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_第1页
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_第2页
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_第3页
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_第4页
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高等艺术院校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思考一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简况1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必要性实施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是为了落实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引导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实施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实施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于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专业水平。2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块及内容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行模块化考试,共有14大类计22个模块,不同地区在执行过程中,略有差异。为方便本文研究,笔者将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规定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罗列如下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003中文字处理、WPSOFFICE办公组合中文字处理、金山文字XX;EXCEL003中文电子表格、金山表格XX;POWERPOINT003中文演示文2/14稿、金山演示XX;INTERNET应用;FRONTPAGE000网页制作、FRONTPAGE003网页设计与制作、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VISUAL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000数据库管理系统;AUTOCAD004制图软件;图像处理、PHOTOSHOPCS4图像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处理;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PROJECT000项目管理;用友财务软件、用友会计信息化软件。二高等艺术院校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存在的问题就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现有制度的执行情况,笔者对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制度存在着以下问题。1标准答案教条死板,不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块题库里,绝大多数题目对操作步骤进行了锁定,答题时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唯一途径操作才算正确。例如,题目要求居中对齐,平时我们习惯于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居中图标,但在考试系统中,正确的操作只能是点击“格式”,选择“段落”,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又如,文本字体、加粗等设置,都必须在“格式”里进行最细致的操作,不能使用工具栏中的快捷操作,也不能用快捷键跳出设置框。3/14一位老师说“我常使用计算机,考职称计算机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是第一门考WORD文字处理,一开始就傻眼了,居然连题都看不懂。由于心情烦躁,我无法入手做题,就花了10分钟平息情绪,待静心仔细研究考试答题方法又花了近10分钟,等全部弄明白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结果,WORD文字处理软件只考了分。高考时,一个题目如有两种解答方式,选择任一种方法都算对,但是职称计算机考试,只要不按设计者的思路答题,就不正确,明显有点死板。”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中,标准答案只能按出题者的思路去做,过于僵化死板,对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没有帮助。2花费时间,考试成为职称晋升的“拦路虎”现代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应该是为人们服务,而不需要都去掌握高深的计算机知识。众所周知,日常计算机应用,绝大多数都是使用鼠标,以最快捷的方式尽快达到应用目的,并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都去解决故障或问题。但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系统,往往是假设计算机出现了问题,需要使用者采取其他方式去解决,这样的考试方法,形同“故意刁难”。笔者在高等艺术院校抽取了100名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考试的人员中有64人是一次性通过,31人是通过反复“学习”才合格的。他们的秘诀是4/14只要对照光盘题库练习几遍并记住标准答案,就能顺利通过考试。因此,本考试的诀窍是只要报名领取了教材和光盘,对照题库多做几遍模拟考题,按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相应的操作步骤,可确保合格。这样的考试,让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死记出题专家的标准答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高等艺术院校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时间往往显得更加宝贵,对于这样的考试,他们认为已成为职称晋升过程中的“拦路虎”。3考试流于形式,与日常应用严重脱节考试系统中的答题方式和答案,多数都是平常用得极少的解决计算机应用系统问题的专业方法,有一些题目相当偏,甚至计算机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做对。例如,要求“为文档创建目录,格式为流行,显示级别为4级”“在光标处添加一个带三角框的W”“设置菜单的打开方式为滚动,然后用键盘打开OFFICE剪贴板”等等,这些题目基本属于日常难以触及的范围。笔者对50名通过了考试的高等艺术院校教师进行了调查,42人认为考试过后,对题目基本没有印象,也不知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相应的功能;45人认为考试的现有模块中除了WORD外,其他都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用;有20人认为自己希望考的模块和内容,却完全没有;有46人认为考试内容和日常应用基本不相关,甚至是严重脱节。5/14另外,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教师的职称申报材料看出,仅有不到8的人能把表格填得相对规范、能把文字处理得相对整齐。例如他们在简表内填写教学、论文和科研业绩时,原本要求一页的内容,他们往往增至两三页;申报表里,前一页内容太多,挤到下一页,原本一页的内容,被分成了两半。这是笔者最常见到的问题,这些老师说,内容多了装不下,自己已经费了很多时间都调不好。实际上,只需要减小字号、缩小字间距或行间距,问题就解决了。这些老师都是取得了职称计算机A级或B级考试合格证书的人员,但是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可见,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实效引人质疑。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探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然而我国现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偏离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还引起了学术不端、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因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师资素质的相应要求,系统地构6/14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并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现行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弊端高职教育发展之初,其教师职称评审没有独立的评审体系,几乎照搬普通高校教师的评审政策。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全国上下都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我国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评审理念不清晰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导向得到普遍认同,也彰显了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然而,与我国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一直处于悬缺状态,当前,高职教师的职称“依据什么标准评价、采取什么方式评审、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评聘如何对接”却缺乏系统的思考,无论从评审政策的宏观设计还是具体操作层面,都缺乏全新的理念,评审理念的不清晰,势必影响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并诱发一系列系统性问题。评审条件不合理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直处于发展完善之中,过去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件是直接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7/14标准执行的,虽然近几年也有些省市相继出台了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没有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成了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的“仿制品”或“精减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技能、重硬件轻软件和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这样一来,大多高职院校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报课题、写论文,热衷于学术研究,“为晋级申报项目,为职称拼凑论文”,甚至还滋生了花钱请人代写代发论文等学术腐败现象,忽视甚至放弃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用技能的提升和社会服务的参与,这显然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定位,制约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成长,更阻碍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背离了高职教师成长的发展方向,也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隐性阻力。