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吸引外资已经被看作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FDL,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起着直接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成为经济迸一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开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即不仅重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投资结构密不可分。在我国现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回顾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而总结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与定量研究;最后,在总结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的基础之上,给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ABSTRACTUNDERTHECONTEXTOF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ANDCHINASACCESSIONTOW7IO,ABSORBINGFOREIGNCAPITALSHASBEENREGARDEDASTHEIMPORTANTFACTORWHICHINNUENCESTHEECONOMICDEVELOPMENTESPECIALLY,FBREIGNDIRECTINVESTMENTPLAYSADIRECTDRIVINGROLETOPROMOTEDEVELOPINGCOUNTRYSECONOMICGROWTHATTHESAMETIME,ALARGESCALEREGULATIONOFTHEJNDUST“ALSTRUCTUREISRISINGINTHEWORLD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HASBECOMEANIMPONANTFACTORFORTHEECONOMICDEVELOPMENTWITHTHEGRADUAL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HASGRADUALLYBEGUNTOSPEEDBASEDONEFFJCIENCYCHANGESTHATJSNOTONLYATTACHESIMPONANCETOTHERAPIDECONOMICGROWTH,BUTALSOONCHAN舀NGTHEMODEOFGROWTH,SOASTOACHIEVESUSTAINABLEECONOMICDEVELOPMENTCHANGESINTHEINDUSTRIALSTRUCTUREDURINGTHISPERIODWILLBETHEMAINELEMENTSOFECONOMICDEVELOPMENT,ANDCHANGESIN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INVESTMENTSTLLLCTUREAREINSEPARABLEATTHISSTAGEINCHINA,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THEINDUSTRIALSTRUCTUREHASALSOBEEN鲈EATLYIMPROVED,BUTTHEREARESTILLMANYISSUESREQUIRINGURGENTSOLUTIONSOHOWTOMAKEBETTERUSE0FFBREIGNDIFECTINVESTMENTINSEICESANDCHINASREADJUSTMENTOFTHEINDUSTRIALSTMCTUREHASBECOMEAMAJORISSUEINTHISPAPER,STANDARDIZEDANALYSISANDEMPI“CALANALYSISAREUSEDWITHTHECOMBINATIONOFQUALITATIVEANALYSISANDQUANTITATIVEANALYSISOFRESEARCHMETHODS,FROMTHEREVIEWOFFOREIGILDIRECTINVESTMENTONADJUSTMENTOFTHEINDUSTRIALSTMCTUREOFTHERESEARCHRESULTS,LINSPECTEDTHECHINASSTATUSOFFBREI善MDIRECTINVESTMENTANDINDUSTRIALSTMCTURE,THENSUMMEDUPTHECHINASCHARACTERISTIC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HEINDUSTRIALSTRUCTURE,ANALIZEDTHEROL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ASWELLASONTHEIMPACTOF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ANDTHROU曲EMPIRICALANALVSISOFTHETESTANDQUANTITATIVERESEARCHFINALLY,ONTHEBASISOFTHEREASONSOFFOREIGNDIRECTTHEINDUSTRIALSTLLLCTUREISIRRATIONALINVESTMENTGIVENPOLICYRECONLMENDATIONS1厂EVWORDSFOREIGNDIRECTINVESTMENTADJUSTMENTOFIILDUSTRIALSTMCTURETECHNOLO西CALPROGRESS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概括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分布特点。第四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机理分析以及影响。从资本促进、技术外溢和竞争示范三个方面介绍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第五部分,实证分析。通过对80年代至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数据,对上述理论分析作了定量的验证。一方面,进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出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原因;另一方面,利用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各自的影响,得出结论。第六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探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七部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本文分别从引资的产业结构导向、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五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整体质量和效益。13论文的创新之处及局限性本文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对现有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将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力求更为系统地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问题,从而达到研究视角的创新。其次,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研究中注重辩证地看待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效应,并且运用实证的方法予以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政策建议。但本文仍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由于研究重点的不同,没有涉及国际经验借鉴方面的内容。其次,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部的影响研究得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完善。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力度将会逐步加强,这也是将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22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献综述一国产业结构的顺序演进是自我维持、自我推动的力量沿着比较优势的路径,伴随着一国生产要素以及技术禀赋状况的变化而发生的产业渐进式演化。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由于生产要素的供给、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都要经过长期培育,所以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个缓慢而不可逾越的过程。然而,在丌放的经济体内,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可以引入本国短缺的生产要素、资本以及先进的技术,因此它缩短了产业演变的过程,加速了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本文首先将从理论方面对国内和国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作一回顾。2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211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1960年,海默在他的论文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首先提出美国企业到国外投资的原因在于其具有某种“企业特定优势”,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垄断优势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只在理论上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更符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是不完全竞争的产物,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后来有一些学者继续对此理论进行发展与完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约翰逊的占有能力论、凯夫的产品差异能力论、尼克博克的寡占反映论。