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 (2)_第1页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 (2)_第2页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 (2)_第3页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 (2)_第4页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山水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专业美术学教学单位德州学院美术学院(盖章)二O一五年五月三日目录摘要及关键词1一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元素1(一)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2(二)传统山水画的艺术元素3二现当代油画风景中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5(一)意境在油画中的运用5(二)山水画笔墨在油画中的运用6(三)山水画构图章法在油画中的运用6(四)色彩在油画中的运用7三我的创作运用与感悟8总结9参考文献10英文翻译及关键词11致谢12浅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元素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摘要在当代社会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中国绘画史上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贯东西的画家为后人开启了中华民族特色的油画之路,使我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从西方大师的作品中去学习,更加应该发掘本民族的文化魅力。值得借鉴的如艺术名家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张冬峰等他们致力于研究使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结合,同时也是西方绘画中国本土化问题的提倡者,他们在将中国文化融入西方绘画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将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风景推向世界画坛,在世界的绘画舞台上绽放光彩关键词山水画艺术元素;油画风景;意境表现引言中国民族的审美概念一直融汇在文人的血液之中并深入影响着画家的创作,作为一名美术系学生,对绘画的喜爱包括在内,我认为一方面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绘画同时还要将本民族的绘画艺术,审美融入进去。研究山水的艺术元素,对于创造出更好的风景绘画有很大的帮助。传统山水绘画中的艺术元素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中如何运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中国山水画中寻找艺术元素,并探讨如何在我们的油画风景中运用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将中国油画风景民族化,并通过学习将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实践在我的风景油画中形成自身的特色。油画风景绘画中,我们可以借鉴的名家有很多,文章将以如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首先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以及发展,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接下来就当代画家中那些绘画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中的艺术元素然后研究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如何在当代风景油画中的运用。最后结合创作谈感悟。一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元素中国绘画像似一条绵绵不绝的溪流,渊源留长。而中国油画风景在其漫长的绘画长河中越来越呈现出对中国山水画艺术元素的借鉴,一种写意性文人精神品格的倾向。在艺术创作上畅神写意,强调艺术的一种人文情怀。随着对西方的绘画接触逐渐了解,对风景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绘画中的色彩,还是画面意境的营造,亦或是画家在画面中表现激昂的笔触,灵动鲜活的色彩,都带给我很大感触。(一)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1山水画的兴起、发展与成熟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为“天人合一”。尽管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山神水神的崇拜,但是在表现这一崇拜对象的时候,人们还是选择了具象的神的形象。后来为了表现的丰富性,在这些神的背后出现了山水的背景,有时也出现在人物画的背景之中。可以说作为形象背景的山水的出现,是山水画最直接的起源。由于隋唐时期审美意识的发展,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其中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其开创的青绿山水不仅影响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对后代的发展更是起了承前启后的要作用。王维开创了文人诗意入画的山水画,意境入主山水画成为山水画后来转向文人山水的起因。山水画在五代两宋时期对意境的追求己逐步发展到了巅峰,出现了南宋四大家。他们的画使人通过对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这是山水画向更高境界发展的一次巨变。本时期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独特的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元代山水画是继五代后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的最高峰。