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ppt_第1页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ppt_第2页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ppt_第3页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ppt_第4页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吉林芬瑞生物制品销售有限公司李一夫,目录/contents,血小板抗原,血小板抗体与疾病,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血小板简介,血小板:D:2-5umV:红细胞*1/5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正常范围:100-300109/L,骨髓干细胞,胞质块脱落,来源:,多功能祖细胞,巨核祖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血小板形态,静息状态,活化状态,血小板抗原,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原,HLA-类抗原ABH抗原,血小板具有HLA-类抗原(HLA-A、HLA-B抗原和少量HLA-C抗原),无HLA-类抗原。故输注血小板要比器官移植所需配型简单。血小板个体间HLA-类抗原位点数差别不大。每个血小板上至少有20000个HLA抗原位点。,HLA抗原,部分为血小板的固有蛋白,另一部分从血浆中吸附。血小板上的ABH抗原个体之间表达不同,约5%的非O型个体为A抗原或B抗原的高表达者。故血小板输血应同型输注;抗体检测应采用O型血小板,以排除ABO系统抗体的干扰。GPIb、GPIIb/IIIa、GPIa/Iia、CD109等也携带少量ABH抗原,ABH抗原,主要存在于血小板膜的GP分子上,也少量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和平滑肌细胞。1990年国际输血协会血小板免疫学工作组提出了HPA命名,以发现的时间顺序排列:HPA-1、HPA-2、HPA-3等系统。,HPA抗原,已确定了33个HPA,其中12个抗原为双等位基因表达(HPA-1,-2,-3,-4,-5和-15)。其中高频率抗原命名a,低频率抗原命名b。其余21个抗原为低频率抗原,尚未发现对偶抗原,命名为bw。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3个HPA中均已搞清楚基因背景,其中32个HPA的多态性型是由一个氨基酸置换所致,而这又是由编码血小板膜糖蛋白(GP)基因的一个核苷酸的不同所致。HPA-14bw不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其核苷酸置换发生在AAG1929-31。,HPA抗原,HPA抗原,HPA抗原,血小板抗原定型,血清学定型即用已知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小板血型抗原缺点:特异性抗体来源困难-人血清中血小板抗体通常为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匮乏,目前国际上仅有HPA-1a单抗,无其它HPA单抗。基因定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SSO)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用途:(1)健康人群HPA基因分型,建立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献血员库。(2)检测受者HPA基因型,以便从血小板献血员库中寻找与其HPA基因型相匹配的血小板供者。(3)检测患者HPA基因型,辅助临床胎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等疾病的病因诊断。(4)对特定区域或种族人群HPA基因分型,可为人类遗传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血小板抗原定型,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方式,以上途径产生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血小板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移植(骨髓、器官),输血小板、红细胞(尤其是没有滤白的红细胞),血小板抗体与部分相关疾病,胎盘屏障,母体同种异体免疫,胎儿血小板减少,举例NAIT,NAIT,胎母同种异体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etomaternal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FMAIT)致病机理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相似,前者是由胎儿父母血小板抗原不合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后者为红细胞抗原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由于胎儿遗传自父亲的血小板抗原刺激母体产生IgG型的抗血小板抗体,该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与具有相应抗原的血小板结合,此致敏血小板在胎儿的血液循环中被清除而使得胎儿血小板减少,出现瘀点和瘀斑,其严重者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占已报道病例的20%)、10%出现颅内出血(死亡率近100%)。因多数病例在出生后才得以诊断,故此病也称作新生儿同种异体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初次妊娠妇女即可发生FMAIT,其发病率大约为1/800-1500。,FMAIT患儿病情变化较大,具有自限性,常在出生后2-3周恢复。轻度血小板减少患儿有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病情较重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体内外黏膜出血,出现紫癜、瘀点或瘀斑。严重患儿可能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aemorrhage,ICH),占10%。与FMAIT相关的ICH80%发生在子宫内,其中14%发生在妊娠20周前,28%发生在妊娠30周前。,NAIT临床表现,母体血清抗HPA抗体检测,然而母体抗体水平到预产期时逐渐下降,约有30%的病例抗体阴性。父母双亲的HPA基因检测,在高加索地区采取对其HPA-1和HPA-5基因检测,而在亚洲地区应考虑进行HPA-4和HPA-5基因检测。父母双亲交叉配型实验,将母体血清与父亲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实验,即使不能确切知道不相合的抗原,但这种方法也能发现母体是否存在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NAIT早期诊断与筛查,NAIT,NAIT,举例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检测常用方法,方法,指标,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及其它血小板反应性抗体。辅助血小板相关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血小板交叉配型,为患者筛选相容性的血小板或血小板供者,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包括血小板结合抗体和血清中游离抗体。检测血小板结合抗体可将患者血小板平铺在反应孔后,直接加入抗人IgG和指示红细胞进行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抗体可通过患者自身血小板和血清反应来检测。,用途:,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1.主要应用科室:输血科,血液病科,妇产科,新生儿科。2.输血科:.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以及随后的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指导临床输血,保障输血安全:输血科在常规血型鉴定中加入血小板抗体检测,可对临床输血中出现发热、黄疸、急性肺损伤等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作出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意义,3.妇产科:孕前,孕期,产后1).反复流产、不孕不育查因:对于反复和习惯性流产史(尤其是孕早期)和不孕不育史的患者,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可对其造成流产和不孕不育的原因作出辅助诊断。