以巴克利PJBUCKEY、卡森MCASSON和拉格曼AMRUGIILAN等人为主要代表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的非完善性并不在于规模经济、寡占或关税壁垒等结构性因素,而在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内部交易、内部转让的内部化市场就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当这种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时,跨国公司就会应运而生,从而内部化优势促成了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为了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解释能力,邓宁在1977年发表的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的探索中,提出用折衷主义方法来解释外商直接投资。1981年他又出版了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一书,对折衷理论作了更为系统化、理论化的阐述。该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并企图“创建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也就是OU分析范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具有上述三个优势那么它就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国际生产类型。212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研究3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AVMONDVEMON,1966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新产品阶段,企业会选择在母国进行生产并通过出口的方式向国外提供自己的产品;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成熟扩散,在成熟阶段企业会选择与母国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等各个方面比较相似的国家进行对外投资;而在标准化阶段,生产成本是企业最关心的因素,因此企业会选择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甚至返销母国。赤松的雁阵理论KANAMEAKAMASTU,1960经过逐步完善,指出了先行国和后起国的一种梯级的产业传递和吸纳的动态过程。它形成了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的产业递进的连锁型变换机制,促成了各国和地区产业结构的依次调整和向更高层次的升级。小岛清YOSHIL0JIMA,1978从边际产业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已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进行。将国内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部门的生产基地迁移到国外,这样可以使东道国因为缺少资本、技术、经营技能而未能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以达到本国及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深入。美国学者威尔斯,用小规模技术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J小规模技术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拥有为小市场服务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成本较低,灵活性较高,特别适合小批量生产,能够满足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需要。威尔斯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研究,是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这对于分析指导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英国学者拉尔于1983年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虽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并不是被动的模范和复制,而是进行了改造、消化和创新,J下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引进的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小泽辉智OZAWA,1992的国际投资阶段发展论认为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具有相应的阶段性自然继起的性质。要素禀赋和技术能力决定着各个阶段的产业升级,同时也划分出了一种层次结构,形成了一种外部性,为不发达国家提供了赶超的机会而对发达国家则创造了一个转移知识和技术的契机。BRAINARD1993从水平方向上通过实际证据,对高收入国家间产业内外商直接投资大量4术之间的差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外商直接投资才能从学习型转化为竞争策略型。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竞争策略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时必须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跨国投资门槛论楚剑波、胡罡,2003认为,以优势分析为核心的传统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无法解释现代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行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企业的特殊投资动机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进行外商直接投资的门槛有所降低。即使没有传统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中所述的各种优势,发展中国家依然可以进行外商直接投资。222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从正面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姚洋1998曾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资料研究了非国有经济成份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他发现三资企业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外国投资的三资企业对同行业其他企业有正的外部性,而港、澳、台投资的三资企业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却有负的外部性。张帆和郑京平1999也运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资料,考察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过对跨国公司对中国配置效率或结构效率的影响进行的重点研究,他们认为,外资公司的投资不同子港澳台的投资,前者主要投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体上有助于中国产业结构向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转化。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2000在对全球500强在华投资项目的研究后指出,大型外资公司的投资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许和连和赖明勇2002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及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影响,这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改善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胡六祖2004发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来自欧美、日本的外资投资速度加快,大部分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不再是决定因素。从负面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宋泓、柴瑜1998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工业结构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后提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降低了中国工业结构的总体效应,加剧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使工业结构效益大幅下降。卢荻2003则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分别归纳为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前者以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后者以进口替代和资本深化为特征,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广东模式的问题在于,在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同时,却是在以降低劳动生产率为代价。夏京文2001从外商直接投资目标与中国引资目标存在差异的角度分析,得到外商对重工业中的基础工业和技6术密集型中问产品项目投资不积极,一般趋向投资利润率高、回收期短的轻工业项目和重工业中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产品项目。陈明森2003对由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带来的产业结构低度化和和同构化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技术引进方面,汤文仙、韩福荣2000提出了“技术缺口”这一概念,指出中国经济存在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所导致的“技术缺口”,外资的引入正弥补了这一缺口。王美今和沈绿珠2001利用中国的数据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后认为,东道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效果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中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先进性,还取决于引资地区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扩散能力。