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戊戌变法.ppt_第1页
第15课戊戌变法.ppt_第2页
第15课戊戌变法.ppt_第3页
第15课戊戌变法.ppt_第4页
第15课戊戌变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各位老师以及同学们,授课人:陈婷婷高二(11)班,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梦,一、戊戌变法之筑梦二、戊戌变法之追梦三、戊戌变法之梦碎四、戊戌变法之梦续,戊戌变法之1898,筑梦,探究一,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1、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熊虎蛤蟆肠凶光,俄国(东北),英国(长江流域),法国(两广、云南),德国(山东),日本(福建),鹰美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2、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探究: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哪两方面的基础?,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维新思潮的涌动,4、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西方近代思想的转入,国际大势: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国内局势: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加深,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西方近代思想的转入,一、戊戌变法之筑梦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总结,实战演练,D,1.“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发动“公车上书”,办报刊、组织学会,与顽固派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百日维新,【自主学习】二、维新变法之追梦(过程),揭开序幕,宣传变法,思想解放,施政纲领,高潮,无力回天,失败,实战演练,C,2.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A.天下郡国利病书B.天演论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历史学科高考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理解,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势、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的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思考:戊戌变法之梦碎失败原因,三、戊戌变法之梦碎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1)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寄希望于列强和袁世凯。(2)改革范围过大,操之过急。,(1)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原因:,根本原因:,1、失败原因:,维新遗产历史意义,从背景看:,在民族危机加剧之时,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首要目标,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从内容看:,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历史功绩看:,抨击封建思想文化,提倡新学,为思想启蒙开辟道路、促进了国人的觉醒,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评说历史:,四、戊戌变法之续梦(“中国梦”),以史为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不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甲午战争后,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戊戌变法,发生:“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成立团体、学会、学堂,使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保国会等救亡团体成立,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高潮:百日维新,应诏统筹全局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结局: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资身软弱、封势强大,课堂小结,筑梦,追梦,梦碎续梦,C,巩固练习,1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B,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下列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节点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反映了中国追求现代化途径的多样性ABCD,C,D,4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5.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D,6.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