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1页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2页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3页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4页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的研究中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执笔 李成)一、研究本课题的动因1选题背景(1)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逐步调整和我国工业化的加速,世界制造业的重心正逐步转移到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常州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长三角地区,而且常州的工业也以制造业为基础与中心,因而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其中尤以既能熟练操作设备,又能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设计的高级技工最为抢手,但技术人才仍然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着以制造业为主的常州的经济发展。(2)我校原来主要培养中级工,但随着用人单位对高级技工需求的持续走高,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已不适应学校与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学校在近五年来逐渐向培养高级工方向发展,学校成功申报为高级技工学校,因此高级技工成为我校的主要培养目标。(3)从今年二年制高级技工(去年7月已经下厂实习)的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狭窄,实践知识相对欠缺,对实际生产中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更是知之甚少,造成毕业设计的质量不够理想,设计能力更是有限,学生下厂后普遍感到在学校所学知识不仅不够,而且显得相对陈旧,更与就业或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节。(4)从五次毕业设计的指导情况来看,虽然专业教师的设计指导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但设计课题相对简单(为减速机设计),涉及的知识面较为狭窄,碰到灵活性强的设计题目(如夹具设计、工艺设计等)就显得非常吃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明显严重不够,以至于大部分专业教师不敢也不能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5)由于学校对高技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对高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对毕业设计质量还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6)从与其他高级技工学校的了解和交流来看,虽然也有个别学校和个别教师撰写过有关高技或高职毕业设计的论文,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教师和学校较系统、完整地对高技(或高职)毕业设计进行过研究。2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提高高技学生的设计能力,即提高根据实际设计任务,结合生产实际,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可进一步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提供富有价值且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等。3理论价值如果本课题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工作、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工作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学校的产学研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课题研究内容1核心概念的界定(1)高级技工:高级技工是指主要招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的高技班学生。以及招收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如三年制中技、三年制中职)的毕业生,学制为二年的高技班学生。(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指学生完成所有在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后,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最后进行的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3)实效性:实效性是指通过毕业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结合生产实际,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包括学过与未学过知识),高效设计合理产品与工装的能力(即设计能力);能较大、较快地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能有效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等。2.理论依据(1)实践论实践论认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因此无论是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还是学校的课程改革、专业建设,都离不开实践这一环节。(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应用到毕业设计指导中,必须力争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设计课题,逐步形成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并不断完善,教师只是进行适时启发与点拨,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无疑应成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以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主要特点的毕业设计中,教师更应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工作的重点。3研究假设在当前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前提下,如果学校在毕业设计中加强指导,那么,将能切实提高高技学生结合生产实际,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包括已学与未学知识),高效设计合理产品与工装的能力(即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其就业质量以及保持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将能较大、较快地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能有效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等。4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总目标: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的实效性子目标:(1)有效提高高技学生的设计能力;即通过研究,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或做法。(2)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即通过研究,提出指导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需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找到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具体方法与具体途径。(3)有效推进学校专业建设。 即通过研究,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改革提出完善或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并为学校建立初步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三、如何研究本课题1研究视角本课题计划从学校毕业设计实践入手,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框架,推进课程改革等角度进行研究。2研究途径先调查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与企业需求,形成调查报告;再研究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实施策略,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调整。3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跟踪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4研究计划本课题计划分四个阶段,研究时间为二年。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10月11月:主要任务是了解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企业对高技毕业生的专业要求以及教师和学校对毕业设计的态度,然后进行分析,最后了解国内外文献,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第二阶段:案例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0月:设计调查问卷(或借用现成的比较成熟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统计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再对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第三阶段:提出策略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08月:在案例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研讨,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与措施,并加以实施。