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1页
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2页
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3页
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4页
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WORD格式。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预防和控制院的感官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服务范围:检验部门工作人员。3,定义:无4、管理要求:4.1进入规定4.1.1实验室入口应贴生物危险警告标志。显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4.1.2未经许可,未经许可的员工不得进入实验室。4.1.3实验室门必须保持关闭。4.1.4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服装不能带到实验室。4.2个人保护4.2.1 .工作服4.2.1.1 .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要穿工作服。4.2.1.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4.2.1.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和日常衣服放在一起。4.2.2 .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血液、体液和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工作时,请戴上合适的手套。脱下手套后要洗手。使用的一次性手套应该扔在感染性医疗废物包里。4.2.3 .洗手脱下手套,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4.2.4 .其他保护4.2.4.1。如果有可能受到飞溅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的伤害,应戴上合适的护目镜。4.2.4.2。不能再在实验室里穿露脚趾的鞋子了。4.2.4.3。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不能处理吃饭、饮水、吸烟、化妆和接触镜(隐形眼镜)。4.2.4.4。不要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物和饮料。4.3实验室工作区4.3.1。实验室要保持干净整洁,严禁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4.3.2 .每天工作结束后,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台面需要消毒。活性物质油炸后要随时消毒。4.3.3 .所有污染物、标本及培养物都要扔在医疗废物容器里,不能与普通垃圾混淆。需要清洁重复使用的材料,首先要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4.3.4。实验室要拿出的书面文件必须保证实验室内没有污染。参考资料: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版本3.2004。5,无标准6、流程(无)7、表单(无)8、相关文件8.1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共场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定S.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条例WS/T 368-2012。实验室操作生物风险保护标准规程1、目的:预防和控制院的感官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服务范围:检验部门工作人员。3,定义:无4、管理要求:4.1标本运输和接收的安全操作4.1.1 .标本容器:标本应用了防漏塑料容器服装,容器上贴有标签。把标本容器放在贴有实验室的塑料袋里,放在结实的专用标本运输箱里。把标本直立,防止水溅。4.1.2标本不要摇晃,用溶血或流出复盖。4.1.3 .送货过程中不能无故停留或聊天,也不能打开样品装运箱。4.1.4运输职员不能直接用手触摸标本。不能把标本放在口袋里。请不要戴手套按电梯按钮。4.1.5。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标本洒了,首先检查伤害,让其留在原地,立即给检查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打电话,让随时人员进入现场等。4.1.6。接收标本:实验室应设置特殊标本接收窗口。4.1.7打开包装:需要接种的标本容器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并准备氯消毒剂。容器破碎或标本泄漏后,应立即销毁在医疗废物容器中,并填写拒绝单,通知有关部门重新收集标本。4.2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所有微生物标本接种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运行,并尽量减少溶胶和小水滴的形成。工作台上放上写有消毒剂的纱布使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请参阅表78-1。表78-1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感染性传质路径材料和工作目标工作正常。通过呼吸吸入接种针和环,避免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为2-3mm闭合,长度小于6厘米,可以减少抖动为了避免生成气溶胶电子加热器消毒接种环,不得接种标本。在徽章上冷却接种环。在徽章上画线,以避免病原体轻轻弹跳标本涂层可防止气溶胶直接落到幻灯片上。痰涂片干燥不会引起气雾剂。吸管避免了气溶胶的生成。不能反复吹混合性物质的溶液通过消化道吸入管以避免口腔摄取实验材料防止口服摄入将实验材料放进嘴里。不能舔标签,不能在实验室里喝吃和储存食品感染性传质路径材料和工作目标工作正常。如果接触皮肤和眼睛,请戴手套,避免接触感染物质,请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接触嘴。眼睛和脸使用尖锐损伤皮下注射针意外注射预防感染性减少注射器和注射针;使用了物质的针不能弯曲、折断或折断帽,从注射器中移除,不套用手直接操作注射器不能用来转移液体针、幻灯片、锋利的箱子,以免意外受伤碎玻璃血培养瓶要避免锋利的损伤,把针插在瓶子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4.3其他安全任务4.3.1。血清分离4.3.1.1 .操作时要戴手套和护目镜。4.3.1.2。血液和血清要注意吸收,不要成为投机。4.3.1.3。吸管使用后清洗、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摄氏121度,20min)后备用;对于一次性吸管,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4.3.1.4。取有血凝酶等的废标本馆,然后放入医疗废物容器。4.3.1.5。为了去除飞溅及溢流标本,已准备了氯消毒剂。4.3.2打开冻干感染性物质瓶4.3.2.1。在生物安全柜工作。4.3.2.2 .首先用75%的乙醇消毒瓶子的外表面。4.3.2.3。