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型及血型系统,2016.8,.,2,讨论内容,ABO血型及遗传ABO血型及其亚型Rh血型系统其他血型系统,.,3,发现血型,早在13世纪我国洗冤录中就记载了利用类以配血试验的滴血法作亲缘鉴定。1900年奥地利医生Landsteiner发现了第一个血型系统,即ABO血型系统,从此为人类揭开了血型的奥秘,并使输血成为安全度较大的临床治疗手段,于1932年获诺贝尔医学奖。被国际医学界称为“血型之父”,.,4,血型与遗传,一、血型遗传学基础1、血型:是人类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性状的表达2、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某些性状的相似3、遗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连锁的变异型或基因型4、血型遗传的研究:血型血清学技术;电泳技术和免疫电泳技术;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5,血型与遗传,二、基因与性状1、性状:指一种可检测的由遗传所决定的特征2、染色体:存在于胞核中,为细胞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结构,由基因和其他DNA及组蛋白组成的线状结构。ABO9号染色体MN4号染色体Kell7号染色体Duffy1号染色体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能够编码一条多肽链氨基酸序列的DNA,是遗传物质的一个单位,能决定给定的性状,以及这些性状的变异体。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6,血型与遗传,三、的遗传方式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于一对同源的常染色体上的相同座位的等位基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基因在纯合与杂合状态下,表现出与显性基因有关的性状。2、共显性遗传:杂合状态的等位基因均表达相应的性状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的等位基因才表达遗传性状。4、性连锁遗传:基因性状与X染色体连锁遗传。其特点是不能由父亲传给儿子。HW定律:在一个较大和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在无迁移、无选择、无突变的情况下,群体中各个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将保存世代不变具有永恒性。,.,7,血型与遗传,血型的遗传是十分稳定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以ABO血型系统为例:ABO血型的遗传共由3个等位基因IA、IB和i控制的,通常为共显性。,.,8,血型在医学、法医学中的应用,器官移植输血治疗疾病诊断疾病相关亲子鉴定个体识别,.,9,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按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法:血型系统血型集合低频抗原高频抗原,.,10,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二)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生化结构两组基本类型:一组由碳水化合物(多糖)决定;一组由氨基酸序列决定。血型抗原数、分子量、膜成分、抗原成分各不相同。(三)血型抗原的基因学说每个血型系统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抗原,这些抗原由一个单基因或两个或三个紧密连锁的同源基因所编码。,.,11,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四)红细胞抗原的生物功能和进化1、作为化学增活素受体2、运输功能3、补体通道作用4、黏附分子作用5、结构完整性作用6、酶的活性7、微生物受体8、血型抗原多态性在进化中的作用,.,12,ABO血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一)ABO血型抗原的生化结构ABO血型抗原在人体中普遍存在,不仅在红细胞上表达,还在人体不同的细胞组织上表达,在某些有分泌型基因的个体中,ABO血型抗原还存在于唾液和其他体液中。H抗原的形成A抗原的形成B抗原的形成,.,13,H抗原,A抗原,B抗原,H转移酶,基础物质(糖蛋白),A转移酶,B转移酶,L岩藻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ABO血型抗原的形成,.,14,ABO血型,(二)ABO血型抗原的发育1、胎儿56周可检测到抗原2、出生时没有完全发育A、B抗原(不成熟)3、24岁红细胞上表达A、B抗原(成熟)4、老年人抗原表达减弱5、A、B抗原在某些组织早期发育中会消失,但有时会出现在恶性肿瘤组织上。,.,15,ABO血型,.,16,16,ABO亚型,亚型指属于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有一定差异所引起的变化。