也是古典绘画审美观念出现明显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文人画确立了主导地位。处于元代特殊的政治背景中,文人士大夫们或寄情于山水,或托言于戏曲。而且他们的绘画不为功名,只是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性情。文人与山水的情结显得更加如影随形,这在元四家的身上都有体现,尤其是倪云林,他的山水画中往往一个茅亭,三五棵树,几块石坡,意境显得非常冷寂荒凉,而且常常不画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人,他说当今这世上还有人乎这充分显示了他是以山水画来言志的。山水画发展到明朝出现了多种流派,并且涌现出很多的不同题材不同方法,不同审美追求的特色。发展到清之后,山水名家辈出,各种各样的画派也纷纷成立,从这一时期开始,山水画开始延续元明以来的特点并且盛行起来。山水画到了清代的走向了一个多元体系的绘画局面,同时中国画坛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变化,这样的变化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发展提供了很有利的创作条件。到了晚清民国,大批留洋归来的海外学子,把西方文化艺术的新思想带回了中国,这激活了正处在衰亡中的中国画艺术。2现当代山水画发展20世纪以来,山水画的宗旨仍以追求意境为主,以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陆俨少、石鲁等为代表的画家,注重生活,使山水画情结的表现在他们的笔下获得重生。新一代山水画家经过不懈的思考,发现唯有继承那些传统中优秀的思想才能重新走向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复兴。所以大批山水画家开始注重国学,并不断研习传统经典山水画作品,尤其是重新认识到山水情结才是山水画家的艺术灵魂。纵观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山水画艺术的发展道路上画家们始终眷恋的是山水情结,他们寄情于山水,而山水情结的体现途径最直接的是通过中国传统山水画来传达的,而这种历史积淀的山水情结,是今天画家在油画风景中流露出的山水情结的源头,尤其是油画风景画家在画面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出那种眷恋山水的情结。二)传统山水画的艺术元素1传统山水画中的观察方法和透视表现中国传统画家们描绘对象的时候身体随着景物游走,这样画家就会对景物进行多个方位的观察。作画的时候画家们是通过观察之后在自己脑海中所得的印象组织画面,这样形成的绘画自然没有固定的视点。中国传统山水画要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在表现的时候不仅仅满足于一个面所表现出来的视域,而是讲究多方位的全面的视觉感受。这样形成一种视觉引导画家虽然隐匿不见,但又似乎在引导着观众欣赏。南朝时期宗炳游历于山水之间,所见所闻都描绘在山水画中,这是距今最早的记载有观察收集素材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实例。中国传统山水画在透视方法上与西方的油画完全不同,西方绘画讲究的是焦点透视,将眼前看到的实体通过准确的平行、成角、倾斜、曲线、圆面、阴影和反透视等来描绘物体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讲究准确而真实。传统山水画中的透视是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是指画家在绘画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将平时观察到的景点组合在画面中。山水画中的另外一种透视方法就是三远法,这是北宋时期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理论著作中总结来的山水画透视构图法则。这就是中国绘画的基本透视法则,传统山水画在散点透视下以其丰富的绘画作品遗存下来,画面中记载的不仅是历代画家的灵性与体悟、思维与探索,同时也反映出艺术语言形式的丰富,折射出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光辉。2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及笔墨章法山水画的构图方法既来自自然山水的自然规律,同时又有来自画家的思想感情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传统画家们对于构图的要求都有不同,例如唐代时期全景山水,南宋的山水画的截取式或者特写式的空间布局法。这样的构图给人简洁明快,给人的意境十分辽远、意味深长,赋予了画面很多感情色彩。所以绘画史上有“马一角、夏半边”的说法。到了元代山水构图多为几块石头或几棵枯树,总是剪取山水中的精华部分。总结下来,传统山水画构图要领有“虚左实右、虚右实左、虚上实下、虚下实上”,一般不遵循比例的关系。因此,可以感受到整个画面与主体景物形成总体气势的开合,但是与主体景致气势相反,而画面中的“合”就是指主体景致和其他景致在山水画空间的结合点,通常是以画面中的散点树石表现出来。“墨分五彩”,讲的是墨有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区分。墨法中有泼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冲墨法等。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墨法上,淡破浓,浓破淡。章法上有平远深远高远。3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中国画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特别讲究如何“藏”的韵味。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也是画家赖以表达情意的媒介。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意境涉及作品的时代感,艺术水平、艺术风格的个性以及鉴赏者等等问题,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构思的核心。总之,山水画意境的生成与复观既有赖于艺术创作者的创造,也有赖于鉴赏者的重构与生发。意境的生命就存在于鉴赏者的体味之中,接受之中。所以说,鉴赏也是一种创造的参与。创造则是意境鉴赏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样,鉴赏者对艺术创造的参与也构成了艺术意境魅力的一部分。