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模式本农推_第1页
农业推广模式本农推_第2页
农业推广模式本农推_第3页
农业推广模式本农推_第4页
农业推广模式本农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农业推广,日本农业概况,一、综合概况人多地少:日本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8亿(2006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农业人口413.2万,占总人口的3.23。2006年1月农业从业人口为216万人,在总劳力6269万人中约占3.4%。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329人/km2),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资源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耕地约441.8万公顷(2003),占国土面积的11.7%。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全日本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经济发达,2006年日本GDP为4.9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人均GDP为38533美元(中国2042美元).农业总产值约9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农户平均总收入为909.1万日元,其中农业收入占17.5、非农收入占60.5、其他22。,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种植业:近20年来,日本除稻米可以基本保证自给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现在,日本的食物热量自给率只有46,食用农产品综合自给率65,主食谷物自给率66,饲料自给率26。2005年,日本主要农牧渔业产品的自给率如下:水稻95%、小麦14%、大豆5%、蔬菜79%、水果41%、牛肉43%、猪肉50%、鸡肉67%、牛奶60%、鸡蛋94%、水产50%,蔬菜:近30年来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10公斤左右。蔬菜种类繁多,主要的有29种,叶、茎菜类蔬菜增加,果菜和根菜类减少。其中,胡萝卜产量为69万吨,卷心菜247.2万吨,绿豌豆3.2万吨,新鲜叶、茎类蔬菜280万吨。水果:日本的主要水果是柑桔、苹果和梨,年人均消费量38.8公斤。因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量减少,自给率也下降到59,进口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日本蜜桔产量10.2万吨,单产181818公斤公顷;苹果产量91.2万吨,单产215071公斤公顷。,畜牧业:近年来年,日本存栏肉牛465万头,鸡2.94亿羽,生猪961.2万头。现在,每户的饲养肉牛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70头,都府县30头,是10年前的2倍。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25.1头,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20.6头),而北海道每户达到38.8头,接近荷兰40头的水平。日本将继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同时引进高效省力的设备,加强经营基础建设。日本的畜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较多的地方。目前日本的农户均实行集约化饲养,或由几家共同饲养,或1家饲养数百头家畜。日本农家还对家畜实行机械化喂养,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渔业: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渔业国。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太平洋北部渔场,鱼类资源丰富。日本是世界上食鱼最多的国家,水产品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人每天鱼的纯消费量(不包括头、骨和内脏)约为100克。日本的捕鱼量在1984年达到最高,为1282万吨,此后日本为保护鱼类资源,捕鱼量持续下降,1997年为741万吨。近年仅为575万吨。目前,日本进口的鱼贝类数量和金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依次为美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韩国和泰国。养殖虾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林业林业在日本的国土保护和涵养水资源方面的效益极为显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9,居世界前列但每年进口木材占总需求量的75左右。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5,国有林占30。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日本食品工业的上市额占总制造业的10,从业人员占11(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比重也是10左右)。特别强调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生产具有家乡风味的特产,在全国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县一品”运动。此外,日本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农协逐渐增多,占总体的35左右,年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以上的农协占15左右,有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农业对外贸易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日本的许多食品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进口农产品总额为345亿美元,从原料到食品均有较大需求。