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第一部分行业概况1行业界定11行业定义汽车行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国家统计局将汽车行业编目于制造业大类下,包括汽车整车制造(3721)、改装汽车制造(3722)、电车制造(3723)、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3724)、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3725)和汽车修理(3726)。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是指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部件。其中汽车部件包括离合器总成、变速器总成、传动轴总成、分动器总成、前桥总成、后桥总成、中桥总成、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前后悬挂弹簧总成等;汽车零件包括缓冲器(保险杠)、制动器、变速箱、车轴、车轮、减震器、散热器(水箱)、消声器、排气管、离合器、方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零件等;12细分子行业及主要产品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数量众多,按功能可分为以下类别,参见表1。表1汽车零部件分类(按功能划分)零部件类别主要产品发动机系统进排气系统零部件、滤清器及配件、增压器、曲轴、凸轮轴、活塞和连杆、气缸及配件、风扇、油箱及油管、化油器及配件、飞轮传动系统液力变矩器、万向节、半轴、球笼、十字节、减速器、变速箱、分动器、差速器、取力器、同步器、离合器底盘系统悬挂系统、减震器、汽车悬架行驶系统轮毂、轮胎、车架制动系统制动器总成、ABS转向系统动力辅助转向装备、万向机、转向操纵系统、转向传动装置、转向器车身件车灯、车厢及配件、座椅及附件、汽车玻璃及车窗、车镜、雨刷系统、驾驶室、仪表台、保险杆和中网、引擎盖、门窗和叶子板汽车电子电器天线、车载影音装置、车载导航/通讯装置、车载电子诊断装置、电机、点火系统、蓄电池、空气调节系统、车灯、喇叭及配件、启动马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汽车零部件按大类划分,可分为机械零部件及配件、发动机零部件及配件和电子零部件及配件三大类产品。机械零部件及配件占市场比重最大,份额约占60,超过了其他两类产品的总和。机械零部件及配件主要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车轮、轮胎、齿轮、链传动、弹簧、紧固件、后视镜、车辆风挡刮水器、缓冲器(保险杠)及其零件等等。机械零部件及配件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随着传统技术的改良和国外技术的引进,很多国内有实力的制造厂商主导着机械零部件及配件市场,如一汽集团、东风公司、陕西重汽等,这些企业拥有较强的机械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能力。发动机零部件及配件约占20,发动机主要有两种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乘用车市场,而柴油发动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商用车市场。电子零部件及配件占约占20,该类产品主要包括无线电导航设备、收录音组合机、机动车辆防盗装置、机动车用电火布线组及其他布线组、带充电器系统的安全气囊及零件、机动车用喇叭及蜂鸣器等等。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该类产品中的高端产品对国外依赖较大,电子零部件及配件在行业中占比也有逐年上涨的趋势。2行业地位21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汽车整车行业组成的汽车行业是机械工业中的第一大行业。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对国家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据测算,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汽车工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可以延伸到维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建筑等许多相关行业,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目前,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约26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325444507570728888935137918261842563058996066645066486922732770536300234776141655173278685710521212132621892353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万辆0510152025我国汽车产量世界汽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例图1近年来我国及世界汽车产量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公开提供资料整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我国汽车工业受消费结构升级拉动,2002年起进入快速成长时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现已成为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我国的汽车工业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地位重要,且地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000年时,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43,到2010年时,比重已增长至978,该比值仅仅是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果加上对其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大。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整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汽车业行业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兴起、整车制造业的发展和新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汽车零部件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汽车规模已是全球第一,巨大市场规模和汽车保有量导致了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庞大的售后市场需求也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从未来看,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将持续增加,这将使得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增强。22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整个汽车行业价值链中比例不高。汽车工业产业链长,涉及的产业众多。美国90年代的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作为整车上游产业,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大约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50的价值。天然橡胶零部件制造维修保养汽车市场布料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其它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有色金属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汽车信贷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石油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二手车市场代理、经销汽车保险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原材料15行业运行现状零部件50行业运行现状钢材设备制造备设备制造制造消费者零部件经销商整车15行业运行现状流通服务20行业运行现状汽车租赁整车装配图2汽车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根据公开提供资料整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主要用于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维修两个方面,其中汽车整车制造是零部件的主要消费市场,占全部市场约60;汽车维修占市场剩下的40份额。