艺术审美的矛盾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艺术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鉴赏者,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补充的,审美意境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它既来自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发现与选择,也来自艺术家对鉴赏者心理的分析与掌握。二现当代油画风景中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一)意境在油画中的运用意境之美成为当代许多油画家的普遍追求,并多方面地从中国画中汲取审美智慧,它们的审美趣味直接影响着中国油画的“笔墨情趣”。怎么达到这种笔墨情趣呢如苏天赐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中的空灵美感、意境之美、气韵美感等审美特质,他的油画风景作品具有一种含蓄、深邃、博大的美,用笔灵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多种笔法如染、点、拖、扫、揉、拧,又有中锋、侧锋、逆锋、藏锋等笔法造就了灵活的笔迹,创造了多变的空间。为了更好的在画面中表达他的中国艺术情节,他尝试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材料,并将这些融合到他的画面当中去。如图1太湖鱼塘,笔墨凝练,色彩清明婉约,展现了无尽的自然生命里与空灵秀逸的意境美。综上可观,画家在油画创作时以写印象写感觉取代面对客观对象的写生,注重抒发主观情绪,强调“意”的表达。其次,不拘泥于形似或笔到,有时意到笔不到形不似,增强书写因素,色彩更为单纯、整体形象更为凝练,意境的传达也更典雅蕴藉,充满东方的、民族的情调。再者,可以结合泼彩与线条的结合,出现类似中国画“点擦皴染”的手法,既有逸笔泼彩的意境,又具有表现主义风格形式的痕迹。整个画面具有很浓的写意趣味性,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二)水墨画笔墨在油画中的运用水墨画中有“墨分五色”,在中国画里,用笔与用墨是相互依存的,用笔一般讲中锋、侧锋等方法。如吴冠中(图2)画的一系列表现江南水乡的油画风景,黑瓦白墙有强烈的水墨韵味,色彩简单,黑白对比强烈,把中西绘画融合在一起。在油画创作中可以使画面色彩趋于单纯化,调子有微妙的变化之美,笔触越来越简洁,色彩也越来越概括,整幅画充满了山水画的轻盈与空灵,又有“泼墨”大写意的感觉。油画讲究刀法笔触,山水画重骨法用笔,在作画时作画时可以用调色油比较多,大笔饱“墨”,随笔皴刷,淋淋漓漓。做到笔简而整、笔简意足、形在意中。图1太湖鱼塘苏天赐图2江南水乡吴冠中(三)水墨画构图章法在油画中的运用传统水墨画中,当视觉超越时空关系,背景即失去和主体关系的必然性,视觉也随之超越画面,给予心灵启迪于极大的画面容量。一方面表现为形成独特的透视原理散点透视,讲求“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没有笔墨的语言,它与笔墨相互生发。产生着神秘的魅力。而这些也广泛运用到油画当中,整体布局的简洁概括,主观营造整体意境,画面出现大面积的空白或单色,色彩上较为平涂,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可以将中国画在画面中运用的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这些空白,有的表示天,有的表示水,有的表示云,有的表示雾,有的可能是整个背景,使人物、花鸟或其他所描绘的主体更加突出;有的可能则什么也不表示,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精神来体现油画风景中的山水意境。吴冠中(如图3)借助故乡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水边村舍,白墙黑瓦,薄薄雾霭等特有的诗意,运用形式构成等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营造出运用形式构成等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别样的诗情境界,故而他笔下的江南水乡有印象派的某种影子,但在精神与气韵上却完全是中国化、东方化和本土化的。(四)色彩在油画中的运用我们知道“随类赋色”是南齐谢赫总结出的绘画“六法”之一,色彩是构成绘画画面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色彩具有鲜明的审美特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喜好。油画创作运用色彩上,吸纳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简约地使用色彩,甚至是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只用一种色彩来表现对象,使画面给人一种超乎自然客观之上的感觉,给人一种单纯的洁净之美。没有丰富的色彩,没有逼真的物体,几笔轻松勾勒出其轮廓,但给观者的感觉却是宁静,是优美,是诗意,有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吴冠中、苏天赐、张东峰等著名画家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进行融合的成功画家。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其作品涵盖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示了不同的作品风貌,但他们以中国画的用笔、意境与油画的色彩结合起来,用形、色、点、线、面等等有机和谐组合来传达自己内在情思,成功的在油画作品中体现了中国画特有的意韵和韵味,进入了一种写意油画风格。在他们的油画风景作品中传承着中国传统的图3鲁迅故乡吴冠中审美观念,绘画理念和油画的本质特征,正是这种写意手法既符合中国文化内涵,更能融会中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着未来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方向。五结合创作谈我的感悟通过对山水画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到我的创作中发现,其意境的表达不仅需要构图、色彩、笔法的运用,更需要创作者自身的修养和对自然景物浓厚的感情。在创作中,只有理论知识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笔法技巧,在动手画时却形到意不到,很难将心中的感受完全准确的表达出来。这需要我们深厚的文化知识的,丰富的经验积累。我的创作第一部分是在婺源写生时的徽派建筑如(图4),其画面借鉴吴冠中大师的画面语言。在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的画面上探讨如何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运用线条、笔触、黑白对比,加上油画大量的调色油、饱和度高的色彩营造带有中国意境的油画风景。