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ppt课件_第1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ppt课件_第2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ppt课件_第3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ppt课件_第4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 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为什么 4 2种群数量的变化 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在食物 养料 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呢 思考 大肠杆菌的分裂生殖 二分裂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讨论 1 72小时后 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2 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 1 n 解 n 60minx72h 20min 216Nn 2216 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种群的研究核心就是种群的数量变动 为了直观 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规律 数学模型建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方程式法坐标曲线法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 具有解释 判断 预测等重要功能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 2 3 4 5 6 7 8 9 3 填写下表 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 单位为min 产生后代的数量 4 以时间为横坐标 细菌数量为纵坐标 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曲线图 直观 但不够精确数学公式 精确 但不够直观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有哪些优缺点 食物充足 空间充裕 环境适宜 没有天敌 资源无限指数生长 实例一 1859年 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一个世纪之后 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 漫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 啃啮树皮 造成植被破坏 导致水土流失 后来 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 J 型增长 例如 在20世纪30年代时 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 在1937 1942年期间 这个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 J 型曲线 右图 实例二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二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如图中J型曲线增长 其理想条件是什么 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空间充裕外无天敌 人口增长也会如此吗 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曲线 实例三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实例四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N0为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模型假设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敌害等条件下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 建立模型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 N0 t 二 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 食物充足 空间不限 环境适宜 没有天敌等 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是第一年的 倍 量的计算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t N0 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1为年均增长率 适用情形 实验室条件下 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的最初一段时间 种群数量变化图像 种群增长率变化图像 计算 某一地区2001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 2002年比2001年增长1 请预测 按照此生长速度 200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 Nt 10 1 1 2006 2001 问题探讨3在一个培养基中 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 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细菌的数量不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 因为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空间有限 当细菌数量达到一定量时 细菌种群出现生存斗争 可用实验计数法验证 在大自然中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J 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问题 J 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种内竞争就会加剧 捕食者增加 当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阶段时 种群数量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思考 在自然界中 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正呢 高斯 1934 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 5mL的培养液中 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 经过反复实验 结果如下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请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如何 其种群达到基本稳定的数量值称为什么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 三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情况下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称为 S 型曲线 K 2 转折期 增长速率最快 K值 环境容纳量 加速期 个体数量增加 增长加速 调整期 个体数量较少增长缓慢 减速期 增长缓慢 稳定期 增长速率为零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又称K值 1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2 N K 2 此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 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产生条件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 现实状态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种内竞争不断加剧 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 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 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 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29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关系 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 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图乙的gh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0 K 2时逐渐增大K 2 K时逐渐减小在K 2时达到最大在K时增长速率为0 增长速率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 在K值时达到最大 t0 t1 t2 种群数量 S 型增长曲线 种群数量 K 2 K 种群数量增长率 时间 D 出生率 死亡率 即种群数量处于K值 B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最大 即种群数量处于K 2值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在生产中的应用 K 2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有害动物的防治 应通过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 应通过改善其栖息环境 提高K值 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量略比K 2多时最好 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 K 2以下 K 2的应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 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再生能力最强 把握K 2值处黄金开发点 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 2值处 可实现 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 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K 2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 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为什么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 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 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有害生物防治 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 严防达K 2值处 若达K 2值处 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如蝗虫的防控 K 2的应用 K 2 提示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 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 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 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 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 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思考 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灭鼠措施 思考 怎样做才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量 K值是环境最大容纳量 环境阻力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 农 林 牧业生产就是在这个范围内谋求产量的提高 其潜力有一定限制 总结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保持稳定 先升后降 无 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环境阻力 K值 环境容纳量 食物不足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天敌捕食气候不适寄生虫传染病等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种群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现 J 型增长 实际上是 S 型增长的最初阶段 J 型增长是一定时间内的增长方式 最终是以 S 型增长结束 这是生态因素和物种本身相互影响的结果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41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 J S 曲线 1 J 型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表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 2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3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也即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 J 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A 内部 直接因素 出生 死亡 率 迁入 出 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B 自然 间接因素 空间 气候 食物 天敌 传染病 自然灾害等 C 人为 重要因素 对野生生物的乱捕滥猎 对种群数量的人工控制等 2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 增长 稳定 波动 下降等 3 影响结果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 在不利条件之下 还会急剧下降 甚至灭亡 四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因此 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 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迁出和迁入率 种群数量的变化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 为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既要使生物资源的产量达到最大 又不危害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砍伐 捕捞 狩猎后 保证种群的增长速率为最大值 2 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 适时捕捞 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3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为有害生物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 K值 如鼠害防治可通过严密封存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 保护老鼠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K值 4 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物种的危害 即是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五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苍鹭的保护 野猪的保护 救护被困的鲸鱼 全力防蝗减灾 云豹的保护 1 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 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J 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 型曲线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显微镜计数时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应遵循 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线不数右线 的原则计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C 2 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 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 A CD段 增长速度慢 B DE段 速度加快 C EF段 变化速率加快 D FG段 速度逐渐变慢 D 3 广东广西河南2002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 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 接种少量的小球藻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 绘制成曲线 如右图所示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C 4 池塘养鱼时 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 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A 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 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C 及时 适量的捕捞成鱼D 限制捕鱼 C 5 种群的指数增长 J型 是有条件的 条件之一是 A 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 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C 1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 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 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第13 25天 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 第17 29天 成虫增长率上升 死亡率下降C 第21 37天 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 第1 37天 成虫数量呈 J 型增长 C 2 下图表示出生率 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 在K 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 在K 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 3 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 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