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编写技巧技术要点与案例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信息网培训部2010-10-24,2010年(国内、国际)环境风险评价专业技术与相关软件高级研修班,授课主要内容,(一)环境风险评价的依据及目的(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原则(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一)环境风险评价的依据及目的,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15日;,(一)环境风险评价的依据及目的,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2006年1月23日;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669号,2006年2月15日。,(一)环境风险评价的依据及目的,评价目的:根据导则以及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要求,进行项目的环境风险排查工作和环境风险专章编写,从物料贮运、生产工艺各操作单元全过程和设备等方面因素,分析项目潜在的事故环境风险,预测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可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力求将环境风险减至最低程度。,(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原则,环境风险评价应遵循规划符合性、全过程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规划符合性:应根据规划环评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要求,论述项目环境风险与规划环评的符合性与一致性(布局,影响范围,风险控制水平等)。全过程性:应对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乃至废弃等各种进入环境的途径进行全过程分析,重点分析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原则,科学性:应调查收集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的风险事故资料,最大可信事故的选取要有充足的依据,预测模型及参数的选择要恰当。针对性:应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提出具体、合理、可行、可靠的事故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原则,实用性:应对关键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分析过程应清晰明了,分析结果应简洁,必须给出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可接受水平,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相关措施和建议,落实投资概算,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风险管理及检查。,(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1.环境风险专章检查(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否按风险评价导则要求编制了环境风险评价专篇。(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应急预案和事故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得到实施。,(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2.环境敏感性排查(1)明确各环境保护目标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方位,提供相关图件。(2)项目选址选线是否位于江河湖海沿岸,环境风险是否涉及临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区域,按环境风险涉及的范围进行排查,明确保护级别。(3)人口集中居住区和社会关注区(如学校、医院等)按5公里排查,查明人口分布,核对厂址合理性论证是否充分。,(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3.危险性物质排查(1)按物质危险性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表1)、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重新判定生产、贮存、运输、“三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性物质。(2)说明危险性物质的贮存量和加工量。,(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3)对所识别危险性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表述中是否有危险性物质毒性消除的措施。(4)事故处理过程是否有伴生/次生污染。,(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4.危险源排查(1)按工艺过程、生产单元及易发生泄漏的重要设备,重新判定危险源是否有遗漏。(2)事故连锁效应和事故重叠引发继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3)本行业的设计规范是否与防范环境风险相适应。(4)说明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5.环境风险削减措施排查(1)核查项目各种污水装置的处理能力、各种事故池、监控池的实际容量,各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以及最终排放口,是否设置消防水收集系统,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是否安装切断设施,主体装置区和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储存区(包括罐区)是否设置隔水围堰等。(2)排放口处于重要的水流域的企业,是否制定事故状态下减少和消除污染物对流域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应对方案。,(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3)企业在发生事故、泄漏、爆炸等非正常状态下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的处理处置措施和可能排放去向。(4)是否分析了危险物质进入环境的途径,有否相应的控制措施,措施是否有效。(5)是否提出了伴生/次生污染防治措施,说明有效性。,(三)环境风险排查技术重点,6.除按导则要求检查事故原定应急预案和减缓环境损害后果的措施外,还应重点检查以下工作是否满足以下要求:(1)环评中环境监测计划的日常环境监测因子和频次能否满足事故监控要求。(2)事故应急环境监测方案是否满足应急需求。(3)事故泄漏后外环境污染物的消除方案。(4)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的消除措施。,(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的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应在报告书的总论中说明。,(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环境敏感区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环境敏感区。此外,建设项目下游水域10km以内分布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的,应视为选址于环境敏感区;建设项目周界外5km范围内、管道两侧500m范围内分布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等,应视为选址、选线于环境敏感区。,(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5个方面内容。一级评价应当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二级评价应当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及分析,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级评价应当进行风险识别,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一、风险识别1、环境保护目标识别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应对评价范围内的人口集中区、社会关注区、居民点、学校和医院、科研和行政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查并列表图示说明,说明及标明其方位、距离、人口分布等情况。