A亚型B亚型CisAB获得性B抗原,.,17,ABO血型系统变异型,严格地说,一个人的血型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现有异常血型。孟买型:在人体血型基因中,当H基因位点上的基因为hh时,红细胞上和唾液中无H物质产生,因而也不存在A、B抗原,此时称血型为Oh型,即孟买型。,.,18,A亚型,主要有A1,A2两种亚型:A1型的红细胞有A及A1两种抗原A2型的红细胞只有A抗原,.,19,A亚型,A1与A2型两种抗原的特点:1、A1型与A2型抗原分别受ABO基因座上的A1与A2基因控制。2、A1型红细胞上的A抗原位点比A2型红细胞多2/3至3/4,而H活性则较A2型弱。3、A2型能对A1抗原刺激产生抗A1,证明A2型红细胞上缺乏A1型红细胞的抗原决定族。4、A2型红细胞能从B型血清中吸收抗A,遗留抗A1,.,20,A亚型,A的弱亚型:比A2亚型还弱;其特征是随着红细胞上A抗原位点数目的减少,抗原性逐渐减弱,H活性相应地增强。弱A亚型包括A3、Ax、Am、Ay、Ael等,其红细胞上的H物质量正常或多于正常,.,21,B亚型,B亚型在大部分种群中很稀少检测时需要进行吸附和洗涤。通常根据与抗-B反应的强度不同予以区分目前仍没有试剂能够将它们进行区分。患者的血清可能含有抗-B抗体。发现了B3,Bm,Bel等弱B亚型,.,22,每个红细胞上的ABO位点数量,ABO亚型抗原位点数,A335000Ax4000Aend3500Am700,.,23,Cis-AB型,Cis-AB型是指A与B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以基因复合物的方式遗传的一种稀有ABO血型,其基因型是AB/OCis-AB型的产生的原因1.A、B基因不等互换2.ABO基因发生单碱基错义突变,.,24,Cis-AB型,Cis-AB型的血清学特点:1.Cis-AB型的红细胞与抗A及抗B血清反应很弱,与抗H试剂的反应较强2.Cis-AB型的A抗原表达比A2B型的A2抗原强,比A1B型的A1抗原弱3.Cis-AB型的B抗原弱,像B3或By4.Cis-AB型血清中含有弱抗B5.分泌型个体唾液中有少量的B物质,H物质量多,.,25,获得性B抗原,指A型个体检测出B型活性的现象主要特点(1)A型个体,血清中有正常的抗B抗体;(2)获得性B抗原的抗原性很弱(3)分泌型个体体液中有正常量的A与H物质;而不含B物质(4)常发生于患癌症或感染性疾病患者,特别是多见于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5)获得性B是一过性的,程度随病情变化而变化。,.,26,获得性B抗原,发生机制尚在探索中,可能为:1.大肠埃希菌O86与其他细菌的纯化脂多糖及蛋白质脂多糖可被吸附到A型和O型红细胞上,后者获得了B样抗原,此种获得性B称为“过路人抗原型”2.细菌等微生物的脱乙酰酶将A抗原特异性单糖N乙酰半乳糖胺转变为半乳糖,后者很像B型抗原决定簇的半乳糖,此种获得性B称为“脱乙酰酶型”,.,27,Rh血型系统,一、概述(一)历史1939年Levinet和Steton在一位新生儿溶液血病的胎儿母亲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抗体,当她输入ABO同型的丈夫的血液后,产生了严重的输血反应。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以恒河猴(rhesusmonkey)的红细胞免疫家兔和豚鼠,发现产生的抗体能凝集猴红细胞以及大约85%人供体红细胞。他们把这种抗恒河猴抗体凝集的红细胞称为Rh阳性,其余15%不凝集的红细胞称为Rh阴性。Rh系统包括C,c,D,E,e等40余种抗原,D抗原最强,以下是ECec。含D抗原者为Rh阳性,不含D抗原为阴性Rh阴性者汉族约为0.3%,西方人约为15%。,.,28,1.Fisher-Race命名法(CDE命名法)优点:简单明了,可解释大多数临床问题学说:Rh抗原的形成受控于紧密连锁的三个等位基因Cc、Dd、Ee,基因d不产生相应的抗原,这三个基因以复合体的形式遗传。2.Wiener命名(Rh-Hr命名法)学说:Rh抗原的形成受控于一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决定一个Rh抗原,此抗原由几个凝集原组成,可分别用相应抗体识别。3.数字命名法:Rh抗原与五种抗体反应的结果来命名,如Rh:1,2,3,-4,-5等。,Rh血型系统,.,29,Rh血型抗血清及表型,.,30,Rh抗原的变异,Rh血型的抗原存在大量的变异体,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所编码,包括:超强D弱D不完全DDel等RHD等位基因在分子结构、表型和临床意义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性,.,31,超强D,D-,D.机理:RHCE基因被RHD取代频率:十万分之一(8/772,186)实验室与临床特征:盐水中可被IgG抗D凝集血清中含抗Rh17抗体几乎与所有人红细胞发生凝集(除Rhnull),.,32,弱D,一般认为弱D是D抗原性质不变,而数量减少通常弱D比正常D中最弱的抗原位点少4/5。