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_第1页
8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_第2页
8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_第3页
8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_第4页
8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03.120.99A00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 T XXX2019 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Regulations of risk monitor on product quality(报批稿)2019-XX-XX发布 2019-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2 /T XXX-2019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风险信息研判25风险监测计划制定36风险监测计划下达47风险监测抽样48样品管理109样品检测1110检测结果确认1211检测结果异议处理1212风险监测检验检测报告1313风险监测材料报送1414风险监测经费管理1415风险监测后处理14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指南16附录B(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方案评审程序与要求21附录C(规范性附录)承检合作机构工作评分表24附录D(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25附录E(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26附录F(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28附录G(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36附录H(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37附录I(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未抽到样(终止抽样)情况说明表38附录J(规范性附录)无正当理由拒绝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任务认定表39附录K(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参考检测方法确认指南40附录L(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原始记录规范42附录M(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异议处理文书43附录N(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检验检测报告47附录O(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分析报告编写指南50附录P(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费用核算和购样清单54附录Q(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后处理附件56参考文献57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王常捷、黄星海、郭亮、叶平、邱皓璞、潘阮。III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的风险信息研判、风险监测计划制定、风险监测计划下达、风险监测抽样、样品管理、样品检测、检测结果确认、检测结果异议处理、风险监测检验检测报告、风险监测材料报送、风险监测经费管理、风险监测后处理进行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市、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可参照组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范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风险 risk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潜在的影响。3.2产品质量风险 product quality risk产品质量风险是指产品质量及安全的不确定性对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的潜在伤害或影响。3.3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识别是指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3.4产品质量风险监测 product quality risk monitor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对日常监管信息、舆情、消费投诉等反映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识别后开展的抽样、检测等工作。4 风险信息研判4.1 风险信息收集4.1.1 产品质量风险信息来源包括以下方面:a) 生产企业报告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b) 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的申投诉、举报信息;c)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风险信息;d) 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通报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e) 检验检测机构发现并经过验证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f) 产品伤害信息;g) 国外组织、部门、机构等发布的有关产品召回、预警通报信息;h) 网络及媒体报道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i) 其他渠道采集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4.1.2 任何单位和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产品质量风险问题。4.1.3 省级以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收集,在核准风险信息来源、内容等的基础上,及时将收集的风险信息及初步处理建议上报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4.2 风险识别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及消费者对上报风险信息进行识别,风险识别内容包含以下方面:a) 风险是否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等,并且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或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的;b) 风险是否涉及行业性、区域性和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4.3风险信息处置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质量风险信息进行处置:a) 不构成风险的,通报相关方;b) 风险危害不明显或对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不构成潜在伤害的,发出生产和消费建议;c) 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开展风险监测工作。