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休谟读书笔记_第1页
大卫休谟读书笔记_第2页
大卫休谟读书笔记_第3页
大卫休谟读书笔记_第4页
大卫休谟读书笔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卫休谟论说文集卷二论道德与文学读书总结:大卫.休谟(1711-1776): 是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和美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休谟主张用“哲学的精密性”来指导美学。休谟哲学的两大思想支柱是:“经验论”和“人性论”,主张:“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美学贡献主要是,在继承经验派传统的基础上,着重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美的本质”和“审美趣味标准”,因为这正是休谟最关心的两个基本问题。首先考察休谟的美的本质论:休谟认为:“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其效果的根源即“人心的特殊构造”。他的这个基本观点,在其怀疑论者和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中都做了阐述。另一方面, 在美的本质方面,他的思想观念又确实存在着矛盾,在怀疑论者中,休谟进一步提出,快感是一种内外协调的结果,而“美”的评价又是“快感”的结果,那样,这种观点就不全同于美的主观论。关于美的本质,休谟有两种重要的观点:一,效用说:产生美感的原因,除了对象的性质外,还在于对象与他的所有者以及它的效用。“美”分为来自感觉和来自想象两种,感觉的美是由感官直接接受的,只涉及对象的形式;想象的美则起源于对象形式所引起的对象的便利和效用观念的联想,这就必然涉及内容意义。此论点是对于苏格拉底“美的效用”说的进一步发展。二,同情说:所谓“同情”就是借助想象而产生的对那个对象的人情绪的一种体会,或者说同感,对象之所以能引起快感,往往由于他满足人的同情心,不一定触及切身利益。休谟关于审美趣味的观点,主要集中于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企图通过分析审美趣味的差异去寻找普遍的原则,分析了正确的审美趣味需要的条件和造成趣味差异的原因。 休谟的美学思想是以她的人性论为基础的,他是根据对人性的分析和研究来回答各种美学问题。他的名著人性论是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著作,第二三卷主要涉及美学及伦理学。个人十分欣赏休谟行文清晰的逻辑性,读书笔记遵循休谟的论述逻辑框架,加入个人理解。分篇笔记 :一:论趣味的敏锐与激情的敏感:1,某些人拥有,激情的敏感:即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极为敏感;即遇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虽然没有人能够完全具有稳重的性格而不受情绪的干扰,但是激情的敏感往往会造成更多冲动的错误2,还有些人拥有,敏锐的趣味:对于美丑十分敏感,理解为对于艺术的细节和品评具有更多的天赋,能在艺术中感受更多的趣味和更加强烈的痛苦。:人们都更渴望拥有敏锐的趣味,而抑制敏感的激情为了矫正激情的敏感:需要我们培养更高级,更雅致的趣味培养趣味会提高对于温和的,令人愉悦的激情的感知力,而让我们的内心不为那些较粗野,较剧烈的情绪所动:结论:1,最能改善人的性情的,莫过于研究诗歌,修辞,音乐,绘画之美,情感怡人而温和,可以让人暂时脱离俗世繁杂的实务和急功近利的心情,感受物我合一的和谐 2,敏锐的趣味有利于爱情和友谊,他将我们选择限定在少数几个人,而对与大多数人的相处和交谈不感兴趣。因为艺术的感受过于自我,过于敏锐,只有少数具有相近能力的人才能够分享在艺术中得到的快乐。二: 论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有些人抱持人文主义观点,认为人性是极端高贵的,让我想到哈姆雷特中关于人的经典台词:“The humanity is a how extraordinary masterpiece. How noble rationality! How great strength! How exquisite measuring appliance! How elegant action! Looks like an angel in the behavior! Looks like a deity in the wisdom! Universe essence! The myriad things spirit is long!”;而另一些人则是强调人性的阴暗面,例如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大多倾向于此。休谟认为那些倾向于正面思考的人,其观点比那些从反面思考的人更有利于美德的发展,因为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类自身具有高尚的特性,他必定会努力按照那样的品格行事。:我们通常是在比较人性正不同的动机或行为原则,以调节我们对人性的判断。理解为,如果我们将评判的对象与人类自我设置的“完美道德”相比较,将会得出人性可鄙的结论,而如果将其置于更为低级的造物中比较,则会得出赞赏人性的结论。:个人总结休谟对于人性的考察,总体保持积极的态度。他在此反驳了两个消极的论点:1,合乎美德或友爱的行为都伴随着隐秘的快乐。休谟认为:“合乎美德的情操或者激情带来快乐,而不是源于快乐,我因为帮助朋友而快乐,因为我爱他们;但是我爱他们并不是为了快乐。” 2,美德之人不避赞誉。休谟认为:“虚荣心与美德如此紧密相连,而热爱可嘉行为所带来的赞誉与可嘉行为本身如此接近,以至于相比其他感情,这两种感情更容易混在一起,我们不可能只要后者,一点都不要前者。”三: 论怀疑者 :休谟认为:哲学家总是在犯一种错误:过于宽泛地运用原理,根本不考虑事物的多样性,这一错误往往在于他们理解力的局限和情感的褊狭。人的性情和追求如此不同,在哲学中可信赖的原理唯有:“事物本身谈不上什么高贵与卑贱、可爱与可憎、美与丑,所有这些特性都不过是源于人的喜恶性情的特殊构造与搭配。:美与价值都具有相对性,而且存在于人的愉悦感中-这种愉悦感乃是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心灵中结合心灵的特定组织与构造而生成的。美具有主观性,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例如圆的美:“美只是圆形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这人心的特殊构造使它可感受这种情感,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是用感官还是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力气。”