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量(培训教材)模板PPT课件_第1页
机械测量(培训教材)模板PPT课件_第2页
机械测量(培训教材)模板PPT课件_第3页
机械测量(培训教材)模板PPT课件_第4页
机械测量(培训教材)模板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测量,技能鉴定课程之,.,2,课程内容,第一章常用量具使用第二章量具综合实操第三章齿厚测量及螺纹三针测量第四章形状部品测量方法及计算(2级以上),.,3,常用量具使用,第一章,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百千分表内径器(缸径规)角度尺,.,4,1,游标卡尺,.,5,内径测量面,固定螺钉,主尺,主尺刻度,深度尺基准面,深度尺,外径测量面,推把,游标尺刻度,游尺,2、游标卡尺的外观结构,.,6,内径测量爪:用来测量孔的内径、槽的宽度等尺寸,外径测量爪:用来测量工件的外径、厚度、高度等尺寸,深度尺:用来测量孔、台阶高度、深度尺寸,原理:通过往复移动游标尺,从主尺与游标尺刻度读取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包括外部尺寸、内部尺寸、深度尺寸),3、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及用途,.,7,计测器使用遵循的原则:计测器的精度比被物测的精度高510倍(一般情况),游标卡尺的应用举例,4、游标卡尺测量精度的应用范围:,.,8,最常用类型,a,b,主尺,游尺,a,主尺刻度值,b,游尺刻度值,n,i,游尺刻线数,游标分度值,刻度原理:,i,当主尺(N一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时,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之差。即I=a-b,i,5、游标卡尺刻度原理,.,9,2mm,a,b,1.95mm,主尺,游尺,a,主尺刻度值,b,游尺刻度值,n,i,游尺刻线数,游标分度值,当主尺(2N一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时,游标的分度值为主尺2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完之差。即I=2a-b,i,刻度原理:,i,.,10,I=a-b=1mm-0.98mm=0.02mm(读取刻度间隔),0.98mm,1mm,a,b,设主尺的每格宽度为a,游尺的每格宽度为b,I为分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当主尺(N一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时,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之差。即I=a-b,把49mm,50等分,每等分是0.98mm,主尺,游尺,6、游标卡尺读数原理,.,11,0,50,75,25,39mm,20格,0,o,1,设主尺的每格宽度为a,游尺的每格宽度为b,I为分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当主尺(2N一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时,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2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完之差。即I=2a-b,2mm,a,b,1.95mm,I=2a-b=2*1mm1.95mm=0.05mm,把39mm,20等分,每等分是1.95mm,主尺,游尺,.,12,先读取通过游标尺刻度上“0”刻度线对上左边的主尺整数刻度值(即主尺刻度值);再找到游标尺和主尺刻度重合的刻度线,数刻度线左边的游标尺刻度格数,用格数乘卡尺的分度值,即为游标尺刻度值;将主尺刻度值加上游标尺刻度值,即为测量值。