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_第1页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_第2页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_第3页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_第4页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SubstituentEffects),诱导效应结构特征传递方式传递强度相对强度,二.共轭效应,1.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2.结构特征3.传递方式4.相对强度,.,三.超共轭效应,-超共轭体系-p超共轭体系,四.场效应,五.空间效应1.对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2.对化合物酸性的影响3.对反应活性的影响4.张力:F-张力,B张力,角张力,.,第一章取代基效应(SubstituentEffects),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新键的生成,共价键的极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效应,CH3COOHClCH2COOHCl2CHCOOHCl3CCOOH,pKa4.762.861.290.65,取代基效应:,因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场效应,空间效应,(位阻效应),空间传递,物理的相互作用,电子效应(Electroniceffect):,通过键的极性传递所表现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取代基的作用导致分子中的电子云发生偏移,空间效应,因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一.诱导效应(Inductiveeffect),诱导效应: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的共价键传递,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偏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结构特征:单、双、叁键,传递方式:、键,诱导效应以静电诱导方式沿单、重键传导,引起键极性改变,不会引起整个分子的电荷转移、价态的变化,.,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心原子电负性。,传递强度:与距离相关。距离越大,强度越弱,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大致按公比1/3的等比级数急剧减少,K(104),K(104),-氯代丁酸,-氯代丁酸,14.0,0.26,0.89,0.155,CH3COOHClCH2COOHCl2CHCOOHCl3CCOOH,pKa,4.75,2.86,1.26,0.64,-氯代丁酸,丁酸,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规则:,同周期的原子:,-I效应:,+I效应:,2.同族的原子:-I效应:FClBrI,电负性4.03.02.82.5,.,3.相同的中心原子:不饱和度越大,-I效应越强,4.带正电荷的取代基的I强,5.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I强,=O-OR,.,诱导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对反应机理的影响,Cl3CCH=CH2+HCl,Cl3CH2CH2Cl,又如在苯环的定位效应中,+N(CH3)3具有强烈的-I效应,为很强的间位定位基。在苯环亲电取代反应中主要得到间位产物,而且使亲电取代比苯难于进行,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以改变其反应机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代烷如CH3Br主要按SN2历程进行,叔溴代烷如(CH3)3CBr则主要遵从SN1历程进行,Cl3CCHOCl2CHCHOClCH2CHOCH3CHO,K,2,K,1,H,3,O,+,C,l,C,H,2,C,O,O,-,H,2,O,H,3,O,+,C,H,3,C,O,O,-,H,2,O,+,+,C,l,C,H,2,C,O,O,H,+,+,C,H,3,C,O,O,H,.,关于烷基的诱导效应问题,烷基具有双重诱导效应,它可因电负性大于氢而吸电,也可受极化而供电。,当有重键体系或电负性大于3或极化度大于6的官能团存在时都可能诱导烷基极化供电,所以烷基在烯、炔、醛酮、羧酸及卤代烃中以供电诱导效应影响反应的进行。,当醇作为酸时,烷基表现为吸电效应,当醇、胺作为碱时,烷基表现为供电效应。,烷基与苯环或烯基相连表现出供电效应,烷基的诱导效应还取决于存在状态,.,二.共轭效应(Conjugatedeffect),1.共轭效应的表观反映,1,3丁二烯:CH2=CHCH=CH2,单键和双键的键长平均化,一般的CC单键键长0.154nm,1,3-丁二烯CC单键键长0.147nm,一般的C=C双键键长0.134nm,1,3-丁二烯C=C双键键长0.137nm,.,=2.05D,=1.44D,氯乙烯的单双键平均化及偶极距的变化,.,2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特点:,共轭效应不受传递距离的影响,结构特征:,单、重键交替,共轭体系中所有原子共平面,.,3、共轭体系的种类,-共轭,-,p-,-,-p,.,p-共轭,.,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与主量子数的大小。,电负性越大,C越强。,-共轭体系:,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增强:,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C效应较强:,4、共轭效应的相对强度,.,p-共轭体系:,+C:,电负性越大的电子,+C效应越小,同族元素:,+C:,主量子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p轨道与双键中的轨道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C越小。,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静态时:(分子没有参加反应),I+C,动态时:(分子处于反应中,+CI,5、共轭效应的表现,.,6、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起因:,存在范围:,共轭效应起因于电子离域,不仅仅是极性或极化的效应,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不象诱导效应那样存在于一切化学键中,传导范围与强度:,一直沿共轭键传递,不会明显减弱,无快速递减现象,.,7、共轭效应与反应性,(1)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羧酸的酸性是因为羧酸分子中具有p-共轭,增大了O-H键的极性,促使氢容易离解,且形成的羧基负离子共轭效应增强,更稳定。,苯酚由于p-共轭,有一定的酸性,酰胺,.,(2)对反应方向和反应产物的影响,,-不饱和羰基化合物,C=O与C=C形成共轭体系,亲核加成,插烯反应,.,(3)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超共轭效应(Hyperconjugation),当CH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CH键的强度减弱,H原子的活性增加。,羰基化合物的C原子的H原子在取代反应中是活泼的,.,CH键上的电子发生离域,形成共轭。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C、H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在C3C2之间,使H原子容易作为质子离去这种共轭强度远远弱于-p-共轭。,超共轭效应的作用:,.,使分子的偶极距增加:,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在叔碳正离子中CH键与空的p轨道具有9个超共轭效应的可能,其结果:正电荷分散在3个碳原子上。,.,四.场效应(Fieldeffect),通过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pKa:大,小,pK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