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研报告(定稿2015.5.22)_第1页
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研报告(定稿2015.5.22)_第2页
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研报告(定稿2015.5.22)_第3页
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研报告(定稿2015.5.22)_第4页
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研报告(定稿2015.5.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华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工咨乙11420060043二0一五年五月主编单位编制人员主编杜克勤注册咨询工程师审核张云注册咨询工程师校对王万杰注册咨询工程师其他编制人员袁同宝李加兵权循明王宏宇吴珂军翟子彪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原则、内容313项目提出的理由514项目效益分析815研究的主要过程9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17研究结论10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1221背景分析1222国家有关政策1423项目建设必要性1624项目建设的意义1725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8第三章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2031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32项目发展前景分析26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741项目选址2742建设条件27第五章项目建设规划3251建设指导思想3252项目规划原则3353整体建设规划35第六章项目技术方案3861技术方案原则3862本项目采取的技术方案38第七章环境保护4971环境保护要求497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4973防治措施49第八章节能5581节能原则5582编制依据5583本项目能源消耗量5584节能管理措施分析评估56第九章水土保持、安全消防及劳动卫生6191水土保持方案6192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6393消防66第十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68101组织机构设置68102人力资源配置70103经营管理措施71104管理模式及团队精神71105人才策略72第十一章项目组织管理与招投标73111项目组织管理73112工程项目的招标74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6121编制依据76122投资估算费用标准76123投资估算77124资金筹措78第十三章财务预测与分析79131编制基准79132基本假设79133财务分析依据及说明79134经营成本估算80135经营收入预测82136利税分析82137财务评价指标82138财务分析结论85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社会评价86141国民经济评价86142社会评价9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措施92151风险分析92152防范风险措施94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97161结论97162建议98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112项目单位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地点河南省西平县宋集乡107国道西侧896公里处114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项目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征地费用72万元/年(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铺底流动资金700万元,园区内项目建设总投资63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4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115项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1200亩,其中第一期占地面积240亩(已建好并投入使用,主要包括育苗基地60亩、花卉种植基地80亩、生态大棚采摘基地100亩);第二期占地面积960亩(主要包括农产品深加工基地60亩、优质林果区220亩、特种养殖区80亩、生态旅游观光区300亩、农家原生态餐饮区100亩、高新种植区等200亩),本次申报为二期项目。本项目致力于以全方位的绿色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生态度假、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并着重打造城市菜园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直送、现代农业物联网、生态采摘、绿色观光、原生态餐饮、高新种植、生态度假等。满足市民户外活动,回归田园,度假休闲养生等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平县首家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档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有机食品为特色,以餐饮、娱乐、休闲、养生、科技农业、绿色观光为载体,以品尝绿色有机产品、游览生态园、体验农业生产、享受农家风情为主线,促进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谐发展。表11项目建设规划指标序号项目单位设计指标备注1项目总占地面积亩120011一期开发面积亩240项目已投入使用12二期开发面积亩9602主要功能分区21育苗基地亩6022花卉种植基地亩8023生态大棚采摘基地亩10024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亩6025优质果林区亩22026特种养殖区亩8027生态旅游观光区亩30028农家原生态餐饮区亩10029高新种植区亩200116建设周期该项目建设共分两期工程。其中第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建设期为一年,起止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12编制依据、原则、内容121编制依据(1)委托方提供的基础数据及有关资料;(2)承办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河南省农业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8)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国家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11)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1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4)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16)西平县土地利用规划纲要;(1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源部);(18)西平县有关法规、政策、各种收费标准的规定,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122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环保、节能、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结合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和环境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合理安排建设周期及工程内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5)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在设计上留有发展余地;(6)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行“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性;(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123编制内容(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及预测;(2)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4)节能、节水,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组织管理与招投标;(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预测与分析;(7)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结论与建议。13项目提出的理由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人们收入水平、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加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运而生,这不但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同时还最大化的实现了农业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更加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回归自然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就成为人们最好的去处。据专家介绍,休闲生态农业旅游,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也应运而生。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主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烧烤、垂钓、采果等,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合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入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绿色生态农业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其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绿色生态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环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无疑为人们外出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样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而现实中,这样的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西平县富饶的土地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在西平县宋集乡107国道西侧896公里处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之成为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绿色生态农业基地,这将为西平县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14项目效益分析141经济效益分析预计项目二期工程完成全面运营后,年均可实现经营收入4580万元,年均经营成本291028万元,年均利税总额166972万元,年均纳税总额38532万元,年均净利润总额约12844万元;项目年均投资利润率约1835(税后),年均投资利税率2385(税前),投资回收期约为545年(不含建设期)。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效益较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可行性强。14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直接安置就业岗位约240个,间接带动安置养殖业、住宿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劳动力1000余人,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3生态效益通过引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种植观念,注重水资源保护;通过绿色种植,充分利用农家肥的优势,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增强发展农业的健康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144示范效益该项目突出体现绿色、环保、高效、生态理念,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生产手段、收益方式,运用国际最新科研成果,获取高于传统经营510倍的收益,并保护环境,将对西平县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流程规范,实现农业收益高效,为未来农业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15研究的主要过程根据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和有关技术资料,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对项目内容、总图布置、种养殖规划、深加工生产方案、生产工艺、安全环保、工业卫生、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核算、讨论。