5 风险监测计划制定5.1 风险监测产品范围本标准涉及的产品指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消费品、工业产品和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食品相关产品。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风险识别结果,确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对象,重点关注如下风险信息:a) 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或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的;b) 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c) 涉及行业性、区域性和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d) 导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e) 受到消费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f) 相关部门通报有质量安全问题的;g) 其他需要优先纳入风险监测计划的。5.2 风险监测计划制定要求5.2.1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制定年度产品质量风险监测计划,分季度实施。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突发事件可临时调整风险监测计划。5.2.2 检验检测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申报相关产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应符合附录A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指南要求。5.2.3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技术评审专家库,组织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评审,评审程序与要求见附录B。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择承检机构的,按照政府采购规范和要求执行。5.2.4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综合专家评审得分、以往承检工作质量等因素,确定每类产品承检机构的牵头单位。牵头承检机构负责风险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评价、汇总和上报等工作。具体包括:a) 整合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b) 组织承检机构培训;c) 开展实验室间数据比较;d) 汇总检测结果;e) 撰写产品质量分析报告;f) 监督和评价合作承检机构工作质量,承检合作机构工作考核表见附录C;g) 协助省局做好风险监测数据的评估和结果的应用。5.2.5 未经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意,承检机构不得擅自变更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6 风险监测计划下达6.1 计划下达方式6.1.1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召开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任务布置会,下达风险监测计划,下发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附录D)、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附录E)、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附录F.1)或者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附录F.2)、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附录G)、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附录H)。6.1.2 以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编号为基础,按照抽查批次数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或者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进行统一编号、配套使用。6.2 机构内部任务下达承检机构领取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任务后,应当组织学习掌握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和纪律要求,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关键质量控制点,结合任务特点制定风险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风险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应当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基础上明确和细化工作分工、过程安排、质量控制、特殊情况处理预案、行风纪律要求等内容。7 风险监测抽样7.1 样品来源7.1.1 风险监测样品来源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类产品质量真实状况。7.1.2 根据风险监测目的需要,通过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渠道抽取检测样品。7.2 抽样设计7.2.1 消费品抽样以市场实体店和电商为主、生产企业为辅,工业品抽样以生产企业为主、市场实体店和电商为辅,合理确定抽样比例和批次。对特殊产品和有特殊监督抽查要求的,根据情况确定抽样领域。与监督抽查合并实施的风险监测任务,不再单独抽样,使用监督抽查样品进行检测。a) 实施消费品风险监测,原则上生产企业、市场实体店、电商的抽样批次数各占1/3。生产企业抽样。江苏企业数超过抽查批次数1/3的随机抽取;江苏企业数不足抽查批次数1/3的全部抽取,剩余抽查批次数在市场销售产品和电商产品中平均分配。市场实体店抽样。根据抽查批次数,随机抽取抽样地区(每10批次抽1个设区市,零头数按10批次计算;130批次及以上抽满13个设区市)。每个抽样地区原则上应当覆盖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专卖店或便利店(杂货店)4类实体店,随机确定每类的受检实体店。电商抽样。原则上应当覆盖知名电商平台,主要选择销售量大、质量差评较多的产品,随机确定受检电商。b) 实施工业品风险监测,抽样批次数原则上按照生产企业60、市场实体店和电商各20的比例分配。生产企业抽样。江苏企业数超过抽样批次数60的随机抽取,合理确定大中小型生产企业比例;江苏企业数不足抽样批次数60的全部抽取,剩余批次数在市场实体店和电商中平均分配。市场实体店和电商抽样。抽样范围包括本省和外省生产企业产品,抽样设计按照上述消费品风险监测的有关要求实施。在电商无法抽样的,调整生产企业和市场实体店抽样比例。在电商和市场实体店均无法抽样的,调整生产企业抽样比例。