在创作中试图插入吴冠中大师惯用的艺术元素,即极富艺术特色的笔触表现,用点、钩、描、等艺术特点,贯穿整个画面,践行形势与内容的统一,营造风景画中的山水意蕴。在创作中,一直在思考画面氛围的营造,想着怎么运用山水画中的笔墨感觉、构图形式、意境传达等具体践行在画面中。在画这幅画时费了很长时间,一方面在思考构图的形式感,另一方面考虑结合油画自身的特点怎么表现出徽派建筑的婉约与形式美。我经历了从画小色稿到大画反复修改的煎熬过程,在每次的绘画过程中都反复参照吴冠中、张冬峰、苏天赐等人的作品,研究他们的笔触走向、力度,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在笔法上,根据实物的实际特点,寥寥数笔勾描出极具特色的飞檐,用笔厚重,是为了突出实物特点,遵循西方油画写实特点,在用色上,色调淡雅,着重突出黑白对比,运用对比煊染气氛。第二幅作品如(图5)在创作时比第一幅要顺手多了,首先依旧是徽派的房子,图4门前陈月月图5路边陈月月白墙黑瓦,远山朦胧近山秀丽,唯一突兀的是在近景中我自主添加了一辆红色的轿车。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不是为了单独突出哪一方面,是意图在追求画面写意性的同时,加进现代生活的边边角角。也就是说诗意的画面、美的形式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在于我们发现美的眼睛。也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文化的同时要有与时俱进精神,要在时代不停地更新变化中继续发扬传递,这就要求我们有深厚的西方油画基础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在画面中远景即后山我刻意在营造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与房屋的黑白对比,前景的对比等,使画面整体色彩纯度高,对比强烈。创作的第二部分是探讨意境的表现,即内容较形式相对模糊,选材更注重意境的传达,内容上也避开了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的选择,多是些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或是引人遐想深思的图(如图6)。在绘画过程中借鉴了吴冠中的艺术与特色,注重笔墨、章法的运用。争取达到一种契合的高度。在这幅作品中,我注重山水画构图、笔墨、线条的运用,结合油画中的松节油、调色油、刮刀等绘画工具,争取在有限的画布上传递出无限的意境,给人以想象联想的空间。在构图方面,典型的山水画构图格式,选取截景式构图,使观者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借助画面的形式语言联想画面外的景物。在笔法方面,借鉴苏天赐的艺术语言,淋漓中透着气息,即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这种神秘的艺术形式,使画面整体简洁,意蕴悠长。另外在这幅画中可以欣赏山水画的线条美,点、勾、描、擦、染等等,意在加强整幅画的形式美,其间点缀的黄、绿色调,也是为了整体画面的艺术性。通过创作,我更深刻的领悟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理想表现手法有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都是传统艺术的经典形式,是最具有民族化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传统艺术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作为新时期下的我们有责任担当起促进中西绘画文化更加融合,创作出更多带有本土风格的油画作品。结语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运用是必要的。图6墙角陈月月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是社会职能和繁荣的缩影,在现代社会应当得到继续发展,对中国画中的元素的研究以及运用会成为探索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1樊俊油画笔触的语言表现J武汉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289992罗中立解读创作油画家工作室报告上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66693肖玉明西方绘画大师材料技法研究沈阳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83844令晓君探析绘画风格的形成J北京大众文艺理论版2011,27(3)1031055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J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2(1)87916丘挺山水画笔墨技法详解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4)2032055王文娟墨韵色章一一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北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8宗白华美学散步J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6)9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_1999年第一期838410耿幼壮美术观察J上海2002年第3期1116775811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181211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414213顾丞峰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23214李建群,易鹰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9021115熊炜油画笔触的发展与审美特性J重庆美术研究2005187191THECHINESELANDSCAPEPAINTINGOFSHALLOWARTELEMENTSINTHEAPPLICATIONOFOILPAINTINGSCENERYCHENYUEYUEACADEMYOFFINEARTS,DEZHOUUNIVERSITY,DEZHOUSHANDONG253023ABS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