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9年09月2009年10月:主要是对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5研究内容的落实(1)人员落实为达成上述目标,在研究过程中需由专人进行负责,具体分工如下:由李成负责总体研究方案的确定,由李成、李添翼、隽成栋三位老师负责研究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初步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研究教学计划、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进的建议等;由潘立强、董桂枝、姚静玉、秦剑英、周丽萍、严波、秦素伟负责研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毕业设计的指导策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办法等。(2)措施落实计划课题组成员每12个月开一次会,学习课题相关研究理论,探讨课题相关内容,汇报研究情况,每个成员一个月写一篇学习笔记,半年写一篇总结,每个成员在2009年8月之前必须至少完成一篇本课题研究论文。四、课题预期成果1、研究基础:在近两年内共进行了六次毕业设计,大部分成员对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比较了解,对如何指导毕业设计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成立课题前也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如开设校级公开课,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等)。因此,对这一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2、条件保证:(1)能力保证:本课题组十位成员中,九位教师有多个课题研究经历;有三位高级教师,六位一级教师,一位二级教师;所有成员均有企业实践经历;三位教师有长期指导毕业设计实践经历,其余七位均有1-5次毕业设计指导经历。(2)实践保证:学校每年都有部分高级技工班级进行毕业设计,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必须进厂锻炼一个月,故进行课题研究有充足的实践条件保证。(3)经费保证:学校一向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对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考察与会务等经费都给予实报实销,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3、成果体现:将以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撰写的调查报告、学生的设计图纸(包括在校与在企业设计的图纸)、教师编写的相关校本教材、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以及专家对公开课的评价等形式体现研究成果。五、研究的进展情况1、课题研究进展:(1)进行了多次理论学习从开题至今,已进行了12次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除对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进行探讨外,还下发了一百多篇文章供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与研究,同时还两次聆听了专家对有关课题研究的精彩报告。通过近一年多的学习,提高了成员对本课题的认识,成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每位成员写了1012篇学习笔记,并对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2)完成了4次毕业设计调查本课题组对五个班级150多位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后的调查,还对下厂实习一年后的0628班3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基本了解了学生毕业设计后的感受、想法及对毕业设计的意见与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依据。(3)研究了课题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与研究论文,针对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在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措施以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尝试改革毕业设计课题对毕业设计课题进行了改革尝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我们由过去单一的减速器设计课题改为减速器设计与夹具设计两种课题,将教师推荐课题和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相结合,实施分层教学,让好的吃饱,差的达标。(5)尝试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多次毕业设计指导,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学进行了反思。许彩霞与秦剑英两位专业教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增删,并尝试项目化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与考试形式上也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有过去布置的抄写型的死作业改为设计性的活题目,有原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改为需综合考虑问题的开卷考试,贯彻了设计思想,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2推迟的研究内容调查报告需推迟撰写(原因:因第一届高技与高职学生于今年7月才进厂生产实习,企业对学生设计能力看法的调查还需一定时日后进行才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六、研究的阶段成果: 运用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初探 常州市职教研究所07年度职教论文评比二等奖 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 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职教杂志2008年第8期 目前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将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职教杂志2009年第一期将参加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教学管理论文评比 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是提高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将参加常州市职教研究所08年度职教论文评比 从毕业设计指导看机械制图教学 将参加常州市职教研究所08年度职教论文评比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采用复习教学形式的反思 将参加常州市职教研究所08年度职教论文评比“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将参加常州市职教研究所08年度职教论文评比七、存在的问题及困惑1、存在问题(1)、还没有全部完成毕业设计的调查工作;(2)、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需进一步加强;(3)、研究课题的理论模型还需进一步构建;(4)、还需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5)、指导能力与研究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2、一点困惑对于举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感到困惑。时间安排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学生下厂实习前进行;二是在下厂实习中进行。这两种情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第一种安排能保证学生充足的设计时间,能得到教师的全面指导,但学生没有生产实践经验,机械感性认识相当少,结合生产实际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第二种安排正好相反,且毕业设计的管理难度很大,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从有关发表的关于毕业设计的论文中也说明存在这种情况。因此 毕业设计的时间到底安排在学生下厂实习前还是下厂实习中比较合适一时感到难以定夺。八、后续的研究计划与措施1、研究的进度安排2007年12月2008年6月:设计调查问卷(或借用现成的比较成熟的调查问卷)进行企业调查及学生实习一年后的跟踪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行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撰写调查报告。2008年11月2009年8月:在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研讨,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2009年9月2009年10月:主要是对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2、研究的人员安排针对成员中高级职称教师缺少,研究能力稍显薄弱,个别成员积极性不足等情况,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