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农业基本情况_第1页
大庆农业基本情况_第2页
大庆农业基本情况_第3页
大庆农业基本情况_第4页
大庆农业基本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农业基本情况一、概况. 2(一)地理位置. 2(二)气候特征. 2(三)农村概况. 3二、主导产业情况. 4(一)种植业. 4(二)棚室经济. 7(三)畜牧产业. 8(四)绿色食品. 9三、合作组织情况. 10四、水利情况. 11(一)水土资源. 11(二)农村水利. 12(三)防洪减灾. 12(四)城市供水. 13(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13(六)水环境保护. 14五、生态资源情况. 15(一)森林资源. 15(二)湿地资源. 16(三)草原资源. 16一、概况(一)地理位置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现辖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四个县,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个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幅员2.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含农垦)28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4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1.6%,农业人口为136.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8.4%。地理位置在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大庆地区西部以风沙土为主,东部以黑钙土、草甸土两条土壤带为主,盐碱土和沼泽土壤镶嵌分布于两条土带之中,组成了复杂的土壤复区。(二)气候特征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水偏少,风旱同期、雨热同季。年无霜期130-140天,有效积温2800-3100;年日照时数为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间,生长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85%以上。全市年平均气温4.6,最冷月平均气温-18.0,极端最低气温-40.7;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0.5;年均无霜期147天;年均风速3.5m/s,年6级风日数为30天;年降水量431.1毫米;年蒸发量1595.7毫米,年干燥度为1.2,大陆度为78.9;年日照时数为2685.1h,年太阳总辐射量491.4kJ/cm2。2013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总量特多。1月至11月全市平均气温为5.0,较气候值高0.7;区域降水量累计为628.7毫米,比气候值高197.6毫米。为1957年以来最大值。(三)农村概况大庆市辖58个乡镇、484个行政村、2493个自然屯。大庆拥有大耕地、大草原、大水面、大湿地,现有耕地1154万亩、草原1034万亩、水面440万亩、湿地960万亩。2013年,粮食总产128亿斤,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20元。二、主导产业情况(一)种植业1、农作物种植情况农作物种植面积1154.58万亩,其中:旱田1006.69万亩,水田147.89万亩。旱田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杂豆、高粱、油料、蔬菜、薯类、药材、瓜等作物。玉米面积787.34万亩,大豆34.39万亩,杂豆17.56万亩,高粱25.6万亩,油料18.75万亩,蔬菜43.64万亩,薯类10.2万亩,药材12.02万亩,瓜20.16万亩,其它作物37.03万亩。水田作物水稻147.89万亩。2、粮食作物产量情况全市总产128亿斤,其中:玉米产量103.4亿斤,高粱产量2.99亿斤,大豆产量1.56亿斤,杂豆产量0.39亿斤,薯类产量0.29亿斤,其它作物产量0.48亿斤;水稻产量18.89亿斤。具体产量如下:(1)肇州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3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0.5万亩,旱田234.5万亩(主要包括玉米207万亩,大豆3万亩,谷子0.9万亩,高粱1.2万亩,薯类1.1万亩,蔬菜7.5万亩,瓜7.6万亩,其它作物6.7万亩)。粮食作物产量30.6亿斤,水稻产量0.03亿斤,玉米产量30.1亿斤,高粱产量0.12亿斤,大豆产量0.19亿斤,杂豆0.06亿斤,薯类0.04亿斤,其它作物产量0.06亿斤。(2)肇源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8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85万亩,旱田195万亩(主要包括玉米150万亩,大豆7万亩,谷子3万亩,杂豆2万亩,高粱10万亩,薯类3万亩,蔬菜5万亩,瓜3万亩,其它作物12万亩)。粮食作物产量33.5亿斤,水稻产量10.47亿斤,玉米产量21.63亿斤,高粱产量0.81亿斤,大豆产量0.42亿斤,杂豆0.04亿斤,薯类0.05亿斤,其它作物产量0.08亿斤。(3)林甸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28.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20万亩,旱田208.5万亩(主要包括玉米190万亩,大豆2.5万亩,杂豆1万亩,薯类5万亩,蔬菜9万亩,瓜1万亩)。粮食作物产量22.8亿斤,水稻产量2.94亿斤,玉米产量19.58亿斤,大豆产量0.08亿斤,杂豆0.03亿斤,薯类0.16亿斤。(4)杜蒙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29.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42万亩,旱田187.7万亩(主要包括玉米147万亩,大豆12万亩,杂豆10万亩,谷子2万亩,高粱11万亩,薯类1万亩,蔬菜2.5万亩,瓜1万亩,其它作物1.2万亩)。粮食作物产量26.8亿斤,水稻产量5.41亿斤,玉米产量19.12亿斤,高粱产量1.44亿斤,大豆产量0.55亿斤,杂豆0.17亿斤,薯类0.03亿斤,其它作物产量0.08亿斤。(5)大同区:农作物种植面积108.6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0.16万亩,旱田108.48万亩(主要包括玉米55.63万亩,大豆0.46万亩,杂豆4.02万亩,谷子1.74万亩,高粱3.38万亩,蔬菜14.55万亩,瓜6.07万亩,药材12.02万亩,其它作物10.61万亩)。