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环境工程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环境工程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环境工程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环境工程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环境工程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 评价中应用 in I in 要 开发区建 设将带来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不可避免地给选址区域的生态系统带来 巨大的扰动 。 因此,为了确定城市中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必须对其工业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 本文在综合分 析众多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将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法 用于具体工业园区的工业 用地适宜性评价。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指标信息的重复叠加或缺失,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模糊问题的定量描述,使评价结果比较直观。 本文以天津市静海 开发区的建设为例,建立了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因子在内的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 ;运用 德 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 , 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支持下,对静海开发区工业用地的适宜性、环境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静海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 性等级为 开发区选址合理, 评价方法 可行 。 根据对影响工业用地的 4个子系统的评价,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静海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本次分析的研究方法既可供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和区域环境评价人员作为参考,也可以利用来为城市规划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在相关的城市生态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咨询意见。 关键词 工业用地适宜性 , 模糊评 价 , 隶属度 , 指标体系 , 层次分析 of To of of in of be to of in or of be of be by In as a By By of of of on of in be a as It be in of 录 第一章 综述 . 1 究背景 . 1 业用地 适宜性评价 . 2 地生态适宜性研究起源和发展 . 2 究目的 . 4 究意义 . 4 究内容 . 5 究方法 . 6 术路线 . 6 第二章 模糊评价法基本理论与方法选择 . 7 糊评价基本原理 . 7 糊综合评价法 . 10 第三章 原始数据收集 . 19 海县经济开发区新区基本情况 . 19 体规划目标 . 20 能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 21 路规划 . 22 排水规划 . 23 力工程规划 . 23 力工程规划 . 23 信工程规划 . 23 化景观规划 . 23 第四章 静海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环境调查 . 25 象条件调查 . 25 文调查 . 25 础设施调查 . 25 会环境与经济状况调查 . 25 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 2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28 壤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 32 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33 然生态环境质量调查 . 34 第五章 静海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 36 价范围 . 36 价工作的总体原则的确定 . 36 海县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 . 37 海开发区工业用地 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 56 结 . 60 V 第六章 环境保护对策与生态建设措施 . 61 发区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61 发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 61 发区生态建设措施 . 62 静海经济开发区建设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议 . 6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65 论 . 65 望 . 66 参考文献 . 67 致 谢 . 71 作 者 简 历 . 72 文缩略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名称 理 信息系统 次分析法 合国 粮农 组织 气污染指数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 述 1 第一章 综述 究背景 开发区建设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项目。随着各项开发活动的迅速发展,使得现阶段我国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加重,土地的开发不得不向过去被视为不宜开发的土地扩张。开发区建设必然占用一定的农业用地,从而使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日趋尖锐。据统计, 2000 年中国农业用地面积 均农业用地面积 足世界人均农业用地的一半。而 2000 年各种建设占用农业用地 此下去,我国土地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李相然等,2003 )。而且,从 2000 年 全国土地自然生产力总量看,年生物生产量约 32108t 干物质,合理承载人口 为 (沈清基, 2000)。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已是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紧迫问题(姜志德, 2001)。 在区域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区域经济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它通过各种建设活动变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园区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等( 徐保根 等 , 2006) 。但如果对所要开发的土地及整个自然环境认识不清,忽略其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以及土地使用的适宜性,过度开 发将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等严重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程吉宏 等 , 2002) 。 