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法性的困境_第1页
论合法性的困境_第2页
论合法性的困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管理者“合法性”的困境一、 “合法性”与获得合法性的两种方式权力:一个人诱使或影响另一些人去执行其命令的力量。但是管理者不是为所欲为的人,在某中意义上,权力来源于“被接受”,被管理对象心理上所接受因此管理者不得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条件、其他人的期望和想法,这就涉及到合法性问题。合法性本身是法学中的概念,后被引申开来。在管理活动中,合法性指被期望的标准与个体或组织的活动是吻合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单位和个人得到接受、允许和承认,因而从评价他们的人那里得到了行动的机会,这种合法性定义强调权力实施的对象。也就是说合法性的评价不是是否附和律条的要求,而是是否附和管理对象的预期值。实际上,笔者认为管理者的合法性不仅在于其权力实施的对象而在于管理者个人与其相关者下属及上司的关系。它是一种资本,能为管理者拓展和维持可以自由行使权利的空间。在符号主义者看来有两种获得合法性的方式实质的方式和符号的方式。若这两种方式同时呈现,则实质和符号相一致,结构和意义相一致,但这种吻合只是暂时的,因为它们处于不断的游戏之中,在它们不一致的时候合法性变得复杂了。管理者有拆解实质和符号的机会,这涉及到行为者的道德问题和接受者(评价者和其他有关人员)的领悟能力问题。管理者可以使用符号来对评价者或其他有关人员隐藏他们行为的实质内容,于是理性使他采取了符号和实质两种意义。操纵符号的能力成了管理者赢得合法性的重要手段。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管理者喜欢喊口号、打官腔、说一些他们自己都不愿意相信的“官话”。在善于玩弄符号的管理者那里,管理理性不是作为管理者行为的指导而是管理者行为的外衣或护身符。用于给管理者披上合理性外衣的符号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要符合评价者的期望,迎合盛行的道德标准和制度化的习俗、规范等等。合理的通常是与盛行的理想相一致的,且被认为适合的、无可非议的。因此作为管理者虽然可以是超俗的,但必须具有不离俗的品质,游刃于符号的理性与实质的非理性或理性之间。二、合法性与效率 由于组织权利的游戏,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处在合法性的压力之中,管理者是由合法性驱动的而不是基于经济理性的效率驱动的。合法性不同于效率,效率通常要严格地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要通过计算,而合法性比效率更综合,它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指涉理想和价值。只有当提高效率成为管理者赢得合法性的手段时,效率才在管理者的心目中占居重要的位置。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资本的逻辑渗透到生产领域的方方面面。传统的技术经济理性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效率成了价值观念的标准和评价者对企业和管理者行为加以评价的关键。因此,提高效率成了管理者达成合法性的主要途径,这既是符号意义上的,也是实质意义上的。在实质和符号可拆解的情况下,效率显得不值得考虑(如对资本收益、GDP增长率等指标的衡量)主要以符号的方式起作用,这些符号告诉评价者,组织正以合理的方式经营着,这时,管理者仅以符号的描述来表达能力和理性,根本不考虑实质的活动。宣传的东西(文本,讲话,图画、报告)可能与实质的行为相脱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常人为地夸大本地的成绩,以显示其能力。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领导却不得不实际地(从实质意义上)将提高效率作为显示其能力、赢得合法性的主要手段。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则不是这样。在计划经济的体制国家中,完成指定的计划是管理者达成合法性的主要途径至于是符号意义上还是实质意义上达成则因信息透明度而定。管理者的合法化行为除因经济环境不同而不同之外,还因不同的组织和工作环境以及管理者个人的道德品质而有所不同。管理者达成和维持合法性的能力不仅与他们遵循普遍认可的管理理性的能力有关,更与某些隐蔽性的能力有关,后者常常被看作是非理性的,他们是管理理性的盲点,在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智力、教育水平、个人性格、气势等层面上起作用。