粮食作物产量11亿斤,水稻产量0.004亿斤,玉米产量10.2亿斤,高粱产量0.63亿斤,大豆产量0.01亿斤,杂豆0.07亿斤,其它作物产量0.003亿斤。(6)萨尔图、让胡路、龙凤和红岗合计:农作物种植面积72.7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0.23万亩,旱田72.51万亩(主要包括玉米37.7万亩,大豆9.42万亩,杂豆0.54万亩,蔬菜5.1万亩,瓜1.49万亩,其它作物18.26万亩)。粮食作物产量3.3亿斤,水稻产量0.02亿斤,玉米产量2.77亿斤,大豆产量0.31亿斤,杂豆0.01亿斤,其它作物产量0.19亿。(二)棚室经济棚室建设稳步推进。2013年,全市新建棚室3.75万栋(温室11154栋、大棚26423栋),总量达到24万栋。千栋以上规模园区发展到54处,形成了大同提子,福兴蕃茄,红岗花卉,温泉果蔬,民意、永胜西甜瓜等10个特色产业区。市场体系逐步完善。6000平米的肇州果蔬仓储交易中心、3100平米的林甸县果蔬物流中心和1550平米的龙凤果蔬批发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大同建设的9座果蔬冷库1.1万平米、肇源民意1000平米、让胡路土金1600平米和龙凤刘高手1000平米果蔬冷库投入使用。配套项目如期完成。林甸润琦、让胡路区银浪牧场、红岗区太平山3处棚室园区排水工程和林甸润琦、四季青温泉新城2处棚室返碱治碱项目顺利完成。果蔬供应明显增强。2013年棚室果蔬总产量达到35亿斤,全市需求量12亿斤,自销量9.6亿斤,淡季外进量2.4亿斤,旺季外销量25.4亿斤。冬淡季由过去的6个月缩短到4个半月,冬淡季果蔬自给率由原来不足40%提高到60%。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先后发展大同井园果蔬合作社、肇源福兴蔬菜合作社、林甸双阳河果蔬合作社等100余个棚室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达到1200多人,棚室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三)畜牧产业截至2013年底,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2333.6万头只,比2012年增长1.9%(其中奶牛、肉牛、生猪、羊、禽存栏分别达到57万头、28.5万头、196万头、132.6万只、1919万只,比2012年分别增长-5%、24.1%、14.5%、9%、0.2%);畜禽出栏总量达到5665万头只,比2012年增长12%(其中肉牛、生猪、羊、禽出栏分别达到34.885万头、244.4万头、100.7万只、5285万只,比2012年分别增长18.6%、10.5%、4.6%、12.2%);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2.5万吨,比2012年增长2.3%(其中肉37.8万吨、蛋11万吨、奶173.7万吨,比2012年分别增长11.7%、7.6%、0.1%);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6.13亿元,比2012年增长7.8%。(四)绿色食品201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375亿元增长20%;利润22.5亿元、增长25%;税金16.7亿元,增长19.3%。龙头队伍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8家,其中省级龙头27家,年销售10亿元以上龙头达到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年综合加工能力800万吨,实际加工销售农副产品455万吨。五大园区快速发展。肇州杏山、杜尔伯特德力格尔、肇源大广、林甸空港、大同新河等5个骨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不断壮大,其中杏山工业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德力戈尔工业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推进园区。四大产业链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展华、博润为骨干龙头的粮食产业;以伊利、大庆乳品厂为骨干龙头的乳品产业;以金锣、文国为骨干龙头的肉食产业;以天源、隆赫达为骨干龙头的果蔬产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品牌建设取得实效。目前,全市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标识480个,其中绿色62个、有机22个、无公害396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商标57件,其中著名商标35件、驰名商标1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三、合作组织情况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是我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基础。目前以农民牵动的新型主体虽然不多,但以专业大户、村集体、村干部牵头领办合作社的比较多,成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重要推动力量。数量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底,我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如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15个,其中经营3000亩以上的种植业合作社(含农机合作社)162个;经营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含家庭农场)232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断增加。今年全市农村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173.7万亩,比上年增长82.8%,增幅全省居首。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2.6%,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200亩以上经营主体发展到2672个,比上年增长91.5%,其中:经营3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到61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33.1万亩;经营1万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达到17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23.6万亩。