:快感是一种内在特殊结构与外在特殊形式之间的协调:休谟认为:“在美和丑之类的情形之下,人心并不满足于巡视它的对象,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去认识它们,而且还要感到欣喜或不安,赞许或斥责的情感,作为巡视的后果,而这种情感就决定人心在对象上贴上美或者丑,可喜或可厌的字眼。很显然,这种情感必然依存于人心的特殊构造,这种人心的特殊构造才使这些特殊形式依这种方式起作用,造成心与他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同情与协调。”四: 论悲剧 当观众观看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时,能从强烈的悲哀恐惧等消极感情中获得快乐,关于这一问题,休谟引用了:杜波神父的观点:悲剧可以调动人的激情,转移人的注意力,摆脱无情的低落的懒散状态;: 冯特奈尔观点比杜波神父更进一层:他认为欢乐和痛苦起因相同,决定于是否适度。而观看悲剧带来的是一种被削弱,被减轻的痛苦,轻微而不难受。因为适度而带来相反的效应。:休谟自己补充了一种观点:悲剧特殊的效果来源于雄辩的口才,可以被接受的模仿(悲剧是一种模仿,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悲剧是对一个完整而又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功用在于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感情,促使观众自我反省,促使这种感情得到宣泄)。:从属的情感被转化为支配性的情感,(在阅读休谟前文怀疑论者中有这样一段解释:“每个人的情感中都有一种情感是支配性的,其他各种欲望与性情都从属于它;除偶例外,这种支配型的情感支配他一生”)并加大其力量。如果想象力的运动不能压倒悲痛情感的运动,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想象力运动由于变成从属性的,就被融入悲痛情感的运动中,从而进一步加强受害者的烦恼和痛苦。五:论文章的写作: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可以分为两类:“学问家”和“健谈者”学问家的缺陷在于:幽闭书斋,远离生活 ; 健谈者则在于:他们的谈话往往无趣无益休谟认为学问家与健谈者两个圈子应该联合,使双方共同受益。现今,以中国为例,随着文学商业化的进程,学问家和健谈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文人正在逐步摆脱脱离大众的高深心态,开始通过媒体等方式在大众间传播一些浅显实用的思想,另一方面,大众也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在休谟的论点中,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现象。但是就目前现象,两者融合的速度和程度而言,个人觉得这个论点仍待思考。:休谟认为女性,特别是有思想有教养的女性在评判政治著作时,其判断力比具有同等智力的男人好得多。:只是针对宗教献身这一类书籍,休谟不相信女性的判断要纠正女性这方面的错误趣味:女性应当:1,习惯阅读各类书籍;2,与有思想,有知识的男性相处中获益。六:论学习历史:休谟认为对于女性读者来说,首选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可以获得两个知识助于她们内心的安宁:她们可以认识到:1,男人也像女人一样,绝非她们时常想象的那种完美的造物;2,爱情并非是主宰男性世界的唯一热情,爱情常常被贪婪,野心,虚荣以及数不尽的其他情感战胜:从历史中,可以获益有三:满足好奇心,增长知识和加强美德七:论文章的简朴与繁复: 好文章在于情感自然而又不直白:“好的文章应该做到优美的自然(赋予了优雅和修饰的自然)或者:必须描摹低俗生活时,写作的手法必须鲜明有力”创造和描绘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如描写桑丘潘沙荒谬的纯真,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典型坏境中的典型形象如精明狡猾的吝啬鬼典型形象葛朗台等,都成为了文学人物长廊中不朽的形象。反面见闻寻常或者作品惊奇而不自然的作品应受到批判。见闻寻常缺少感受的作品“不会让人感到愉悦,他们从来不会受到指责或谴责,而这正是作品最大的不幸”;而惊奇不自然的作品,“读者会被不断冒出来的巧智弄得疲惫不已”。这种失之合理的描述,过度的陌生化的作品,更多的带有哗众取宠的性质,不具有长久的魅力。: 简朴与反复:1, 避免过度的繁复与过度的简朴:所有的文章都应当以一种适中的方式完成,但这个适中允许很大的自由范围。休谟认为:维吉尔和拉辛的文风最接近这样适中的状态。2, 解释简朴和繁复这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状态非常困难:中间状态的分寸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靠一般性道理来充分解释。休谟认为:最好的批评作品是冯特奈尔的论牧歌。3, 应避免过度繁复甚于过度简朴,过度繁复比过度简朴更不美观:如果文章的价值在于奇巧的设计和华丽的辞藻,而不具备好文章应该有的深刻内容时,他可能具有第一眼的魅力,但是不能够长久地打动人心。休谟认为:考利的作品翻一次就足够了,而帕内尔的作品读了很多遍还会觉得新鲜如初。4, 简朴过度会平淡乏味。八:论趣味的标准本文主要阐述了休谟关于审美趣味标准的美学观点:审美趣味是否存在普遍的共同标准?一种观点;趣味的标准不可找到: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原因:1,情感都是对的,因为只关涉它本身2,判断,理解力则不全对,因为涉及其他情感相反观点:休谟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虽然趣味多种多样,但仍有某些普通的褒贬法则,肯定审美趣味存在普遍性的共同标准。“按照人类内心结构的原来条件,某些形式或品质应该能够引起快感,其他的一些引起反感。”而“人类内心结构条件”就是这种原则存在的心理依据。例如:但丁,莎士比亚等的名作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跨越了地域文化语言的差异,也依然具有同样的人文光辉。:同时,休谟也对审美差异性及其原因做了分析与探讨:1, 最明显的因素是生理和心理的差异,生理及心理不健全的人很难对事物做出真实准确的判断;审美敏感性的差异决定了审美趣味的差异2,偏见也是造成审美趣味差异的原因。休谟的观点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这里体现了休谟美学的一种局限性:即“用美感代替了美”。:具有正确审美的趣味的鉴赏家应该具有:1,良好的判断力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