但是要对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是困难的。王子君2002研究认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占,技术许可比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更有效,发展中国家或者依赖外商直接投资,或者依靠技术许可作为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没有相应管制时倾向于依赖外商直接投资考虑制定何种政策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优化时,人力资本的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王飞2003从国内各省的层面,运用索洛增长速率方程和计量回归的方法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净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作用。外资进入中国可能主要是为了占领中国广阔的市场,而并非是要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或者仅仅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尤其当国内该行业内的竞争较弱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就不会引入其先进的技术,真正的外溢效应也就有限了。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行业中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73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现状3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311概述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年一1991年,这一阶段处于我国改革丌放的初期,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额、实际使用外资额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第二阶段为1992年一1996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讲话,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为1997年一2000年,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落,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禁受住了考验,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对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1999年我国合同外资额为412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40319亿美元,比1998年分别下降了21和113,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合同利用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第四阶段为2001年至今,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WTO规则的保证,投资者峰定了在华投资的信心,2001年、2002年出现了新一轮的在华投资热潮,2006年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外资额创纪录地达到了200174亿美元。表31截至2006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数据统计8资料来源国研网图31截至2006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数据统计图单位亿美元25002000150010005000等,童0五。一;J。J,鬻J二_一_|O0Z一IIJ|饕一;啦戳寸厂,。Y。一量一一R一一_一二茏守擎葶掌爹S擎擎守擎312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受到的制约因素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国,但是我国还没有形成利用和吸收外资的稳固基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第一,总体开放战略的局限。在目自仃的对外开放形势下,先试点后推广的战略模式已经越来越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对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造成了极大的制约。第二,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局限。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尚欠健全,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转向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方面,突出问题是国内市场地区分割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第三,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的局限。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政策的整体思想和具体做法有时会产生影响,并且政策修订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外商投资要求。第四,外商投资产业发展重心的局限。我国的多数制造业领域生产能力供过于求,9积极发展重心已经由原来的扩大生产能力转变为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这要求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重心进行相应的转变,由原来的鼓励生产性外商投资转为鼓励能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商投资,即关联效应强的服务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第五,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载体的局限。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与外商的合资合作除本身水平较低之外还受到各种政策的局限。第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要素优势的局限。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明,我国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丰富且廉价的生产要素和广阔的市场等引资要素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正在减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国内储蓄能力较强、资金总量缺口并不明显的发展中国家行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重要的作用从弥补资本缺口转向促进资本质量的改善和完善产业结构,用外资提高中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上。32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321我国产业结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总体上看,产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5456亿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3716亿元、2192亿元和982亿元,其构成比例分别为302,482,21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21087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4737亿元、103162亿元和82972亿元;其构成比例变化为117,489、394,从整体上明显地趋向合理。其次,从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例关系逐步得到调整。1980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756,42,184,18,到2006年,比重已调整为508、38、322和102,纯农业比重下降,牧、渔业比重上升。随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得到调整。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播种面积由1980年的803下降到2006年的671。大宗农作物丌始向优质高产高效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开始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对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在40大类工业行业增加值中,1994年,位于工业增加值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业、黑色会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到2006年,位M数据水源2007年中国统汁年举有关数据计算所得。数据水源2007年中困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汁算所得10有工业企业比重为2094,增加值为235653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1036269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额的比重为5887,其中出口总额为56377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19;进口总额为47249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地597。