评审方法不科学当前,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方法不科学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普通高校教师混和评审。有的省市高职院校教师的正、副教授职称评审,仍然直接采用普通高校教师的评审标准,并与普通高校教师一起竞争,这显然对高职教师是不公平的。二是评委专家构成不合理。有的省市尽管将高职教师的高级职称评审作为单独系列组织,但评委成员又主要来自普通高校,这些专家可能更多地关8/14注普通高校教师的业绩评价标准,难免出现利用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评价标准来衡量高职教师的业绩水平的现象。另外,评委中行政领导较多,可能存在行政权力影响学术评价的情况。三是对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导致高职教师职称评价中本应加强的部分反倒出现了“软肋”。四是缺乏反馈沟通机制。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一审即为终审,未评上的教师没有申诉的余地,这难免有失公允。五是量化评审、网络化评审等手段应用不足。当前,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主要是现场评审,这种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不可避免出现送人情、拉关系等不良风气。评后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混淆了职称与职务的概念,评上职称就可直接聘任,这就是常说的评聘合一,这种模式对于获得职称者不仅能及时兑现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且一聘几乎是终身制,后续管理没有跟进,激励机制不完善,聘任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评价、低聘或解聘等配套措施缺失,人为地造成教师“评审前拼命一时,评上后享受一世”,许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便没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昔日的工作激情和前进动力大大减退,得过且过混日子,严重阻碍了高职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9/14升。二、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构建原则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研究系统、要素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系统变化的规律性,它强调用全面、整体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孤立地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全面认识、控制和把握研究对象的目的。将系统论应用于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构建,应把握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作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系统的总体目标下,紧密配合其他子系统,发挥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构建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应在整体全局观念的指导下,将评审理念设计、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选择和评后管理各个环节和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方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关联性原则关联性是指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部各要10/14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在构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师职称评审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又要充分考虑职称评审体系与人事管理机制总体设计的有效对接。当前,尤其是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其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素质要求之间的联系,不要偏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动态性原则动态性是指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及系统与环境的联动,实现动态平衡,达到最优的系统结构。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办学类型,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处于内涵发展时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构建,要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评审标准,改进评审办法,加强评聘对接,保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三、系统论视角下构建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路径创新评审理念是前提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打破常规,突破现状,谋求新理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11/14和先导,因此,要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运用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国家层面要加强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制定一套针对性强和便于操作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以构建有别于普通高校而又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完善评审条件是核心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一定要“量体裁衣”,符合高职教育实际,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应用人才,这必然要求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如用普通高校教师的职称标准来评价高职教师显然不合适。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条件,除满足教师职称系列所要求的师德修养、职业资格、学历、任职年限等基本条件外,评审标准中要增加能够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双师素质”教师要求的内容,剔除或减少与高职办学不相符的论文数量及刊物级别等方面的要求,要将以下能力及相应业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一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高职教师应回归教育工作本位。通过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及质量,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以及参与专业建设、12/14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指导学生社团等方面的业绩,来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教育教学中尤其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评价比重,建议将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情况、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的比率、学生获得技能大赛的奖励等,作为教师实践教学的重要评价参数。二是专业实践能力。评审标准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重点评价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获得行业认证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参与企业锻炼的业绩等,把教师的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指标。三是应用研究能力。高职教师的科研方向应定位在技术应用研究层面,主要评价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工艺革新,个人或团队获得的专利,通过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新工艺、新技术等。四是社会服务能力。重点评价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业绩,鼓励高职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及管理咨询指导企业进行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改进评审方法是重点首先,理顺评审体制。高职教师职称评审要遵照“单独标准、单列评定”的原则,克服过去高职教师职称评审“评审系列不独立,评审标准不合理”的弊端。第二,选择合适的评委专家。推动职称评审去行政化,体现专业权威,确保职称评审的公平性,尽可能选择来自高职院校13/14一线的专业教师和有名望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职称评委,这样对高职教师的业绩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第三,选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科学设置评审程序,为检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可以试行增加技能考核等环节,达标者才能具备职称申报资格。逐步探索量化评审和网络信息化评审等比较先进的评价手段,防止评委主观判断上的偏差,使评价的结果能全面、较客观地反映申报者的业绩水平。信息化是职称评审工作的发展方向,既可以增加工作透明度,又可以提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