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4含解析_第1页
河南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4含解析_第2页
河南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4含解析_第3页
河南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4含解析_第4页
河南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4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必刷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苗圃/胸脯 耽搁/虎视眈眈 摩拳擦掌/稳操胜券B搀扶/馋嘴 案牍/买椟还珠 书声琅琅/秋月朗朗C峥嵘/诤友 富饶/余音绕梁 一气呵成/百舸争流D诘问/拮据 驽马/剑拔弩张 振聋发聩/发愤图强【答案】C【解析】A.苗圃/胸脯(p/ p)、耽搁/虎视眈眈(dn/dn)、摩拳擦掌/稳操胜券(qun/qun);B.搀扶/馋嘴(chn/chn)、案牍/买椟还珠(d/d)、书声琅琅/秋月朗朗(lng/lng);C.峥嵘/诤友(zhng/zhng)、富饶/余音绕梁(ro/ro)、一气呵成/百舸争流(h/g);D.诘问/拮据(ji/ji)、驽马/剑拔弩张(n/ n)、振聋发聩/发愤图强(f/ f)。据此,答案为C。2下列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幕霭 木版画 发扬广大 一副对联B赡养 破记录 九洲方圆 和颜悦色C风采 万户侯 至理名言 当仁不让D名片 板兰根 追本溯源 副员辽阔【答案】C【解析】A.幕霭暮霭、发扬广大发扬光大; B.破记录破纪录、九洲方圆九州方圆; C.正确; D.板兰根板蓝根、副员辽阔幅员辽阔。据此,答案为C。3古诗文默写。(共8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鱼我所欲也)(2)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3)马说一文中,韩愈因千里马被埋没发出“_,_?”的感慨。(4)乡愁,是沉淀在人们心底的感情记忆。“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勾勒了戍边将士思归心切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_?_”(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时神驰故里的思乡之情。【答案】(1)万钟于我何加焉 (2)箫鼓追随春社近 (3)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箫”“邪”“浊”“燕”“雁”这几个字的写法。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骆驼祥子要重新出版,征集了下面三个不同的封面,请你给出版社推荐一个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A B C(2)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孙悟空和牛魔王(西游记) 格列佛和小人国国王(格列佛游记)【答案】(1)示例一:我推荐A。这个封面把洋车和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表明了主人公的职业是拉洋车,暗示了他买车三起三落的生活境遇。示例二:我推荐B。这个封面以老北京的城门为背景,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也表明这是一部京味小说。(或:洋车边上不仅有祥子,还有虎妞,这是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暗示了两人纠缠不清的关系。)(2)示例:孙悟空占据了花果山,和牛魔王结拜为兄弟。后来孙悟空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降服了红孩儿,和牛魔王结下了仇,并在过火焰山时因芭蕉扇之事与牛魔王大战。【解析】(1)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选择,然后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封面所指的重要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及社会环境等。如:我推荐C。这个封面突出了骆驼和主人公,主人公祥子老实、健壮、坚韧,如同骆驼一般,这和小说的题目特别契合。(2)首先指出自己选择的人物,然后结合原著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即可。如,格列佛和小人国国王的故事:格列佛帮助小人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帝国,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这使得小人国国王很不高兴。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12月13日上午,在清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宣传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表现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时间流逝,却带不走这段沉重的记忆,抚平不了这道深深的伤疤。我们不愿遗忘,也不能遗忘。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铭记,不只是历史的悲惨,还有引以为戒的警示;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伤痛,也是警示。历史的见证者正在凋零,祭之以国,我们当自强,愿人类远离灾祸,愿家园安全温暖, 。(1)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填写句子。 (2)上面文段中画曲线句有语病,请指出来并改正。【答案】(1)铭记,不只是灾难的惨痛,还有创造美好的信念。愿世界和平永续(答案不统一,合理即可)(2)用词不当;把“宣传”改成“宣示”,把“表现”改成“表达”。(答案不统一,合理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句仿写时注意采用“不只是还有”的句式,示例:铭记,不只是过去的屈辱,还有振兴家国的决心。句表达的是一种愿望,句式是“愿”,示例:愿世界繁华与共。(2)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划线句用词不当,将“宣传”改为“宣示”,“表现”改为“表达”。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共8分)(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2分)大河网讯:“实验学子应志存高远,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共发展,做到心中有国家、胸中有天下。”