尤其是管理者的气势是许多管理理论所没有考虑到的,他与管理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及道德品质有关,好的品质、气势、是威武正义之源。处世经验也是一个因素,还有管理者的言谈举止给人的感觉同样有利于树立管理者的合法性,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管理者尤其注意给人一个严肃、认真、成熟的印象,否则,权威将不复存在。用合法性而不是效率来思考问题可以避免对管理问题的看法表面化、简单化,也可以解释一些看似矛盾行为的实质。管理者提高效率的举措只不过是赢得合法性的方式,因为无论在何中组织条件下、经济形式下、,管理者都必须证明他们有能力保持自己的权威地位,否则管理者将不成为管理者,或者失去管理职位,或者被架空。三、管理者合法性的维持与困境合法化过程中文化的和非理性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文化崇尚技术-经济理性时,则该理性成为评价行为的标准,在合法化过程中起作用。在符号意义上,这部分反映于管理职位的文化要求中。当文化崇尚道德品格时,则道德品格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也会在合法化的过程中起作用;当文化崇尚某种意识形态时,则该种意识形态作为评价行为者的标准 ,同样会在合法话的过程中起作用,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在我国,对德的评价高过对能力的评价。一些大众读物和管理教科书所描述的普遍公认的观念是,管理职位需要异常有能力的人。于是,管理者努力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塑造这样的形象。不易接近的、冷淡的、高人一等德、难以捉摸的管理者形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是管理者显示优越和权威、有能力的信号。管理者经常扮演着别人所期望的角色,他们实际使用的理性和公众可见的、拥护的理性之间往往是不一致的。管理者要在言行上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要通过分配资源、行使权力来证明和巩固他们的地位,他们要通过各种修辞的运用来唤起意义上的共鸣,因为行为总是在语言工具帮助下合理化的,修辞可以唤起精神上的振奋。要使一个评价者信服一个管理者是有能力的,选择正面的词是有好处的。例如,可以选择与经济技术理性相联系的词,虽然实际上并未兑现那个经济技术理性。有时为了回避一些敏感的问题也有必要选用常用的、平常的句子,那有助于再生产已有的关系。通过采用一定的语言,管理者努力给他们的管理附上可以接受的意义。语言工具也可以为管理者不当的行为设置借口,对语言工具的使用在公开的层面上与在非正式群体的层面上有所不同。在道德管理中,管理者教义般解释,即可以话唤起人们对崇高意义的追求,也合法话了管理者道德标准的形象。由于对修辞语言缺乏实质的考证,语言成为随意使用的不严密的工具,但这对管理者却不一定不利。一些管理学上严格使用的概念常被现实中的管理者通俗地、不严格地加以使用,如一些管理者随便使用当下时髦的词汇“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等来唤起同事的尊重。管理者面临的两难困境是,如果公开说明实际使用的理性,其合法性就可能遭到破坏。有意无意回避对真实的描述,有时可以有助于管理者树立良好的、有能力的形象。这是因为,有些行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甚至是阴暗的,不符和公众已接受和可接受的规范,违背这些规范会破坏合法性。要迎合评价者和一般公众理解的与“合法性”相一致的理性要求,在我们的文化中,则传统上倾向于以推崇的道德因素来描述人的行为。事实上管理者是不可能绝对拥有直率和真诚等普遍公认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无论在那种文化背景下)因为他们如果坚持直率和真诚地描述,他们交往中实际使用的理性,则他们会毁坏自己的形象,扰乱关于管理者能力的公认标准。甚至会激怒他们的同事或上级,并会被认为是幼稚的和怪癖的,因为他们这种做法将同事的行为暴露于“非合法性”中,从而也威胁他们同事合法性地位。例如,友谊、亲属和宗派关系对管理者的合法地位是重要的,但是没有哪个管理者会承认自己是靠“关系”获取职位的。也没有哪个管理者会坦率到这个揭露这个真相的地步的。隐匿“非理性”是管理者的职业习惯,这对管理者维持自我同一性而言是很自然的,否则,他们作为管理者的合法性乃至职业地位和前途都会受到威胁。这常常反映于言和行的脱离上。虽然个体间的沟通和信赖的达成以及长久关系的维持都需要“信任”“真诚”“坦率”等道德品质,但这些道德品质对于管理者而言却是一种负担,使他们处于一个尴尬境地。行为者和观察者都意识到一个双重游戏的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