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同步测试(含答案)_第1页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含答案)_第2页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含答案)_第3页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含答案)_第4页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2.韩魏之经营 古义: 今义:筹划并管理;泛指计划和组织 3.齐楚之精英 古义: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今义:怜悯,同情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 解牛) (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 今入关,财务无所取(鸿门宴) ( ) 4.取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 )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 我所欲也) (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4) 族秦者秦也 ( ) ) ) ) ) 二、一词多义 蜀山兀,阿房出 ( ) 水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 1.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 () 2.名词作状语 (1)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 () 来于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 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4) 廊腰缦回 () 2.齐王阁序) () ()(5) 日益骄固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恒公) 3.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 ( (二)动词的活用 ) 动词作名词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论) ( )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 3.族 ) 非天下也。 ( ) 折也(庖丁解牛) ( ) 翻译: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戌卒叫,函谷举。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秦人不暇自哀。 五、词句翻译 ( ) ( ) ( ) ( ) 翻译:翻译:翻译:翻译: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翻译: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翻译: 3.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 阿房宫赋 一、1.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指金玉珠宝等物 3.指金玉珠宝等 物 4.可惜 二、1.出现,意思是建成/离开(朝廷)/出产/超出,超过/支出,开支 2.相同, 一样/整顿,治理/一齐,同时/通“剂”,药剂 3.灭族/宗族;家族/类/众/(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4.掠夺/提取,取得/拿/助词,着/通“娶”,娶妻/择取 三、(一)1.(1)出现虹 (2)出现龙 (3)唱歌;弹琴 (4)灭族 2.(1)从北边; 向西 (2)在早晨;在夜晚 (3)坐辇车 (4)像人腰一样 (5)一天比一天 3.以?为鉴 (二)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三)统一 四、1、2.判断句 1.灭掉六国的人,其实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来掉秦国 的人是秦 _本身,并不是天下的人民。2.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3.被动句 戌边的士兵首先赵义,(接着)函谷关被攻占。4.状语后置句 使承担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野里劳作的农夫还多。5.宾语前置句 秦国的 _来不及为自己哀叹(或哀叹自己)。 五、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蛟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出现了彩虹? (采分点:龙、虹) 2.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是(他们)经过了多少代,大肆搜刮民膏而来,堆积如山。 (采分点:收藏、经营、精英) 3.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它们的百姓,那么(六国)足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秦)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作君王,谁能够灭了它呢? (采分点:使、爱、族灭) 阿房宫赋小测(答案) 姓名: 班级:学号:分数: 一、理解性默写(每题2分)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氓中女子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在氓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 _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7、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阿房宫赋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告诫 _不要自取灭亡。 10、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结句精警,扣人心弦。 11、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2、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3、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4、阿房宫赋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15、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6、阿房宫赋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杜牧与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 18、杜牧向当朝 _敲响警钟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0、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二、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每题2分)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 2、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3、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 4、钉头磷磷(定语后置)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 6、信而见疑(被动句)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 8、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9、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三、解释下列词语(每题2分) 1、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2、廊腰缦回(像丝绸一样) 3、鼎铛玉石(把?当成铁锅) 4、缦立远视(穿着华美的丝绸) 5、可怜焦土(可惜) 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 7、秦人不暇自哀(没有机会) 8、直走咸阳(趋向) 9、弃置迤逦(连绵不绝) 10、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 四、文段训练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题2分) 1、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边) 3、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4、收天下之兵(兵器)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表修饰) 补充下列句子省略词语(每题2分)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2、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3、蹑足(于)行伍之间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怀仁八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配餐作业 主编:杨健杰 使用时间:元月11日 编号 :03 【基础】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蜀山兀(wu)辘辘(lulu)远听 鼎铛(dang)玉石 B囷囷(qunqun)焉尽态极妍(yan) 架梁之椽(yuan) C阿(e)房宫 剽(piao)掠其人 金块珠砾(li) D尽锱铢(zhizhu)妃嫔媵嫱(yingqiang)逦(liyi)迤 2下列加粗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加粗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用之如泥沙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多于市人之言语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奈何取之尽锱铢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 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吾妻之美我者 D则思正身以黜恶 7与“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而况于明哲乎 C董之以严刑 D师不必贤于弟子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78题。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以下“而”字与其他三项用法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则递三世至万世而为君 B谁得而族灭也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9找出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 二 填空题: 2. 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阿房宫的来历?_。 宫人的生活情景_。 “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_。 秦亡的教训?_。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 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 8.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呕哑:难听的音乐 A B C D 9.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是指秦人; B相同,都是指宋人;是指宋以后的人; 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0.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前赤壁赋(节选) 苏轼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子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1.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且夫天地之间 C抱明月而长终 D不知东方之既白 而又何羡乎? 目遇之而成色 12.对文中划线的四句话的翻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确实是一代英雄。 B“哀吾生之须臾”:哀叹我们人生短暂。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是有规律是,不应消极。 D“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13.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转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 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人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 14.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