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 第六章.ppt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2 第六章.ppt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2 第六章.ppt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2 第六章.ppt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2 第六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土地,工业革命,原始,人地矛盾,的平衡,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废弃物,(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发展与人口,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_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_原则、持续性原则、_原则。,生态持续,社会持续,公平性,共同性,【点睛】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追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严峻挑战(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庞大的_不足_严重,人口压力,人均资源,环境污染,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环境无害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点睛】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考点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问题导引】1.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臭氧层?2.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请指出它们的成因及危害。,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3.全球性淡水资源短缺问题(1)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2)分布:非洲、西亚、我国的北方地区。(3)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威胁人类的生存。(4)措施:提高利用率,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水循环利用。,【对点演练1】2011年10月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会议在韩国召开,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这在亚洲受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响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有着特殊意义。据此回答(1)、(2)题。,(1)在韩国召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会议,说明()韩国保护湿地和防治荒漠化成效显著韩国荒漠化面积最大东北亚地区没有荒漠化土地东北亚地区的荒漠化正在快速蔓延A.B.C.D.(2)目前,防治亚洲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是()A.禁止放牧B.恢复植被C.人工降水D.发展经济,【解题指南】(1)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如亚洲受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响日趋严重等。(2)韩国地处朝鲜半岛南部,是一个半岛国家,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会议在韩国召开说明韩国在治理荒漠化方面成效显著,值得与会各国借鉴经验。(3)造成亚洲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但目前人为原因影响最大,特别是乱砍滥伐、过度垦殖等对植被的破坏,因此防治的最有效的措施要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解析】(1)选C,(2)选B。第(1)题,韩国过去遭受殖民统治并发生了朝韩战争,国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在全体国民的努力下,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山地的绿化;东北亚地区的荒漠化正在快速蔓延,沙尘暴每年造成了巨大损失。第(2)题,在防治荒漠化过程中生物措施应用最为广泛,即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治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师生互动】除了上述环境问题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拓展延伸】1.赤潮(1)成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大海。(2)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3)危害: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4)对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2.生物多样性减少(1)成因:过度狩猎,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2)分布:全球。(3)危害:基因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衰退,药用植物减少,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下降。(4)对策:保护生态系统及栖息地,禁止滥伐森林、捕猎野生动物。,考点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导引】1.我国为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请列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循环经济的案例。,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2)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延伸】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比较,【对点演练2】(2012江苏地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B.C.D.(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B.C.D.,【解析】(1)选D,(2)选A。第(1)题,方式既可以产生沼气,充当生活能源,又可以产生沼渣和沼液充当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大面积焚烧秸秆,首先产生大量烟尘,引起大气污染;其次秸秆中的有机质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热量,造成了资源浪费。,【答题规范】环境问题的答题规范【典例】下图为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资(能)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环境中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急剧上升,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请你列出三种严重的环境问题。(2)根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与现状,请你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学会提炼信息,抓住关键词“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急剧上升”。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氟氯烃排出量急剧上升,四个量的变化引发四类环境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组织答案。(2)措施要结合上面的环境问题,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氟氯烃排出量逐年增加,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二氧化碳排出量逐年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淡水消耗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紧张或局部地区出现水资源枯竭。(2)大力植树造林;研究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研制无氟冰箱,减少氟氯烃的排放量;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阅卷人点评】得分要点(1)必须体现“氟氯烃”、“二氧化碳”、“淡水”及“能源”几个关键词,分析其变化及带来的影响。(2)针对措施,要结合上面问题,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