从原料到食品均有较大需求。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粮食(小麦、玉米、大豆)10%、肉类10%以上、水海产品(对虾1/3以上)、水果及蔬菜、动植物油、糖、茶叶、松香、绒毛、草皮等。农产品出口额仅24亿美元。向日本出口的前八位国家和地区都地处环太平洋地区,即美、中、台、澳、泰、加、韩和印尼。从亚洲进口的比重不断扩大,向日本提供开发进口食品的国家,亚洲占42,北美占37。,日本农业特点,耕地不断减少,农业机械化程度高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50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5。2005年日本的耕地为44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1.7。都府县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6.2公顷,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在有限的耕地上以实现了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农业机械化。,农业兼业化趋势加剧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数,达70。兼业收入主要用于改善生活,很少用于农业经营。大量兼业农户的存在,使日本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小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近年来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1月农业从业人口为216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劳动力超过了50。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而到企业就业,农户中的年轻一代愿意进入农业领域的人数严重不足。因此,日本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加之城乡居民混居,造成大量的农地荒芜和弃耕,永久性废弃和临时性荒芜的农地面积逐年上升。近年分别达到21万hm2和28万hm2,各占农地总面积的5.1和7.4。,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重视农业保护日本每年农业补贴总额在4万亿日元以上,农民收入的60来自政府的补贴。据经合组织的调查显示: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农业补贴超过了农业产值。近年来,日本对农业采取巨额补贴的政策不断受到世界贸易组织和一些国家的指责。在此情况下,日本渐渐地改变了农业补贴的做法,如扩大市场的开放度,减少对粮食价格的直接补贴,将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对农业人才的保养、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及支持乡村建设等方面。,这种政策的结果是,维持了稻米、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较高的自给率,但同时也使得日本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很低。进口大米总量只占日本市场的5左右,而且多数用于饲养业和食品加工业,但进口关税却高达490%。政府以竞标方式把进口额度批给出价最高的进口商,既控制总量,又提高价格。进口米投放市场时,政府有时还要加征国内批发价。如此这般,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而质量高、口感好的日本大米就能长期占据日本人的餐桌。日本市场的大米平均价格相当于国际市场的8倍。,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依靠农业补贴维持着自给自足,不愿放弃土地。于是日本鼓励企业进入农业服务领域。于2000年修订了有关农用土地和农业法人企业的相关法规,使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方公共团体、企业或个人出资者都可以介入农业经营。此外,政府也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经办,农协也当仁不让,围绕着专业化,开展了全方位的生产指导。农协的业务主要有四项:生产指导、组织流通、信用服务和开展互助共济。大到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小到农户选种育苗、打药追肥,农协都一手操办。,日本的农业推广,日本的农业推广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47个都、道、府、县(广岛除外)都建有以农民为主的民间农技推广组织,开始半官半民的农技推广活动。二战结束时,日本农业濒临崩溃,推广工作也陷于瘫痪。为了振兴农业,194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农业改良助长法,并开始依法建立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60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现已形成别具特色的推广事业。,第一节农业推广工作及其特点,一、农业推广体系目前,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与科研、教学分开,自成体系。但不包括蚕业、林业和水产业的推广工作。负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是农林水产省农产经营局(原农产园艺局)普及部。