2).产检(尤其针对高龄和二胎产妇)孕早期检测:在孕早期(三个月)产检中常规检测母亲与胎儿的血小板相容性,对于孕早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的风险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孕晚期检测:在孕晚期(胎儿出生前)检测母体血清或血浆中血小板抗体水平,对胎儿出生后罹患新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风险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妊娠期血小板降低的查因:孕妇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现象,如是生理性降低则危害不大,往往生产后会恢复正常。但如果血小板的降低是由于孕妇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则会引起流产、死胎、以及新生儿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危害严重。,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意义,4.血液病科:在血液肿瘤科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自身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TP等。5.新生儿科:新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意义,妇产科领域输血科常规输血前的检测(术前备血)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应用,曾有反复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可在怀孕前进行夫妻双方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由于母婴血小板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流产或NAIT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青年女性流产率逐年上升,每一次怀孕、流产都可能造成母体因外来抗原刺激而产生抗体,危及下一次妊娠。,如何在孕前/孕期正确地评估因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的流产、NAIT的风险?,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文中观点:通过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PCR-SSP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22例NIT患儿中,14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27.3(6例)由HLA抗体引起,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由HLAHPA抗体引起;9.1(2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由自身抗体引起。其中,同种免疫性抗体以抗HLA-A2、19,抗-B40及抗HPA-3a多见。结论: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实验数据,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实验结果,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评估,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有输血史、输血小板史、妊娠史、器官移植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的患者的临床输血工作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约70%),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密切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评估,血小板输血是提高患者(特别是肿瘤和移植患者)血小板计数,防止出血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然而,血小板输血并不是每次都能达到满意效果,特别是反复多次随机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体内极易产生血小板抗体,从而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并引起输注无效。文献报道约有2050白血病患者,80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随机输注血小板后会出现输注无效状态,导致患者因血小板计数低下而自发出血或出血不止,甚至死亡。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单位采用随机输注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频繁发生。后果:患者病情得不到改善,病危甚至死亡;浪费财力、物力;浪费宝贵的血小板资源;不利于血站及输血科业务水平的提高。,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害,1)患者发生免疫反应,加重病情。2)患者病情得不到改善,病危甚至死亡。3)浪费财力、物力、宝贵的血小板资源。4)存在医疗纠纷隐患。5)不利于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业务水平的提高。,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血小板输血采用随机供者血小板有效率不超过30%;采用交叉配型相容性血小板有效率为92%,而对于重度血小板免疫患者,输注相容性血小板有效率为70%。,血小板交叉配型意义,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对844例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及肿瘤等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其中有效病例766例,其余78例患者病例不祥。检测结果统计如下:,临床数据:,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海南省人民医院,共检测102例患者,阳性18例,平均阳性率17.6%,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9例抗筛阳性患者,8例寻找到了相合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良好。,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01,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5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为21例(37),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有血小板抗体的21例患者进行输注前交叉配型来筛选血小板供者。选择交叉配型阴性或反应最弱的的供者血小板给患者输注。21例患者输注相容性血小板后,所有患者1hCCI7.5109,24hCCI4.5109,有效率为100。,吉林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第1期,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广州血液中心,95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经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32例,抗体阳性率为33.7%。,将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未配型组和配型组,各16例。,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1,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总结,1.血小板表面有很复杂的抗原系统;,2.血小板表面的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不良输血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