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 雨水设计流量流量雨水设计流量流量的计算公式为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绿地径流系数0.15-0.25.;F汇水面积(ha);q设计暴雨强度(l/sha),1ha=10000m2。2. 设计暴雨强度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a),排水沟渠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参数,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定参数。3. 降雨历时t排水沟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t 降雨历时(min);t1 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室外地面一般采用510min; m 折减系数,见下表取值: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折减系数m建筑物管道、室外接户管道或小区支管室外干管陡坡地区干管明渠121.221.24. 排水沟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排水沟粗糙系数为浆砌毛石时取0.017,混凝土排水沟为0.014。对于矩形排水沟,水力半径b为排水沟底宽(m),h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m)。对于梯形断面排水沟,水力半径为b为排水沟底宽(m),h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m),m为排水沟坡率的倒数。二、排水沟设计tt1+ m t210+1.21022(min)设计降雨重现期为5年,根据深圳市中部地区暴雨强度公式推算重现期T(年) 公式 T=0.25 1907.631/(t+8.601)0.708 T=0.33 1861.018/(t+7.893)0.696 T=0.5 1774.853/(t+7.447)0.654 T=1 1572.098/(t+6.000)0.577 T=2 1455.259/(t+4.097)0.518 T=3 1378.039/(t+3.749)0.482 T=5 1358.201/(t+3.158)0.452 T=10 1275.955/(t+1.210)0.408 注:本公式只适用于深圳市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可参照执行。(L/sha)式中t 降雨历时(min);399.61 L/sha场地边坡汇水面积,注: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可参照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的资料采用。总设计流量为(L/s)1.9m3/s由北向南各雨水出口设计流量分别为1. (L/s)0.18m3/s2. (L/s)0.28m3/s3. (L/s)0.23m3/s4. (L/s)0.21m3/s5. (L/s)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3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书店装修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年2月份脑波监测设备过热烫伤责任认定书
- 车辆赔偿协议书
- 传单派发协议合同
- 二零二五版酒店装修合同范例范文
- 装修保修合同二零二五年
- 保洁加盟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版独资股权转让协议
- 隐名股东退股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全宋词目录完整版本
- 支付宝解除账户支付申请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泄密事件报告表
- 单原子催化剂
- 特许经营管理手册范本(餐饮)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之术中保温(手术科培训课件)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 市场管理能力笔试测试题
- 学习探究诊断 化学 必修二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公民基本义务) 课件
- 简易施工方案模板范本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