该部下设普及教育课和生活改善课分别负责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制度的制定,经费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和推广状况、成果的调查管理,推广人员的资格考试和推广人员、农村青少年的培训,国际合作以及农、渔家妇女对策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行等。,为了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农林水产省还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的“地方农政局生产流通部设立了农产普及课,负责向各都道府县发放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监督、指导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开展。各都道府县在其所属的农林部都设有农业改良主务课,下设普及系、青少年系和生活改善系,分别负责本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青少年培养和农渔家生活改善规划的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考试、任用和安置,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使用的车辆、设备、仪器的调配以及技术推广材料的编篡和分发等。,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基层组织是农业改良普及所各都道府县把自己管辖地区分为若干个农业技术推广区,每区设一个普及所,负责本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活动的联络、调整和综合推广指导与农业、农家生活改善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目前全国有农业改良普及所485个,平均每个普及所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人,其中农业技术推广16人,农家生活改善4人,负责5.3个市町村,约7000农户,8800公顷耕地的推广工作。从组织上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深入发展和人材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配套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设施如农林水产省农业者大学、县农业者大学、普及情报中心以及农业技术、农村青少年培训、农家生活改善等各种研究中心、进修馆等。,二、农业推广的协作体制,为了在推广活动中充分反映农民的意愿,密切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关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建立了代表农民意愿的国家、县、普及所三级“农业改良普及推进协议会”体制。普及所一级的“协议会”由当地研究机构、市町村、农业委员会、农协以及农民代表组成。为加强与市町村技术员、农协营农指导员的联系,互通情报,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方针,协调推广项目,各普及所还组织成立了“农业技术者连络协议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在日本除了“协同农业普及事业”这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民间也十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中影响最大,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是“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为“农协”)。他们把农业推广视为农协开展活动的基础,将其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来抓。,三、农业推广活动,(一)农业推广目标日本的推广事业,一直注重通过教育手段促使务农者有自发性的认识和理性思考等,以“培养会思考的务农者”为根本,开展推广活动。农业推广事业根据各个务农者及其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的、有组织的技术和经营等的指导和建议,即从观念、素质上改造、提升农民本身,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农业技术推广目标是农林水产大臣制定的“协同农业普及事业运营方针”和各都道府县根据“运营方针”制定的本地区“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实施方针”。根据法律规定,“运营方针”每五年制定一次。,其基本目标为:推广与技术革新进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培养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经营能力强的农民;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等途径,建立低成本水田作业;建立高附加值型农业,开拓农畜产品的新用途;培养优秀的农业接班人;建立有魅力的新型农家经营;发挥农业和农村优势,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二)农业推广计划农业改良普及所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时,必须根据国家推广目标和县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方针制定本所推广计划,以保证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分两种:一种是基本计划,时间为5年。包括推广项目、对象等内容,对那些急待解决、且效益高的地区作为“密集指导区”进行集中指导。另一种是“年度计划”,根据“基本计划”制定。年度计划分为“密集指导区域计划”和“般指导区域计划”两种。密集指导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农业团体,这样有助于提高推广效果,影响大,效益高,有利于促进地区内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平衡。