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加,又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来改善人们的生活。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做到二者双赢,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因此,如能在区域开发建设之前,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拟定开发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确定是否适宜于工业开发,从而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 态环境管理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城市土地,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应在区域开发前期对预开发土地进行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任务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原理,内容十分广泛,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土地生态环境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十分明显而缺少统一的定量标准(周华荣等, 2002),在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由于开发区用地目的单一、明确性,而现有研究多是侧重于区域 的整体生态适宜性,研究体系过于庞杂,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针对开发区这一具有特定使用目的的项目,在具体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使用一个易于指标建立、数据获取、算法普及,结论合理的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 述 2 业用地 适宜性评价 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是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开发区建设中的应用,是根据工业建设的生态学需求,分析土地质量的供给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和开发区发展的需求,提出合理的生态建设措施,从而有利于开发区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它 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调查搜集社 会、自然环境要素资料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范围内 工业用地适宜等级 合理 性评价(毛文永 等 , 2001;程水源, 2003) 。 通过对区域 工业用地 适宜性评价,了解 作为工业用地 的适宜性、限制性及改变用途的必要性及可能性(马乃喜等, 1998),以便进一步提出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生态建设措施,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区域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社会、经济系统。 地生态适宜性研究起源和发展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起源 适宜性分析概念最早产生于英国,当时人们称它为筛网法,该方法用一系列的 “筛子”不断筛出不符合要求的区域,直至最后余留下符合全部规则的区域。但是现代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法首先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克哈格 (授( 1992)提出并赋予实践的。 1967 年,麦克哈格与其同事在纽约斯塔腾岛 (土地利用规划中,用地图叠加法分析了斯塔腾岛对自然保护、消极游憩、积极游憩、住宅开发、商业及工业开发等五种 土地利用的适宜情况。地图叠加法虽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但直到在麦克哈格等人的努力下,才使这一方法成功地用于土地生态 适宜 度分析, 使得土地利用规划评价能够有效地综合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因此,这一方法又称为 。 形象直观,可以将社会、自然环境等不同量纲的因素进行综合。其缺点是:叠加法实质上是等权相加法,而实际上各个因素的作用是不相等的,而且同一因素可能被重复考虑,如坡度与侵蚀是相互关联的,坡度陡的地区往往也容易发生侵蚀;当分析因子很多时,用不同的深浅颜色表示适宜等级并进行重叠的方法会相当繁琐,并且很难辨别综合图上不同深浅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但不管如何,地图重叠法在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发展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此 后开发的新方法中,大多以此方法为基础。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发展动态 当各种生态因子对土地的特定利用方式的影响程度相差很明显时,就不能直接叠加求综合适宜度了。因此,在麦克哈格以后,人们就采用因子加权评分来处理这种情况。因子加权评分法(沈清基等, 2000; 毛文永 等 , 2001;程水源等, 2003;杨士弘等, 2003;黄光宇等, 2002)的基本原理与地图重叠法的原理相似。首先将研究地区分成若干小区或网格,其次选定用地的影响因子,并按这些因子分别评定各个小区或网格对这种用地开发的适宜度等级或评分,并在 确定各个因子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 述 3 相对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各个网格或小区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个小区或网格对某种用地开发的总评分,一般分数越高表示越适宜。加权叠加的计算公式如下 : is 公式( 1 1) W 第 i 个网格、利用方式为 j 时第 s 个生态因子的权重值; 其余符号意义同上。 加权求和的方法克服了地图叠加法中等权相加的缺点,以及地图重叠法中繁琐的照相制图过程,同时避免了对阴影辨别的技术困难。加权求和法另一重要优点是将图形网格化、等级化和数量化,适宜 应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也是近几年来该方法被广泛运用的原因(傅树超, 1999;王升堂, 1999;张裕凤, 2000; 2000; 1995; 2001)。 由于传统因子加权求和法要求对所评价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当我们仅对区域中的某一项功能进行适宜性分析时,此时人们为了简化网格划分工作量,利用地理学上的区位理论,采用分区位势图(张裕等, 2000;丘淑琴等, 1998)来代替,在此基础上,人们还提出了景观单元法( , 1995;丘淑琴等, 1998),它一开始按照一套地理特征划分出景观单元,然后在每个景观单元内确定用地的限 制和潜力。该方法直接简单,但当地理或景观单元变化较大时,该方法 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涉及的土地性质不仅包括自然地理属性,也包括社会、经济属性,是一种多要素分析,其传统手工分析过程一般繁难复杂,同时也缺乏效率。