7.2.2 同一企业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同一抽样领域(抽样领域分生产企业、实体店、电商3类)不得重复抽样。7.3 抽样基本要求7.3.1 承检机构应当做好抽样前人员安排、培训学习、文书准备、工具配备、后勤保障等工作,严格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和抽样设计要求实施抽样。7.3.2 抽样人员应当持有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相关专业的检验员证,熟悉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了解掌握产品专业知识和抽样要求。现场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7.3.3 在生产企业和市场实体店抽样,抽样人员应当提前告知属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但不得提前泄漏具体抽查对象信息,并根据工作需要请其安排监管人员予以协助。7.3.4 抽样人员应当使用通讯和打印设备,将抽样过程所有信息和照片(或者视频)、截屏等证明资料上传“江苏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并作为原始记录保存在承检机构。7.3.5 抽样过程中,对有保质期的产品,抽取样品应当满足检测及异议处理时间的要求;对涉及标准变更的产品,应当抽取执行新标准的样品。7.3.6 发现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抽样,填写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未抽到样(终止抽样)情况说明表(附录I),及时报送生产(销售)企业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抽查电商产品的同时报送电商平台;生产(销售)企业登记注册地在省外的,报送下达任务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a) 无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厂名和厂址;b) 属于生产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未标注有效期内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编号。c) 生产(销售)企业无统一社会信用证书(营业执照)生产经营。7.3.7 受检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风险监测工作的,抽样人员应当填写无正当理由拒绝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认定表(附录J),经受检企业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盖章确认后,报送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7.4 生产企业产品抽样7.4.1 抽样要求7.4.1.1 抽样人员向受检企业出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和检验员证,同时送达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7.4.1.2 抽查样品应当是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任何方式表明检验合格的待销产品。抽样人员在受检企业成品仓库或者其确认的场所,在确定抽查产品批次基数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方案要求随机抽样,并现场查验样品的状态和数量。7.4.1.3 抽样人员应当用照片或者视频实时记录现场抽样情况。现场抽样记录应当清晰易辩、可追溯,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a) 企业外观,包括企业厂门、厂牌、厂房等;b) 企业统一社会信用证书(营业执照);c) 实施行政许可和强制认证产品的证书;d) 抽样人员取样信息,包含抽样人员和样品基数等;e) 样品包装、标识或者铭牌,必要时打开包装后的样品状态、数量、配件等;f) 抽样环境,有特殊保管要求的应当记录样品存放环境条件及控制措施;g) 封样后的样品和封条;h) 包含所抽样品、抽样人员和受检企业人员的照片或者视频;i) 受检企业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签字确认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j)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堆放状态;k) 有特殊运输要求的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放条件。7.4.1.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抽样:a) 未列入风险监测计划;b) 受检企业无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所列产品;c) 产品抽样基数不符合抽查方案要求;d) 样品自身信息与外包装或者合格证明不一致的;e) 受检企业有充分证据证明拟抽查产品属于非销售、全部出口或者未经出厂检验合格等情形的;f) 产品或者标签、包装、说明书标有“试制” 、“处理”或者“样品”字样的;g)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7.4.1.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检企业可以拒绝抽样:a) 抽样人员少于2人;b) 抽样人员未出具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和检验员证;c) 受检企业或者产品与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不一致;d) 要求企业支付风险监测检测费或者其他费用的。7.4.1.6 承检机构在抽样时不得有以下行为:a) 通过任何方式事先通知受检企业;b) 超出计划范围抽样;c) 抽取未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d) 抽取样品数量超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7.4.1.7 抽样后应对样品进行封样。封样时应当在封条上加盖承检机构公章或者抽样专用印章,由抽样人员和受检企业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共同签名,并注明抽样日期。对不易加贴封条的产品,可以采用铅封、漆封、蜡封、钢印、拍照、录像或者其他特殊材料等防拆封、防调换措施,并在抽样单中注明封样方式。7.4.2 抽样文书7.4.2.1 抽样人员应当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填写规范(附录F.3)现场填写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抽样单应当由抽样人员、受检企业人员、属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如有)签字,加盖受检企业有效印章(包括企业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含有企业名称全称的印章)。对受检企业可能影响检测、判定的产品信息、技术要求、环境状态、运输要求等信息,抽样人员应当主动询问企业并在抽样单中注明。抽样人员还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抽样实际情况增加信息。7.4.2.2 因企业搬迁、转产、停产、倒闭或者其他情形未能完成产品抽样的,抽样人员应当填写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未抽到样(终止抽样)情况说明表,并加盖企业有效印章或者经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盖章确认。