,(三)农村青少年培养教育20世纪60年代后农业接班人问题尤为突出,新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1952年有40万人,到60年代仅有6万人,到1973年只有8万人;农村青少年俱乐部到1975年只有4716个,会员67万余人,目前俱乐部仅存3500个左右,会员减少到约5万人。面对这样一种状况,国家增加了农村青少年活动促进费预算,每年约增加2000万日元左右。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根据农村青少年的特点,通过以下形式开展了活动:,1、农村青少年不脱产教育由国家提供资金,各县对不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青少年开展了“讲座制研修事业”。县农业改良主务课成立了“讲座制研修经营连络协议会”,负责编制教材和制定培训计划,农业改良普及所和县农业者大学联合负责具体培训。进修对象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毕业生,时间为3年。为了鼓励农村青少年学科学,积极参加进修教育,争做优秀农民,自1976年起正式开始实行“农业士制度”。“农业士”分2种,一种是“青年农业士”,年龄在35岁以下;另一种是“指导农业士”,年龄在35岁以上者,经县知事认可后发给“认定书”。,2、在校学生的培养教育培养农业观念是确保农业接班人的重要一环。在市町村,由农业改良普及所联合农协、学校等共同成立了“市町村农业接班人对策协议会”,与学校教育配合,编制一些简明易懂的农业读物,作为辅助教材发给中、小学生阅读。在校园建立农业园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农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小了解农业、关心农业。对在校高中生开展“绿色学园”活动,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县农业者大学听课,到农场、农家参观实习,让他们了解农业现状和振兴农业计划,培养他们的农业意识。国家为上述活动提供资金。,3、开办“农业者大学”农业者大学有两种,一种是“农林水产省农业者大学校”,其宗旨是为振兴地区农业培养优秀骨干,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入学资格为高中以上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一年以上农业生产,有实践经验,并经县知事推荐者。学制为3年。另一种是“县农业者大学校”。招收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以上学历者,学制为2年。“农业者大学校”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实践第一,注重现场实践和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时间仅占20%30,其余70%80的时间用于实习和实践。,(四)农业推广设备普及所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土壤分析测定设施、农民活动中心等;平均每3名改良普及员配备一辆巡回指导车;各普及所配备了EC测定仪,pH测定仪、分光光度计等计测诊断器材;自动计温湿度计、张力计、园艺用照度计等气象观测器材;传真机、录相机、8毫米放映机、微机等情报活动器材;疲劳测定装置和热量计等计测器材。尤其是微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应用发展很快。微机主要用于建立数据库、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统计、农家生活管理、提供情报服务以及编制有关材料等。,第二节农业推广队伍,一、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及其任务日本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由改良普及员和专门技术员组成,均为公务员,安置费国家约负担23。自1968年实行国家公务员定员管理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逐年下降。目前全国设置485个改良普及所,平均每个所有推广员20人左右。全日有9605名改良普及员。每个普及员负责359户农户。此外,全日还有638名专门技术员(其中农业技术方面的543人,生活方面的95人)。专业技术推广员办公室设在地县的农政局或农业研究中心。,(一)改良普及员改良普及员是农业推广的主要力量,其任务是:与农民直接接触从事与农业及农家生活改善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推广与指导但不允许直接从事发放补助金和许可证等检查、取缔行政事务改良普及员分为“农业改良普及员”和“生活改良普及员”两种,前者负责农业技术,后者负责农家生活改善全日本现有农业改良普及员8309人,生活改良普及员1296人。,从学历上看,改良普及员大多为短期大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者。1965年具有大学学历者仅占农业改良普及员的4.3,生活改良普及员的3.5%,到1986年分别提高到36.6%和18.6。据统计,目前日本改良推广员大学本科以上为的85.6%,大专32.7%,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从年龄结构看,农业改良普及员平均年龄为42.7岁,生活改良普及员平均年龄为39.7岁。,(二)专门技术员专门技术员是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绝大多数在都道府县农业改良主务课工作。为了加强推广与试验研究机关的联系,强化现场指导,日本在各县农业试验场设立了“地方专门技术员室”,平均每室配备4名专门技术员。现已在全国65个县农业试验场派驻了638名专门技术员。据统计,日本专门技术员的学历水平大学本科以上达100%。,专门技术员与改良普及员的最大区别在于改良普及员是直接接触农民开展农业推广活动,而专门技术员则是从某一专业领域对改良普及员进行指导和援助。专门技术员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与农业试验研究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从专业上指导改良普及员;另一项任务是从推广活动的方法、技巧上指导改良普及员。