显然,外商投资经济已经在我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331外商协议投资中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图32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三大产业的变动情况单位一霸翻IIILL耵豇LILLI绉41_咐日LTLTITLTTL1一LTT二TL七I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中国投资网删FDIGOVCN、全国利用外资统计年报、中国外资统计及中国统计年鉴等有关数据计算整理不论是在项目数还是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上,第二产业所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都远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简单来说有一是因为我国第一产业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无法满足外商投资在规模经济上的要求,而作为我国外商投资主要来源的港澳台地区企业多从事制造业,经营第一产业的企业很少;二是因为我国在制造业有较大的比较成本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集中于纺织、服装、电子元件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部门;三是因为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较低,进入保险等行业对利用外资的限制较为严格,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仍然相对有限。332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图33合同利削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三人产业的变动曲线图单位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签自关数据计算整理。98070605040302018睦夏苫互五五;三五挛S9擎擎爷守梦从图33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动具有明显是周期性特点。在经济扩张时期如1992_1994,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大幅度提高,其中199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还超过了第二产业而居于最高水平,而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投资比重则相应地大幅度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也明显下降。经济紧缩时期的情况反过来,如1990_一1991年,在治理整顿中,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很低分别只有138和167,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投资比重非常高分别是844和815,第一产业的比重也相对较高;1995年以来,在遏制通货膨胀和经济紧缩的过程巾,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有所降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比重相应地迅速回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以上情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在工业部门。但是,在我国经济扩张的年份,外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大幅度扩张,其中主要是对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的投资大幅度增加。而在经济紧缩年份,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比重都明显降低。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扩张时供不应求比较突出,市场相对比较广阔,而此时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外商投资扩张幅度比其他产业大得多,主要是因为这些产业的投资限制相对较少。333第三产业外资项目规模大于第一、二产业表32显示出第一、二产业外资项目平均规模较小,第三产业外资项目规模较大。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看,第二产业的项目数占了7088,第一产IK和第三产业分别只占229和2683。但是从合同外资金额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90、6332和3478,其中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合同外资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外资项目中所占NULLX羹IJ黟主乙亳莹叠囊霉曩冀冀蠹窭I|蓁雾薹冀鬓雾羹羹鬻羹塑蓉夔鏊雾囊裔霪。藿雾囊藿鏊毳藿囊鐾藿用萋囊,羹篓蓁骈型二蓄鼐嚣鹭霪葡嚣翼需鳓糟琳所鬟照囊婴即嚣翟牦憎暖;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外商投资较少的部门则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采选业、烟草加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等。335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特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外商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其内部各行业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等少数几个部门,而对其他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都很少。在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的合同金额中,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所占比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达60,九十年代以来又有所上升。而从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所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协议金额的比重来看,2006年,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合同金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618和8268。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部门集中于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行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早,进入限制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他第三产业部门多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相关限制较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范围的扩大,服务业的各种限制将逐渐减少和取消,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可望进一步增加。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J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2443页孕根据表2计算所得164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机理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4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机理分析411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形成与促进机制资金短缺和外汇短缺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正如钱纳罩的“双缺口理论”所指出的,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弥补东道国经济起飞所需的资本缺口和外汇缺口,提高国内投资水平,促进国内资本开放和存量资本的优化,从而加速东道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资本形成与促进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小到大,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截至2005年底,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共552942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12856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62242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直接促成了我国产业资本的形成,形成了高质量的新增产业生产能力,迅速地弥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产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并在九十年代中期解决了“双缺口”制约因素。外资的进入,不仅增加了我国产业资本形成的数量,而且改善了我国产业资本质量。1995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的统计资料显示,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投资比率明显高于全部工业和国有企业,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对国内企业的并购改造在新产品开发、先进生产技术运用、现代化管理能力与经验、国际市场渠道开拓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其投资项目的市场竞争力较强,形成了高质量的产业资本。以2004年我国工业统计数据为例,当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占全部工业资产的1693,但其所提供的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1923,工业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利润总额的1975。可见,外商投资工业的总产值与利润比重都比其自身所占有的资产比重要高。