7.4.3 样品运输7.4.3.1 抽样人员应当以妥善方式将样品全部运输回承检机构,并确保样品状态不发生变化。对有特殊运输和贮存要求的样品,应当采取规范有效措施。对可能影响样品状态的,不得寄送,由抽样人员按要求带回。7.4.3.2 需要受检企业协助运输样品的,须征得受检企业同意后实施,承检机构负责保障样品完好并承担运输样品费用。7.4.3.3 对现场检测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当将检测样品、备份样品规范地封存于受检企业。如样品出现更换、隐匿、损毁、私自处理等情形的,不予复检。7.5 电商平台产品抽样7.5.1 抽样要求7.5.1.1 承检机构可以邀请、聘请消费者协助抽样,事先应当进行培训、备案。根据承担任务情况,可以安排2名抽样人员买样,也可以安排2名抽样人员和消费者共同买样。7.5.1.2 抽样人员按照风险监测方案要求购买样品数量,以承检机构或者消费者名义购买样品,索取并保留有效的购物发票或者凭证。7.5.1.3 样品到达后,承检机构应当对样品状态、数量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应当加贴封条。7.5.1.4 抽样人员应当以网络截屏、照片或者视频方式记录抽样情况,记录内容包括:a) 产品信息;b) 订单或者交易记录等销售信息;c) 与销售或者客服人员聊天记录等网络交易过程信息(必要时);d) 快递单和拆快递包装前后样品信息;e) 查验样品状态、数量、配件等信息;f) 样品封样信息。7.5.1.5 填写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记录电商平台、销售店铺、生产企业和抽取样品的相关信息。7.5.2 样品确认7.5.2.1 承检机构在收到样品后,应确认样品有效性,如样品存在7.3.6条款所述情况或不满足检测要求时,应及时上报任务下达部门。7.5.2.2 承检机构在收到有效样品7日内,应当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将确认文书送达样品标注的生产企业进行样品确认,同时送达告知电商平台、销售店铺。送达文书包括:a)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b)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c)反映样品外形、包装、标识等信息资料;d)产品标注执行企业标准的,应当要求生产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标准。7.5.2.3 生产企业在签收样品确认文书后15日内,可通过传真、挂号信、特快专递等方式向承检机构反馈样品确认结果的书面材料。逾期未书面反馈或者拒绝签收样品确认文书的,视为确认样品。7.5.2.4 生产企业要求现场确认样品的,承检机构应向生产企业确认人员索取企业授权书、有效身份证明等材料。7.5.2.5 否认生产该样品的,如生产企业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视为确认。生产企业否认生产该样品且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承检机构报送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7.6 市场销售产品抽样7.6.1 抽样要求7.6.1.1 承检机构应当对抽样人员进行购样技能培训,根据购买样品特点安排抽样人员。7.6.1.2 抽样人员向受检企业(实体店)出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和检验员证,同时送达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7.6.1.3 抽样人员按照风险监测方案要求抽取样品,检测样品和备份样品分别进行封样。封样时应当在封条上加盖承检机构公章或者抽样专用章,由抽样人员和受检企业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共同签名,并注明抽样日期。对不易加贴封条的产品,可以采用铅封、漆封、蜡封、钢印、拍照、录像或者其他特殊材料等防拆封、防调换措施,并在抽样单中注明封样方式。7.6.1.4 检测样品由承检机构购买,索取并保留有效的购物发票或者凭证。备份样品存放于受检企业,如备份样品出现更换、隐匿、损毁、私自处理等情形的,不予复检。7.6.1.5 抽样人员应当以照片或者视频方式记录抽样情况,记录内容包括:a) 企业外观,包括企业门牌、销售柜台等;b) 企业统一社会信用证书(营业执照);c) 购物发票、收据或者经营者名片; d) 抽样人员取样信息,包含抽样人员和样品进货及库存数等; e) 样品包装、样品实物、样品标识、使用说明等状态描述; f) 抽样环境,有特殊保管要求的应当记录样品存放环境条件及控制措施;g) 封样后的样品和封条; h) 包含所抽样品、抽样人员和受检企业人员的照片或者视频; i) 受检企业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签字确认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 j)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堆放状态; k) 有特殊运输要求的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放条件。7.6.1.6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抽样:a) 未列入风险监测计划;b) 受检企业无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所列产品;c) 样品自身信息与外包装或者合格证明不一致;d)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7.6.1.7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检企业可以拒绝抽样:a) 抽样人员少于2人;b) 抽样人员未出具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委托书、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和检验员证;c) 受检企业或者产品与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通知书不一致;d) 要求企业支付风险监测检测费或者其他费用的。7.6.1.8 承检机构在抽样时不得有以下行为:a) 通过任何方式事先通知受检企业;b) 超出计划范围抽样;c) 抽取样品数量超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7.6.2 样品确认及运输7.6.2.1 抽样人员应当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填写要求现场填写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抽样单应当有抽样人员和受检企业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签字,加盖受检企业有效印章(包括企业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含有企业名称全称的印章)。对受检企业可能影响检测、判定的产品信息、技术要求、环境状态、运输要求等信息,抽样人员应当主动询问企业并在抽样单中注明。抽样人员还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抽样实际情况增加信息。7.6.2.2 抽样人员应当以妥善方式将检测样品运输回承检机构,并确保样品状态不发生变化。对有特殊运输和贮存要求的样品,应当采取规范有效措施。对可能影响样品状态的,不得寄送,由抽样人员按要求带回。7.6.2.3 需要受检企业协助运输样品的,须征得受检企业同意后实施,承检机构负责保障样品完好并承担运输样品费用。7.6.2.4 购买样品后7日内,承检机构应当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将确认文书送达样品标注的生产企业进行样品确认。