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弱D是WeakD15血清学检测弱D的最有效方法是IgG抗D做间抗抗人球蛋白试验弱D患者输D阳性几乎不会产生抗D,.,33,不完全D,D抗原表位有缺失可与部分抗D反应,同时与另一些抗D不反应可产生针对缺失表位的抗D抗体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是DIVIIIDIVIII献血员:作为D阳性血DIVIII患者:作为D阴性对待,.,34,DEL,IgM抗D不反应间接抗人球试验(IgG抗D)不反应凝胶卡不反应只可通吸收、放散方法才可证实D抗原存在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是1227位点突变,.,35,Rh血型的临床意义,1、输血反应Rh(-)输入Rh(+)血,会产生相应抗体,如再次输入Rh(+)会发生严重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病多发生于Rh(-)母亲第二胎。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输血或怀Rh阳性胎儿即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致敏,抗体为IgG型。致敏后再次输阳性血可发生严重溶血或死亡致敏后再次怀孕会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36,其它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Lutheran(Lu)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Kidd(JK)血型系统,.,37,其它血型系统,一.MNSs、U血型系统遗传:MN、Ss受控于第4号染色体连锁遗传的基因座位。各有3种基因型:MM、MN、NNSS、Ss、ss其中Ss同时产生U抗原抗体:抗M:常见(冷性抗体),IgM或IgG抗N:比抗M少,典型IgM冷凝集素,25C无活性抗S:多次输血后产生抗s:罕见,多为IgG,可致新生儿溶血意义:均可引起溶血反应*MN易被蛋白水解酶破坏,故不能用酶法鉴定。,.,38,其它血型系统,二.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只包括一个抗原P1抗原。同时与P血型系统相关的有一个血型集合中包括P、PK、和LKE。因为P1、P、PK、和LKE在血型血清上密切相关,所以人们将它们合称为P血型。P1在白种人中的频率为80%左右,而在亚洲人中则只有30%。人血清中的抗抗体一般是冷抗体,通常在30以上条件不出现凝集反应。故临床意义不大。,.,39,其它血型系统,三.Lewis血型系统唯一不是有红细胞产生的血型系统,红细胞并不合成Lewis抗原,红细胞膜上的Lewis抗原是红细胞从血浆中吸附Lea和Leb血型物质而形成的。有Le基因的成人红细胞Lewis表型为Le(a-b+)或Le(a+b-)。无Le基因的人为Le(a-b-)。Le(a+b+)表型主要存在于亚洲人和波利尼西来人中,造成该表型的原因是这些个体有弱的分泌基因(Sew)。临床上极少见到Lewis抗体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主要是因为Lewis抗体在37时通常没有活性。同时供者血浆中的Lewis血型物质也大量地中和受者Lewis抗体。,.,40,其它血型系统,四、Kell血型系统:在该血型系统的二个基因座上共有四个抗原:包括K、k、KPa、KPb。K和k抗原性强,输血意义仅次于ABO和Rh血型系统。抗K和抗k均可引起溶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该血型系统所有抗体均为IgG类血型抗体。由于其抗原的特殊蛋白结构,一般情况下不用酶法与聚凝胺方法检测该血型系统的抗原与抗体。,.,41,其它血型系统,四、Lutheran(Lu)血型系统由单一基因控制Lua和Lub.Lu(a)抗原阴性十分罕见,大部分Lutheran抗原相应抗体皆为IgG性质的免疫球蛋白。五、Duffy血型系统由单一基因控制F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单招试题及答案英语
- 激光光源调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宗旨与目标结合点的系统分析及实践经验总结试题及答案
- 电工识基础图试题及答案
- 生物设备管理试题及答案
- 科普知识公共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基础知识与试题答案
- 江苏邮局笔试题目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提升方案试题及答案讨论
- 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服务满意度测评
- 拉动式生产方案-课件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报告
- 水资源利用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理工大学
- 静脉给药错误演练脚本
- IE动作MOD法培训资料
- 一汽解放维修手册说明书
- 禽流感人流感人间禽流感培训课件
- MT 191-1989煤矿井下用橡胶管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 JJF 1319-201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校准规范
- GB/T 4857.4-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4部分: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