由于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倾向性,外资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J外资的流入基本上都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而流入到我国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则非常少,2006年农林牧副渔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095,其对第一产业的资本形成与促进效应也很小。在地区分布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也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不均衡性,外资过于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而我国中诬部外资则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412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利用外资提高自己的产业技术水平。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涌入中国,除了巨额资金的流入,还带来了先进技术、管17企业关联配套、与国内企事业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等途径获得的。人才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的流动,是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的一条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知识往往必霈手壅舅阿薹雾篓衙睫稽静殛中弼砑雾彭;JD髟妊;赢戳帜奶萎翼萎霸并隔海珥谢蓁朗雒捌巍糕鞫卦基摹I踽蚓囊副鹾翼鬻喙翳竖琴髫臣壤蕊羹资额的5左右。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欧美同等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增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型跨国公司是中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型跨国公司自身资金和技术研发实力强大,且倾向于在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规模经济显著和产业全球化趋势明显的行业投资,其对外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明显,对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看,1996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6年的84到2004年的279。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结构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逐年增加。在九年时间罩,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出口比重由1996年的586增长到2004年的873,推动了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提高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其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表41外资企业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推动资料来源转引自刘雅娟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6年第5期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转移所产生的直接效应相比,间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接的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人爿流动、与当地18NULLX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诀窍、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要大于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而且服务业的所有业务都要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来实现,很难进行技术保密,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技术水平基本相当,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将“技术水平高”的业务留在母公司。因此,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跨国流动往往会产生更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例如,我国保险业在外资进入后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局面,外资带来的先进保险技术、管理经验、优质的产品和售后服务等,已成为推动我国民族保险业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在竞争效应方面,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打破了国内市场缺乏竞争或低效竞争的原有格局。在外商投资企业质优价廉的先进产品冲击下,国内企业不得不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既带来了国内众多弱小企业的破产倒闭,也促使众多国内企业的再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4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正面影响421外商直接投资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封闭型、高度内向化的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技术进步的刺激,技术和产品更新缓慢,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鼓励和吸引外商来华投资,适应了世界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趋势。根据小泽辉智的国际投资阶段发展论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处于创新驱动阶段,它们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像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即将或者已经成为边际产业。同样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比较劣势的产业。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内,发达国家以及那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要把那些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移植到尾随国的经济中。我国所具有的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的比较优势,使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理想地点。外商直接投资大大提高了我国国内加工工业水平,促进了加工工业的改组和提高,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了我国轻纺工业以及以家电为代表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的完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422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快了我国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2000年在三资企业中,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的9660直到2006年这一比重仍然维持到9698。图41外资L业中投资比例与加工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208000700060OO500040OO3000200010000OOL一。,囊篓量一K糯T77一、厂LLLLI疆擎擎拶拶梦守梦梦、外商在制造业中的投资比例外资工业中加工工业产值所占比例资料来源根据各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所得由图中可以看到,在外资工业中,随着外商在制造业中投资比例的增加,加工工业的产值所占比例也在增加,而且占整个外资工业产值的60以上。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产业,外资工业对我国工业的高加工度化进程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423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促进了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2000以来,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中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占全部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略高于45,而我国这一比例约为7149。外资工业不仅拥有较好的设备,较高的技术,较强的管理,而且在加工工业中相对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行业。在制造业中,外资工业的比重较高,并且上升明显较快,这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外资工业中机电产业的比重明显较高,其中尤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更为突出。图42外资工业中的投资比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图80007000600050OO400030OO20001000O00L一77、Y一。爰一缀鬈_豺”“8一。