2019年5月9日早上,河南省实验中学举行2019届高三学生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校长吴振民寄语学生,要做到“小我”与“大我”的完美结合,将来为伟大的祖国、为新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2)右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请介绍该图的构图要素,并指出图案的象征意义,不超过100字。(6分)【答案】(1)河南省实验中学举行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2)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左边的“1”化身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解析】(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主体是“河南省实验中学”,事件是“举行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2)要求学生应根据漫画构成要素及题干提示及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图案要素描述出来,然后联系现实,从创作意图角度,展开合理的联想,可根据其象征意义组织答案。本题要注意观察图形整体像一只飞翔的鸟儿,分析阿拉伯数字“1”和“8”的变形,然后联系题干中“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提示,从青年的成长、独立角度组织答案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奔跑的鱼头豆腐我骑着电瓶车拐进一条巷子,在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门前停了下来。“郝大爷在家吗?”我冲屋里喊。“门没锁。”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我推开门,拎着包进了屋。屋里光线昏暗,在靠右墙的旧沙发上窝着一个老人。“您饿了吧?”我歉意地说,“来时半路上车子轮胎破了。”“没关系。肉吗?我闻到了,还有什么?”老人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我从包里拿出一个打包盒,老人装了一碗米饭,像往常一样念叨起来:“要是有一碗鱼头豆腐就好了。”我提出一个保温桶,放到他面前,他说:“我没叫这么多菜啊,我每天只要10元的菜啊。”“这道菜是免费的,店里对老客户的赠送。”我说。他打开保温桶的盖子,惊呼:“鱼头豆腐。”他眼睛闪着光,一瘸一拐跳向厨房,拿来一个大碗,颤抖着手把鱼头豆腐连汤带水倒进大碗里。我转身要走,他示意我坐下。他第一次邀请我坐下。“多大了?”他喝了一口汤后问。“17岁。”我说。“你没上学?”“没。”我局促不安起来。“怎么不上学呢?”他目光如炬地望着我,我避开他的目光,沉默不语。“你瞧,我这屋子要拆迁,几年前都要拆了,我不等那钱用,我有钱。”他岔开话题,“儿子在上海工作,两口子一年七八十万,催促我多回了,我不去,那地方没有我的玩友,还有她,你看,放哪啊?”他指着墙上的一个相框,一个老太太慈眉善目。“我最喜欢吃她做的菜,特别是鱼头豆腐。这饭店的鱼头豆腐可以,但没有她做的那味道。”他眯着眼品着汤。“她走后,我就没那口福了,腿脚又不灵便,自己还不会做菜,就这么将就过着。你家里还有谁?”“我还有我爸一人。”我嗫嚅着说。我不愿告诉他我是弃婴,被父亲收养,我更不愿告诉他父亲今年66岁,每天还在建筑工地做小工挣钱。我赶忙起身,说:“我得走了,我还得回店里做杂活。”以后,每逢节日或月底,我都会带着装着鲜美鱼头豆腐的保温桶,总以店里搞活动为由,带给郝大爷一份惊喜。这天,看到他低头品味着鱼汤时,那半头白发在我眼前晃,我想起父亲,忍不住对他说:“我能用一下你家的电话吗?”他先是一愣,然后指着摆在大桌子上的电话机,笑呵呵地说:“怎么不能,你想用随时用。”我拨打了一个电话,低声说:“爸,昨天我从邮局给你汇了1200元钱,注意查收。还有你不要太省了,中午也买点肉菜”我看到时间有近3分钟了,连忙说再见,挂了电话。“打给你爸的电话?”郝大爷看我走过来,关切地问。我点头。“吃了鱼头豆腐,别的人都说我显年轻了,下午我得去把头发染黑了,哈哈,再年轻一回。”郝大爷满面红光地说。看到郝大爷开心的样子,我头脑不断闪现父亲经常只吃着干饭,喝着白开水的情形。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另外买了一个大的保温桶,里面装满了鱼头豆腐。我在每个周日送外卖时,顺便送十几份鱼头豆腐出去。扫路工人、大学生、鞋匠、出租车司机和路人,我都给他们提供过热热的鱼头豆腐,当他们疑惑时,我会说:“店里搞爱心活动的。”这天,我回到店里,店里的老板对我说:“来一下我的办公室。”我红着脸,局促不安地跟着老板进了他的办公室,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说:“这里是3000元。”“老板,我没做对不起店里的事情,您不能解雇我。”我着急地说。“这不是你的工资,郝大爷来过了,你这孩子,工资不高,做了好事,还不让后厨师傅说。这钱奖给你的,你为店里带来了生意,郝大爷为咱店介绍了不少客户,许多人家中午不做菜,就订我店里的菜。从今天开始,咱们店每个周日免费提供鱼头豆腐50份,打包盒没法用,就用定制的保温桶,这50份鱼头豆腐就由你送出去。”我鼻子一酸没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连声说“谢谢”。老板递给我一个手机,说:“这是郝大爷送你的,他说让你多给家里打电话。”九月份第一天,我要离开饭店,到饭店几里外的一个技校念书,郝大爷为我找的学校,我的吃住费用都由郝大爷承担,他只有一个条件,让我周末带一份鱼头豆腐给他。“你周日还得来啊,50份鱼头豆腐还得由你送。”临别时,老板叮嘱我。我对老板深深鞠了一躬。“这孩子挺懂事的。”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得感谢你啊,你为我店带来了好运。”“是您做了善事。昨天我爸来电话了,说每周村里老人都能吃到一份肉菜,有鱼头豆腐或鱼香肉丝,每周都换花样,别人送的。他们几个老人聚到一起,商讨这个星期日送点什么出去。”“了不起,真是了不起。”老板感叹道。(作者:薛长登 选自天池)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4分)【答案】“我”给郝大爷送去免费的鱼头豆腐;念及郝大爷和父亲,每周日“我”给陌生人送免费的鱼头豆腐;郝大爷知道“我”因家境贫困失学;老板给了“我”奖励,并安排“我”每周日送(50份)免费的鱼头豆腐出去;“我”在郝大爷的赞助下到技校读书,爱心继续传递。【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这篇小说叙写辍学的“我”给郝大爷送外卖时,免费送去了鱼头豆腐;郝大爷知道“我”因家境贫困失学,便主动资助“我”到技校读书,“我”的行为不但感动了郝大爷,也感动了店老板,老板给了“我”奖励,并安排“我”每周日送50份免费的鱼头豆腐出去;在“我”的感召下,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爱心”传递。据此理解概括作答。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他打开保温桶的盖子,惊呼:“鱼头豆腐。”他眼睛闪着光,一瘸一拐跳向厨房,拿来一个大碗,颤抖着手把鱼头豆腐连汤带水倒进大碗里。(2)我红着脸,局促不安地跟着老板进了他的办公室,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说:“这里是3000元。”【答案】(1)运用神态、动作描写,通过“惊呼”、“跳”和“颤抖着”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郝大爷发现鱼头豆腐时的情景,表现出老人的惊喜和对鱼头豆腐的喜爱之情。