送达文书包括:a) 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b) 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c) 反映样品外形、包装、标识等信息资料;7.6.2.5 生产企业在签收样品确认文书之日起15日内,可通过传真、挂号信、特快专递等方式向承检机构反馈样品确认结果的书面材料。逾期未书面反馈或者拒绝签收样品确认文书的,视为确认样品。7.6.2.6 生产企业要求到承检机构确认样品的,承检机构应向生产企业确认人员索取企业授权书、有效身份证件等材料。7.6.2.7 生产企业否认生产样品的,如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视为确认。生产企业否认生产样品且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承检机构将情况报送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8 样品管理8.1 样品管理制度要求承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样品接收、检测流转、保存、处置等管理制度,以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做好相关记录。8.2 样品接收8.2.1 承检机构应当对到达样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 样品封样状态是否完好;b) 样品信息、数量与抽样记录是否相符;c) 样品状态是否符合检测要求。8.2.2 样品经检查符合要求后进入样品库管理,样品库设施和环境应当满足样品贮存要求。8.3 样品检测流转8.3.1 样品检测的每一个环节,检验检测人员都应当对样品状态进行再次确认,并保留确认记录。8.3.2 样品损毁或者状态发生变化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承检机构及时向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根据其要求采取相应措施。8.4 样品保存风险监测任务期间,承检机构应当采取规范有效方式保存样品。有特殊保存要求的,从其要求。8.5 样品处置8.5.1 由受检企业无偿提供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当告知受检企业在规定期限内领取检测剩余样品,履行退样手续,做好退样记录。8.5.2 经检测未发现问题的样品应当在检测结果异议期满后退还受检企业,问题样品应当在异议期满3个月后退还受检企业,异议期满前不得以任何方式处理样品(含保质期到期样品)。留样再测样品应当在留样再测工作完成后1个月内退还受检企业。8.5.3 备份样品封存在受检企业的,承检机构应当在样品检测结果无问题、异议期满后通知受检企业解封备份样品。8.5.4 由受检企业无偿提供样品属于下列情形的,不予退还:a)检测发现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严重质量问题;b)受检企业收到退样通知后30日内不反馈意见;c)企业书面提出不退还样品。8.5.5 已确定不退还样品和购买样品按照规范要求保存。保存期满后由承检机构采取拍卖、对外捐赠、报废等方式处理,其中以拍卖方式处理的所得收入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对有特殊处理要求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8.5.6 样品处置应当由承检机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财务、纪检等内设部门或者有关专业人员审核鉴定后提出意见,报承检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实施。样品处置情况应当定期报送省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备案。9 样品检测9.1 承检机构应当做好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数据比对等质量控制、检测要素保障工作。在不影响样品正常检测的情况下,推广使用盲样检测并做好过程记录。9.2 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并按照下列要求:a)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承检机构未取得相应的资质的,按照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和承检机构相关规定进行方法确认;b)方法标准的使用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承检机构按照附录K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参考检测方法确认指南对参考检测方法进行确认,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9.3 检测原始记录应当遵循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原则,具体要求见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原始记录规范(附录L)。承检机构应当按规定保管原始记录,保存期限为6年。9.4 承检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测工作。对有保质期或者检测时效要求的样品,应当及时检测和向受检企业通报检测结果。9.5 遇到人员、仪器设备、试验材料异常等特殊原因影响任务按期完成的,承检机构应当及时向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批准后采取相应措施。9.6 在检测过程中,承检机构不得允许受检企业人员进入检测现场。在复检过程中,经受检企业申请,并得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受检企业人员可以进入承检机构现场见证本企业样品检测过程。9.7 对问题项目的检测结果应当采取以下程序进行确认:a) 承检机构提供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b) 承检机构组织进行复测;c) 必要时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定或者由牵头承检机构组织相关承检机构对问题项目进行验证检测;d) 必要时或者执行上述程序后仍然存在检测结果争议,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判。9.8 承检机构应当对样品检测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妥善保存记录,对随时间变化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10 检测结果确认10.1 承检机构应当在检测工作结束后3日内将检测结果报送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协助其将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送达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样品来源单位。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邮政特快专递、挂号信)和公告送达等方式。10.2 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在收到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反馈检测结果确认情况。逾期未书面反馈或者拒绝签收通知单的,视为认可检测结果。11 检测结果异议处理11.1 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应当在收到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通知单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书面反馈检测结果确认情况。