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_第1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_第2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_第3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_第4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热速率方程:,2、热传导:(1)单层平壁稳态热传导,(2)多层平壁稳态热传导,(4-7),(4-5、6),(4-1),(4)多层圆筒壁稳态热传导,(3)单层圆筒壁稳态热传导,(4-12、13),(4-9、10、11),第三节对流传热流体流动时发生,依靠流体质点移动而传热一、对流传热方程与对流传热系数,特点:两流体的传热方向垂直于流动方向,层流底层:热阻大,温度梯度大,热传导方式湍流核心:热阻小,温度梯度小,对流方式过渡区域:热传导和对流方式,有效膜:假设将过度区和湍流区的传热阻力全部叠加到层流低层的热阻中,用近壁一层厚为的层流膜来代替。若湍流程度增加,有效膜减薄,传热速率增大。,传热推动力不易讨论,为此:,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公式,对冷流体流体被加热:,式中Q对流传热速率,W;对流传热系数,膜系数,W/(m2);代替/(/b),因为不易测得。Tw壁温,;T流体平均温度,;A传热面积,m2。,(4-14),对热流体,流体被冷却:t=T-TW,视为有效膜后,对照单层平壁导热速率方程有:,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2.引起流动的原因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而引起流体的流动。强制对流:由于外力和压差而引起的流动。,1.流体的物性,cp,(体积膨胀系数,K-1),强自,u强u自,空气,强为10250W/m2;自可达525W/m2;,3.流动形态层流、湍流湍层,5.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形状:如管、板、管束等;大小:如管径和管长等;位置:如管子的排列方式(管束有正四方形和三角形排列);管或板是垂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通常将有决定性影响的尺寸称为特征尺寸,4.是否发生相变蒸汽冷凝、液体沸腾相变无相变,为减少获得关联式的实验工作量,将诸影响因数归结为几个量纲为1的量,即特征数。,f(u,l,cp,gt),式中l特性尺寸;gt浮升力u特征流速。基本因次:长度L,时间T,质量M,温度变量总数:8个由定律(8-4)=4,可知有4个无因次数群。,三、对流传热中的量纲分析(一)因次分析,(4-17),(4-14),Nusselt,怒塞尔数对流传热的特征数,Reynolds,雷诺数流动型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Prandtl,普朗特数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Grashof,格拉斯藿夫数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4-16),(4-17),lnPr,lnNu,f,2不同Pr的流体在不同的Re下lg(Nu/Prf)algRelgK双对数坐标系中得一直线斜率为a,截距为lgK,(二)实验安排及结果整理以实验确定K、a、f、h强制湍流为例:NuKReaPrf1采用不同Pr的流体,固定RelgNuflgPrlg(KRea)双对数坐标系得一直线,斜率为f,lgRe,lgNu/Prb,lgK,a,获得特征数K、a、f、h数值后的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式称为关联式。使用时注意:,1、特征数值的适用范围,不能超出。2、特征尺寸:通过实验确定特征数时,所选定的对流体流动和传热有决定影响的尺寸,称为特征尺寸l。如圆管用管内径d;非圆形管取当量直径d等。3、定性温度:确定特征数时,所采用的流体的物性参数如Cp、等所依据的温度。,定性温度的取法:,(三)定性温度、特性尺寸的确定,2特性尺寸取对流动与换热有主要影响的某一几何尺寸。,3准数关联式的适用范围。,1确定物性参数数值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不同的实验条件产生不同的关联式,对于某一关联式与下述各点紧密连在一起:,四、液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一)流体在管内的强制对流,1圆形直管内的湍流(Gr可略)(1)低粘度流体,适用范围:Re10000,0.760,(4-19),(4-18),注意事项:定性温度取进出口温度平均值,特征尺寸为管内径di流体被加热时,n0.4;被冷却时,n0.3。,CP:/Jkg-1K-1(kJ要化成J),(2)高粘度流体,(4-20),Re10000,0.760定性温度取tm(算术平均值),而w取壁温特征尺寸为din,(4)弯曲管内:扰动增大,乘以弯管效应校正系数,(3)短管:l/d60,入口处扰动较大,乘以管入口效应校正系数,例4-6,P144,2.圆形直管内过渡流(200010m/s)u与液膜流动同向时,;反向时,。,5)蒸汽过热包括冷却和冷凝两个过程。仍用此关联式,但汽化热r需加上成过热蒸汽的热量6)冷凝面的形状和位置目的:减少冷凝液膜的厚度垂直板或管:开纵向沟槽;水平管束:可采用错列,对同一种液体,沸腾传热系数远大于无相变时的值。,优点:大,tW小,临界点,水在常压下饱和沸腾的临界点温度差tc=25K,临界热流密度q1.25106W/m2,3、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1)液体的性质,强化措施:加表面活性剂(乙醇、丙酮等),2)温差在核状沸腾阶段温差提高,3)操作压强,饱和温度,4)加热面新的、洁净的、粗糙的加热面,大强化措施:将表面腐蚀,烧结金属粒,六、选用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注意事项(1)根据问题类型,选择适用的关联式;(2)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