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观评记录_语文_小学_李阳.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观评记录_语文_小学_李阳.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观评记录_语文_小学_李阳.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观评记录_语文_小学_李阳.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听课评课观察量表执教人:李阳课题:19 七颗钻石观察人:明琳、赵元栋、柳晓玲地点:录播教室 维度: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课堂观察记实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学优生和学困生差距是什么?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48名学生准备了语文书、铅笔、写话卡,并且预习了课文,任务完成90%以上。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某时段)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认真程度如何?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46名学生认真倾听,倾听时间4分钟。互动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参与提问/回答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有哪些讨论方式?学生参与热情如何?描述学生的情感行为。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水罐几次变化并找出变化的原因,合作探究后,有四个小组交流展示。学生热情参与,自主学习。能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自主学习的时间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参与情况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整理笔记/阅读/思考/练习)自主学习有序吗?描述当时情况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15分钟,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学生能够积极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组长能够利用小组表格积极组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有序、有效。达成学生自主预习情况如何?是否达到目标要求?课中有哪些依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达成?学生是否体会到关爱的重要,懂得彼此关爱? 借助“自主预习单”,9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字词,熟知课文内容,课前思考。 智慧教室课件。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学会关爱 观课分析本节课,本节课,学生的预习情况良好,字词掌握准确。借助教师设计的自主预习单,在开始阶段“选择字音有误”的一项的检测中,正确回答率96%,自主预习扎实有效。课堂纪律规范,学习用品摆放简洁有序,课堂学习效率优秀。课堂上,绝大部分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品读课文,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并且能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恰到好处,分工明确,组织有效,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结尾部分,在老师的朗读引导下,学生积极回答:爱是什么?首尾相顾,使学生真切的明白了“七颗钻石”代表的是什么,并又有了自己的体会,真正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总之,这节课,学生参与率比较高,而且热情积极,学生能够投入地学习。在品读中交流,在品读中思考,在语文学习中感悟到了“爱”的伟大和美好。语文听课评课观察量表执教人:李阳课题:七颗钻石观察人:张弛、李玲、卢淑南地点:录播教室 维度: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课堂观察记实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怎样准备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多媒体课件,音频,课前准备能较好配合教学。过程本节课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环节:一、谈话导入(开始到00:01:48)二、认读生字词(00:01:49-00:03:42)三、整体感知(00:03:43-00:09:00)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00:09:01-00:18:40)五、合作探究34自然段,找出水罐发生发生变化的原因(00:18:41-00:43:21)六、总结升华(00:43:22-00:45:40)各环节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面向全体学生。互动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在学习课文重点的第2-4自然段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问题数量大,梯级难度分布,能有效地引起思考,确保较多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性作答。话题紧密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性较强,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呈现效果佳。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是否有效?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随机指导,组织讨论,帮助个别学生明确组内定位和个人任务。所探究的题目:还发生了几次奇迹?发生奇迹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习的效果很好。达成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关注了思维的想象。利用文章的空白之处,拓展想象的空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观课分析教师在设计中紧扣一个“爱”字,引导学生去感知爱,感受爱,感悟爱,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看不到师“牵”生的痕迹,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学生要读,愿读,乐说的良好氛围中,尤其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则正确发挥自己的“点拨”作用,指点学生走近角色,走进教材,使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现出层次性,由“感知爱感受爱感悟爱”构成了完整的、严谨的教学链条,而课文中蕴涵的真真切切的爱意就随着这条教学链条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完完全全被爱紧紧包围,让课堂自始至终沐浴在爱的阳光下。1、初读感知爱:语文课本,首先应是读本,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读本有整体的感知,钱梦龙老师有这么一段论述:“教学设计,大至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构思,小至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必须有一个制高点,才能居高临下,统揽全局。”2、再读感受爱:阅读主体的直接或接间生活经验是感悟的基础。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再加上课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又和孩子们年龄相仿。因此,学生对贴近他们生活的文本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反复的阅读中,他们对这一同龄人的特点也会有一个粗略的感受,因此能借助“( )的小姑娘”句式表达出诸如“善良”、“乐于助人”这样的感叹。但这是学生对文本中小姑娘的一个直接的认识,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感受到的小姑娘的爱心,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3、研读感悟爱:要使学生对爱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必须从研读语段入手。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引导学生对文本所反映的“内核”进行认识加工。在此,教师首先以读为基本手段,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从读中去感受爱心,从读中去寻找令自己感动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充分战时自己的感悟过程。其次,教师以引导学生想象为支点,抓住文中的可发挥空间,让学生想象小姑娘会到哪儿去找水?在找水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妈妈在把水递给小姑娘喝时在想些什么?以及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近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去感悟一份份沉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