成的边长较长的基本导线。基本导线与施工导线的精度和隧道的长度、隧道施工精度以及所用仪器与方法有关。施工单位应事先编制导线测量的技术设计。413在隧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隧道内导线应经常检查和复测,根据复测的结果,适时修正其成果。导线复测的次数一般不小于3次。当设置新导线点时,作为起始方向与起始点的其后面二个导线点要及时复测。414为了提高隧道施工的精度,最后一个导线点离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宜太远。对于弯道段不应超过50米。415隧道导线点应埋设牢固并有合适的标志,在隧道施工期间应妥善保护。416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布设的地下导线测量应进行检查和抽测。42地下高程控制测量421地下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点测量的方法。在隧道内布设水准路线,随着隧道的掘进,水准路线向前扩展。422隧道水准测量采用S3级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作业,往返观测。423在隧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经常检查和复测隧道内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复测的结果适时修正其高程。水准点复测的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424隧道水准点的埋设应牢固可靠并有合适的标志,在隧道施工期间应妥善保护。425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布设的隧道水准路线应进行检查和抽测。5、盾构掘进施工测量51掘进前施工测量511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标定始发井内盾构基座方位与高程,盾构就位后再测定其实际的方位与高程。512根据盾构始发井顶留洞口中心平面坐标和高程及隧道设计中心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再根据盾构就位后实际方位与高程,确定盾构开始掘进时的初始姿态。513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在盾构就位后测定的盾构方位与高程和根据设计隧道中心线,预留洞口中心位置所确定的盾构初始姿态进行检查。514盾构机上应装有测定盾构坡度与横向偏移量的装置,监理人员应检查这些装置的牢固稳定性、可复位性和保护措施。52掘进中施工测量521在隧道导线点的平台上安置测量仪器,根据该点坐标与后视导线点坐标,标出隧道方向线。522当隧道掘进完成一个环管位后,就进行盾构姿态测量。姿态测量内容为盾构坡度,盾构横向偏移量和切口里程。根据标出的隧道方向线与盾构姿态测量结果,计算出盾构中心的偏差值,重新调整盾构的姿态。523隧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隧道周围的重要建筑物与重要管线应进行沉降观测。具体的观测方法应另做设计。监理人员对管线与建筑物与沉降观测应进行检查与抽测。6、隧道沉降测量61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隧道的沉降要进行观测。沉降点一般设置在衬砌上,间隔为5环。根据需要也可在某些特定位置增设沉降点。62沉降点应设置在观测方便又能长期保存的地方,同时要顾及到竣工后应用阶段长期沉降观测的要求,以便将二者结合起来。水准点可同时兼作沉降点。63沉降点设置后即应抓紧完成初次沉降观测。其后的观测时间一般为盾尾后100M以内的沉降点每隔4天观测一次,盾尾后100M以外的沉降点每隔57天观测一次。随着隧道的延伸和沉降的趋缓,观测的周期可适当延长。64沉降测量采用S3级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作业。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观测时仪器站的安置应相应固定,水准点与沉降点之间应只需安置一个测站即可完成沉降观测。65用作沉降观测的水准点高程应经常进行复核,并及时修正该水准点的高程和保护该水准点免受破坏的措施。66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所作的沉降测量应经常进行检查和抽测。对用作沉降观测起始点的水准点高程应经常检查和抽测。7、贯通测量71当盾构推进到距接收井50100M时应进行贯通测量。贯通测量内容包括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隧道导线测量、隧道水准测量以及接收井预留进口洞中心位置测量。贯通测量的精度应满足贯通横向偏差50MM,贯通高程偏差25MM的要求。72贯通测量应由二组测量人员使用两台仪器独立进行两次。两次测量结束后应对测量成果进行分析评判。若两次独立测量成果的差值大于50MM则应由第三组测量人员独立进行第三次测量。73根据两次独立贯通测量成果的平均值及时调正盾构掘进方向。74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贯通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查与复核。根据需要监理人员应复测全部的贯通测量或有选择地对贯通测量中关键性测量环节进行复测。8、隧道贯通后的监理工作81隧道贯通后,施工单位应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的内容、要求与测量点数根据隧道使用要求另外规定。监理人员应进行检查与复核。82隧道贯通后,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人员一起设立永久性沉降观测点用作隧道使用阶段的沉降长期观测并与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成果建立联系。六监理测量复核控制要点1、首级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复测监理组进场后,首先接受业主代建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监理组及时督促承包商对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同时监理组按照规范与设计要求,独立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并结合施工方复测结果,按95表式要求绘制成资料上报业主。按照市政质检站及业主的要求,本工程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工程控制点要求二个月复核一次。监理组将按要求及时督促承包商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监理组也按要求采独立对控制点进行复核。复核精度要求(1)、平面控制点精度要求采用2级全站仪(2MM2PPM),沿附和导线对各控制点角度与距离进行复核。角度一测回2C13,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9;距离相对闭合差1/35000。(2)、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采用DS2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往返较差12L。2、隧道测量监理措施(1)、联系测量A、平面坐标的传递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联系测量时以导线方式进行,监理进行旁站监理监督;联系测量导线点的观测墩必须牢固且有效保护;联系测量精度要求为最弱边方位角误差不大于5。B、高程点的传递临时工作点须与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形成水准闭合线路,地面部分应满足误差控制要求;要求使用最新检验的钢尺传递高程,井上井下同时各使用一台同精度的水准仪作同步观测,测量68个视线值。测量高差之较差控制在3MM内;盾构施工过程中监理至少进行2次高程传递测量复核工作。(2)、井下控制测量A井下导线导线点的布设要求以固定观测平台的方式进行;A。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小于13;B导线测量的复核应随盾构推进的进度配合隧道轴线复测工作进行定期复测;C导线复测时最弱边方位角控制在8内,最弱点坐标较差控制在5MM内。B井下高程测量A。井下要求布设2个水准工作基点,并定期由地面工程控制点出发进行高程联测,盾构施工期间不少于5次复核;B隧道内水准工作点以100米的间距进行布设,按盾构每推进100米进行工作点与井下工作基点间的二等水准联测,及时调整因隧道施工引起变化的工作点的高程值;C吊篮工作观测平台的高程测量按高程联系测量的要求执行,测量误差控制在3MM内。(3)、曲线段施工测量A控制台的放样控制须按“放样测量改正调整测量”的流程,使平面、竖面位移的放样坐标与设计坐标差值控制在3MM内。B测量标志的安装控制A要求前后两只测标的中心连线与盾构轴线平行安置;B前后两测标的高度刻划处于同一水平高度;C测标位置与盾构仪的相对位置须保持固定不变;D保证前后两只测标和吊蓝工作平台的良好通视条件;C盾构推进方向指示控制A、按设计曲线计算出曲线段每环的推进参数,供测量工作点及时调整盾构姿态使用;B、每环管片中心偏差控制在20MM内(三维坐标),里程控制在20MM内。D井下观测平台控制A、观测台(吊蓝)的安装,必须使工作面与观测台分离,确保观测台的稳定性,工作面的安全性;B、新设观测台需与井下导线和后视吊蓝联测,将其纳入井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