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地理信息系统 (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信息分析能力,尤其在处理空间 属性一体化数据上具有无与比拟的优势。 数据计算与 图形处理相结合,可以简洁、直观、高效、准确地实现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土地适宜性分析提供一种革命性手段,增加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基于 因子加权评价法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己经有诸多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于伯华等, 2003;韩振旺等, 2002;刘贵利等, 2000; , 2003; , 2001; , 2003)。 上述几种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都是遵循了古典集合理论,采用布尔逻辑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估。在这个结构中,只有完 全符合所有标准的地点才认为是适宜的,结果是找到最适宜的区域,而稍微不适宜的区域则被忽略,特别是现在在采用 行分析操作中的因子加权线性方法。同时这种结构在实际应用时的局限表现为,例如,一块土地的属性可能与任一划分的适宜性分类都不相匹配,这时显然采用布尔逻辑结构来评估这一块土地隶属于 哪 一类适宜性分类是很困难的。随着 1965 年美国的控制论专家 杂志 发表了其著名论文 , 1965) ,人们开始意识到相对 于人脑对实践认识中的一些模糊现象,我们已经不能用经典数学中的布尔逻辑来解决,而采用模糊集合来刻划这些模糊现象或模糊概念则可以得到解决。正是如此,基于模糊评价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而且在这一方面也有一些应用实践(郑根昌等, 1994;程久苗等, 1996; , 1995)。最早进行这一方面研究的是 在 1987 年于杂志 表了 ( 1987) 一文,掀开了这方面的研究热潮,研究适宜性等级分类之间的模糊关系、分析因子间关系时应用模糊聚类法或模糊关系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或模糊聚类法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等,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 述 4 ( , 1991; , 1987; 1992; 2000) 。 近几年,有些研究者(欧阳志云等, 1996;徐世柱等, 1996; L 等, 1969; L 等, 1981; 等, 1983; C 等, 1985)认为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学组合法、因素分析法、逻辑组合法等 。 在应用中首先必须筛选生态因子,当分析目标由单目标向多目标多属性扩展时,由于筛选因子对研究区域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缺乏整体性 , 因而,他们依据生态学上的“生态位” (917)这一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该模型中生态学意义很明确,各种因子叠合整体性较好,减少了评价中的主观判断,但其缺点也明显,就是对于因子的资源 定量化评价很难把握,数学模型很难建立。 另外,从数学角度上考虑,因子加权评分法要求所选因子应该是独立的,而实际上许多因子之间难免没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有人认为对于某特定的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的各个因子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这种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从而提出了一种叫生态因子组合法的新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很难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问题在对于单因子的影响程度,人们可以作出判断。而当因子组合或叠加后,这种相互间的影响程度人们很难作出判决,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以及以什么标准衡量影响程度等,目前为止人们不能确切地肯定回答(毛文永 , 2001;杨士弘等, 2003;黄光宇,2003)。当然,在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中还有很多方法曾被人们采用过,诸如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法、层次分析法、专家系统法等( 2001;朱少荣等, 2003)。 综合考虑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中数据获取的简易性、实用性,本文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区域工业园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中。 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 : (1)充分利用 层次分析 和 模糊评价法 的结合优势,将 土 地资源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 工业用地 适宜性评价研究,分析研 究其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综合评价其适宜工业建设的综合评价等级 。具体地,发挥 层次分析在因子的筛选、隶属度与权重的确定 和 模糊评价法 在 工业用地适宜性等级确定中 的优势,为 区域环境影响 评价 工作 服务,探索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法 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工业用地适宜性 评价 专题 中的应用。 (2) 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自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新区(一期)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报告书已于 2006 年经各领域专家 多次评审通过,数据科学有效。本文旨在通过层次分次 模糊评价法 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对于报告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完善,探讨其 适 宜与否及适宜程度, 将其结果进行等级划分, 并针对分析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 究意义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可提供区域环境的相对发展潜力和承载能力,以指导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划分,从而将社会角度和生态角度结合在一起,对区域范围内各个小区域不同的用地,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港口用地等的最佳利用方式作出评价与选择( 毛文永, 2001;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 述 5 程水源等, 2003) 。 不适宜的用地方式和布局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生的主要原因( 李晓兵,1999;史培军等, 1998) , 因此在规划实施之前 , 对土地利用方式 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有利于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 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晓萍等, 2004) 。 