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师中心稿)_第1页
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师中心稿)_第2页
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师中心稿)_第3页
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师中心稿)_第4页
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师中心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师中心稿) 杨志宏 复习目标 一、 明确考试要求及题型特点; 二、 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三、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四、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复习设想 诗歌鉴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题型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作为该专题的第一轮复习,结合考试要求总结古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一般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探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然后,补充诗歌鉴赏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 明确考试要求及题型特点 文学鉴赏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文学性有加大的趋势。考试说明中对文学鉴赏的考查要求很明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从题型看,诗歌鉴赏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其难度自然增大了。 二、 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1、 形象 诗中的形象一般指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它是营造意境的要素。它既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也指诗中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例题(一):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1)、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统一的意境。这种意境的特征是什么? (2)、这种意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方法小结:把握诗歌形象特征,揣摩优美意境。 2、 语言 由于作家的生活阅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不尽相同,因而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般有清新、质朴、绮丽、含蓄、简练等。 例题(二): 题 君 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简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方法小结:咀嚼诗歌精练语言,品味语言独特风格。 例题(三): 采 莲 曲 刘方平 落 日 清 江 里,荆 歌 艳 楚 腰。 采 莲 从 小 惯,十 五 即 乘 潮。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艳”一字传神,耐人寻味。为什么? (2)本诗中作者是怎样逐层写采莲女的? 3、 表达技巧 我国古代的诗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的作品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常见手法: (1)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如山居秋暝;托物言志,如石灰吟;怀古伤今,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例题(四) 题破山寺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本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 表现手法: 、衬托。在诗歌创作中,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例题(五)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简析本诗的衬托手法。 用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传递作者丰富的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题(六) 小 重 山 岳飞 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时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下阕结尾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例题(七)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亭山,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娥眉曾有人妒:指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1)、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 (2)、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方法小结:分析鉴别艺术手法,明辨其艺术效果 4、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包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和感情两方面,对于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品析诗句的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去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中典故的出处及内涵。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才能去探析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诗人处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就必须了解石头城是南朝时的繁华都城。因此,准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要知人论世,寻典溯源。 三、 课堂练习: 例题(八)(xx年全国卷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例题(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