,(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水环境保护目标:应根据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统分布情况,对有可能涉及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饮用地下水水井等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查并列表图示说明,说明及标明其设计取水规模、保护级别、方位、距离、供水人口等情况。,(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应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查并列表图示说明,说明及标明其方位、距离、野生动植物分布等情况。,(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物质危险性识别按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识别,包括对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持久性污染物、活性化学物质以及恶臭污染物等物质识别。应对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并列表说明,通过数量和危险程度的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重大危险源识别根据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名称及临界量情况,确定项目的重大危险物质;结合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对项目所有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判别存在重大危险物质的生产系统、贮存运输系统、相关的公用工程和辅助系统等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4、系统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a)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以图表给出单元划分结果,给出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b)危险源区域分布分析:按生产、贮存、运输、管道系统,确定危险源点的范围和危险源区域的分布。按危险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进行危险性分析。,(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5、事故识别分析a)根据物质的危险性识别、系统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结果,分析各潜在事故的类型、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可能途径和影响方式。b)潜在事故应当包括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事故。,(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二、源项分析1、源项分析内容根据潜在事故分析列出的事故,筛选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对最大可信事故给出源强和发生概率。,(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事故案例调查统计分析应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子行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以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针对已识别出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说明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尽量说明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情况,归纳工程项目的事故风险特征。,(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原则最大可信事故应当存在污染物向环境转移的途径。“最大”是指对环境的危害最严重,应当分别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信”应为科学、客观的设定,一般不包括极端情况(10-8)。同类污染物存在于不同单元,对同一环境要素的影响,可只分析其中一个单元发生的最大可信事故。,(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4、最大可信事故分析应根据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归纳统计法的分析结果,确定工程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及其类型、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可按导则附录A的推荐值确定。同时,应对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伴生、次生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事故连锁效应和事故重叠引发继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进行分析。,(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5、事故源强的确定(1)事故源强的确定原则和内容1)确定原则事故源强是为指导事故防范和风险应急的模拟情景设定,具有参考性;事故源强与重大危险源直接相关,能反映事故的最大可信危害后果,具有安全性。,(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事故源强设定应是在事故统计基础上的分析结果,具有客观性;事故源强设定应是在系统危险性分析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具有科学性;事故源强设定应是基于当前工业技术和经济水平基础上,具有合理性。,(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确定内容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对火灾、爆炸及泄漏三种风险类型进行事故源强的设定。事故源强参数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名称、排放方式、排放速率、排放时间、排放量、排放源几何参数等。,(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事故源强确定方法1)事故源强设定采用计算法和经验估算法计算法适用于以腐蚀或应力作用等引起的泄漏型为主的事故;经验估算法适用于以火灾爆炸或碰撞等突发事故为前提的危险物质释放。,(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物质泄漏量的计算a)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速率的计算可采用导则附录B推荐的方法。b)物质泄漏时间应结合建设项目生产实际情况考虑,一般可按530分钟计。泄漏物质形成的液池面积以不超过泄漏单元的围堰(堤)内面积计。,(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c)裂口面积按事故实际裂口情况或按导则表B.2选取。d)泄漏液体的蒸发速率计算可采用附录B推荐的方法,蒸发时间应结合物质特性、气象条件、工况等情况考虑,一般可按1530分钟计。,(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经验法估算物质泄漏量a)以火灾爆炸突发因素为前提的事故引起的物质泄漏量火灾爆炸事故危害除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等直接危害外,未完全燃烧的危险物质在高温下迅速挥发释放至大气,燃烧物质燃烧过程中则同时产生伴生和次生物质。后两部分为环境风险分析对象。,(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未完全燃烧的危险物质释放至大气,按事故单元的危险物在线量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设定相应释放比例,见导则附录B中表B.5。火灾事故物质燃烧分解产物源强确定按燃烧分解反应估算,见导则附录B。