,6mm,17格,170.02mm0.34mm,0.02mm,主尺刻线,游尺刻线,0,10,20,30,40,50,0,1,2,3,4,5,6,7,8,0,9,0.05mm,5mm,180.05mm0.90mm,18格,7、游标卡尺读数例,.,13,8、游标卡尺使用方法,卡尺的检查,使用前,检查卡尺是否清洁,测定面和刻度之间滑动是否顺畅;对齐尺身和游标零位,间隙应小于0.006mm;本尺和游标间配合紧密但卡尺仍能顺利滑动,各测定面完好无损,测量正误,.,14,1、游标卡尺的构造,2,高度游标卡尺,右图为标准的高度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高度尺的主要用途有:测量高度和划线,测量高度时使用的是划针的下端面,使其紧靠测量部品顶端,读出高度值,划线时使用的是划线针的一角,先调整好所需的划线高度,紧固螺钉划线高度游标卡尺根据测量范围不同分为150、200、250、300、600、1000mm等,,.,15,2、高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使用前,检查卡尺是否清洁,测定面和刻度之间上下滑动是否顺畅;确认划线的前端是否已磨损或破损;放在平台上,移动游尺接触平台,检查量爪是否与平台的平面密切结合,检查量爪下端的平面是否磨损用划线针测定物品高度时,用力要适当,避免用力过大损伤量爪,用力过小未紧密接触测定面产生误差目视读取读数时,为避免产生视觉误差,视线要与读数面垂直平齐。,.,16,规格(外径千分尺)025mm2550mm5075mm75100mm,外径千分尺:用来测量外径与形位误差,公法线千分尺:用来测量外合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数显千分尺:用来测量外径与形位误差,读数方便,种类,3,外径千分尺,1、规格及种类,.,17,2、外观结构,.,18,通过螺旋传动,将被测尺寸转换为丝杆的轴向位移和微分套筒的圆周位移,从固定套筒刻度和微分套筒刻度上读取测量头和测杆测量面间的距离。,3、工作原理,.,19,刻度:固定套筒最小刻度间隔:1格=0.5mm微分套筒最小刻度间隔:1格=0.01mm(微分套筒旋转一周,测杆轴向位移为0.5mm,即:固定套筒刻度1格),4、刻度原理,.,20,以微分套筒的基准线为基准读取左边固定套筒刻度值,再以固定套筒基准线读取微分套筒刻度线上与基准线对齐的刻度,即为微分套筒刻度值,将固定套筒刻度值与微分套筒刻度值相加,即为测量值。,5、读数方法,.,21,尺架,测头,工作原理:通过螺旋传动,将被测尺寸转换为丝杆的轴向位移和微分套筒的圆周位移,从固定套筒刻度和微分套筒刻度上读取测量头和测杆测量面间的距离。,4,内径千分尺,1、外观结构和工作原理,.,22,刻度:固定套筒最小刻度间隔:1格=0.5mm微分套筒最小刻度间隔:1格=0.005mm(微分套筒旋转一周,测杆轴向位移为0.5mm,即:固定套筒刻度1格),2、刻度原理,.,23,以微分套筒的基准线为基准读取左边固定套筒毫米数和半毫米数,再以固定套筒基准线读取微分套筒刻度线上与基准线对齐的刻度,即为微分套筒刻度值,将固定套筒刻度值与微分套筒刻度值相加,即为测量值。,3.5mm,=,0.350mm,3、读数方法,.,24,短指针,大刻度盘,外壳,保护帽,轴杆,测杆,测头,限位指针,限位螺钉,长指针,小刻度盘,5,百分表,1、外观结构,.,25,通过测杆上齿条与齿轮的传动配合,将测杆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指针的角度偏移,根据指针偏移的角度,从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2、工作原理,.,26,刻度:大刻度盘最小刻度间隔:1格=0.01mm小刻度盘最小刻度间隔:1格=1.0mm(长指针旋转一周,短指针旋转一格,即:1mm),0.01mm,1.0mm,3、刻度原理,.,27,绝对测量法以基准平面为基点,测量物体的实际尺寸,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取测量值。,步骤1、将百分表固定在表座上使测杆受力,调整表筐使指针与“0”刻度线对齐。