并对生产实际进行考察了解,根据企业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综合详细的分析论证,提出了如下要求(1)在基建施工和设备选购、安装中,必须严格执行各相关标准和规定,使工程项目有一个科学、规范、完整的高起点。(2)本工程项目属于以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果蔬采摘、园林培育项目,因此从项目的开始就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贯穿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按照规范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设施,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将“安全生产”贯穿到项目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个环节,确保“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经测算,项目完成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表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项目总投资万元7000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63002流动资金万元700二年均经营收入万元4580运营期均值三年均经营成本万元291028四年均利税总额万元166972五年均纳税万元38532六年均净利润万元12844七投资回收期年545不含建设期八投资利润率1835九投资利税率238517研究结论(1)建设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道路;充分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为市场提供绿色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等产品,以及借助生态农业开发的优势,全面发展城市旅游和休闲项目,这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种养殖、生态观光等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出发,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当地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项目的建设可带动西平县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西平县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4)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5)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6)本项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在二期工程的建设上具备了设计、筹建、现场施工、调试投产、正常运行等各方面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这为本项目的扩建和投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7)项目有着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生产技术成熟、先进,市场前景广阔,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背景分析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接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趋同的弊端,并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可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养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该项目的实施,将在本地区引入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带动更多的农民从事规模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2国家有关政策西平县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是根据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及循环经济的政策,并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提出的一个重要休闲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休闲产业及生态农业作为颇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早已进入党和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近年来党和国家把立体生态型的休闲农业等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钢要(以下简称纲要)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中提出“要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型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纲要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中提出要“继续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休闲度假,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该项目也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是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结合的有效模式。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今世界,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正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文明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7年中央1号文件更是全面而又具体地阐述了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意见着重提出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23项目建设必要性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立足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可以肯定,生态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发展生态农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两大战略,即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随着世界生态农业浪潮的兴起,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将“可持续发展发展”定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的建设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正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化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农业系统各组分、各链条的有机整合,对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有机耦合,把初级农产品生产,与其后续性加工的紧密衔接等,并根据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市场条件,发展高效实用的生态农业模式。24项目建设的意义(1)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旅游观光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淳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于是社会上旅行社兴起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2)高效益的生态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生态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求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生态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3)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生态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城市周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土地开发的热点地区。25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生态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所经营的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项目座落于西平县宋集乡。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建设项目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农业观光园聘请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及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高新农业的种植,以及农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1200亩。河南省丰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对高科技与农业、现代企业与传统农户经营相结合之路的有益探索,公司将秉承“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将以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展高科技农业产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争把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第三章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31市场发展现状分析311生态农业的涵义21世纪生态农业不再只是一种时髦,它即将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也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以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上世界”等等。生态农业观光项目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绿色农业生态园区、生态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关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312生态农业旅游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旅游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1)生态农业园生态园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种植园、养殖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赏动物,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生态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别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3)教育农业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的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旅游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31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水果、畜禽蛋,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31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1)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生态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2)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3)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315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状况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旅游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基地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基地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能大显身手,各显其能。