土地生态适宜性研究多是针对农业用地或生态脆弱区( 牟瑞芳, 2004;张洪业等, 1994;戴全厚等, 2003;张秋芳等, 1998;徐杨, 1994) , 很少涉及工业用地 , 而后者往往是环境最主要的污染源。 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就是要研究选址处的工业用地适宜程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因此,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由于能对选址处的土地资源作出理性评价,从而能为环境管理部门采纳,使得城市的土地资 源可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毛文永, 2001;黄光宇, 2002) 。 通常在开发区规划中 , 对于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分析 , 多考虑地质、地理区位、区域水、气、声环境质量等因素 , 而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这种评价得出的结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工业用地适宜性的评价方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有综合分析法、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分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客观、合理地反映工业用地适宜性的综合水平。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够弥补以上问题的种种不足,它能够使定性与定量完好地相结合,并体现综合 化程度较高的 优点。 本文的研究,将为 静海开发区 以及 相似类型的开发区 规划设计人员和区域环境评价人员作为参考,也可以利用来为城市规划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在相关的城市生态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咨询意见。 另外,本论文在结合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法 进行 工业用地 适宜性评价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的定量化,并通过建立分层指标体系,很好地解决了现有评标方法中存在的评价指标单一、评价过程不合理的问题( 史培军等, 2000) , 在为完善和开拓 工业用地 适宜性 评价方法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究内容 本研究以天津市静 海开发区为例,探讨模糊评价法在区域环评报告书中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方面的应用。静海开发区 是 天津市政府保留和拟保留的 43 个开发区 之一 ,经 天津市人民政府文件津政发 200433 号文件确认保留的规划面积为 1200静 海开发区的建设符合静海县的总体发展规划, 其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新区(一期)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经天津市环保局审批通过,天津市政府已批准其进行建设,截至目前,已入住 2/3 企业。 本文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部分 : (1) 结合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筛选指标,建立区域 工业用地 适宜性综合评价因子。 (2) 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域 工业用地 适宜性的方法进行探讨,确定本 文 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法。 (3)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特点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归一化,达到分级量化的目的。 (4) 利用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 法 对天津市静海开发区 工业用地 适宜性进行评价, 并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 述 6 (5) 根据结果,探讨了天津市静海开发区维持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及建议。 究方法 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 大 系统,包含的因子众多,只有合理的选择评价因子,建立层次 分明的指标体系,并对每一指标赋以合理的权重值,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焕雄等, 1998; ,1998; , 1991;李晓兵等, 1999;史培军等, 2000;张晓萍等, 2004;牟瑞芳, 2004)。由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既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数量概念来反映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又要求这个数量指标能恰当地反映环境质量分级的固有 标准 和环境质量 变化的连续性,而由 创立 的模糊理论是处理模糊性问题的有效工具。因此,本研究中,笔者考虑 使用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法。在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上,采用层次分析法 ; 而对 工业 用地适宜性 等级的评判,则采用模糊评价法。 术路线 本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图 1 研究基本路线示意图 of to 定评价区域 环境现状调查 筛选因子、建立指标体系 选择评价标准 结果分析 提出区域生态建设措施 收集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资料 确定评价方法 确定判断尺度 模糊综合评价 确定因子隶属度 确定因子权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模糊评价法基本理论与方法选择 7 第二章 模糊评价法 基本理论与方法选择 糊评价基本原理 模糊数学是基于模糊集理论。模糊集的概念与古典集非此即彼的概念相对应,描述没有明确、清楚地定义界限的集合。它 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这里所谓的模糊性主要是指客观事物的不分明性和不确定性,其根源在于客观事物的差异之间存在着中间过渡,例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好与坏”,日常生活中的“早与晚”、“多与少”等,都难以划定明确的界限。精确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的,根据集合论的要求,一个对象对于一个集合,要么属于,要么不属于,不存在既属于又不属于的模棱两可的 情况。集合理论的这种精确性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使它无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模糊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1965 年,美国的控制论专家 杂志 发表了其著名论文 1965) ,这标志着模糊数学这个新的学科的诞生。迄今虽然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可是模糊数学的发展却是异常迅速,其应用范围几乎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在农业、林业、气象、环境、地质勘察、军事等领域里,都有模糊数学广泛而成功的应用 。 