擎擎拶萨拶擎外商在制造业巾的投资比例交通运输、I乜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一F业产值所比暖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所得2L由图42中可以看到,我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这两个行业F是外资拥有先进技术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它们的发展必然带动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于中国,就是实行“以技术换市场“为战略导向的产业转移,不仅可使投资国的高新技术由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而获得加速更新的强大驱动力,也使得我国开放较早的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可望由此加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网,以此带动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换。43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431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偏差我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依然处于不合理的状况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投向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过小,投向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也偏低,且主要集中于关联效应较低的房地产业,而且2000年以来这种产业结构倾斜更加突出;而另一方面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是第二产业占到了489,第一产业占117,第三产业占394,可见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比第二产业还是相差较多的。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大产业偏差的加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者说,成为我国工业过度扩张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剧了我国本己存在的三大产业结构偏差。同时,也导致我国工业消费品相对过剩和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使得大量技术、经济实力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更重要的是,将不利于对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的拓展。432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扩大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的差距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信息等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注入及组合,改善了原有企业和产业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但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冲击,加大了国内产业的竞争程度,而竞争机制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J下因为这两方面,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倾斜也影响着不同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演进的过程中,加上改革前片面推行工业化战略,第二产业与第一、第三产业相比本来就有较好的技术经济装备和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特点之一是明显向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倾斜。由于进入了大量外资企业,工业内部竞争激烈,竞争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而第一、三产业在外资企业进入较少从而外部冲击度较低的条件下,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也明显较低,竞争机制没有对产业生产率的改进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由竞争机制作用不同而导致的产业生产率改进状况不同,使工业与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趋于扩大。433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助长了我国消费品工业的过度扩张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消费品工业出现了过度扩张,这种过度扩张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过度集中于消费品工业导致的,其中外资工业的产业构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独立核算“三资”工业企业中,外资工业占轻工业的比重大大高于重工业。图43外资J业中轻业与重1J业产值比重比较图7000600050OO4000300020001000O00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计算所得从统计资料看,外资工业的结构性倾斜对我国轻工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对重工业的影响,而成为推动我国工业结构变动和消费品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在1999年表现最为明显,近几年在产业政策的调节机制下正在逐步转变,但是前几年对轻工业倾斜的存量依然比较大。434外商直接投资过度推动了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扩张,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的产业,而流向通讯、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基础设施部门和科教文卫部门则较少。由于房地产等产业在我国具备预期效益较好和投资风险小的特点,业已成为目前外商投资的热点。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业投资比重逐步下降,2006年降到了1369,但还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435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会影响我国的产业安全。目前,我国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外资的过度依赖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产业资本的形成、出口产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研发等方面。首先在产业资本形成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一直都是我国产业资本的重要来源,其在我国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5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这部分主要是用实证的方法来上述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的考察。51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表示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但其估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将差异很大,因此这里采用RD尺,强度来代表我国技术进步。尺,;兰其中EM表示第T年的RD支出,GD只代表第T年的国内生雠“产总值。表51我国RD强度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期取15,检验结果如下表52格兰杰冈果检验结果从表52可以看出当确定5的显著水平时,滞后期为1和2时,FDI与R互不为因果关系。滞后期为3和4时,R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而FDI是R的GRANGER原因。但在滞后期为5时,二者互不为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关系表面在滞后期为1和2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技术进步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在流入我国滞后并不能马上产生溢出效应,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但是随着滞后期的增加,FDI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在逐渐增大,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在逐渐对我国的技术水平进步产生影响,但是在滞后期为5时二者又互不为因果关系。从RD强度对钋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来看,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从理论上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是由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不同技术发展水平有不同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体系。在低技术阶段,技术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一定存在良性的相互关系,有的时候甚至是恶性循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发展阶段的严谨,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在高技术阶段,技术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问存在良性的循环机制,高技术吸引了较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反过来,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高技术的发展。但从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提高,二者并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因此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二者逐渐达到良性互动。5。2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