,(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b)以碰撞等突发事故为前提的物质泄漏量1)船舶运输碰撞、触礁等事故,物质泄漏量按所在航道和港口区域事故统计最大泄漏量计。对无相似水域统计资料的事故,物质泄漏量按船的单舱载量比例计,见导则附录B中表B.6。,(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车载运输碰撞等事故,物质泄漏量按所在道路和地区事故统计最大泄漏量计。对无相似道路和地区统计资料的事故,物质泄漏量按单车载量比例计,见导则附录B中表B.6。3)装卸事故,泄漏量按装卸物质流速和管径及失控时间计算,失控时间按515分钟计。,(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4)管道运输事故按管道截面100%断裂估算泄漏量。应考虑截断阀启动前、后的泄漏量,截断阀启动前,泄漏量按实际工况确定;截断阀启动后,泄漏量以管道泄压至与环境压力平衡所需要时间计。5)泄漏液体蒸发量按导则附录B中表B.7估算。,(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三、后果计算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可采用烟团模式。对于重质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复杂地形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应对模式进行相应的修正。,(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计算参数选取a)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选取方法:利用最近3年中任一年的整年气象资料,对i危险物设定某一泄漏源强,分别逐时计算网格点和主要关心方向关心点的浓度,分别对计算结果排序并选出最大浓度。该浓度出现时间所对应的天气条件(风速、风向、稳定度等)即为i危险物对计算网格点和主要关心方向关心点的最不利气象条件。,(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b)混合层参数、地形参数、污染物衰减沉降等参数根据具体情况选取。c)扩散计算参数选取:事故泄漏释放时间30min;预测烟团扩散时间不低于6h;时间步长与网格距分辨率,随风速和离事故源距离不同,选取方法见导则附录D中表D.1。,(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预测模式(略)4)预测结果表达a)有毒有害物质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网格点最大浓度、时间和浓度分布图;b)网格点最大浓度及分布图中,LC50浓度和IDLH浓度包络线范围;给出该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情况;c)有毒有害物质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主要关心方向轴线最大浓度及位置。,(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预测1)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和方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包括事故直接导致的和事故处理处置过程间接导致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方式一般包括“瞬时源”和“有限时段源”。突发性事故产生的废水(含消防废水)得到有效处置,不排入外环境,需分析废水的性质、处置处理措施的适用性。,(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迁移转化特征分析对于纯有毒有害物质(1)直接泄漏的情形,需要分析其在水体中的溶解、吸附、挥发特性;对于纯有毒有害物质(1)直接泄漏的情形,需要分析其在底泥层的吸附、溶解特性。见导则附录C。,(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瞬时排放河流一维水质影响预测模式(有毒有害物质1)。(略)4)瞬时点源河流二维水质影响预测(有毒有害物质1)。(略)5)有毒有害物质(1)泄漏到河流中的影响预测模式。(略),(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6)油在海湾、河口的扩散模式。(略)7)有毒有害物在海洋的扩散模式。(略)8)应当给出有毒有害物质在关注点处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和影响范围内特征时段的浓度空间分布。对于开敞水域,应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在该水域的输移路径。,(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四、风险计算和评价1、风险值风险值按下式计算:,(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风险计算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如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乙烯、煤化工联合项目、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等)应考虑进行风险计算。对任一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只考虑急性危害的环境风险。,(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所造成的风险R按下式计算:R=PC式中:R风险值;P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事件数/单位时间);C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损害/事件)。,(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风险结果分析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RmaxRL认为环境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RmaxRL需要进一步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不可接受。,(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五、风险管理1、风险防范措施在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拟采取的防范防范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将防范措施的预期效果反馈给风险评价,以使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能够得到降低并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针对项目情况要提出防止事故有害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措施。,(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1)风险防范措施分析论证1)充分性分析分析项目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及依托措施是否涵盖了所有识别出的重大环境风险。风险防范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a)事故预防措施:加工、储存、输送危险物料的设备、容器、管道的安全设计;防火、防爆措施;危险物质或污染物质的防泄漏、溢出措施;工艺过程事故自诊断和连锁保护等。b)事故预警措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危险物料溢出报警系统;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火灾爆炸报警系统等。,(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c)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事故报警、应急监测及通讯系统;终止风险事故的措施,如消防系统、紧急停车系统、中止或减少事故泄放量的措施等;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的措施,如危险物料的消除、转移及安全处置,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风险较大的区域作地面防渗处理、设置安全距离,切断危险物或污染物传入外环境的途径、及设置暂存设施等。,(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d)事故终止后的处理措施:事故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措施,如污染的消防废水的处理处置。