专门技术员除从以上两方面指导改良普及员,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指导体制建设外,将根据需要协助改良普及员到现场指导,或与农业科研人员组成指导队,开展现场论证。,二、农业推广人员的录用与考核,(一)录用农业改良助长法规定,“不具备政令规定资格的人,不得录用为专门技术员或改良普及员。政令规定资格的确定分两种,一是从资格考试合格者中择优录用;另一是免试录用。资格考试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考试的水平又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提高。资格考试制度自实施以来,继1963年和1966年先后对改良普及员和专门技术员资格考试进行修改以后,1984年再度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报考资格和录用资格。,1、改良普及员的录用要求改良普及员的资格考试,由国家提出“改良普及员资格考试条例准则”,都道府县根据准则制定“改良普及员资格考试条件”,具体实施考试。改良普及员的资格全国通用。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具有报考资格:在4年制大学学完农业(或家政)正规课程的毕业生,或从资格考试之日起一年以内毕业以及具有同等以上学历,经县知事认可者;在短期大学等学完农业正规课程,毕业后在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从事农业或家政(包括生活)试验研究、教育、推广指导2年以上者;高中毕业生在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从事农业或家政试验研究、教育、推广指导工作达6年以上者。,考试分书面审查、笔试和口试笔试是为了检查是否具有作为改良普及员的必要修养、专业知识和技术。考试分必答项(20%)、选择项(40%)和论文(40%)三部分;口试是检验社会常识和能力。考试结果在以下范围之一者为不合格:笔试累计分数在60分以下者;笔试中有4项以上在50分以下,或一项以上在30分以下者;口试结果为C者。考试合格率约在60%左右。,除从考试合格者中录用外,还实行免试任用。其任用资格为:在四年制大学修完农业或家政正规课程毕业后,在试验研究或教育机关从事农业及家政试验研究或教育时间在近8年中达6年以上者。近年来,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改良普及员主要从4年制大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2、专门枝术员的录用要求专门技术员的资格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报考条件为毕业后在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等从事农业或家政试验研究、教育、推广指导的时间,4年制大学毕业生为10年以上,短期大学毕业生为13年以上,高中毕业生为17年以上。考试分文件审查、笔试和口试三种。文件审查指对专项成果报告的审查;笔试和口试是判断其是否具有专业知识、专项技术基础和应用能力以及作为专门技术员所必备的指导能力。笔试内容就是专门技术员负责调研的21个专业内容,合格率约在20%左右。,(二)考核专门技术员与改良普及员的工作实行考核制,每项考核内容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推广人员工作考核以推广活动内容的时间计算一般改良普及员每月从事推广活动的时间为160h,其中:现场指导时间为126h(占78.8%)参加会议时间为17.8h研修时间9.7h其他时间为5.5h,专门技术人员每月从事农业和生活指导的时间分别为100h(对改良普及员的指导必须占50%)。推广人员的工作时都有记载,并反映在个人作出的推广课题计划中,每月小结一次,每年总结两次作为半年和年终考核的基础。,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农业改良助长法明确规定:为了提高专门技术员、改良普及员的技术和知识,都道府县知事必须有计划地努力开展专门技术员以及改良普及员的培训。日本的推广培训制度严密,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国家每年制定“协同农业普及事业运营方针(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基本纲要)”,并下给各都、道、府、县。地方根据国家的“运营指针”制定推广人员培训计划。,日本的推广培训种类很多,按培训内容,可分成职务培训(新任者)、基本课题培训、特定课题培训、地域课题培训、1人1个课题培训等5种。对新任者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业政策、推广制度、农村的区域开发、推广指导活动方法、推广指导计划管理、各专业技术(生活推广员则主要注重在农村社会发展、发挥女性和老人农业作用等方面)。对不同工龄推广职员的培训主要根据培训目标设定课题,围绕课题确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并安排培训内容。对专门技术员的培训侧重在其对推广员的指导能力提高上,其主要内容包括:最新技术的验证,调查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研讨,推广活动面临的共同课题,有关专业项目信息等。,“课题法”参与式培训是日本培训体系一大特色培训组织者(研修馆的指挥官或专门技术员)根据国家和县政府的农政动向、推广活动状况,在制定的培训计划中选择重要而紧急的课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提前1个月左右通知参训人员,要求其准备课题研究报告。组织者的聘请依课题而定,进行新技术讲座并指导课题的讨论、研究。这种培训的结果是既归纳总结了有关经验、更新了知识,又研究解决了课题,因而这种培训被认为是一种创造性的培训。这种以课题为中心来安排相关学科内容的培训方式已被广泛采用,对受训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推广人员一旦被录用,实行终生制。其工资按工龄划分为11段。农林水产省的推广管理人员为国家公务员,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县级推广管理公务员,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县级推广管理人员和基层推广人员全属县级公务员,工资由县政府直接发给。,为鼓励推广人员安心基层工作,政府自1963年起开始实施“普及津贴”制度国家规定除基本工资外,还设有岗位和职务补贴。