国内整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原料供应分为指定厂家供应和批发两种情况,指定厂家的供应约占零部件销售行业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汽车零部件来自不固定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上下游关系到150余个相关产业。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橡胶等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汽车修理、汽车改装和零部件销售等。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汽车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上下游位置,但这种上下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共生的特征没有整车需求的拉动,不可能有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反之,没有零部件的产业基础,也不可能拥有独立完整、国际竞争力强大的整车制造业。当前,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产业的中上游产业,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在整个产业链总价值占比达50,因此,业界有“零部件强,则汽车工业强;零部件弱,则汽车工业弱”的说法。目前,世界零部件企业则趋向于集成化、模块化、系统化地与整车厂商进行配套,我国将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强、做大,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跟上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节奏,而且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向。3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31行业运行现状311国内运行状况受政策刺激效应大幅减弱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2011年我国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2011年,我国汽车行业结束了高位运行,进入平稳增长时期。1季度,国内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22点,较2010年4季度下降10点,行业预警指数为1067,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88,低于100的景气临界值。2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下滑11点,同时,汽车行业预警指数大幅下滑近30点,仅为766点,行业产销减少,销售收入降低,行业发展进入调整阶段。3季度,行业景气状况仍为走出低谷,景气指数为1007点,继续缓速下行,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为867点。在构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中,汽车行业利润总额、汽车行业税金总额、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等3个指标有所上升,汽车销量、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零件出口等3个指标与2季度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图320092011年我国各月汽车行业预警指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2011年前三季度,整车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569268亿元,同比增长1247;45家上市零部件企业累计营业收入161567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为13308亿元,同比下降638。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企业运营费用提高,2011年前三季度,行业重要原材料价格涨跌互现,截至2011年10月底,天然橡胶国内期货价格以及有色金属价格较2011年初分别下降2317和1352,原油和刚才价格较年初则分别上涨1552和1240。汽车和零部件业的销售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2011年前三季度,整车与零部件业的毛利率水平分别为1551和2477,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71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图42011年我国各月汽车销售量及增速资料来源根据公开提供资料整理图520092011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资料来源根据公开提供资料整理预计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但增长速度逐渐趋缓。预计2012年,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及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退出的不利因素将基本消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力度和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增速将有望企稳回升。但汽车工业增速将逐渐趋缓,首先,国民经济减速趋势已经形成,国内通胀水平依旧高企、欧美债务危机仍在蔓延等因素都使2012年的经济增长困难增大,不确定性也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环境对汽车销售不能形成有利的支撑;其次,前两年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刺激效应的影响,2011年这些影响已经基本退去,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已经带来了环境、能源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未来再次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可能性很低,汽车市场需求缺乏有利的政策环境;第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汽车已经接近饱和,汽车销售的增长空间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扩展,但由于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市场空间相对较小,导致整体汽车需求增速下降;最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降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将使得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将使得商用车特别是货车市场销售进一步下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成长,近年来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还是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和零件行业无论是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还是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国外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一批零部件企业已基本形成自主开发能力,部分企业具备了与整车同步发展的能力。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年均发展速度超过20,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目前,我国已成为汽车及零部件全球生产、全球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几乎所有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市场,且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生产的汽车轮胎、汽车玻璃、音响等零部件也大量出口海外。