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三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孔子对音乐的兴趣与他对周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南宋史学家郑樵曰:“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正乐”是孔子为纠正礼乐秩序倾颓采取的重要措施。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载:“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孔子的“正乐”还包括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左传记载:成公二年,卫国侵齐,新筑大夫仲叔于奚救了卫国主帅孙良夫,卫穆公想赏给他城邑,却被仲叔于奚辞谢了,而请求得到诸侯用的曲县的乐器和马饰。对于这件事,孔子认为,“不如多与之邑”,因为“器以藏礼”,曲县的乐器制度和繁缨的马饰,都是诸侯才能用的礼器,仲叔于奚本为大夫,因战功而拥有这些礼器是不恰当的。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其实不然。孔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礼记中庸)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礼崩乐坏,另一方面复兴礼制的呼声四起,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因为“正乐”即“正礼”,所以孔子在谈及自己的为邦理想时,多次强调要“放郑声”。孔子说“郑声淫”“乱雅乐”,是因为郑、卫地区的音乐十分讲究艺术技巧,情感力量大于伦理力量,世俗的娱乐之情大于典礼肃穆之情,不符合周礼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艺术精神。孔子对郑声的放逐并不意味着对音乐美学功能的忽视。事实上,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孔子说,如果没有音乐,礼的仪式就会显得质朴无文。“文”这个概念在孔子的语义系统中是宽泛多样的,但无论是指社会文化还是指个人修养,都明显包含着感性形式美的意义在内。孔子所说的文,是包含了审美的,没有文,也就没有审美,没有音乐参与的礼是素的,是不文的,也就是不美的。“乐”之于“礼”的功能,是礼在形态世界中美的呈现。经过孔子整理发展的周代“礼乐”,“礼”不再是苦涩的行为标准,它富丽堂皇而文采斐然,它是人的文饰,也是导引人生走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摘编自赵玉敏孔子和音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族群体“雅乐”精神的失落,厌古乐而喜新乐造成了周代“礼崩乐坏”的局面。B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自觉地担负起对周代雅乐修复、改造和传播的使命。C春秋末期,伴随着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出现了理性主义、辩证思想。D郑、卫地区的音乐一味追求艺术技巧,没有典礼肃穆之情,遭到了孔子的强烈反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贵族群体雅乐精神的失落,厌古乐而喜新乐”是“乐坏”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伴随着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出现了理性主义、辩证思想”说法不当,原文是说“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D项,据原文“世俗的娱乐之情大于典礼肃穆之情”,可知“郑、卫地区的音乐没有典礼肃穆之情”错误。故选B。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南宋郑樵的话,佐证了孔子对音乐的兴趣出于他对周礼的重视的观点。B文章较为详细的引叙了左传的一个故事,生动地阐明了孔子“正乐”的实质是“正礼”。C文章用礼记中庸中孔子的原话直接驳斥了把孔子“正礼”看作机械复古的观点。D文章结尾通过分析孔子“放郑声”的原因,阐明了孔子对音乐美学功能的重视的看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阐明了孔子对音乐美学功能的重视的看法”错误,原文是说“孔子说郑声淫乱雅乐,是因为郑、卫地区的音乐十分讲究艺术技巧,情感力量大于伦理力量,世俗的娱乐之情大于典礼肃穆之情,不符合周礼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艺术精神。孔子对郑声的放逐并不意味着对音乐美学功能的忽视”,应是阐明“正乐”与“正礼”之间的内在关系。故选D。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深刻认识到“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这来自他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B孔子按周礼对雅乐的要求对诗的乐章和音律进行规范整理是为了纠正礼乐秩序。C不能赏赐仲叔于奚曲县的乐器制度和繁缨的马饰,因为他的战功不配拥有这些礼器。D孔子认为没有音乐参与的礼是不美的,经孔子整理后的周代“礼乐”有了感性形式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因为他的战功不配拥有这些礼器”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因为器以藏礼,曲县的乐器制度和繁缨的马饰,都是诸侯才能用的礼器,仲叔于奚本为大夫,因战功而拥有这些礼器是不恰当的”,应是因为他身份不够,违背了乐器使用的礼制。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974年联合国召开“有障碍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提出“无障碍设计”概念,它是指消除对使用者构成障碍因素的设计。这里所指的“使用者”原来主要是指有生理障碍的人群,后来“有障碍者”概念的含义又有所扩大,还包括孕妇、儿童和老人,以及背负重物或受伤的人员,甚至包括暂时遇到不便的人,即所谓有困难者。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几十年来,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体的视点出发,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摘编自刘静、李理产品的无障碍设计思想与研究)材料二:各类型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明细图实地体验 大众感知【注】大众感知调查:指被调查者仅对无障碍设施进行评价,而无实地体验。(摘编自中消协2018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材料三: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依法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政府责任和社会义务。条例实施7年来,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无障碍建设成为建设小康社会、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内容已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信息发展到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但是建设无障碍城市,最大的障碍还是在观念里。当前,还有很多人尚未认识到无障碍设施的通用性,认为只是残障人士需要,是对小众的特殊照顾,使用率不高,但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造价成本。真正的无障碍,首先不是设施的无障碍,而是观念的无障碍。要破除无障碍建设面临的“观念里的障碍”,根本在教育。