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胡瑗的治国训民及其教育主张_第1页
浅析胡瑗的治国训民及其教育主张_第2页
浅析胡瑗的治国训民及其教育主张_第3页
浅析胡瑗的治国训民及其教育主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胡瑗的治国训民及其教育主张 论文摘要:胡瑗在继承孔孟政治理想的基础上,更重视“王道”社会实现手段的多样化,重视为现实社会服务。胡瑗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播圣人之道,所以他高度重视“圣化”的治国作用。因此,他主张一方面要知人善任,广纳天下贤才;另一方面要依靠教育,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论文关键词:胡瑗;学校教育;圣人之道;治国贤才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海陵人,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与孙复、石介合称为“宋初三先生”。胡瑗的教育目的就是实现“王道”社会的理想,并在继承孔孟政治理想的基础上,重视“王道”社会实现手段的多样化,重视教育为现实社会服务。 一、启发愚蒙,统一万民 胡瑗大兴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启发愚蒙,统一民众的思想和意志。胡瑗认为,教育是行天下大道之举。他说:“天之所以生圣人者,必将有以益于天下,而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举天下之教化,行天下之大道也。” 在治理国家这一重大问题上,胡瑗一直强调刚严互济。他说:“利物足以和义者,言君子法天霜露之气而成就万物皆有其渐,故始以仁义礼乐教之、导之,然民有不令不肖者,虽善教之,而终不能迁,则必用刑罚以整齐之,使不至于乱,而皆得其利又以渐而成治,使天下之物各得其宜也。”显然,在行仁义礼乐之教与用刑罚以齐之的关系上,胡瑗更强调仁义礼乐之教。就兵伐来说,兵乃凶事也,非不得已绝不使用。他举例说:“秦之始皇,汉之孝武,隋之炀帝,皆贪一时之欲,恃一己之威,穷兵黩武,长征远伐,使天下之男死不得缘南亩,天下之女疲不得就蚕室,而劳于馈饷,流离四郊,以至老母吊其子,幼妇哭其夫,怨毒之气彻于骨髓,愁痛之声沦于肠胃,此皆为寇不利之明效也。”明所以治理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办好教育,并通过广泛的教育活动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学校要发挥启发愚蒙、去恶扬善的作用。胡瑗继承了的传统思想,强调改过迁善,所以他反复强调教育要引导人们“进善除恶”。胡瑗的这一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他说:“圣人之治天下,将禁民之邪,制民之欲,节民之情,止民之事,必于其利害未作,嗜欲未形,未为外物之所迁,而其心未动之前先正其心,而不陷于邪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靠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当有人已萌生邪念之时,如果教育能日以善德闻于不善之人,就会使之日迁于善,日除于恶。 其次,学校教育要发挥统一国家意志的作用。胡瑗认为, _要统一民众的思想,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就要通过教育来改善民风,让“万民之众”服从国家的统一要求。他说:“学校之兴莫过于三代,而三代之兴莫过于周。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合,影响之随,教化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而对三代之后的不正之风予以坚决批判:“三代而下,言治者称汉唐,然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汉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唐之文则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则于教化固可知矣。”为此,他倡导用统一的思想如“六德”、“六行”、“六艺”等来教化民众,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的民众学会自我节制,处困而不动心、不思邪,“以仁义道德充积于中”。 再次,学校教育要发挥归顺民心的作用。他说:“以圣贤之道,设为仁义之教;礼乐之化,以渐以摩,使之入人之肌肤,藏民之骨髓,然后天下之人皆合心毕虑,感悦于上也。”胡瑗极力主张大兴地方官学,提高民众的封建道德,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以实现太平盛世的目的。他认为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播圣人之道。他说:“圣贤之人非苟柔邪佞媚,以取悦于天下之人,盖上之临下以仁义之化,行已之道,兴天下之利耳。”所以他主张用“仁”来教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仁义”的教育推广。他说:“蛊,坏也。盖言三虫食一皿,有败坏之象。又言谷之积久腐坏者败变而为飞虫,亦蛊败之象。夫物既蛊败,则必当修饰之。以人事言之,则是风俗薄恶、教化陵迟而不纲纪也。方此之时,圣贤之人必以仁义之道施为而拯治之也。”对刚刚遭遇动乱之苦的天下百姓,更应该施以教化。他说:“夫圣贤之所以往伐首恶者,将以正天下之民也,其恶既除,其民如苏,固不可加之暴猛峻之刑,以益苦之也,何则?夫民之被害既已久矣,染恶亦己深矣,故非亟而可拯也。必须化之以渐抚之,以慈与之解其倒悬,然后以渐而正之可也。”胡瑗认为,教民的最终目的是使民感悦,归心于君王。而要使天下人对自己信服,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兴仁义之教化。显然,胡瑗己把仁义道德教育看成了救国的良方。 此外,学校教育要发挥促进 _加强自我修养的作用。胡瑗继承了的思想,他特别强调“正己”,尤其要求 _以仁德正身、正天下。他说:“圣贤君子当是时,欲复有所济,使民心之安,教化之兴宜以仁义之道拯救之,是必先正其身,然后正朝廷朝廷正,然后正天下;必使天下人民事物各得其济而获亨通也。”从统治的角度来说,只有以德治国,才可以行尧舜之治,使百姓长寿幸福。他说:“君子有道德,可以升进而济天下之民若王者有至圣聪明之资,能察己之道德以升进于位而任用之,使其道行于天下,致君子于尧舜,跻民于仁寿,则君臣上下罔不赖其德而受其福庆也。”从具体行事人的角度来说,“君子之人,凡能畜积其德,韬藏其器,则无有括结凝滞之事,如是则沛然莫之能御也,以至凡有所施为,有所动作,必有所获,所在必有所成功”。从对个人影响的角度来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