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4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在某一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据此判断该遗址可能位于下图处。AABBCCDD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先后建立起夏朝、商朝和周超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标志,一般认为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家形成的重大事件是( )A启建立夏B禹建立夏C秦始皇建立秦朝D秦始皇建立秦国3 . “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 )A禅让制的开始B王位世袭制的开始C专制集权的开始D分封制的开始4 .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燕和蓟两个诸侯国,和这一史事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郡县制5 . 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哪一年( )A1899年B1900年C1878年D1999年6 .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从下面这幅汉墓出土陪葬陶制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西汉初年牛车普及C当时交通不便D牛力量大,适宜拉车7 .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位杰出的皇帝,对他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为防御匈奴修筑临洮至辽东长城秦始皇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了诸侯国对皇权的威胁。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二级行政机构。ABCD8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统治者调整政策社会局面稳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BCD9 . “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0 . 根据下面春秋和战国形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魏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B春秋时期晋文公曾从晋国去往楚国C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较春秋时期减少D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是历史的倒退11 . 下列有关从公元前21世纪到秦朝统一前我国王朝更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夏商西周东周B夏商东周西周C商夏东周西周D商夏西周东周12 . 下列哪两次战争决定着秦朝的成与败( )垓下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巨鹿之战ABCD13 . 有思想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有思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下列名言反映我国古代老子思想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 . 如下图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汉武帝时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A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B盐铁专卖C推恩令D刺史制度15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阶段特征。与下面目录相关知识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6 . 下列思想主张属于战国时期儒家的一项是A“兼爱”“非攻”B“仁政”“礼治”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D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17 . 我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秦始皇下令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真实目的是( )A抵御匈奴的进攻B炫耀武力C抗击蒙古军队的进攻D防止内乱的需要18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黄帝B夏启C周武王D秦始皇19 . 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主要用来干什么?( )A防洪灌溉B军事防御C民用工程D景观工程20 .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要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主要应通过( )A史书记载B化石发掘C神话传说D学者推断21 .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政权延续210年之久,其鼎盛时期发生在A汉商祖统治时B汉文帝统治时C汉武帝统治时D汉景帝统治时22 .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这一探源工程的重要实证之一。该遗址距今约4200年,城址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表明城内社会分化严重,还发现了冶金术的应用,观象台、“尧”这样的文字等。很多考古学家认为陶寺遗址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尧之都城平阳,这一文明虽然还未形成王朝,但应该进入到了古国文明阶段。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我国境内发掘的最早的文明遗址B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就是古文献记载中的尧之都城平阳C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发掘证明它已进入到奴隶制王朝D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证据23 . 史记记载,商君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该举措A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B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24 .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25 . 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大泽乡起义B巨鹿之战C楚汉战争D长平之战26 . 中国古代生产力较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直不高。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使用牛耕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最早使用天然漆 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ABCD27 . 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B电视连续剧大舜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D长篇小说一一封神演义28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是A夏朝B秦朝C汉朝D唐朝29 .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30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ABBCCDD二、综合题3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记载,尧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山上的粗糙木头架起来的,连刨光都不刨一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材料二:史记记载说:舜在历山耕田,不多久,当地的农人都急着让起田界来;舜到晋泽地区去打鱼,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渔场;舜又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陶工的陶器制作得既美观又耐用。舜所住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请回答:(1)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尧、舜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条件有哪些?(2)说说尧、舜是怎样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他们是否享有特权?(3)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秦朝)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时为了管理辽阔疆土,实行了什么制度?哪些人能够成为诸侯?这一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廷尉李斯为加强地方管理反对原先的什么制度,而主张建立什么新制度?(3)从图二可以看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怎样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军事的官职是哪一个?秦朝为了用了什么措施来加强思想统治?(4)上述材料提到的制度的实行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三、辨析题33 . 改革和制度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随从周天子作战。”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新法规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为奴隶。材料三: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