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大约占空气质量的78%B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 . 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 .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4 . 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B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氧气可以压缩成液态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物质一般有热胀冷缩现象粒子受热体积变大AABBCCDD5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不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实验设计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ABCDAABBCCDD6 .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7 . 土桥盛产蓝莓,其果实中富含VE、V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物质元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其中维生素A的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A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C维生素A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CO2和H2OD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克8 . 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2HgFe2+3SO2H2OA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B表示化合价的是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D表示每个水中原子个数的是9 .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真金不怕火炼”金(A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釜底抽薪”(釜:烹煮食物的容器薪:柴禾)破坏了燃烧的条件10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 1,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B图 2,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C图 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 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含量11 . 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B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C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变化极小1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3 . 在玉兰花附近就能闻到清香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4 .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B2Na:“2”表示两个钠原子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上正电,变成阳离子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16 .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围观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5:1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7 .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氧、蒸馏水B稀有气体、硬水C氮气、大理石D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18 .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绿茶自古闻名,绿茶中含有的单为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B单为宁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碳、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4619 . 小兵同学利用棉签设计了如图实验,a处滴浓氨水,b处滴酚酞溶液,过一会他观察到b处的棉花变红,a处的棉花不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B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氨水的pH大于7D该实验药品用量少并能有效防止氨气逸出20 . 2017年5月,瘦西湖工人将赤霉素(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H原子个数比为21B相对分子质量为47g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赤霉素中含有47种元素21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氢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O2和O3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D盐酸和稀疏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AABBCCDD22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通过气味辨别和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同物质的性质可能不同D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23 .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了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具有酸性 都含有H+24 .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DNaCl由NaCl分子构成2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7 .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19H19N7O6),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B叶酸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叶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比氮元素质量分数大28 .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DCO有毒可致人死亡,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也有毒29 .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锈蚀,矿石粉碎B海水晒盐,红磷燃烧C实验室制氧气,植物光合作用D冰融化成水,工业制氧气30 .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31 .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A气体能被压缩装入钢瓶中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C黄豆与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物质的热胀冷缩32 . 用分子观点解释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3 . 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改变B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C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不同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汞原子受热膨胀34 .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微粒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水微粒数相等C空气里的氧气和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的性质相同D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二、填空题35 .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如图示。(1)图1中甲表示的是_;氧气、铝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写化学式);(2)如图2所示,将滴有石蕊溶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放置一浸有浓盐酸的棉花,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从右到左变_色;(3)图3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_时,该粒子是镁离子;(4)图4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36 . 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_构成的(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_。(3)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是_的结果。(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_。37 . (4分)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是。(2)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写化学式)。(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时,该粒子是原子;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38 . 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铁由铁_构成;盐类物质由_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水_保持;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原子得失电子就变成了_。39 . 现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洁净的空气氧气食盐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碳酸饮料过氧化氢溶液液氮40 .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汽油能洗涤油污,这是利用汽油_油污的性质;(2)铝块可以加工成铝箔,主要利用铝的_性;(3)湿衣服在夏季比冬季干得快,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41 . 下图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C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_;(2)补充的依据是_;(3)画出比氮元素多一个周期少一个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42 . 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根据要求完成填空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玻璃管一端应先_;在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_;若俯视读数,则量取的实际水的体积会_(填“偏大”或“偏小”)。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量取45mL水,所需要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_;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不等于200mL,因为_;43 .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变化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2)变化I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填化学符号)。44 . 各种物质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D代替“无法判断”,请分别选用“A”、“B”、“C”或“D”填空。(1)沸点:在同温同压下,氧气氮气;(2)微粒直径大小:分子原子;(3)50mL酒精与150mL水充分混合:溶液的体积200mL(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甲醛(CH2O)醋酸(C2H4O2)45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构成粒子是_(填化学符号),(2)用作糕点发酵剂及洗涤剂的是_46 .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填名称)。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则下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空气在加压和降温下变为液态空气,所占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已知:常压下,液态氮沸点是 - 196 ,液态氧沸点 - 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十分之一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4)从应用角度: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gO),同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造烟花或照明弹,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47 .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热胀冷缩_。(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3)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4)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三、实验题48 . 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