日前,深圳市正着手开展无障碍启蒙教育,将全面无障碍城市基本知识纳入全市中小学课程教育内容,这可谓抓到了根本。(摘编自中国财经我国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材料四: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本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涵盖各个产业领域翔实的设计标准,保证了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减少了后续不必要的改造工程,日本的无障碍建设及通用城市建设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从1994年开始,日本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建筑等设施的设计进行约束。无障碍设计离不开市民的参与,自1971年开始,日本一些高龄人士和残障人士自发参与到无障碍设计研讨中来。他们每月召开会议,并将关于无障碍设施使用的感受及意见反馈给设计者。相关研究机构与社会组织也是推动日本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力量。日本福祉无障碍和通用设计学会便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组织。它的目标是集中考虑人居、环境、交通、生活等各方面,涉及法律、社会福祉、工学等各方面,对无障碍和通用设计进行研究和开发。(摘编自半月谈“无障碍城市”依然有障碍)4下列对“无障碍设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障碍设计最初是针对有生理障碍人群的设计,是为了消除对使用者构成障碍的因素。B无障碍设计是集中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进行的设计。C无障碍设计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D无障碍设计的标准应力求完备,有利于建设出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城市无障碍环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B项,“无障碍设计是集中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进行的设计”错误,以偏概全,由材料一“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可知,无障碍设计还包括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故选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各类无障碍设施普及率分化严重,设置的盲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利。B每一个人都会对无障碍设施有一定需求,“障碍”并非特例,它具有普遍性。C无障碍设计可以改善我们的物质环境,但对人文环境、信息环境改善很小。D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项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C项,“但对人文环境、信息环境改善很小”错误,由材料四“它的目标是集中考虑人居、环境、交通、生活等各方面,涉及法律、社会福祉、工学等各方面,对无障碍和通用设计进行研究和开发”可知。故选C。6我国目前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加大各类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力度,增强便利性;国家相关政策继续为无障碍城市建设保驾护航;改变观念,加强教育,做好对无障碍城市基本知识的普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调动个人、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自发参与无障碍建设,进行有效反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我国目前要更好地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就要实现从国家到个人、从政策保障到内在观念全方位的改进与提高。由材料一“这里所指的使用者原来主要是指有生理障碍的人群,后来有障碍者概念的含义又有所扩大,还包括孕妇、儿童和老人,以及背负重物或受伤的人员,甚至包括暂时遇到不便的人,即所谓有困难者”“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可知,要更好地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就要增加各类无障碍设施,为更多的“有困难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由材料三“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依法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政府责任和社会义务。条例实施7年来,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无障碍建设成为建设小康社会、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可知,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是更好地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由材料三“近年来,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但是建设无障碍城市,最大的障碍还是在观念里。当前,还有很多人尚未认识到无障碍设施的通用性,认为只是残障人士需要,是对小众的特殊照顾,使用率不高,但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造价成本。真正的无障碍,首先不是设施的无障碍,而是观念的无障碍。要破除无障碍建设面临的观念里的障碍,根本在教育”可知,只有从“教育”入手,从根本上实现人们的观念“无障碍”才能更好地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由材料四“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本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日本的无障碍建设及通用城市建设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从1994年开始,日本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建筑等设施的设计进行约束”“无障碍设计离不开市民的参与相关研究机构与社会组织也是推动日本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力量。日本福祉无障碍和通用设计学会便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组织”可知,既要调动国内个人、相关研究机构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无障碍建设,又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才能更好地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英】彼得梅尔卢贝隆的春天有不同的声息。猎人离去之后,潜伏了一冬的鸟儿便从藏身的林中出来,它们的歌声取代了枪声。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我暗想,会不会是马索眼看观光季节将临,决定竖起“吉屋出售”的牌子呢?我在他家附近的山径上看见他。他在林间空地的边缘打下一根一公尺半高的木桩,木桩顶端钉了一块破破烂烂的锡片,上面用白色油漆胡乱地涂抹着:“私人土地!”马索正端详他的新作,山道上躺着另外三根木桩和告示,还有一堆圆石。