e)对外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如必要的撤离疏散通道、避难所的设置,重要生活饮用水取水口的隔离保护措施等,应提出要求和建议。,(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有效性分析针对环境风险事故的污染物量、传输途径、影响范围及受害对象等,从设计能力、服务范围及控制效果等方面,分析风险防范措施能否有效地防范风险事故的影响。对重要或关键的防范措施,如全厂性水污染风险防范措施等,应通过计算、图示说明论证结果。环境风险的防范体系要完整。,(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可操作性分析针对风险防范措施的应急启动和执行程序,分析其能否满足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的要求。4)替代方案经分析论证,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不能满足风险防范要求时,应提出替代方案或否定结论。,(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论证反馈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分析论证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源项分析及预测计算,对初始风险评价作修正,以确定在采取了风险防范措施之后,识别出的重大环境风险是否已降低并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及“三同时”检查内容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应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在设计、施工、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的落实要求。设计应保证设施的能力能满足防范风险的需要;施工应保证设施的安装质量符合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资源配置应能满足工程防范措施的正常运行。2)“三同时”检查内容凡经过论证为可实施的风险防范工程措施均应列为“三同时”检查内容,逐项列出。,(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应急预案1)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从环境风险防范的角度,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要求。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体现“企业自救、属地为主,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并与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明确环境风险三级(单元、项目和园区)应急防范体系。,(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对于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对依托企业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新建项目,应当明确事故响应和报警条件,规定应急处置措施。按导则表3对各级别应急预案提出要求。,(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六、风险评价结论与建议1、项目选址及重大危险源区域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其区域分布分析和事故后果预测,从环境风险角度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2、重大危险源的类别及其危险性主要分析结果给出项目涉及的重大危险源类别,主要单元危险性及其潜在的主要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事故时危险物质进入环境的途径,给出优化调整重大危险源在线量及危险性控制的建议。,(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3、环境敏感区及与环境风险的制约性项目所在地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及其特点;给出危害后果预测结果,大气中LC50、IDLH和水体中生态伤害阈所涉及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及风险分析;从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人口分布和生态环境等要素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风险制约因素,提出优化调整缓解环境风险制约的建议。,(四)环境风险评价专章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编制要点,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环境风险三级(单元、项目和园区)应急防范体系,分析主要措施的可行性,重点给出防止事故危险物质进入环境及进入环境后的控制、消解、监测等措施;给出风险应急响应程序、环境风险防范区在事故时对人员撤离要求等。提出优化调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建议。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综合进行评价,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结论。,(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一、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综述1、起源、发展历史及现状20世纪60年代初期,核电开始投入使用。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十分严重,很难被接受,为评估核电站的安全,提出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即既考虑事故的严重度,又考虑事故的可能性。,(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1974年,美国Rasumssen教授发表的“商用核电站轻水反应堆的风险评估报告”(WASH-1400),成功地运用事件树和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核电站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计算,并和已经存在的社会风险进行了比较;该报告成为风险评价史上的里程碑和范本。,(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随着技术的进步,石化和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逐渐引入到化工领域。1982年欧共体制定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事故隐患的指示,1985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出版危险性评价方法指南。这些法令极大促进了定量风险评价的发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规范。,(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目前,美国、英国、荷兰已制定出具体的适合自己国情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并广泛应用。具有代表性的荷兰定量风险评价指南(紫皮书),被欧盟许多国家所采用作为定量风险评价规范,用于重大工程项目或规划的风险决策。,(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2、定量风险评价的定义及目的定义:定量风险评价(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简称QRA)是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按照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对定量风险评价的定义,定量风险评价应满足“最经济且合理可行”的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ticable)。它的意义在于:任何系统都是存在风险的,不可能通过预防措施来彻底杜绝风险;而且,系统的风险水平越低,要进一步降低就越困难,其成本往往呈指数曲线往上升,因此必须在系统的风险水平和成本之间作出一个折衷。