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1页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2页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3页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4页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1,1.血涂片的制备:手工推片法2.血涂片的染色:瑞氏染色法3.红细胞的形态检查,2,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bloodsmear)的制备,3,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载玻片的清洁,血涂片的制备,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染料和油污。,4,手工推片法,灰白层涂片法,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薄血涂片法,厚血涂片法,自动血液涂片法,5,手持玻片推制血膜,推片,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推片角度,吸附血液成一线,推完血片,迅速干燥,手工薄血推片法,6,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涂片的制备,7,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如果取血量较少,在推血片时应如何才能使血膜的厚薄合适?,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影响血膜厚薄的因素,血涂片的制备,8,角度大,速度快,太厚,太短,推制适当的血膜,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用力不均,呈搓板状,血量过多,无尾,玻片油腻,有空泡,9,1.灰白层涂片法,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其他方法,血涂片的制备,2.厚血涂片法,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10,血涂片的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11,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stain),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12,瑞氏染色法,染料: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亚甲蓝)的复合染料。亚甲蓝氧化为次级染料天青。溶剂:甲醇。溶解+固定。磷酸盐缓冲液(PBS):pH6.46.8,13,染色原理,1.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酸性伊红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2.嗜碱性颗粒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兰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14,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性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盐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6.8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15,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0.51min。,3.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染510min。,4.流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染色步骤,瑞氏染色法,16,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性颗粒染紫黑色,中性颗粒染淡紫红色,细胞核染紫红色。,染色结果,瑞氏染色法,17,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用流水冲洗。,1.血膜正面朝上,干透后再染色。,2.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和细胞多少有关。,3.染色过程中防止蒸发沉淀。,4.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太久。,注意事项,瑞氏染色法,6.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或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液。,18,质量控制,瑞氏染色法,1载玻片要清洁。2制备良好的血涂片。3选择抗凝剂。4处理白细胞浓度较低的标本。5血细胞比容与涂片关系。6新配置染液的处理。7染色过深、过浅的处理。,19,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细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0,红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低倍镜:油镜:,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观察红细胞形态。,21,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为6.77.7m,平均直径7.2m左右,厚约2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部分白血病。,22,正常红细胞形态,23,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形状异常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红细胞排列异常有核红细胞,24,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10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27,大红细胞巨红细胞,28,红细胞大小异常,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尤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29,红细胞大小不均,30,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microcyte)大红细胞(macrocyte)巨红细胞(megalocyte)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31,红细胞形状异常,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厚度增加大于2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增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32,球形红细胞,33,红细胞形状异常,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胞呈卵圆形、杆状,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这类红细胞成熟后在高渗、等渗、低渗及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常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可高达25%75%(正常人为1%)。也见于巨幼细胞贫血。,34,椭圆形红细胞,35,红细胞形状异常,3靶形红细胞(targetcell):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其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各种低色素贫血(主要是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能因HbA含量贫乏而又分布不均所致。应注意与在血涂片制作中未及时固定而引起的改变相区别。,36,靶形红细胞,37,红细胞形状异常,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苍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血涂片中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HST),常10%。也可见于酒精中毒、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等。,38,口形红细胞,39,红细胞形状异常,5镰形红细胞(sicklecell):呈狭长形,形如镰刀,两端尖锐,正常情况下少见。主要见于HbS病,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异常HbS所致。在缺氧的情况下,异常HbS溶解度降低,形成狭长的结晶体,使红细胞变形。,40,镰形红细胞,41,红细胞形状异常,6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红细胞表面有针状或指状突起,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可不一。在-脂蛋白缺乏症病人的血涂片中出现较多。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溶性性贫血及重金属中毒。应与皱缩红细胞区别。,42,红细胞形状异常,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43,皱缩红细胞,44,红细胞形状异常,8泪滴形红细胞(teardropcell):形如泪滴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45,泪滴形红细胞,46,红细胞形状异常,9裂片细胞(schistocyte):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系红细胞通过管腔狭小的微血管受牵拉、挤压所致。有各种形态如刺形、盔形、三角形及扭转形等。正常人血片中裂片红细胞2%。增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47,红细胞形状异常,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指红细胞形态发生无规律的明显改变。如泪滴状、梨形、棍棒形及新月形。最常见于具有巨幼细胞性贫血(MA)。可能是由于贫血严重而造血原料不足,在骨髓内粗制滥造所致。也可能是红细胞脆性较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48,红细胞形态不整,49,红细胞形状异常,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裂片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50,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扩大,染色淡薄,甚至为环形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SA)和某些血红蛋白病。,51,低色素性(hypochromic),52,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着色较深,而且胞体也大,区别于球形红细胞,MCH增高。最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53,高色素性(hyperchromic),54,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属于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大,相当于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嗜碱性物质RNA与血红蛋白并存,因此呈嗜多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活跃,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55,嗜多色性(polychromic),56,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4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mia):红细胞着色不一致,血红蛋白充盈度偏离较大,如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常色素性红细胞,常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57,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低色素性(hypochromic)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mia)嗜多色性(polychromic),58,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stipplingcell):简称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灰蓝色点状物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数量不等。重金属中毒者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筛选试验。,59,嗜碱性点彩红细胞,60,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2豪焦小体(howell-jollysbody):又称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圆形,有12m大小,染成紫红色,有1至多个,是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和白血病。,61,豪焦小体,62,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3卡波环(Cabotring):胞质内变性脂蛋白所致。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或8字形的细线圈状结构。见于脾切除后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常与豪周小体并存。,63,卡波环,6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4寄生虫。如疟原虫的环状体。,6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66,红细胞排列异常,1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rmation):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高时,可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减弱红细胞之间的相互排斥力而互相连接呈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67,红细胞缗钱状形成,68,红细胞排列异常,2红细胞自凝现象(selfagglutinating):血涂片上红细胞出现聚集、凝集成堆或成团现象,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注意与血涂片较厚引起的红细胞堆积相区别,真正的红细胞自凝在涂片较薄处也存在。,69,幼稚红细胞,存在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能见到。一周以内婴儿血涂片中可见到少量。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成熟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