他朝我道了一声早安,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捶,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我问他在做什么。“赶走德国人。”他说了,动手搬运圆石,在木桩之间排成围篱。他进行封锁的这块土地,并不在他家附近,而是位于山径的另一边,不可能属于他。我便说,我以为这地属于国家公园范围。“是没错,”他说,“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国人。”他又搬了一块圆石。“每年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他站起身,点燃一支烟,顺手就把空烟盒丢进树丛里去。我问他难道没想到德国人也许会买下他的房子?“带了帐蓬来的德国人,除了白面包以外什么也不会买。”他嗤之以鼻地说:“不信你看看他们开来的车装满德国香肠、德国啤酒、德国泡菜。他们全都带来啦。知道了吧?他们真是吝啬鬼!”马索扮演起田园卫士兼旅游业专家的角色,继续说明普罗旺斯农人的困境。他承认观光客,包括德国观光客,给地方上带来财富,有些外人在这里购置房产,也为本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马索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只听着他叹息这一切太不公平。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有一个农夫,关注邻居的房产好多年了;不是因为那房子好,房子差不多只是个废墟了,而是因为连着房子的一大片地。农夫出价要买,邻居却趁着房价上涨的机会,卖给了出价较高的一个巴黎人。那年冬天,巴黎人花了几百万法郎整修房子,还修造了游泳池。竣工之后,巴黎人和他的朋友们潇潇洒洒地南下,来度五月的第一个周末。他们都很喜欢这房子,也喜欢隔壁住的那个古板老农夫,觉得他晚上八点就上床睡觉的习惯真有趣。可是第二天清晨四点,农夫家血气方刚的大公鸡便开始高声啼鸣,直叫了两个小时。巴黎人向农夫抱怨,农夫耸耸肩。这里是乡下,公鸡是要叫的,这没办法。接连几天,公鸡照样清早四点起身报晓。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客人提早回了巴黎,去补足睡眠。巴黎人再次向农夫抱怨,农夫再耸耸肩,两人很不愉快地分手。到了八月,巴黎人又带了一大群客人来。公鸡每天准四点叫他们起床。下午想睡个觉吧,农夫又在他屋里做什么活儿,又是钻子又是水泥搅拌器的,吵得没法睡。巴黎人强烈要求农夫箝紧公鸡的喉咙,农夫拒绝。吵过几次架之后,巴黎人把农夫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强制命令公鸡闭嘴。但是法院判决农夫胜诉,公鸡有权在清早歌唱般长鸣。别墅度假从此成为这位巴黎人难以忍受的苦差事。他终于决定忍痛出售。农夫透过朋友,买下了大部分的土地。成交之后的星期天,农夫和朋友以一顿丰盛的午餐大肆庆祝,席间的主菜就是那只大公鸡,做成了美味的醉鸡。马索认为这故事很棒巴黎人大败,农夫获胜,得到更多土地,还吃了一顿好饭。我问这可是真人实事,他避开我的眼光,把山羊胡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总之别招惹农夫。”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我想,如果我是爱露营的德国人,今年夏天我就改上西班牙去。(尹萍译)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描写马索的语言时多用短句,这样写能更好地体现马索当时的心理。B小说多用细节描写,其中“丢烟盒”这一细节描写看似随意,实则是对马索形象描写的重要一笔。C马索讲的故事中,巴黎人最后离开乡村,主要反映了他们喜爱乡村却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D故事中公鸡在“赶走”巴黎人后,被做成了美味的醉鸡,实际是农夫对巴黎人的一种嘲讽。【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错误,从马索所讲的故事起因和最后的结局来看,“有一个农夫,关注邻居的房产好多年了;不是因为那房子好,房子差不多只是个废墟了,而是因为连着房子的一大片地。农夫出价要买,邻居却趁着房价上涨的机会,卖给了出价较高的一个巴黎人”,由此可知,农夫本就想要这处房产;结局说“农夫透过朋友,买下了大部分的土地”“成交之后的星期天,农夫和朋友以一顿丰盛的午餐大肆庆祝,席间的主菜就是那只大公鸡,做成了美味的醉鸡。马索认为这故事很棒巴黎人大败,农夫获胜,得到更多土地,还吃了一顿好饭”,最后农夫达成心愿,由此可知,“农夫又在他屋里做什么活儿,又是钻子又是水泥搅拌器的,吵得没法睡”和“公鸡啼鸣”都是农夫设下的赶走巴黎人的计策,所以巴黎人最后离开乡村并非是“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故选C。8作者在描写马索打木桩时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的,体现马索当时怎样的心理?(6分)【参考答案】(1)视觉和听觉 (2)对外来人的怨恨,捍卫家园的决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和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在描写马索打木桩时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体现马索当时怎样的心理”,然后找出描写马索打木桩的内容,分析描写的角度,再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马索当时的心理。从文中来看,马索打木桩的内容在第一段和第二段,如“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捶,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前一句“敲打声”是从听觉角度来写,后一句“拾起”“猛捶”是马索的动作,是从视觉角度来写。明确了角度之后,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来分析此时马索的心情,“私人土地!”“赶走德国人”“每年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国人”“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马索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由这些内容可知,马索认为这是属于法国的土地,属于自己的领土,他用打木桩的方式表明捍卫家园的决心,而捶打之“无情”又灌入了他对外来人的怨恨。9小说中马索讲述了农夫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有何作用?(6分)【参考答案】(1)使标题中“公鸡风波”有载体或与标题相照应;(2)体现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3)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以及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小说中马索讲述了农夫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有何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马索所讲述的农夫的故事,概括其内容,再从内容、结构以及主旨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用。从文中来看,小说最后马索向“我”讲述了农夫的故事,故事中的农夫借助“公鸡啼鸣”等赶走了巴黎人,结合故事前马索“叹息过后,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和小说最后一段“总之别招惹农夫”可以看出,马索所讲的农夫的故事表现了农夫捍卫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农夫的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鸡”,这就与小说标题“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相照应,这是结构上的作用;农夫赶走巴黎人和上文马索打木桩捍卫家园的表现是一致的,二者结合让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让故事的情节更为丰富。