,(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QRA是基于所有可能事故情形的风险评价,而不单单是针对最大可信事故。对于针对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QRA要求识别建设项目中所有可能的事故,即事故谱针对不同工艺、不同设备的不同事故。同时计算这些事故的后果(包括了最大可信事故),由于不同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不同,因而QRA将根据风险值的定义(R=CF,风险=后果概率)综合考虑事故后果与事故概率。,(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之后通过累积的方法,计算这些各类事故总体的风险值,进而与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基于QRA的风险管理方式主要针对风险值较高的几组事故。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风险管理是基于“最经济且合理可行”的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ticable),而不是盲目的为降低事故后果,而增加控制距离,浪费土地资源等。,(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定量风险评价(QRA)的目的:就是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估算,并将计算得出的风险和风险标准相比较,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性,并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与建议。,(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3、定量风险评价的主要理念早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应用于单个建设项目或工业设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在80年代以前,定量风险评价只应用于单个项目上,未考虑区域的累积风险。,(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而且事故概率值和风险主要依靠专业与经验的判断,缺乏历史数据的支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定量计算仍然更多侧重于后果计算,在危险源和保护目标之间设置安全距离和防护带来防止对敏感目标的影响。,(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由于现代工业的大型化、集团化倾向,复杂程度越来提高,工业生产领域中低概率重大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区域整体环境风险明显增大。区域内各危险源、危险物质、危险装置对区域风险的贡献不同,如何控制工业设施集中区(例如化工区)的整体风险水平,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重点关注的问题。,(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国外已成为风险评价的主流,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处理区域内的累积风险问题。,(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定量风险评价的主要突破在于采用了量化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标。个人风险是指在某一固定位置长期生活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人员遭受特定危害的概率,此特定危害通常指死亡,可以用不同水平的个体风险等值线来表征。,(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社会风险是社会群体承受风险的度量,描述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人员受伤或致死人数间的相互关系。社会风险可以用累积概率与死亡人数曲线来表示(通常称为F-N曲线)。一般来说,在个体风险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密度越大,社会风险就越大。,(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个体风险表示危险源附近个体受到潜在风险的地理分布,将不同功能区的风险承受标准和个人风险等值线相联系,就可以用于危险源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的决策。社会风险用于表征危险源周边地区的社会人群实际受到的风险度,和人口密度相结合,可以用于危险源周边人口发展规划的决策。,(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从80年代开始,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被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工业设施集中区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决策,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等领域。,(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二、导则与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联系1、导则来源于定量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工作程序和方法均起源于定量风险评价(安全评价),但又有所差别与侧重。目前修订的导则又再次参照了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源强和事故发生概率)。,(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2、国内环境风险评价的特色与重点仅仅针对建设项目。导则中推荐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基于单一的最大可信事故,即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因此导则的环境风险评价重点在于事故后果评价,其直观地反应了建设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最大的影响,进而可以就选址与控制距离提出要求。,(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判断区域诸多危险源并存的风险状况,导则则无能为力了。导则推荐的风险评价方法无法回答多个危险源并存的累积环境风险,进而无法判断区域内是否可容纳多个危险源并存。,(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与国外定量风险评价的联系与差异,导则中提及的最大可信事故往往是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故,风险控制若是基于概率发生极低的事故来设定其成本往往过高,可操作性较差。而对于后果虽然不太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冠心病的对症治疗
- 学校生命健康教育
- 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康复
- 投标管理系统规章制度及流程
- 盈利与财务管理制度
-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防控制度
- 物业工程部维修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 危重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
- 产品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
- 职业生涯创业规划
-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借款协议(父母借款给子女买房协议)(二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141)
- 歌唱语音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MOOC 美在民间-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语言基础》实验1:Python 基础环境熟悉参考答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答案
- 蹲踞式跳远教学课件
- 智能系统工程自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