专门技术员补贴是工资的8%;改良普及员补贴是工资的12%,分别在半年和年终考核后发给加上奖金,其总和相当于推广人员5个月的工资。如1983年一般专门技术员的年薪为485万日元(约4.1万元),改良普及员的年薪约为376万日元(约3.2万元)(1983年,100日元约合0.84元)。,第三节农业推广经费,法律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是国家和都道府县的共同事业,因此,推广经费由国家和都道府县共同负担。推广经费由两部分组成。协同农业普及事业交付金农业改良普及对策费补助金,(一)协同农业普及事业交付金协同农业普及事业交付金是国家根据农业改良助长法规定,向都道府县提供的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交付金采用“标准定额支付方式”,国家和地方政府各按一定比例分别负担。交付金必须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设置;普及所的经营;县农业者大学校的经营;普及员、村落领导人的培养、培训;县农业者大学校的设备配备等。其中前三项经费国家负担23,后两项国家负担l2。政府提供的经费约占交付金的35,其余25由都道府县负担。交付金受关于补助金等预算执行适当化法律的约束,必须专款专用。,(二)农业改良普及对策费补助金这是除交付金以外,政府向都道府县提供的推广补助费,主要用途是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配合当前农业政策开展一些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各县根据自己情况,再配套一般不低于国家的交付金数额的经费用于农技推广事业。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预算额占农业总预算比例为1.31.5。2002年国家提供给各都道府县的交付金为352亿日元,占农业预算的1.2%;2005年提高到1.5%。补助金为22.5亿日元。,除上述两部分经费外,为了扶植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在金融方面还实施贷款制度。贷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业改良资金制度。该项贷款资金分为4种:生产方式改善资金;经营规模扩大资金;农家生活改善资金;农业接班人培养资金。上述资金均为无利息贷款,偿还期因种类而异,在310年以内。另一种是综合资金制度,该项资金制度中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综合设施资金”,年息为5,偿还期为25年。,第四节农业推广立法,农业改良助长法是战后日本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依据,该法公布于1948年7月15日,由三章组成。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关于农业试验研究的促进。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最为直接的是第三章,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促进。到目前为止,该法先后进行了七次修改,其中有关第三章的几次重大修改,按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规定农业改良助长法施行令第五条规定:交付金的分配比例为预算总额中农业人口占30,耕地面积占20,市町村数占20,其余30用于紧急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交付金”的计算方法为:交付金总额=PQP:普及员的设置、普及所的经营等基础经费Q:普及所数,第二、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目标的规定农业改良助长法的有关条款规定农林水产大臣在充分听取都道府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协同农业普及事业经营方针”,各都道府县根据此“方针”与农林水产大臣协商制定本地区的“协同农业普及事业经管实施方针”。“经营方针”和“实施方针”必须包括:推广活动的课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设置;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方法;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经营等五项内容。同时农业改良助长法施行令第一条还明确规定农业技术推广目标要每隔五年制定一次。,第三、推广组织、人员及待遇的规定1952年在修改农业改良助长法时,明确规定设置专门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并分别对其职责及任用资格等作了具体规定。1958年又规定,做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必设机构,设立“农业改良普及所”,改良普及员归农业改良普及所领导。1963年又把专门技术员职务分成2种,并在原规定基础上,增加了专门技术员在技术推广指导活动的技巧及方法上指导改良普及员的规定。同时还规定各都道府县知事要有计划地对专门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进行培训;并从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的观念出发,设立了推广津贴制度,并明确规定了推广津贴金额。,第四、关于开展农村青少年培养的规定日本农业推广一直把农村青少年的培养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尤其是1977年5月修改农业改良助长法后,增加了在各都道府县的“农民进修教育设施”(县农业者大学校)开展农村青少年进修教育的条款,重新规定为开展农村青少年进修教育提供经费和设备维修费,同时还规定改良普及员可以在农民进修教育设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完善的法律条款保证了日本农业协同普及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也使日本农业推广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4月1日,日本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农业改良助长法。