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洲,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般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B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C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D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是时”“秦王”“延光”“明宗”等,然后可以依据句式、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惧”的主语是“延光”,所以“延光”与“惧”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泣”的主语是“延光”,而“不得已”的主语应是“明宗”,所以应在“泣”和“不得已”之间断开,排除D项。原文标点: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句意: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范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唐明宗再三挽留他,范延光流下眼泪,唐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故选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B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C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D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错误,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故选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B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C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D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中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后,明宗说:“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只是触动了唐明宗,但并没有说结果如何。故选C。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2)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参考答案】(1)唐明宗派延光从小路(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2)于是(范延光)率五百骑兵,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在朱守殷的城下作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使”,派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至”,来到;“河”,古今异义,黄河;“为所”,被动句,被;“得”,抓获。(2)中,句首添加主语“范延光”,“乃”,于是;“以”,率领;“骑兵五百”,定语后置句,应为“五百骑兵”;“疾驰”,驱马飞奔;“至”,到;“行”,跑了;“战于城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城下战”,“于”,在。【参考译文】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范延光安排为自己的部下,但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唐明宗攻占郓州,梁军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暗中向唐明宗投诚。唐明宗寻求可以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康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他,并且说:“现在康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强大,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唐明宗派延光从小路(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投进狱中,拷打几百次,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拘囚几个月后,他逐渐受到狱吏的保护。庄宗进入汴州,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唐明宗在位时,范延光任宣徽南院使。唐明宗到汴州巡视,到达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朱守殷反叛的事情刚刚暴露,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准备,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时攻击,没有比急攻更好的,我请求给我五百骑兵,疾驰到城下,以神速震骇他。”于是(范延光)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在朱守殷的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驾,就打开城门,而范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朱守殷被杀,汴州平定。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唐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拥有三万五千匹马。”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唐太祖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吃掉十五万步兵的粮食。”明宗说:“喂肥了战马而饿瘦了我的士兵,这是我感到惭愧地!”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刘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建议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唐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人,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范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止他们,范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可以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才安定下来。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范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唐明宗再三挽留他,范延光流下眼泪,唐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唐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朱弘昭、冯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唐末帝再次下诏命范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满庭芳归去来兮【宋】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制使,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元丰三年闫九月,元丰六年闻六月,故为“再闰”。