如有异议,可提出书面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逾期未提出或者拒绝签收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通知单的,视为无异议。11.2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后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制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异议处理通知书(附录M.1)送达受检企业。受理的异议申请,按照以下要求处理:a) 对抽查程序有异议的,核查相关证据后维持或者撤销原检测结果;b) 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核查相关证据能够证明原检测结果准确,维持原检测结果;不能证明原检测结果准确需要进行复检的,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指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本次风险监测最终结果。c) 对样品信息有异议的,核查样品确认情况和生产企业提交证明材料后维持或者撤销原检测结果。11.3 处理完异议申请后,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异议结果通知书(附录M.2)送达受检企业。11.4 复检按照以下要求进行:a)复检原则上由原承检机构承担。受检企业可事先到复检机构现场确认复检样品,填写复检样品现场确认单(附录M.3);受检企业不到现场确认样品的,可书面委托复检机构直接进行复检。受检企业在收到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异议处理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未到复检机构现场确认样品或者未向复检机构出具委托书,视为放弃复检申请,维持原检测结果。封存于受检企业的样品被更换、隐匿、损毁和私自处理的,终止复检,维持原检测结果。b)对能够复现检测结果的检测样品,复检机构应当选用检测样品进行复检,按照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对异议及关联项目进行检测;对检测样品不能复现检测结果而选用备份样品的,复检机构应当按照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确定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测。c)有证据表明原承检机构存在质量和行风廉政问题、受检企业提出利益回避等特殊情况下变更复检机构的,新复检机构应当按照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确定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测。新复检机构、原承检机构和受检企业应当共同确认复检样品,做好样品确认、交接等相关记录(附录M.4)。d)复检结果与原检测结果一致的,维持原检测结果,由原承检机构出具完整的检验检测报告;复检结果与原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变更原检测结果。12 风险监测检验检测报告12.1 承检机构完成检测工作后应当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检验检测报告编制规范(附录N)要求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对受理了异议申请的,在异议处理后出具检验检测报告。12.2 承检机构应当及时出具和送达检验检测报告,要求具体如下:a) 在生产企业抽样的,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一式2份,受检企业各1份,承检机构留存1份; b) 在电商平台抽样的,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一式4份,送达电商、产品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各1份,承检机构留存1份;c) 在市场实体店抽样的,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一式3份,送达市场实体店、产品生产企业各1份,承检机构留存1份;d) 从其他来源抽样的,根据需要出具和送达检验检测报告;e) 报送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产品检验检测报告份数应当符合后处理工作需要。12.3 承检机构留存的检验检测报告保存期限为6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3 风险监测材料报送完成承检任务后,承检机构应当按照以下清单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报送相关材料:a) 风险监测检测数据。承检机构应当将检测数据与抽样、检验检测报告等信息对应一致后上传“江苏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b) 质量分析报告。牵头承检机构应当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分析报告编写指南(附录O)要求撰写质量分析报告,进行内部评审后上传“江苏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c) 检验检测报告;d) 产品质量风险监测费用核算和购样清单(附录P)。14 风险监测经费管理14.1 拨付承检机构的经费支出项目主要包括购样费、检测费、样品运输费、邮寄费等,完成任务后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核算后按实拨付。检测费参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标准核算。14.2 承检机构应当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依据风险监测任务委托书、样品购置清单、样品入库证明、样品购置有效发票或者凭证等办理购样费内部报销手续。无法取得有效发票或者凭证的,承检机构应当履行内部备案批准程序。15 风险监测后处理15.1 后处理工作组织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省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问题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后处理工作。设区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承办后处理工作,或者可以委托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后处理有关工作(以下统称“后处理工作承办部门”)。15.2 后处理工作流程15.2.1 任务下达和移送15.2.1.1 对本省问题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省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江苏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将后处理任务下达设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时相应下达以下附件:问题产品检验检测报告及质量诊断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或者销售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确认通知单回执或快递妥投证明、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样品确认通知书回执或快递妥投证明。