在 研究对象 无法用经典数学予以精确的数量描述的情况下,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示出了其优越性。 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各个因素的适宜性程度是不同的。对开发区选址处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时,不可能得出一个十分精确的结果,它只能是某种程度的适宜或不适宜,因此,本研究应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模型进行评价。 依据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价需要确定的问题主要有:因子权重的确定、隶属函数的建立、评价模型的选择等。 隶属度函数 模糊集合与普通集合的最主要区别是 :论域中的元素与普通集合的关系只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而模糊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有多种,可用 0, 1上的任一个数值来表示 :取“ 0”时表示元素不属于该模糊集合,取“ 1”时则表示元素完全属于该模糊集合,取“ 表示元素属于该模糊集合的程度为 此类推。所取的这个数叫做元素对该模糊集合的隶属度。隶属度是刻划因子模糊性的指标,是表现元素对模糊集合隶属关系不确定性大小的数学指标,可以说是模糊集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基石。如果这个隶属度是随着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需要建立 隶属函数,通过计算得出隶属度。隶属度函数 一般用 A(x)来表示。 在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时,一般要先 确定隶属度函数,但隶属度函数往往又不能直接给出,它的确定一般是使用推理的方法近似的确定。其确定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客观的,但容许一定的人为技巧,有时人为技巧对问题的解决起决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人为技巧应该是合乎情理的,不能有悖于客观实际。它可以通过模糊统计试验或实际经验总结的典型函数方法给出。常见确定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模糊评价法基本理论与方法选择 8 隶属度函数的方法有:模糊统计法,典型函数法,增量法,多项模糊统计法,择优比较法和绝对比较法(刘晋达等, 2000;谢季平等, 2000;彭祖赠, 2002;王凡, 1998)。 由于典型函数法的模型建立较 简易 、工作量较少 ,适宜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因此,本研究采用典型函数法建立隶属度函数。 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是评价论域中各个因素重要程度的定量描述,可以看作为是评价论域中的各个因素相对于“重要性”的隶属度。常见的评价问题中的赋权数,一般多凭经验主观臆测,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在某些情况下,主观确定权数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然而多数情况下,主观确定法的评价结果一般会严重失真且可能导致决策者的错误判断。通常情形下,确定权重应该多利用数学方法,尽管数学方法也掺杂有主观性,但因数学方法严格的逻辑 性而可以对确定的权重进行处理,从而尽量剔除了主观成分,符合客观事实。 目前权重的确定有多种方法,例如专家经验估计法、调查统计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逆方程法、序列综合法等。在刘文彬(刘文彬, 2003)的论文中,根据我国六大城市 石家庄、兰州、乌鲁木齐,武汉、呼和浩特、苏州 主要经济指标统计,用以下几种方法 : 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序列综合法和 将结果与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竟争力评价中心对上述六大城市的评价进行了对比,其结论为层次分析法和 中的准确性相对更好。而且,层次分析方法所需数据量较少、评分花费的时间短、计算工作量小、易于理解和掌握。 鉴于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并综合考虑专家经验估计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普及性和相对客观性,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影响工业用地适宜性 的 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 (张从, 2002;吴涛, 2002;刘云斌, 2004)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 以下简称 它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即把 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 各 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来决定 各 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 , 较合理的解决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过程。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并建立层次结构; ( 2)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3)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组合权重。 明确问题并建立层次结构 这是 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元素,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 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一个典型的层次可以用图 2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中,层次的数量一般取决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在同一层次中,包含的元素一般不超过 9个,因为所含元素数目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本项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就是递阶层次结构的,一共包括三层,目标层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模糊评价法基本理论与方法选择 9 准则层 和 子准则 层,其中区域 工业用地 适宜性等级就是评价的目标。 图 2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 专家调查评分重要性程度 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也是专家调查评分,但对比评分和计算权重系数方法不同。试验表明,人们对多个因子的不同重要程度作比较时,进行比较和判断的因子不能过多。通常人能同时比较的因子数不能超过 9个。然而,对于两个因子之间重要程度差异的比较,人完全能够胜任。因此对于多因子权重分析 可采用“两两比较法”,每次在 子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度量尺度称作判断尺度,见表 2里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