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B.“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句,用“来往如梭”比喻人生无定,全句表达作者对人生坎坷、失意,自己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表达对黄州雪堂的留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堂前细柳”惦念作者,实写“江南父老”对作者的留恋之情。D.这首词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 “实写江南父老对作者的留恋之情。”分析错误,“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表达了作者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故选C。15.首句“归去来兮”与陶渊明吟唱的“归去来兮”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苏轼的“归去来兮”,表达了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及不能归家的怅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解析】此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和评价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意。通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抓住关键词来辨别情感的不同之处。在这首词中,苏轼的“归去来兮”,表达了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及不能归家的怅恨。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村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蜉蝣、渺、猱、烂柯的写法。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 。中国通信行业引领全球的技术积累促成了这种结局。从1G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5G领先,中国通信技术行业的进步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就在5G领域,中国企业已埋头进行了近10年的创新布局和持续投入;它并非 ,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最终,5G牌照的发放可谓瓜熟蒂落。人们对此也有足够的信心:2019年作为中国5G商用元年,将成为5G应用的良好开端。让5G发挥好新引擎动力,关键要做大做强产业,发挥产业 _作用。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 )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积极推进5G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此外,面对旺盛的5G行业应用需求及5G商业合作模式的改变,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协作和沟通,优化网络体验, 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5G标准是全球业界共同制定的国际标准,5G技术是全人类倾注心血和资源的创新之作。就像中国企业的5G技术服务全球一样,中国的5G牌照发放,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 支撑 培养B顺理成章 一蹴而就 优势 构建C水到渠成 一蹴而就 支撑 构建D顺理成章 一挥而就 优势 培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结合“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分析,主要讲5G在中国的落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选用“水到渠成”。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结合“并非”“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分析,此处主要讲不是一下子成功的,选用“一蹴而就”。支撑:一指顶住,使不倒;二指用以顶住之物;三指支持局面使不崩溃;四指勉强维持;五指抵挡,招架。优势:是比对方有利的形势。结合“产业”“作用”及后面的“报告预测”分析,此处主要讲产业的支撑作用,选用“支撑”。培养: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与“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搭配,选用“构建”。故选C。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B这会成为一个事实吗?C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D如何将美好前景变为现实?【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析,前面主要讲“预测”,后面主要讲做法等。此处应该是讲如何把预测的美好前景变成现实。A项,“一个不争的事实”表述绝对化。B项,用反问句,对前面美好的前景预测表述质疑,衔接不当。C项,“这一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特点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新)
- 2024-2025公司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a4版
- 2025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 2025安全标准化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 2025工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考点提分
- 财务校招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激光影像输出胶片合作协议书
- 2024-2025新入职工职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试直接用
- 2024年汽车美容师技术认证条件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智慧工地评价标准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30古籍的版式
- 计划岗位工作规划
- 《API618标准学习》课件
- 清明节的中医养生和保健方法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健委-202403
- 新生儿头部护理课件
- 全科医学培养的病例讨论教学
- 智慧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
- 2020年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
-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三章 运动性病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