表2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历史阶段阶段时间特征起步阶段1952年1978年以为卡车配套为主,技术水平较低成长阶段1978年1992年开始为轿车配套,技术水平提高壮大阶段1992年2000年外商投资加大,国产化率提高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今整体技术水平进步较快,出口增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02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规模迅速膨胀,2011年销售额已达1万亿元人民币,目前,零部件工业的生产总值在整个汽车工业产值占比已稳步提升至40以上。233430033821401652409000114001644019779756727245103048444118942667442128662031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亿元05101520253035404550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销售收入增长率图6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销售收入(20022011年)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2006年至2010年,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相关政策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企业数量激增,从2006年的6124家增长至2010年的11610家。内外资企业在规模、收入和利润方面差异很大。从销售收入来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最大,达到45左右。而私营企业数量最多,达到6403家,占所有企业的一半以上,但销售收入的市场份额只有28,平均每个企业的年收入不足7000万元,呈现“散、小、弱”的局面。据20072010年AUTOMOTIVENEWS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数据显示,四年来,全球百强企业排名不断变化,但仍无一家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入围。表3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概况单位亿元企业类型企业数企业收入销售收入市场份额企业利润企业资产外资企业24716743457065482私营企业64034259282532911其他内资企业27363959272343387合计116101496110011931178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等六大区域,集群效应显著,我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201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较为发达前十个省的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85以上。产业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得企业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沿海地区汽车行业十分发达,有着钢、铁等充足原材料供应,发达的下游行业也使得在该地区销售十分便利,而且由于上述地区一直注重在生产技术上革新和引进上的的投资。表4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地区排名单位万元排名地区总产值占有率1广东29797015492山东24117312443河北20629410724江苏19368310075内蒙古1703338856湖南170098884合计1279551664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与以住相比确有较大提高,但与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型产品的生产,产品主要涉及到座椅、电池、车轮、保险杠、万向节、传动轴和挡风玻璃等,这些产品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在汽车关键零部件上虽然引进了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线,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再加上国内很多零部件厂商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程度较低,整个中国零部件行业呈现出低水平的特点。据统计,在中国注册的中外零部件专利总数仅占世界的2左右,在中国境内本土零部件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只有22。但是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在一些科技含量中等和一般的产品上具有了一定的开发能力,并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下,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表5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竞争层次产品竞争层次产品特性具体产品劳动密集型线束、地毯、内饰件、点火线圈、滤清器材料密集型散热器、万向节、传动轴、无石棉摩擦材料具有竞争力其它产品座椅、保险杠、雨刷器、火花塞、水泵竞争力不足总成类、系统类部件发动机、手动变速器、传动轴等关键部件、空调系统国内空白产品自动变速箱、ABS、三元催化装置、安全气囊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缺乏竞争力经济规模较大产品气门弹簧、高强度紧固件、轴瓦、油封、专用轴承资料来源公开网站整理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零部件销售渠道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销售渠道主要是指零部件厂商在重点城市设立产品批发商,由批发商代理销售其生产的产品,目前,这种销售渠道仍占主流地位。为了避免层层批发带来的价格混乱,部分厂商开始设立零部件品牌专营店,店内产品执行统一零售价格。零部件专营店的渠道方式避免了价格竞争,同时也使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得到保证。此外,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加盟汽车修理厂、汽修连锁店,同样有助于打开产品销路,加快企业市场扩张。我国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零部件供应体系严重分割。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存在欧、美、日、韩、自主等多种生产体,没有主导的生产体系,零部件供应体系严重分割。不同的生产体系都有各自的配套供应商体系,欧、美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商之间近些年实行“水平分工,自主发展”的协作关系,其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相对开放,但日、韩系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商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垄断”特征,其供应商体系严重封闭。日本在华的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中,主要的零部件的首选供应商基本都是日资企业。当前这种零部件供应体系被瓜分的局面严重限制了中国零部件产业规模效应的形成与释放,致使中国零部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相关统计表明,国有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比重占81,1亿5亿元的占到17;11类主要零部件系统企业平均销售额,国际企业著名零部件公司是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大型代表型企业的167倍。312上海地区运行状况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较成熟,目前已形成了密集零部件产业群,其中以外资或合资企业为主。