(如图),步骤2、将被测物放入测杆下端,刻度盘指针发生偏移,从指针偏移量在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如图),即:4格0.01mm/格0.04mm,4、测量及读数方法,.,28,相对测量法(工件比基准大)将已知尺寸的基准规放入测量头下端,设定基准刻度“A”再将被测物放入测量头下端读取数值“B”,测量值C=“A+B”。,步骤1、将百分表固定在表座上,将基准规放入测头下端使测杆受力,调整表筐使指针与“0”刻度线对齐。(如图),步骤2、将被测物放入测杆下端,刻度盘指针发生偏移,从指针偏移量在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将读取的数值加上基准规的尺寸,即为测量值。(如图),即:10mm+(4格0.01mm/格)10.04mm,10.0mm(A),B,C,.,29,相对测量法(工件比基准值小)将已知尺寸的基准规放入测量头下端,设定基准刻度“A”再将被测物放入测量头下端读取数值“B”,测量值C“=A-B”。,10.0mm(A),步骤1、将百分表固定在表座上,将基准规放入测头下端使测杆受力,使大指针为“0”小指针在小刻度盘的中央(小指针的位置根据工作的尺寸而定)(如图),步骤2、将被测物放入测杆下端,刻度盘指针发生偏移,从指针偏移量在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将读取的数值与基准规的比较,即为测量值。(如图),即:10mm-(1+96格0.01mm/格)8.04mm,大指针位置,小指针位置,122,大指针位置,小指针位置,B,C,.,30,大刻度盘,测头,测杆,轴杆,外壳,长指针,小指针,小刻度盘,保护帽,分度值,量程,6,千分表,1、外观结构,.,31,通过测杆上齿条与齿轮的传动配合,将测杆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指针的角度偏移,根据指针偏移的角度,从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2、工作原理,.,32,刻度:大刻度盘最小刻度间隔:1格=0.001mm小刻度盘最小刻度间隔:0.2格(长指针旋转一周,短指针旋转0.2格,即:0.2mm),0.001mm,0.2mm,3、刻度原理,.,33,绝对测量法:以基准平面为基点,测量物体的实际尺寸,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取测量值。,步骤1、将千分表固定在表座上并接触基准面使测杆受力,将大、小针指为零。(如图),步骤2、将被测物放入测杆下端,刻度盘指针发生偏移,从指针偏移量在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如图),即:155格0.001mm/格0.155mm,4、测量及读数方法,.,34,相对测量法(工件比基准块大的测量)将已知尺寸的基准规放入测量头下端,设定基准刻度“A”再将被测物放入测量头下端读取数值“B”,测量值“A+B”。,步骤1、将千分表固定在表座上,将基准规放入测头下端使测杆受力,使大小使指针与“0”刻度线对齐。(如图),步骤2、将被测物放入测杆下端,刻度盘指针发生偏移,从指针偏移量在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将读取的数值加上基准规的尺寸,即为测量值。(如图),10.0mm(A),即:10mm(0.2+1550.001mm/格)10.355mm,B,C,.,35,(3)相对测量法(工件比基准块小的的测量)将已知尺寸的基准规放入测量头下端,设定基准刻度“A”再将被测物放入测量头下端读取数值“B”,测量值C=“A-B”。,15.0mm(A),假定此工件比基准小,步骤1、将千分表固定在表座上,将基准规放入测头下端使测杆受力,使大指针与“0”刻度线对齐,小指针在量程的中央(根据工件的实际值设小指针的位置)。(如图),步骤2、将被测物放入测杆下端,刻度盘指针发生偏移,从指针偏移量在刻度盘上读取测量值,将读取的数值与基准规的比较尺寸,即为测量值。(如图),即:15mm-(0.2+990.001mm/格)14.701mm,B,C,.,36,7,内径器(缸径规),1、外观结构,百千分表,紧固螺钉,导向杆,活动测头,内径器主要用于测量圆柱形内孔尺寸和几何形状误差,测量方法为比较测量法,所以配合内径器使用的还有各种标准内径块,各种规格的内径表均有整套的可换测头,主要的规格有:1018mm、1835mm、3550mm、50100mm、100160mm、160250mm等等,.,37,2、测量方法,在测量前,先校正零位,将活动测头放入环规内,再放入可换测头,使测杆与孔壁垂直,找出指针的“拐点”,转动百分表,使零线与指针的“拐点”处重合,再摆动几次,检查零位是否稳定。