现代农机合作社迅速成长。截至2013年底,我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个,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全部依法分配,土地规模经营逐步扩大。共装备各类农机具730台套,实现自营耕地21.96万亩,社员1226人,2013年2013年春耕生产完成作业面积51万亩,秋季收获53.48万亩,秋整地34.28万亩,纯盈利2127万元。全市共有91个种植业合作社申报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第一批已通过验收9个,其它申报合作社在等待第二批验收。四、水利情况(一)水土资源大庆地区水资源主要包括松嫩两江过境水量、乌裕尔河双阳河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206.2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32.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2.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06亿立方米。现状用水总量20.65亿立方米(地表水供水量13.8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6.84亿立方米),其中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6.1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2.23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2.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17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尤其是城市水资源总量只有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有169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二)农村水利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抗旱水源机电井17886眼,小型集蓄水工程138处,蓄水能力6500万m;累计配套喷灌设备16680套,配套发电机组1770套,旱田节灌面积达到341万亩;沿江灌溉提水泵站共计29座,已建成农用水库26座。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2033处,受益人口102万人。全市农村饮水村屯自来水普及率已由2000年以前的16.3%提高到目前的75%。(三)防洪减灾松嫩两江河道在我市境内总长384公里,其中松花江流经我市境内124公里,嫩江流经我市境内260公里。松嫩两江堤防境内总长208.97公里,其中嫩江堤防长99.43公里,松花江堤防长104.781公里。目前松嫩两江国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配合尼尔基水库运行调度,两江堤防标准提高到35年一遇。通过达标建设,未来两江国堤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标准。大庆地区防洪工程北起双阳河,南抵松花江,是承担双阳河洪水、明青坡水和大庆平原区间来水蓄泄任务的一项大型防洪工程。修建的双阳河水库和王花泡、北二十里泡、中内泡、库里泡四座大型滞洪区,可调蓄洪水约10亿立方米。油田和城市内部排水工程的中央排干、西排干、东排干、东二排干,总长190公里,可将主城区洪水通过安肇新河下泄入松花江。未来通过大庆地区防洪工程提高标准建设,总投资7.5亿元(已完成投资2.4亿元),主城区和主力油田部分防洪标准将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四)城市供水大庆市主城区设计日供水能力157.34万立方米,2013年实际日供水量90.26万立方米。有4座地表水源地,年蓄水总量5.42亿立方米,其中大庆水库1.39亿立方米,红旗水库1.06亿立方米,龙虎泡水库2.48亿立方米,东城水库0.49亿立方米。与地表水源工程配套水处理厂6个,现有地下水水源地工程13处,年供水能力1.65亿立方米。(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大庆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三引”工程引用嫩江水。“三引”工程设计多年平均引水总量19.71亿立方米,年供给大庆总水量11.34亿立方米。其中北引工程供给水量每年1.65亿立方米,中引工程供给水量每年7.4亿立方米,南引工程供给水量每年2.29亿立方米。按照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近年来关停5座地下水源地,同时加大非法开采地下水执法力度,使地下水降落漏斗的面积和埋深都有明显的恢复和改善,漏斗影响面积由5560平方公里缩小稳定在375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55米回升到25米,平均上升30米。(六)水环境保护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水功能区划和入河排污口监管为平台,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手段,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和河湖湿地保护统筹管理的综合保障体系。全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163座,生化污水处理站1座,年处理能力4亿吨,含油污水处理率100%,市区主要工业污水处理率95%。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8座,日处理能力44万吨,处理率达到70%。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主城区40个湖泡中已有19个得到综合整治。大庆市2006年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经过几年努力,在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201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8立方米,水田灌溉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主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