近10年以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6大汽车零部件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武汉和西南地区重庆。其中最集中的区域是涵盖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四省区的长三角地区。围绕上海汽车集团,上海已经形成了密集的零部件产业群。世界几大知名的零部件制造商如德尔福、霍尼韦尔、大陆汽车集团、伟世通、博世、日本电装,都在上海有合资公司。上海零部件企业85是合资的企业,国有的零部件企业不到5,民营企业占15。在2010年由盖世汽车网主办的“最具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评选中,在上海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了约一半的份额。2011年,上海市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幅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汽车行业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上海市汽车行业产销分别为19191万辆和19012万辆(不含上汽外地产),同比分别上升1246和1254,其中乘用车销售18952万辆,同比增幅1264,占整车总量9968;与全国市场销售增幅比较,上海高于全国市场超过10个百分点。上海汽车市场销售增幅优于全国市场,在于上海汽车集团的强势表现,2011年上汽整车销售突破400万辆,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业绩优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分别销售12315、11658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1853、1642,这两大乘用车企业的强势发展,也带动了上海汽车市场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和全国市场销售格局相同的是,自主品牌、商用车销售表现不佳,上海产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销售出现了同比1020的下降,而改装车和挂车、半挂车全年销量10905辆、1174辆,同比分别下降193和502。但由于量小、所占比重不高,因而对上海的整车销售影响不大。图7上海地区汽车销量走势图(20092011年)单位千辆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2011年,全国汽车行业经济效益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同比增幅回落,按111月份的数据,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0,比上年同期下降319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25,比上年同期下降6592个百分点。相对全国的形势,上海地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效益优于全国,据上海汽车行业协会统计覆盖的企业,111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320346亿,同比上升119;主营业务收入429935亿元,同比上升142;利润总额61107亿元,同比上升278,对比中汽协公布的111月份重点企业(集团)的数据,协会覆盖企业111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的增幅要分别高于全国重点企业46和1655个百分点。上海市汽车保有量水平较高,私人用车是支撑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11年末,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为18939万辆(不包括电车、农用车、挂车、专用机械、拖拉机),比去年同期上升1341,净增231万辆,其中小型客车1557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226。2011年末,上海私车保有量达到1198万辆,同比净增1917万辆,同比增幅1887。在一年的增量中私车占823,而在私车中小型客车11892万辆,占私车总量的9926。以上数据显示,对2011年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上升贡献度最大的是私人小客车,从长期来看,私人用车仍然是一种刚性需求,是支撑上海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地区汽车产业发展不平衡,上汽外企业盈利能力较弱。据上海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上海地区汽车产业分为上汽内企业和上汽外企业两大板块,其中上汽经济运行良好,而上汽外不太乐观。在上汽外可比较的67家企业中,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的有31家,占总数的4627,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21家,占下降企业个数的6774,属于规模以下企业的5家,占下降企业个数的1613。其中降幅超过20的有8家,占下降企业个数的258。上汽外企业的赢利能力相对较弱,利润总额同比下降的有39家,占可比总数的582,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27家,占下降企业个数的6923,属于规模以下企业的6家,占下降企业个数的1538。111月份利润总额亏损企业12家,占总数179,而去年同期仅为145,但亏损额却上升了2509,前11个月主营收入利润率665(利润总额/主营收入),同比下降了105个百分点。2011年111月份,汽车工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76万人,同比下降54,降幅大于营收降幅,因而人均营收8288万元同比上升41;三项费用占主营收入比率985,比同期增加078个百分点,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营销难度增大,故营业费用同比上升268;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32,其中利息支出同比上升227。另外需要重视的数据是存货资金4164亿,同比上升414;出口交货值135亿,同比下降233,负债率567,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313国际运行状况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呈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即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要求汽车零部件厂商不断地与之相适应,不但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扩大自己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开发、系统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优质廉价产品。这一变革,推进了全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重组的进程。整车厂日渐趋于模块化和系统化采购,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逐渐向宝塔型结构演变,由一级厂商对整条供应链负责管理,使得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此外,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许多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纷纷向国际化发展。欧洲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向海外投资,进行国际化生产;北美汽车零部件厂家则纷纷投资欧洲,也想扩展的东欧市场;日本汽车企业也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分支生产机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使得零部件的生产逐步和整车生产分离,并形成多种合作模式。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大体分为四种类型(1)西欧汽车零部件工业相当发达,超过汽车制造业而走在前面;(2)美国、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制造业力量基本相当,平起平坐;(3)日本、韩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当强大,但仍受主机厂制约;(4)中国、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本上依附或从属于汽车制造业,没有相对独立地位。