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上第五 单元 课题 16.黄山奇松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特。2.背诵课文,珍藏黄山松的奇特。3.仿照课文,描写黄山松的奇特。教学重点图文对照,合作探究,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黄山奇松的表现手法,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准备(一)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二)先学提纲:见导学案学情分析1.本课语言优美,展示了黄山松的神奇,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2.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读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2.检测生词师报词,生默写。美誉 陡崖 屹立 卧3.师生校对4.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更是情有独钟。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特5.出示目标1二、品读感悟(一)整体感知: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黄山松的奇?(二)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黄山松的“奇”1.提示任务1任务提示1:第一步: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第二步: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来交流交流,按照作者的描写顺序,先说说迎客松奇在哪里?【预设1】“姿态优美”。教师提升:优美的姿态让人称奇。【预设2】“枝干遒劲”。(1)比较图画。柳树的枝干,细长柔软。而松树的枝干(2)理解朗读。看来,这样的枝干也让人称奇,一起读读这个词。【预设3】“饱经风霜”。(1)看到这个词语,我不由得想到了有关迎客松的介绍。迎客松位于黄山玉屏峰东侧、文殊院之上,海拔800米处。破石而生,已有 1300年的历史了。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迎客松身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一枝斜伸,似展臂迎客。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她的形象制作的。(2)说话感悟:迎客松一直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处生活了将近13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会经受多少风霜啊!面对狂风肆虐,迎客松 面对积雪压枝,迎客松 面对暴雨突袭,迎客松 (3)教师小结:同学们,迎客松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多少艰辛与磨难!这就叫饱经风霜,谁来读好这个词。(4)朗读理解:多么神奇的松树啊!它生命的承受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来读。(5)造句应用:饱经风霜除了形容这棵树之外还可以用在许多地方,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预设4】“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1)看图表演:请同学们斜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像不像主人的手臂? 正因为它独特的姿态才有了“迎客松”这一富有情意的名字。(2)过渡引读:正是因为这样,迎客松拥有了很高的地位。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4.激情朗读:不是普普通通一棵松,包涵了多么丰富的内在!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5.总结方法:刚才我们用读一读,找一找,品一品的方法感受了黄山迎客松的奇,现在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文字,感受他们的“奇”。6.提示任务2任务提示2:用心默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读一读,找一找,品一品”的方法体会它们的奇。7.交流感受8.朗读表达(三)二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构思的“妙”。1.整体朗读:现在让我们拿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这三棵松树的奇特,谁愿意来读读迎客松的句子的?谁愿意读陪客松的,送客松呢?老师也想读,我就读开头的第一第二句话吧。2.表达方法:作者选取了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松树,按迎、陪、送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黄山松的奇。学习目标2: 背诵课文,珍藏黄山松的奇特。3.出示目标2:4.提示背诵:试着背背这一自然段学生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四)三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黄山松的奇。1.提示任务3任务提示3: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2.学生交流3.领悟详略:寥寥几笔勾勒了众多黄山松的姿态,和第二自然段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4.写法指导:写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详略得当的方法,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使文章生动、具体。5.图片拓展:想看看这些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瞧: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边出示,边说明“黑虎松”“团结松”6.出示目标3学习目标3: 仿照课文,描写黄山松的奇特。请你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松树,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为黄山添上神奇的一笔。7.任务提示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另外一棵黄山松。( )松 ,如同(好像) 。8.自主仿写9.交流共享三、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指着目标)我们品读课文,背诵了第2自然段,又进行了仿写,真切地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特。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