新法在农业推广机构设置、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等方面较之前有较大变化。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日本农业推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涉及有关推广经费的税制改革也在同步进行。,1、充分发挥地方能动性,自主推进农业推广事业。自1948年立法实施农业推广事业50多年来,日本的农业推广事业是基于农业改良助长法,由国家和各地政府共同协作,在统一的方针指导下实施的,其行政性、规划性比较明显。近年来,随着地方农业政策的调整,各地农业发展呈多样化趋势。特别是随着“地方分权化”(地方自治)的推进,各地行政自主权逐渐增大。各地政府制定农业推广政策及具体实施方案时,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开始更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更加注重推广项目效益和市场需求,在更大程度上自主确立并实施各项推广计划,以服务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新法中有关推广机构的设置等规定也充分显示出国家鼓励各自主推进农业推广事业的政策导向。,2、因地制宜,设置农业推广机构为充分发挥地方自主实施农业推广事业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各地农业推广事业运行更加灵活机动,新法中取消了各地必须设置农业推广中心的规定,但同时规定各地必须设置“普及指导员”,且要为其提供“活动场所”。这项规定为各地依据当地实际,灵活设置相关机构,探索提高农技推广效率的方式方法,促进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有机结合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最近,有关部门提出了县(都、道、府)行政区域内农业推广机构设置建议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设立统管全县的县级“中央推广中心”,其下再设立“区域推广中心”;二是在县内分几个农业大区,每个大区设立“基干推广中心”,其下设立“区域推广中心”;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分专业设立“专业推广中心”,比如花卉技术推广中心、环保技术推广中心等,统管全县相关农业推广工作。,3、推进税制改革,保证推广体系改革顺利进行。充足的经费是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维持农业推广体系正常运行的保障。新旧农业改良助长法中均明确规定:(中央政府应)向各都、道、府、县支付协作农业推广事业交付金。即国家将通过有关国税税种征收的财政收入,以“交付金”形式支付给地方,地方以一定比例配套,共同作为地方推广事业经费,维持农业推广体系运行。此前,日本“地方分权改革推进会议”和“经济财政咨询会议”联合提出了“税源移让”方案,即逐步减少国税税种和金额,转而“移让”至地方税,从而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推进地方自治。相应地,地方财政支出在农业推广事业经费中所占比例也将进一步增加。自2006年起,“税源移让”方案全面实施。“税源移让”是地方在更大程度上自主实施农业推广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日本农业推广事业将更具地方特色。,4、精干人员,提高推广人员素质日本农业推广体系不但通过资格考试严把进入关,而且还通过有效的在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推广人员业务水平,因此其人员整体素质较高。近年来,随着各地机构改革的推进,日本全国农业推广人员总数持续减少。截至2004年底,全日本共有区域农业改良推广中心447个,专门技术员约600人,改良普及员8765人。此外新法取消了“专门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的称谓,统一为“普及指导员”。在普及指导员人员管理方面,除了继续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日常工作监督管理和业务工作综合评价外,新法取消了普及指导员津贴上限(旧法规定改良普及员津贴不高于其工资的12%)限制,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自主确定津贴比例,以鼓励农业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安心工作。预计今后日本农业推广人员在数量有一定程度减少的同时,整体素质将有较大提高。,日本农业推广的特点,法律健全资金保障官民合作双轨推广机构完备队伍精干三农协作手段先进注重教育培养新人,日本农协的农村综合服务,日本实行的是政府和农协双轨推广制。在日本,“农协”,是“农业协同组合”的简称。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是根据1947年颁布施行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来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通过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工作(社会化系列服务),在日本农业推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协的产生发展农协的运行原则农协的组织系统农协的综合服务农协的特点经验,一、农协的产生与发展,日本农协起源于1900年,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产业组合法”为标志,创立“信用组合、贩卖组合、购买组合、生产组合”等四种组合制度。帮助中小生产者通过互助合作提高生产能力。,第二阶段以1943年颁布“农业团体法”为标志,建立了农会组织,既有农民互助发展生产的职能,也有为战时需要代政府管理农业和农村事务的职能。第三阶段以1947年颁布“农业协同组合法”为标志,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农协。这是在强制实行土地改革之后,为防止农民再次失去土地,仿照欧美农业发展模式而建立的。从此日本农协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目前农协的农村综合服务几乎覆盖了全国农村的各个领域,农协本身成了农业生产者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同时也是农民与政府及国际组织对话的利益代表者。