根据AUTOMOTIVENEWS公布的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排名,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有30家、28家、17家企业入围,占全部的75。其他25家被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典等10个国家所瓜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配套关系也发生了变革。目前形成了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式德系模式平行供给体系,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各自平行发展,整车企业在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向零部件企业采购产品,形成配套关系。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给商之间基本没有资本纽带。在平行供给体系下,整车企业可以用图纸向零部件企业招标,促使零部件企业按图纸进行生产,同时零部件企业也可以自主开发新产品供整车企业选择,实现各自发展,并在竞争中推动企业行业的发展。日系模式宝塔式供给体系,一般只与一级配套供给商直接发生业务关系,一级配套供给商是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总成系统或模块供给商,一般数量较少,一般只有十几家或几十家,每一个一级配套商有更多的二级、三级和更低的零部件供给商,并且由上而下供给商数量逐级增多,形成了以整车为中心,吸收大量中小企业参加的零部件供给体系。一级供应商向总车厂提供动力、底盘、车身、内饰等方面的系统总成配套服务。同时,它也向二级供应商订货,将部分研发任务交给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则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零件,整车企业往往持有一级和二级供给商的部分股份。美系模式多元化供给体系,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原有各自的零部件子公司,后来实现了二者的分离,但仍保持配套关系,如德尔福和通用,伟世通和福特。美国企业在确定供应商时,既考虑资产关系,同时也进行全球化采购。314技术特点和现状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包括气缸、曲轴、凸轮轴、连杆、活塞、曲轴瓦等,是汽车的心脏,其结构复杂,零件众多,机械精度要求高,成本较高,是汽车产业链条中与整车制造并列的黄金环节。发动机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型。由于其高端、核心技术多,是汽车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价值的关键。国内发动机市场容量的增长基本与整车产量增长保持同步。与国内轿车格局市场相似,国内自主开发机型被压缩向15L以下的低利润区间,而技术含量较高且利润丰厚的1530L中高档轿车汽油发动机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产品垄断。目前,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发动机上。发动机用料也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及环保的要求,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2、底盘零部件汽车底盘的作用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车轮转动,并保证汽车按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底盘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这四大部分,其中,传动系统是连接发动机和车轮的纽带,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等。行驶系统的功用是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扭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产生路而对汽车的牵引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包括车架、车桥、车轮、悬架等。转向系统的作用就是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按照转向能源的不同,转向系统可以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这两大类。制动系统的作用是使汽车减速或停车,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这四部分组成。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电子控制设备被应用于汽车上,其中很多新的底盘控制技术设备在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操作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全电路制动系统、汽车转向控制系统、汽车悬架控制系统以及汽车底盘线控技术、汽车CAN总线应用等,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正想着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3、车身内外饰零部件汽车内外饰零部件包括车室内、车壳外的装饰件,其中,内饰包括后视镜、仪表台、方向控制区、排挡手刹区、地毯、座椅座套、车门内侧、顶篷、后挡玻璃区、后尾箱。外饰包括挡风玻璃、倒车镜、车门密封条、车裙、全车大亿围、前后保险杆。汽车内外饰一般的使用材料为皮革、塑胶、丝绒、化纤等。随着中国汽车地位在全球的迅速提升,国人从起初的汽车品牌的购买导向逐渐理性化,对于汽车产品性能的综合评估能力得到加强,对于汽车造型、结构和工程的要求逐步趋于成熟。而车身内外饰是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对消费者最具有直观的吸引力的模块,基于这样一种市场竞争压力和树立品牌特色的需求,汽车生产厂商在汽车内外饰研发设计上不断创新,使汽车内外饰风格与文化、设计、模块化、新技术、安全和舒适性、可持续组件等技术相关联,转化为汽车制造商最直接的竞争力。4、电子电器零部件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32行业定量指标分析323行业内主要企业经营情况一、华域汽车600741公司为上汽集团零部件资产的上市平台,旗下有23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下属子公司大多数为细分行业龙头,其中延锋伟世通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与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等,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1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8亿元,但公司2011年3季度的合并范围与去年同期不同,因此无法同期对比。公司平稳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上汽系(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汽车销量的强劲表现,作为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主力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凭借旗下合资公司在行业较强的竞争力和客户资源优势,业务规模保持了平稳发展。2011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63,较去年统计均有小幅攀升。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提高生产效率,深化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上汽系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围绕上汽系产品适当并迅速调整自身产品结构,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但公司也面临下游乘用车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侵蚀公司盈利等风险。