15.2.1.2 对问题产品的生产企业所在地和销售企业(电商)登记注册地在省外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有关情况和前款列出附件移送省外同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15.2.1.3 符合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情形的,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启动召回调查。15.2.2 建议改进后处理工作承办部门向问题产品生产企业发送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建议改进通知书(附录Q),建议企业组织技术人员认真查找原因,制定产品质量提升方案,并针对问题项目开展风险评估。15.2.3 质量分析会和约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或者对问题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附录A (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指南XXXX年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指南XX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一、产品现状分析1.1产品概况产品定义、性能、用途介绍。1.2产业分布全国范围内该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地区分布;江苏省范围内该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地区分布。1.3市场主流品牌消费者选择较多的高、中、低档产品品牌及销售的主要渠道,包括电商、实体店及其他来源等消费终端。二、风险监测的必要性2.1产品质量风险的表现舆情分析、TBT案例、产品伤害案例、召回调查情况及相应的风险表现。2.2实施本次风险监测的必要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定,国内外对此类风险进行监测或监管的方式及现状。三、风险监测的可行性3.1主要风险点及对应的监测项目3.2风险监测的检测参考依据及判定参考依据3.3参考的检测方法标准说明和确认3.4前期机构技术储备情况方案预研情况。4、 采样要求4.1样品来源4.2采样方式4.3样品批次采(抽)样计划可参考表1。表1. XX产品风险监测采(抽)样计划产品名称采样领域采样地点采样批次样品数量/批次备注(涉及不同材质、规格的产品在备注中说明)生产企业(见生产企业名单)实体店(地级市)电商平台(平台名称)电视购物平台(电视购物名称)其他(如有)5、 检测依据检测依据如表2所要求,不同材质、规格的产品分表说明。表2. XX产品(xx材质规格)质量风险监测检测方案产品类别检测项目检测参考依据参考指标参考检测方法是否确认备注六、费用预算及预算依据检测费用预算如下表3所示。表3. XX产品风险监测检测费用预算(元)序号产品检测项目检测费用收费标准备注检测费A检测费/批次W批次数合计:购样费B样品预估单价C样品用量W批次数合计:共计七、结果分析和处置7.1监测数据分析明确拟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参考限值方法、极值法、均值法、比较试验方法等,并进行评估。评估包括说明存在问题、风险点及风险程度,解读产品标准、分析产品特征指标差异等。应明确存在的问题、问题比例、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涉及标准的要明确是指标的差异还是限值的差异)、如何消除以及消费者如何选择或合理回避风险(该部分可以放在消费指南通用分析,但要与发现的问题有对应关系)。7.2监测结果处置根据监测数据评估结果提出监测结果处置建议,如:提出消费、使用建议、报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发布、质量解读、缺陷产品召回调查建议、标准制修订建议等。八、检测机构资质、能力或检验检测经历8.1检测机构与监测产品及项目相关的资质情况;8.2承担过相关产品(项目)风险监测或风险监测的情况;8.3检测方法确认情况说明8.4合作单位的职责分工明确牵头单位、采样地区或领域分工、监测项目分工、编制检测报告分工,确定过程督查纠偏方案等。9、 时间进度安排表4. XX产品风险监测时间进度安排序号工作环节开始日期结束日期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采样及样品确认检测及结果确认汇总分析上报任务周期合计(xxxx天)十、本方案的内部评估结果本方案于 年 月 日,经XXX单位XXX部门XXX、XXX等 人评审通过。十一、其他相关补充说明附:1、检测参考依据及判定参考依据文本2、拟抽查生产企业名单编制人: (项目负责人签字)审核人 : (部门负责人签字) 批准人: (承检机构负责人签字)上报时间: 年 月 日 附录B (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方案评审程序与要求B.1 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方案评审程序B.1.1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风险监测产品计划,承检机构库内检验检测机构依据产品目录和风险监测要求组织申报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B.1.2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制定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评审表,组织技术专家对申报的实施方案进行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两轮遴选。B.1.3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抽查计划产品数量及产品分类,在技术专家库按专业要求随机选择技术专家组成技术评审组,负责每轮遴选的技术评审。每个技术审评组不少于5人且为单数,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指定人员担任组长。B.1.4 技术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对评审结果负责。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召集技术评审组在指定时间内开展技术评审工作,评审组长负责评审现场管理、评审结果的汇总、报告。B.1.5 技术评审组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指南的要求,对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适用性、可行性、代表性等方面进行技术评审并独立评分。涉及本单位或有利益关系的技术评审对象,技术评审专家应主动回避,不参与评分。B.1.6 评分标准:去掉一个最高评分和一个最低评分,取其他所有技术评审专家平均分。评分低于40分或高于90分的,应在评分表中说明评分理由。出现“否决项”的,最终得分为零分。最终得分大于等于85分的,推荐采用;7085分(含70分)的,建议修改并重新评审后采用;70分以下原则上不予推荐。B.1.7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和以往承检工作质量情况确定牵头承检机构和合作承检机构。B.2 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方案评审要求评审要求见表B.1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评审表。表B.1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评审表方案名称编制单位评审项目要 求评分标准得分范围得 分备 注是否重点监测对象(15分)符合江苏省地方标准产品质量风险监工作规范5.1条要求5项以上(含5项)15分符合3项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