(2)运用神态、心理描写,“红着脸”和“局促不安地”写出了“我”被老板发现私自去送鱼头豆腐时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的尴尬、忐忑不安的心情。【解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1)语句“他打开保温桶的盖子,惊呼:鱼头豆腐。他眼睛闪着光,一瘸一拐跳向厨房,拿来一个大碗,颤抖着手把鱼头豆腐连汤带水倒进大碗里”中的“惊呼”“眼睛闪着光”“跳” “颤抖着”,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郝大爷看到自己日日思念的“鱼头豆腐”时的惊喜。据此理解,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作答。(2)语句“我红着脸,局促不安地跟着老板进了他的办公室,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说:这里是3000元。”写“我”时用“红着脸”“局促不安”等词语,运用了神态和心理描写,细致而形象地写出了“我”被老板叫去办公室的忐忑不安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9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联系全文内容试做分析。【答案】主题:爱的付出必有回报或者爱的传递。“我”送外卖时为老人送鱼头豆腐,老板因“我”的行为萌生公益之心,每周免费送鱼头豆腐汤,在老板的每周的公益善举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帮助别人;郝大爷送“我”手机并资助“我”到技校读书;这是一个善念引起的爱心传递(或者爱的付出必有回报)。【解析】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文学作品主旨的归纳,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即可作答。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本文叙写“我”送外卖时,给郝大爷免费送去了鱼头豆腐;郝大爷知道真相后便主动资助“我”到技校读书,“我”的行为也感动了店老板,老板也加入了免费送菜之中;于是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爱心”传递。可见这篇小说的主题讴歌的是“爱心的传递”,赞美的是“善有善报”。据此理解概括作答。10体会题目“奔跑的鱼头豆腐”的含义及作用。【答案】含义:我每周忙于为需要的顾客送鱼头豆腐; 忙碌的、热气腾腾的爱心的传送。作用:“鱼头豆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暗示文章中心:爱心举动在奔跑中不断拓展延伸;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解析】(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本文的标题是“奔跑的鱼头豆腐”,表层含义是指“我”为顾客送鱼头豆腐,深层含义是指爱心的传送。(2)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标题是“奔跑的鱼头豆腐”,文章围绕着“鱼头豆腐”来组织材料,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以“奔跑的”来暗示文章中心“爱心”在奔跑中不断传递、拓展;从修辞的角度看,“奔跑的鱼头豆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2分)惟创新者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这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创新始终伴随风险,这正是创新的内涵所在”“用创新驱动高品质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创新”始终热度不减,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创新永无止境。现实中,从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到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从5G商用在即、各类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到流浪地球引发观影热潮、为中国科幻电影标注“现象级”坐标,创新蕴藏着澎湃的动力,激荡着强大的力量。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葆有创新思维、砥砺创新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在物理学中,“跃迁”原指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如今已被用来形容非线性上升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不断“跃迁”的时代,要想紧跟时代节拍,就必须跑出创新加速度。抓好源头创新,推动增长由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已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事实证明,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行稳致远。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女总工程师梁建英说:“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在科技创新的疆场,无数科研人员洒下辛勤汗水、攻克道道难关,终于登上高新技术的峰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能在重要领域抢占制高点,成就创新链、激发新动能。有高原未必有高峰,有高峰则必有高原。坚定意志攀登高峰,矢志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应有姿态。创新孕育于科创生态,仰赖于必要的“密度”。硅谷诞生于斯坦福大学周边,地方不大,但实验室、科技公司、投资机构密密麻麻;以色列人口仅约800万,却拥有近4万名科学家。创新需要“密度”,天才在孤岛上也难有作为。创新要素高密度集聚、形成“场效应”,就会最大限度释放创新的爆发力。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最优环境,“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一个地方才能以创新赢得生机和希望。创新生于变化、死于固化,呼唤“献身精神”。钱七虎院士引领防护工程科技创新,为我国铸就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一干就是一个甲子。科学探索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和风险。献身精神,可说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意涵之一。