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敖平镇雅居乐小学陈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的主要内容共分六个单元、四个领域,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一年级下册,(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4、精心设计练习题,提供了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5、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第二学段亿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1、数的认识,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7课时,1.数数:,逐一计数,按群计数,理解数的意义,对数数价值的认识:1.体会基数,序数2.积累数数经验,发展数感。3.数数中蕴含数学思想:一一对应4.为四则运算打基础:一个一个顺着数是加,倒着数是减;几个几个顺着数是乘,倒着数是除。,问题:教材为什么专门安排两节数数的课?,对学情的了解:一节课学生最多数3次,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一个一个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感受一百,抽象出一百。,检查:再数一次几个几个数,经历按群计数,进一步感知100有多少。,“拐弯”数探究:二十九之后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引入新数:一百体会一一对应,感知数的结构,体会数与数间的关系,(出声数)体会位值制的价值。,检查习惯:容易数错丰富数数经历,数数:第一节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体会100以内数的顺序及关系,情境创设,问题串:经历三个数数活动,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认识100及计数单位百:操作体会10个十就是1个百,进而抽象出新的计数单位“百”。,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认识数的结构,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第二节借助两种直观模型认识100及计数单位“百”,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2.读数与写数:学习数的表示,扩充对数位的学习和认识,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前三个问题:经历“估数、数数拨数、写数(抽象出数)读数”的过程。,激发数数兴趣,让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数,体验“创造”数学的乐趣。,借助计数器模型学习写数,读写一体,读写数的核心:位值,拨数、画图、写数,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数豆子”教学建议:在计数器上认识百位,直观描述三个数位的位置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通过计数器完成写数教学,写数是一种技能,在写数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位值”的理解。让学生学习用不同方式表示数,展示数的构成,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感。,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3.数的比较:通过多种活动,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感,比较的核心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数数借助标准比较十位上的数,问题串:多层次多角度比较经验积累的过程:一个一个地比一群一群地比从高位比比较快,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对客观事物不仅能进行定量刻画,还能进行定性描述。,推理活动,理解并运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词语。,3.数的比较:通过游戏活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数感。,问题串:1.学习:借助经验描述,初步感受大小关系2.应用:利用所学知识猜数,初步体会大小关系,发展推理能力3.应用:利用所学知识选择,进一步体会大小关系积累经验,不要当做知识点来教,如何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4.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竖行规律,斜行规律,充分认识百数表的价值,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利用百数表探索算法)要通过探索和交流,使学生都有所发现。,补:横行规律,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2、数的运算,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9课时,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8课时,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其应用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六单元加与减(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11课时,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学生既会因为对计算道理的不理解出错,也会因为粗心出错关注理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验算)非常重要,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数线,一下,注重利用模型促进学生对计算道理的理解,每一节课出现的计算模型最多不超过两种。,小棒能够较好体现按“群”计数,小数目时容易操作。,一下:25+4,一下:25-4,计数器当不涉及进位和退位时,使用的是生活中真实的计数器。,一上:13+2,一上:18-2,计数器当涉及到进位和退位时,真实的计数器上没有办法真正呈现。可以用摆图片或画的方式,也可以边操作边想象。,一下:15-9,二下:87+139,计数器成为了学生非常方便、且富有乐趣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数线从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中第一次出现(由数字轨道开始,活泼生动),后续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中多次出现。,一年级:对数线的使用要求仅限于辅助运算,即给出数线及数线上的数字,不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画数线。,图形与几何,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2课时,第一层次:实物观察通过观察实物,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直接经验。,1.安排不同层次与水平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P18,P20,一定是三个角度吗?,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1.安排不同层次的观察物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第二层次:间接观察通过观察图来辨别图中观察者各自看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这种间接观察物体的活动,学生经历的是:“看图观察-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的过程。,P19,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P21,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2.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积累观察经验。,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储钱罐:,一第一步:从一个方向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按“观察实物推理判断实践感知”的过程展开教学。,第二步:变换一个方向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第第三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方向去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推理判断,交流判断的依据。,再次观察事物,P18,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组织学生的活动实效性提供可观察、易交流的大物体(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到形状的突出特点),结合观察的经验,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比如,被观察物体不宜太小,物体的各个部位要简明并具有显著特征。观察时,还要注意物体不要放得太高,和学生的视线最好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建议,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形状和位置两个角度进行描述。,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拍一拍活动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或者拍下来,展示给同学们看。,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欣赏、设计图案,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与钝角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第二学段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平行线、相交与垂直角的再认识认识几种三角形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长方体(含正方体)认识圆,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4课时,1.设计“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将立体图形作为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重要的认知基础,通过“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既引入了平面图形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帮助学生体会立体和平面的转换,进而体会体、面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2.以动手操作为主线,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通过描、折、剪、拼、欣赏和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简单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轴对称和面积等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P36,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P37,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分类辨认,建立对四种几何图形正确的表象。,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个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正确辨认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生活。,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某些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拼图。渗透了“对称”的思想。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探索折的方法,体会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体会很多图形都能分成同样的两部分,为以后学习“对称”积累活动经验。,模仿拼图形,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第一第二个问题是对图形进行分解,第三第四个问题是对图形进行拼补。,发挥想象力,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把我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图形大挑战问题1:,动手做(一)案例(董彦):,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你能把我们也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图形大挑战问题2:,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图形大挑战,如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象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体会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笑笑:按形状分。淘气:按扣眼的个数分,这个过程设计了三个问题,开展分类活动。,在完成问题1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分法,发现还可再接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继续分,感受可以按两个标准进行分类。,直观感受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问题2猜想一直分下去,结果是否一样。再通过实际分一分验证,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这个过程设计了两个问题,在活动之后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方法,反思开展活动的意义和收获。,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三个指标体现了对于这个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主要关注点,笑脸满意哭脸不满意无表情一般,分类方法,参与主动性,是否积极思考,颜色,形状,数量+颜色,数量+颜色+形状,读懂规则,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高难度,学习简单推理。,学会简单推理。,经历填数游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