日本农协通过提供信息,开展科技服务,传播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农业现代化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日本政府在农村主要依靠农协提供综合服务,把主要农产品购销的任务委托给农协,因此精简了农村的行政机构人员。这样既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又减少了行政经费支出,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二、日本农协的组建和经营原则,1.层层建立原则日本的行政管理分为市町村、都道府县和中央三级。农协的机构设置也分为三级:以市、町、村作为经济区域农民入股而组成的称为基层农协;以都、道、府、县作为经济区域,基层农协入股而组成的称为县级联合会;以全国作为经济区域,由基层农协和县级联合会入股组成的称为全国农业协同组合。,2加入自由原则按照农业协同组合法规定,凡耕种01hm2以上土地、年间从事农业生产90d以上的农民,自愿向农协入股,就可成为所在地区农协的成员,并且可自由退出并返还全部股金。农民加入农协股金不断扩大,农协成立初期,平均每股为100日元,后来股金逐年增加,到90年代,基层农协股金已达9679亿日元,平均每个农协2.8亿日元,组合员员均15万日元。,3.民主管理原则各级农协实行民主管理原则,定期召开组合员代表大会,向组合员报告农协的工作,听取组合员的意见和要求,讨论和决议农协的重大事宜。农协的干部实行选举制,从农协组会员中产生,职员实行雇佣制。基层农协决议各项决定,选举干部时,凡是会员均享有一票的权力,不受入股金额多少,加入农协时间长短限制。,4非盈利性原则农协与农民不是买卖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如农协为农民提供服务,基本上是采取代理形式,农协只收取手续费,手续费的比例是由组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据统计,日本70以上的基层农协经营上述业务是赔本的,而是用经营保险、信用业务的盈余来补贴这方面的支出。同时,农协不经营有损于农民利益的业务。,5利润分配原则农协与股份公司不同,经营目的是为改善组合员的政治经济地位,保持合理的利润。为此,把股金分红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股金分红率,基层农协限制在7以内,县和中央联合会限制在8以内。按规定,基层农协每年的纯利润主要用于四个方面:25作为发展农协事业的准备金;10作为农协的积累金;7作为股金分红金;45作为组会员利用农协事业的返还金。除以上四项外的多余部分(13),结转下年度分配。,6综合经营的原则日本农协开展综合经营,联合服务,尽量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基层农协无力进行的,就同县级、全国农协组织联合起来搞。目前日本农协不仅开展农产品的分类加工、委托贩卖、储藏运输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还从事信用、保险、生产生活指导、文化娱乐等活动。,三、农协的组织系统,日本农协已经形成从基层农协,到都、道、府、县农协,以至全国农协的三级组织系统。基层农协一般是以市、町、村等行政区域为单位组织起来的,也叫单位农协。基层农协在全国3000多个市、町、村都有自己的组织。市、町、村以下还有支所和服务网点,几乎每个农户(99%)都参加了农协组织。基层农协又分为综合农协和专门农协两类。2004年底统计,综合农协836个,专门农协2445个,会员1014万。,1、综合农协:以本地区农户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很多,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存储、销售,以及信贷、保险,还包括生活服务、医疗卫生保健等等。2、专门农协:则以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为服务对象,例如园艺、养蚕、养鸡、畜产、奶酪等,为专业农户提供生产资料采购、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一般不提供信贷、保险服务,也不提供生活服务。,在市町村以上,有都道府县农协和全国农协。由市町村基层农协为团体会员组成都道府县农协,由都道府县农协为团体会员组成全国农协。这两级组织有两大系统,一个是主要从事经济事业的“农协联合会”系统,另一个是主要从事指导业务的“农协中央会”系统。“农协联合会”:包括以综合农协为团体会员的各种综合性联合会,主要有经济联合会、信用联合会、共济联合会、厚生联合会;另一种是以专门农协为成员的各种专门性联合会,例如园艺联合会、养蚕联合会、养鸡联合会、畜产联合会、奶酪联合会等等。都、道、府、县联合会上面均有全国一级的相应组织。,“农协中央会”:是农协的综合性指导机关。都、道、府、县农协中央会由都、道、府、县下设的农协、联合会为会员,全国农协中央会以都、道、府、县农协中央和全国联合会为会员。三级农协组织统称系统农协,各项事业均可通过各对应机构上下贯通,统一行动。如:综合指导:全国农协中央会都、道、府、县农协中央会基层农协;购销事业:全国农协联合会都、道、府、县经济联合会基层农协;信用事业:农林中央金库都、道、府、县信用联合会基层农协;保险事业:全国共济农协联合会都、道、府、县共济联合会基层农协。,社员农家,综合农协,专业农协,县信用联合会,县劳动保障卫生联合会,各种专业联合会,县保险联合会,县经济联合会,各种全国专业农协联合会,全国劳动保障卫生农协联合会,全国保险农协联合会,农林中央金库,全国农业合作社经济联合会,全国农业合作社中央联合会,农协系统(JA集团)组织图,县农协中央联合会,四、农协的综合服务事业,(一)营农指导及生活指导营农指导是农协对组合员的生产和销售等农业经营活动进行的指导工作,包括经营指导、土壤改良、栽培技术、农药施用、革新技术、引进良种、农产品销售等。,生活指导指导农民家计管理和生活设计,传播医疗保健知识;开展文体活动以丰富精神生活;宣传商品知识以充实消费生活;做好高龄者的养老和青少年的教育;加强相互交往,建立舒适优美的地域环境等。,(二)农产品销售及生资购买农产品销售:采取垄断策略,其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很高。农协组织采取委托制形式代农民销售农产品,只向委托农户收取利润的10的手续费,从而与农民结为利益共同体。日本在全国建有集贸所3000多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