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1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2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3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4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乘法分配律科目:小学数学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课时: 第一课时提供者:樊福印单位:牛道口镇赵各庄中心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上个学期已经学过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节课向学生介绍并学习“乘法分配律”。本节课的价值在于不仅要理解概念,还要能区分于“乘法结合律”。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能够正确选择相应的乘法运算定律。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和交换律、结合律相比,其结构特点是生疏的,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规律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应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主题图课件)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呢?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例题3)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植树活动中,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个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让学生说列式及解答思路。板书:(42)25425225 (2)分组计算结果。(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等式:(42)25 =425225 (4)、观察并讨论: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左边到右边的计算顺序有什么改变?学生读题。学生自己做出两种不同的解法。学生列算式并说解题思路。小组讨论并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等式的左右两边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以学生身边正在发生事情为情境,将数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在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这样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三、发现规律 1、寻找相同特征的式子。 (1)用2、3、5照以上特征写两个式子并计算结果。 板书:(2+3)5 25+35 (2)计算并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2+3)5=25+35 (3)探索归纳特征。 2、验证发现: (1)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的左右两边是否都相等呢?选择三个你喜欢的数字照这种特征写出两个算式试试看,结果是否相等?(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学生的算式) 3、归纳乘法分配律:(1)你能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文字或者你名字中的三个字来表示这个规律吗?学生自编公式,个别学生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2)用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ab)c=acbc(3)从右往左认识乘法分配律。acbc=(ab) c自己模拟例题写两个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看是否相等。学生再次写算式,验证具有以上特征的算式是否相等。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学生自编公式。将“猜想验证归纳”这样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多个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通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概括乘法分配律,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四、巩固拓展1、教材P36的“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64643664=(6436)64 (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 72(306)= 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3、根据乘法分配律改变下列式子的写法。648368 2517253先请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改变式子的写法。再比较计算。五、运用新知(细心观察,巧妙计算)41248 4(259)647367 (12511)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回答。并说出是怎么思考的。学生自己做。展示优秀作业。小组间相互交流。概念只有在具体的练习中才能逐步理解,概念教学必须当堂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才能消化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练习理解乘法分配律概念只有在具体的练习中才能逐步理解,概念教学必须当堂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才能消化抽象的概念。拓展书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六、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畅谈收获。七、教学评价设计1、 能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 能够正确判断等式所运用的定律。3、 能够根据等式左边算式运用定律正确写出等式的右边。4、 在课上积极发言,主动与同学交流。5、 能够正确运用反式写出等式的另一部分。能够达到以上两项标准的为良好,达到三项、及以上的为优秀。八、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4+2)25=425+225 4(5+3)=45+43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设计思路:导入时设计了复习,回顾学过的运算律,接着就出示了上课的例题,让学生从例题中寻找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再通过举例,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基本完成本节课的新授。再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认识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运用。使学生多说、多练、多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然后,我又设计了“乘法分配率”的反式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上课之前,我以为学生会跟着我的思路走,会很顺利的上完整节课。但上完课,我发现我自己的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下,我感觉自己在在以下方面做得很不到位。 教学新课的时候,学生的列式不是我想要的算式的形式,我就直接写出我想要的算式的形式了,有些急于求成。其实我应该写出学生说出的那种形式,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列出来的式子,他自己肯定能理解的。 小组讨论的时候本来我认为这节课学生应该很快地发现等式两边的特点的,也能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共同点的,但上课的时候,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即使有些同学发现了一些特点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课后我发现自己的问题设计的不好,学生不知道该从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