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基地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园区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西平县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32项目发展前景分析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西平县作为农业大县,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项目单位要超常规发展绿色有机食品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农家肥的应用,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项目单位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有机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综上所述,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十年中,乃至很长时间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比较西平县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按县总体规划选择在西平县宋集乡107国道西侧896公里处。附近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高速铁路纵贯全境,省道高兰公路横穿东西。该乡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通讯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娱乐丰富多彩。发展生态科技农业,向种植养殖无公害绿色、果蔬、水产、畜禽等方向发展,采用了优良的产品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形成了生态农业生产的模式。本项目是按规划布置安排生态农业综合种养植、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模式,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示范园的作用,突出生态农业特色,建成一个朴素、清新、自然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42建设条件421地理位置西平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汇区,南望驻马店市,东临上蔡县,西部与平顶山市舞钢市毗邻。南距武汉30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位于郑州及武汉两大都市“一日经济圈”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属于驻马店市。全县有人口767万(2000年),面积1098平方公里。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被农业部定为“乡镇企业东中西部合作示范工程试点”县,2002年被河南省评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县。2009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422地貌境域西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浅山丘陵区属伏牛山余脉,面积9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5,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海拔553米;中部、南部有缓岗,面积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5;东部平原面积933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565。423水文气候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的洪、汝水系,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69条,其中洪河、柳堰河、淤泥河为本县3条主要河流。西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1572小时,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21天,降雨量852MM,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23米/秒。424旅游资源西平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东周灰坑遗址、战国冶铁遗址、宋代宝严寺塔、棠溪源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棠溪源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城西南42公里处,总面积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以上。分为棠溪峡、棠溪湖、蜘蛛山、跑马岭4个游览区,集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深沉的炎黄文化于一体,是祖之源、剑之源、水之源。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城西南38公里处有酒店冶铁遗址,为战国时期韩国的冶铁重地。其重要文物冶铁炉被当代权威冶金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炉”。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425经济发展(1)第一产业200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1213万公顷,其中优质小麦面积46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为670396吨,增长385。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县。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瓜菜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1万公顷;西瓜种植面积达7000公顷;节水莲藕和莲鱼共养示范区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133公顷;食用菌种植已形成规模和特色,年产值近14亿元。农业生态示范区采用标准化养殖和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年出栏无公害生猪5万头,被省畜牧局确定为全省首批无公害畜产品企业。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50万头、家禽445万只、羊665万只、牛2万头、兔185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18万头、家禽存栏750万只、羊存栏635万只、大牲畜存栏65万头、兔存栏125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3万吨,禽蛋产量达4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35亿元。西平县被授予“全省畜牧系统先进集体”、“畜牧强县”。造林绿化稳步发展。以“两道一区”(河道、通道、林业精品小区)绿化为重点,全年共植树800万株,新植幼树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90以上。农田水利建设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全年新打机电井1200眼,建设水利示范园区7000公顷,修建塘堰坝18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00公顷、旱保田2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2)第二产业2004年,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1930万元,同比增长32;乡镇企业完成产值1071660万元,增长105。工业投入力度加大,新建、续建项目121个。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14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其中,中农海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尿素合成氨联产甲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国仁制药GMP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已通过认证并试产;骏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吨塑料荧光增白剂系列产品项目完成投资1400万元,已安装试产;金鑫针织品与恒星毛织品出口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1654万元,同比增长186;销售产值107857万元,增长193;销售收入101740万元,增长117;实现利税8353万元,增长197。(3)第三产业200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5亿元,增长103。新增个体工商户1596个、私营企业44个,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2494个、私营企业220个。市场年交易额115亿元,上缴利税30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109万元,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020万元,增长239;财政支出完成4066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212万元,增长38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13亿元,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为18亿元,增长57。52004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31563万元,其中县乡道路总投资2552万元。境内干线公路好路率达80,县乡公路好路率达85。全年完成供电量2610337万千瓦时,增长109,其中工业用电量1492718万千瓦时,增长149。第五章项目建设规划51建设指导思想511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农业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农业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同时为充分展现“豫中民居”特有的风貌,农业园接待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将充分考虑“豫中民居”元素。51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娱乐性在对生态农业观光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种植区和观光娱乐区分开,果树中间种农作物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513开发“体验经济”通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到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51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游客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52项目规划原则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丰民生态农业观光园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业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形成发展长龙经济的“三个构想”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观光业,适当发展加工业,兼顾城市绿化工程和道路绿化工程的承接。(1)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旅游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生态农业观光园内部讲,整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生态农业观光园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2)生态性原则生态农业观光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禁止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3)经济性原则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生态农业观光园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观光、休闲娱乐、苗圃种植、城市绿化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生态农业观光园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4)参与性原则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生态农业观光园在旅游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园本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5)特色性原则特色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6)多样性原则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生态农业观光园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7)适宜性原则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土地利用作出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