测量孔径时操作方法相同,读数时,如果正好指在零位,说明被测孔与环规尺寸一致。若小于环规孔径,指针顺时针方向转动,反之,逆时针方向转动,偏离值及两者之差,读数方法与百分表相同。,.,38,7,角度尺,1、90度角度尺,透光间隙与垂直度平面度,刀口角尺,宽座角尺,.,39,2、游标万能角度尺,游标万能角度尺是由主尺和游标两部分组成,其读数原理与游标卡尺相似,不同的是角度尺的读数是角度单位值,如上图所示,主尺两条刻度间的角度值为1,主尺两格和游标尺1格的差值为5先读出度值,主尺上可见为26,再读分值,对准的线为30,相加得到2630,.,40,万能角度尺的测量与使用:测量范围0320度左图分别为(1)050度(2)50140度(3)140230度(4)230320度的测量调整方法,(1),(2),(3),(4),.,41,量具综合实操,第二章,测量部品1测量部品2测量与计算千分尺器差(误差测量)千分尺平行度及平面度测定,.,42,1,测量部品1,测量尺寸共13个,所用量具:110M:外径千分尺按测量范围025mm2550mm5075mm1113H:高度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结果与偏差0.001mm=1.8分0.002mm=1.5分0.003mm=1.2分0.003mm以上=0分,高度游标卡尺结果与偏差0.02mm=1.8分0.04mm=1.5分0.06mm=1.2分0.06mm以上=0分,测量评定标准,.,43,2,测量部品2,测量尺寸共10个,所用量具:15N:游标卡尺67M:外径千分尺89H:高度游标卡尺10C:内径器,游标卡尺结果与偏差0.02mm=1.8分0.04mm=1.5分0.06mm=1.2分0.06mm以上=0分,内径器结果与偏差0.002mm=1.8分0.003mm=1.5分0.003mm以上=0分,测量评定标准,.,44,3,测量部品3,2M,1M,3H,4H,5计计算中心距离,测量尺寸共4个需计算尺寸1个,所用量具:12M:外径千分尺025mm34H:高度游标卡尺5计:计算中心距离,计算方法:5计=4H-3H-(2M/2)+(1M/2)由于千分尺读数为0.001,而游标卡尺读数为0.01,故计算的结果四舍五入,例:测量1M为10.556,2M为9.9983H为21.03,4H为102.14,则5计=102.14-21.03-(9.998/2)+(10.556/2)=81.38981.39,.,45,4,外径千分尺器差测定,器差量具:外径千分尺025mm所给标准量块:5mm、10mm、15mm、20mm、25mm要求:根据标准量块校对千分尺的误差,校对方法:左手握住量块使标准面对准千分尺测砧,然后旋动测杆,使其紧贴量块,切忌用力过猛,读取此时的测量值,误差=测量值-标准值,例:测量5mm的标准量块,读数为5.003则误差为=5.003-5=+0.003,0.003,.,46,5,平面度及平行度测定,测量平面度工具:平晶此种平晶的规格有:0.1和0.2两种,说明:如干涉条纹为圆圈的,如图2,说明被测面平面度良好;如出现一条条纹,如图1,则通过计算条纹数计算平面度,图1,图2,测量平行度工具:平晶此种平晶成套的,一套4个:,说明:平行度的测量计算干涉条纹数,如左图,该千分尺的平行度为两面平面度之和,测杆面3条,测砧面1条,合计4条,平行度为1.28m(40.32m),.,47,齿厚测量及螺纹三针测量,第三章,齿轮的基础知识齿厚测量方法及计算螺纹的基本知识螺纹三针测量法,.,48,1,齿轮的基础知识,基本尺寸的名称和符号,齿数:在齿轮的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用z表示;齿槽宽:在齿轮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称为齿间或齿槽,一个齿槽两侧齿廓之间的弧长称为该圆上的齿槽宽,用ek表示;齿厚:在半径为rk的圆周上,一个轮齿两侧齿廓之间的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