如果导管内有面或纤维塞,则可以在管中的面或纤维塞的中间部分扫掠痕迹。4.3.2.4。浸泡75%的乙醇纱布,包好瓶子,保护双手,拿起瓶子,在标记文件标记处打开。4.3.2.5。小心地卸下顶部,将其放入利耶箱内。4.3.2.6。如果塞子还在病床上,请用消毒镊子拔掉,扔在医疗废物容器里。4.3.2.7。慢慢地在眼疾中加入营养肉汤,使其挂中等干燥物,防止起泡。5,无标准6、流程(无)7、表单(无)8、相关文件参考资料: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实验室事故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程序1、目标:预防和控制院的感觉管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医院感染遗漏率为10%,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监测目标要求。2、服务范围:检验部门工作人员。3,定义:无4、管理要求:4.1生物危险物质泄漏处理4.1.1 .生物安全柜外部:4.1.1.1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该地区,打开窗户换气。4.1.1.2立即向部门主管报告。4.1.1.3为了排出气溶胶和沉淀更大的粒子,在1小时内严禁人员进入。4.1.1.4在出入口贴上“禁止出入”的标志,适当的时间一到,应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消除污染。4.1.2在生物安全柜里:4.1.2.1在安全机柜运行的情况下立即清理安全机柜。4.1.2.2消毒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气溶胶的生成,等到消毒效果有效的时间再用水擦拭。4.1.2.3溢出的所有材料都必须消毒。4.1.3未安装密封离心机时,具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机会破裂4.1.3.1。关闭机器电源,密封机器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4.1.3.2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4.1.3.3 .戴着厚厚的橡胶手套工作。4.1.3.4。破碎的离心管,离心管,十字轴,转子放在装有消毒剂的容器里。4.1.3.5。未损坏的盖子离心管必须放在含有消毒剂的其他容器中,并在使用后回收。4.1.3.6用离心机室消毒液擦拭。4.1.3.7。清洁时使用的所有资料都放在医疗废物容器里。4.1.4 .生物有害物质泄漏消除程序4.1.4.1。戴上手套、口罩和防护服,必要时保护脸部和眼睛。4.1.4.2。用布复盖并吸收溢出物。4.1.4.3。把消毒液扔在布上,用布复盖周围地区。4.1.4.4。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周围开始朝向中心处理。4.1.4.5。消毒效果达到有效时间时,去除布和污染物。如果有碎玻璃或其他锋利的装置,玻璃片要应用镊子整理,收集用簸箕处理的东西,然后放在锋利的箱子里处理。4.1.4.6。用消毒剂清洗污染区域(必要时重复步骤2-5)。4.1.4.7。将污染物及清洁布和抹布放入医疗废物容器。4.1.4.8。用簸箕清理碎东西,要泡在消毒液里。4.1.4.9。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印刷或手写资料受到污染,应复制此信息,并将原件保存在感染性医疗废物包中。4.1.4.10。成功消毒后,报告部门的负责人现在已经完成了跨区域的去污工作。4.2刺伤、切割或擦伤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4.3通过胃肠道摄取潜在感染性物质4.3.1。去医院急诊室急救。4.3.2 .报告摄取材料的识别和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并保持完整的医疗记录。5,无标准6、流程(无)7、表单(无)8、相关文件参考资料: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S。第三版。2004.微生物实验室细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1、目的:预防和控制院的感官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部门工作人员。3,定义:无4、管理要求:4.1细菌(毒性)种类应根据微生物危险等级分类。4.2 .细菌(毒性)物种保存机构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根据卫生部规定的规定,可以接收、验证、集中储存、管理细菌、毒瘤或样品,并为合法从事病患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细菌种类或样品。4.3 .所有保存的高致病性细菌、毒瘤应指定2名专家,统一编号、登记,详细填写细菌种类登记表格和细菌名称、编号、保存时间、保存地点、记录地点等有关阳性标本的资料,个人不得随意保存菌种、毒瘤。4.4 .细菌(毒性)物种库应由2名保管人用双锁管理,未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不得将钥匙委托他人保管。4.5 .严禁在非菌种、毒种的保存场所随意放置菌种(毒种)品种,要做3个专用(专柜、专柜、专用锁)。4.6 .每次使用细菌(毒)菌株时,都要做好细菌名称、编号、用途、用户、使用时间等使用记录。4.7所有细菌(毒性)菌株在报废时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作为一般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并有文件记录。5,无标准6、流程(无)7、表单(无)8、相关文件参考资料: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S。第三版。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42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S.2004。微生物标本运输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预防和控制院的感官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部门工作人员。3,定义:无4、管理要求:4.1运输人员和运输工具4.1.1 .微生物标本必须完全包装,由受过训练的人携带,在运输途中禁止擅自包装。4.1.2 .可以用步行、自行车或电车等方法运输,严禁任何公共交通工具。4.2集装箱运输4.2.1 .运输标本时,要防止标本泄露、蒸发和污染。使用指定的取样管密封后,必须放入有指定盖且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标本配送箱。4.2.2标本运输箱必须有生物危险标志。运送高致病性标本时必须上锁。4.3运输温度温度控制,如淋球菌检验标本,应放在25 35 的环境运输中,不能冷藏或冷冻。病毒检查标本通常需要冷藏和冻结。4.4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感染性物质泄漏的情况下处理4.4.1。立即洗手(必要时洗眼睛和身体)。请戴手套和其他保护用品。用4.4.2,000或纸巾盖住溢出物。4.4.3 .将包括周围地区在内的消毒剂(可使用氯消毒剂或聚维酮碘)倒入布或纸巾。4.4.4 .倾倒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周围开始,依次向溢出区域的中心进行。4.4.5消毒剂作用约30分钟后,清除这些物质。如果现场有碎玻璃或其他锋利的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