表6华域汽车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报告期2011192011162010112201019201016营业收入39480260343133220419营业成本3309721845371322637717206营业利润45863112494236382416利润总额46533161498236712431净利润22911553251332521233营业利润率()1161119611611183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89060097073048资料来源公开网站二、福耀玻璃600660公司是国内汽车玻璃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795,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5。2011年以来,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增速放缓,公司收入增长率也较去年同期下降。截至2011年9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680,较去年同期增幅下滑2991。由于公司主要原材料纯碱、重油、PVB膜片价格大幅上升,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公司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而下游行业增速放缓,终端产品提价受到抑制,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人民币大幅升值也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汇兑损失。表7福耀玻璃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报告期2011192011162010112201019201016营业收入71024657850860793888营业成本44992931506936352278营业利润130089419921483989利润总额134592720121494998净利润116780017881319877营业利润率()18311920234224402544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58040089066044资料来源公开网站三、凌云股份600480公司主营汽车金属零部件、汽车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三大业务,是目前国内大型的汽车辊压件、汽车冲压件产品生产厂商之一,保险杠防撞梁、防撞杆、车门框窗的国内市场份额约为30。受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较大,利润有所下降。此外,由于人工成本上涨及研发投入加大,2011年公司期间费用增长较多,也削弱了盈利能力。截至2011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5亿元,同比增长1625;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同比下降2202;基本每股收益043元。表8凌云股份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报告期2011192011162010112201019201016营业收入30052009343125851722营业成本23631571259619471297营业利润307214467390259利润总额315220477397263净利润262183401336220营业利润率()010011014015015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43030081068044资料来源公开网站五、美晨科技300237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商用车特别是中重卡领域,其市场规模受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影响较大。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抑制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从而影响了重卡的需求。2011年,由于募集项目实施和生产规模扩大,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维护费用及人员薪酬等相关成本费用有所增加。此外,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销售结构变化等相关因素影响,公司2011年利润有所下降。表9美晨科技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报告期2011192011162010112201019201016营业收入409315579416营业成本292223384272营业利润046037096077利润总额046037094076净利润040032081064营业利润率()1123117816571851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83074190151资料来源公开网站321行业主要财务指标伴随着我国整车企业净利率的下降,零部件企业的净利率也有所下降。根据盖世汽车网统计的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财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沪深上市的68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率为63,高于整车上市企业(41),但与这些零部件企业去年同期水平(70)相比,下降07个百分点。这68家零部件上市企业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率上升的仅有20家;净利率保持不变的有2家天润曲轴和金固股份(净利率分别为149和100);净利率下降的有46家,占这些零部件企业总数的677。今年前三季度,20家净利率上升的零部件企业中,净利率上升最快的是中航动控、禾嘉股份和方大特钢,分别由去年同期的71、66和19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99、94和45。恒星科技的净利率上升也较快,升幅也在2个百分点以上由去年同期的41升至65。骆驼股份、上柴股份、宏达高科、长春一东、黑猫股份、申华控股、日上集团和风神股份净利率升幅均在12个百分点以内(含1个百分点)。模塑科技、福星股份、神马股份、兴民钢圈、万向钱潮、中航精机、隆基机械和远东传动净利率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中,远东传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97升至200,是68家零部件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净利率达到20的企业。而去年同期,这68家企业中,净利率超过20的有三家威孚高科、福耀玻璃和松芝股份。46家净利率下降的企业中,降幅最高的是ST松辽,由去年同期的1406降至20230。其次是万里扬、西仪股份和东安动力,净利率分别下降70、67和62个百分点。其中,西仪股份由盈变亏,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58346万元,净利率为56。其他净利率下降的企业净利率降幅均在60个百分点以内,其中,福耀玻璃、威孚高科和松芝股份去年同期净利率分别为217、224和201,而今年前三季度均跌至200以下,分别为164、153和168;美晨科技、东风科技、宁波华翔、亚太科技和潍柴动力去年同期净利率均在10以上,而今年前三季度均跌至10以下。从资产、负债规模来看,2008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流动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946、1890、3357和1507;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706、2012、2435和1587;总负债增长率分别为1778、1705、2188和1455。经历了汽车行业连续的高增长,行业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财务风险减少。2011年行业资产负债率为5474,较去年同期的5538出现下降。详见表10。表10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指标1单位亿元应收账款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总负债平均余额资产负债率20081175344399583920091121009414534456772010112612117806523553820111128921365074725474资料来源WIND数据2008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及毛利水平方面均呈上升趋势。2011年以来,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出现大幅下滑,毛利水平也有所下降。汽车零部件行业2011年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其中毛利率下滑了146,表明行业盈利能力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汽车行业目前处于增速下滑、成本上升转嫁无力的状况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向下游传导成本的压力较大。