心中有信仰,方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害所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勤劳智慧的近14亿人民,具有无限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只要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作者:刘根生)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答案】惟创新者行稳致远【解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开头列举了大量的创新事实,再引用物理学中“跃迁”一词,结合当前时代创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行稳致远。其实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12分析第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答案】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梁建英的话并列举科研人员攻克难关终于登上高新技术的峰峦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的观点。【解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文章第段在提出“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观点后,首先引用梁建英的话,并列举无数科研人员洒下辛勤汗水、攻克道道难关,终于登上高新技术的峰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事例,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文段所提出的观点,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惟创新者行稳致远。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3第段是如何围绕“创新”展开论述的?(3分)【答案】首先引用物理学中的“跃迁”,并结合当前时代创新引出中心论点“惟创新者行稳致远”;接着从创新须勇攀高峰、仰赖于必要的“密度”、呼唤“献身精神”三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或者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证明论点;最后强调只要创新,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解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的48段,首先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惟创新者行稳致远”;接着从“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创新孕育于科创生态,仰赖于必要的密度”“创新生于变化、死于固化,呼唤献身精神”三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只要创新,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据此概括作答。14请品析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献身精神,可说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意涵之一。【答案】“之一”表限制,突出表明献身精神是科学精神意涵的一个方面,但意涵不止一个。 “之一”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解析】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本题语句“献身精神,可说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意涵之一”中的“之一”,表明献身精神是科学精神意涵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并不止一个。“之一”一词的使用使论述的内容更符合客观事实,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注释)世子:即太子。稼穑: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夺:抢占。黎庶:百姓。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B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门庭若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答案】D【解析】A.“朝”解释为:朝廷/朝见; B.“孰”解释为:谁,哪一个/同“熟”,仔细。C.“美”解释为:美丽/认为美丽; D.“若”解释为:像。故选D。1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答案】几个月之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进”,进谏;“期年”,一年;“虽”,即使。17语段(甲)中齐王从“王之蔽甚矣”到“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案】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并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国家强大。【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原因。结合“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概括出:齐王接受邹忌“广开言路”的建议,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国家强大,所以“战胜于朝廷”。18劝谏和教育是一门艺术,邹忌和唐太宗规劝方式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具体分析。【答案】共同点:以小见大。分析:邹忌在劝谏齐王时以自己和徐公比美的经历来设喻(进行类比),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事比国事,言词委婉地进行劝说,从而说明直言不易、君王易受蒙蔽的道理。太宗教育儿子则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引出治国的大道理,循循善诱。【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类比设喻,用家事类比国事进行劝谏。乙文由生活中的吃饭、乘马、乘舟、休息等小事,分别提出提倡休养生息、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善于纳谏等治国大道理来教育孩子。故共同点是:两人都是从小事引出大事。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如何描绘战斗情景和刻画人物形象的?(2分)【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弓弦声比作雷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