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说课稿.doc_第1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doc_第2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doc_第3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伶官传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伶官传序是高中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中的自读赏析课。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该段历史。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第二部分学生学情经过前五册古文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但字字落实、准确翻译仍有不足;另外学生对古文的把握常常只停留在文意理解的层面上,缺乏深层的探究和理性的欣赏。第三部分学习目标根据伶官传序的文本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字词及句式;2、理清本文结构,学习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品味本文抑扬顿挫、富于情感的语言,明白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4、理解“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第四部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疏通文句,掌握词类活用、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文语法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资料提前预习。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些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他们既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而且能够找出大部分的文言现象;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即使发现不了重点字词,也可以通过译文大致了解文意,不至于成为文言文课堂的旁观者。上课时,对字词部分的检测,将主要针对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这篇课文借古讽今的史论特点及语言特色,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针对文本设置问题,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对课文进行深入透彻的探讨和感悟。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及现实生活来谈一谈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第五部分教学流程一、预习检测检测原则:A、突出本文重点,提示学生积累重点文言知识;B、针对学生弱项,发现问题,共同解决;C、针对考点训练,强化学生遵照以往所讲的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的翻译原则来进行翻译。检测方法:分组完成,板书演示。说明:由程度中下等的学生板书,由程度较好的学生改正讲解,教师适当补充。二、导入播放歌曲历史的天空。导语设计:漫漫历史,悠悠星空,前尘往事、风流人物俱化作历史天空闪烁的明星,留给我们后人的除了敬仰,还有对他们兴亡盛衰的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名篇伶官传序,看看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进入深沉悠远的历史氛围。三、课文研学(一)初读了解文意,理清结构该部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把握文章主题思想设置一个提纲挈领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最快最有效地把握全篇主题思想。根据文本特点我提出的问题是“这是一篇序言,也是一篇史论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史”和“论” 。意义:通过这一问题强化学生把握史论文特点,有助于他们以后对其他史论文的阅读理解。2、理清文章脉络提示学生通过找中心句、重点词的方式,概括段落大意。意义:方法训练,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3、总结本文主要的论证特点 明确:“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对于论证方法我着重讲解“对比论证”,分析对比论证的特点及效果。意义:重点提示,以资写作的借鉴。紧承艺术效果的分析进入下一环节:(二)、细读体会情感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说此文“抑扬顿挫,得史记之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后世学者当百读不厌也。”该环节侧重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读出情感、读出抑扬、读出气势。为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抑扬顿挫”,我给学生做其中一段的诵读示范。励精图治、意气风发、获得成功的时候要高昂,颓丧时、失败时则压抑,根据史事叙述的语气,还原历史情境。史事的对比体现为情感的抑扬。设计说明:优秀的古文感情饱满、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品味、欣赏。单元提示有“气脉中贯”之说,这种历史叙述自然形成的气势要学生通过诵读方能切实感受。读后,师生共同总结语言特色。(三)、深读探究道理“文以载道”,一篇好文章既能在感情上打动我们,还会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给庄宗列年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年表简洁、直观,学生迅速发现,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失天下却仅用3年,这自然激发学生产生“为什么”的疑问。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成功的课堂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解决了庄宗的问题之后,紧接着就是欧阳修的问题“岂独伶人也哉”, 提示学生看题目伶官传序,作者通篇都在写庄宗,为什么题目要用伶官传序呢?“伶官”意味着什么?此处给学生展示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我们常常习惯于在讲课开始展示写作背景,但是我认为有些时候背景应该灵活掌控,在其该出现的时候再出现,效果更佳。四、联系现实、拓展延伸既然欧阳修认为庄宗的教训对北宋统治者仍有借鉴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又有什么作用呢?结合本文写作特点,让学生正反两面进行仿写练习。五、结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以致用,是对课文的延伸,也是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第六部分教学反思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流行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在这里荣居“三怕”之首,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学生这种畏难情绪,让学生慢慢接受文言文呢。在文言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多自读,少讲读。大胆把学习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翻译,教师只做重点的提示,并以课堂检测作为督促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像学者一样抱着工具书去查询、研究时,他虽然辛苦,却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他自己读懂了一篇文言文,还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我的一个学生就曾经说:“老师,我觉得让我自己翻译课文,我能够掌握的文言字词更好更多。”多诵读,少讲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古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诵,读几句、读几段、读全篇,多种形式的吟咏,让课堂弥漫在浓浓的古典韵味中,让学生走近文章,体会韵味。学生其实非常喜欢这种诵读,从开始的生疏,到慢慢理解后的融入,进而真正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多讨论,少灌输。对于文意的理解,多让学生思考讨论,不要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