此外,由于汽车行业增速放缓,行业应收账款继续增加。营业收入能够大致反映行业的景气度。201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859,较2010年的4224相比大幅下滑。表明汽车行业增速放缓,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整个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下滑。表1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指标2单位亿元企业单位数平均销售收入平均销售成本毛利率20081183038379714214762009111046810518890414942010111158314961125031643201111839417742149731604资料来源WIND数据33行业发展趋势331行业生命周期目前,我国在汽车生产、销售规模方面均已是全球第一,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汽车保有量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庞大的售后市场需求也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从产业链关系看,在成熟且趋于饱和的汽车市场上,汽车配件景气度大多与整车销量增速趋同。而我国汽车及配件市场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尤其是汽车配件行业内并购整合刚刚开始,在这样的进程中,成功突破的零配件企业往往能够实现逆市增长。在国际市场方面,2011年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1402亿美元,同比累计增长32。其中进口759亿美元,出口643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117亿美元。汽车行业进出口走势与总体的外向型经济走势特征基本一致,2008年以前出口高速增长,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达到35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9。但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出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增速远低于进口增速,导致2010年112月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占进出口总量比例仅有45,不足三年时间份额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201年的汽车行业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出口占比也回升到46的次低点。“十一五”期间,得益于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出口额实现持续增长,在汽车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总量增长的背后,是结构的失衡。目前,我国汽车市场进口零部件多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关键零部件,变速箱,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占比达到了60。而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主要是轮毂、车轮、转向节等劳动密集型的机械类和部分机电类的产品。实际上,除了零部件出口方面的被动局面,在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变速箱和底盘技术方面还很落后。社科院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蓝皮书称,按世界银行的标准,2011年中国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且中国产业竞争力居全球首位。但报告也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产业竞争力呈现进一步走弱的态势,竞争力结构未得到明显的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零部件产业的升级。332产品功能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趋向通用化、智能化和环保化。为给更多整车车型提供配套服务,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把汽车构成中不变的总成、模块、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平台,匹配各种可变的总成、模块和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化。随着电子智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汽车电子智能技术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智能化零部件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电子智能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已由80年代末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5。为适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开发新型替代材料,使汽车零部件轻质化,减少燃料的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智能化和信息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而随着能源、排放、安全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客户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汽车电子电器、内外饰等零部件细分市场因装车率的提高,增速将高于整车市场。智能化、电子化、舒适化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方向。现代汽车正由一个单纯交通工具朝着能满足人类需求和安全、舒适、方便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GPS导航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防抱死系统等发展较快,电子稳定控制、车载故障诊断仪等已经在中高档车上逐步应用。展望将来,汽车电子的新应用、新方案将层出不穷,且呈从中高档车向经济型车扩张的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整车市场息息相关却又不尽相同。汽车零部件有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双重需求空间。根据国际经验,随着车辆老化和保有量的增长,售后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将进一步高涨。截至2011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9846万辆,由此衍生的检测、维护、修理、配件、汽车装饰、汽车改装等汽车售后和服务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在汽车和零部件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把航天、航空和电子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总成上,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仅在汽车产品上得以广泛应用,而且还延伸到开发设计、试制、生产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不仅仅应用于单个汽车零部件,而且已应用于系统总成。333技术发展发展趋势随着用车成本的增加,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未来汽车行业结构将会有所变化。由于汽车整车生产与零部件配套相对固定,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会带来零部件行业结构的变化。对于中低收入人群,在油价上涨等成本上升的前提下,由于对于乘用车价格及用车成本较为敏感,因此在未来购车当中将倾向于选择小排量且能耗较低的乘用车。随着中低收入人群逐渐加入中国乘用车消费主流群体趋势,乘用车生产厂商对于乘用车能耗考虑逐渐加大。同时,油价不断攀升,加上政策的引导,将加快替代能源出现进程以及新技术乘用车出现。现阶段新能源车的出现以及政府导向、鼓励刺激消费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