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深沉如哑钟——《苦菜花》读后感.doc_第1页
父爱深沉如哑钟——《苦菜花》读后感.doc_第2页
父爱深沉如哑钟——《苦菜花》读后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爱深沉如哑钟【摘要】苦菜花是“红色经典”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创作是在毛泽东“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引下进行的。因此作者在塑造小说于得海的形象时,在“父爱”方面融入了过多国家、民族、人民、党等政治因素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真实性,使这一“父爱”过于深沉,如古刹哑钟。【关键词】“红色经典”;父爱;政治意识形态“红色经典”特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七年的文学,它是中国现代农民革命史诗的激情写作,是文学“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物。它“是以理想主义的艺术思维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全面去梳理和营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荣传统,并以史诗性的庞大气魄感染和凝聚新一代中国人对于现代政治革命理念的价值认同。” 在“红色经典”的百花园里,苦菜花可谓一朵奇葩。作品中有十分丰富细腻的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因此比一般的“红色经典”更着力于描写“政治规约下的人性表现”,更有艺术真实性。作者冯德英在作品中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的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在描写母亲对孩子们倾注关爱时,作者毫不吝惜笔墨,详尽地将一个慈爱、矛盾的慈母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同样为人父母,作者在刻画于得海的严父形象时,时常是一笔带过,并且这种父爱的基调自始至终都是严肃、冷酷的,以父亲的身份说,于得海在这一方面的形象显得单一、死板、不切实际,并没有足够的“人性表现”。他对儿子于水的爱是固然和绝大多数父亲一样,是宽广如山的,是深沉的,可却像一口哑钟,有着沧桑和威严,却似乎永远没有半点声响。于得海是穷苦人出身,在一次农民暴动中,他的妻子为了掩护丈夫和众人战死,之后儿子于水便跟着他东跑西颠。他先前是活跃在昆嵛山里的绿林好汉,接着成为了八路军某团团长,后来做了东海区司令员,他的生活大多是在深山战火中度过。在战士们的眼中,他有着很高的威信。在战斗中,战士们“一提起他们的团长,个个都放心了”,因为他的沉着和智慧连“诸葛亮也比不了”。在没有战斗的时候,他是“慈祥”、“和善”的。在老百姓的心中,“他能知道连绵几十里的昆嵛山上的每一个石洞和每一棵树木,你就是把昆嵛山上的石头、泥土、草木拿到天边,他也能认出来是昆嵛山上的,说他能两手同时开枪,百发百中,会飞檐走壁,多少人也围困不住他,说他身高一丈八,枪弹不入,长着大红胡子,眼睛像夜明珠一样亮,和古书上的武将一模一样” 他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是神话里的英雄,是受苦受难的百姓们的救星!他神机妙算,指导士兵截击围困王官庄的鬼子,拯救了一村人的性命。他与柳八爷比试枪法的,用过硬的本领说服了柳八爷,争取了柳八爷的抗日力量。他整顿纪律,枪毙了奸污少女的马排长,铲除了军队里的败类。他看到倔强的德强不肯包扎伤口,“涌上来一股又像生气又像酷爱孩子的情绪”,严厉地命令德强按命令行事他在小说中每一次出现,都是带着正义凛然、机智冷静的色彩,就连在儿子面前,他依然如此。在人前,他和于水之间保持的感觉,不说没有父子的味道,就连团长与战士的关系都达不到,正如哑钟的喑哑,让人感觉不到半点动静。从于水的角度来看,“他似乎忘记了团长是自己的父亲,而是一个纯粹的严厉的首长,他格外得到的,只有比别人更严格的要求,更危险艰巨的任务”。这在文中有三处描写。在第一处,同样是执行任务归来,团长“拖过一条长凳子”,把别人“捺着坐下去”,但“却没有捺于水坐下”,于水习惯了父亲的这种态度,所以“也不去坐”。对于其他战士,于团长很是和善,对于儿子,团长却很冷漠,而且这种冷漠似乎是故意而为的。第二处,同样是在战斗中受伤归来,于团长先去看望受了轻伤的德强,才去看望自己“全身缠满绷带”的儿子。第三处,部队夜间转移,由于忘记通知的缘故,于水一直睡在炕上没有动。第二天大家才发现于水被落下了,如果是普通的战士,团长会派人回去寻找,但是这一次于团长却说“来不及管他,算了吧”。幸亏老号长偷偷跑到村子里,才把于水带回来了。回来之后于团长“不但没安慰孩子一句,倒把他教训哭了”。 苦菜花描写的是抗日期间胶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于团长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先人后己的精神可以理解,也着实令人感动,但小说中的这些描写让人感觉有些抬高了。在人后,父子俩的单独相处在书中只有一处,也只有在这一处,作者正面描写了于得海的父爱。他摸于水的头,都能让于水眼睛潮湿,因为这样的爱抚,在别人是再普通不过的,而在他,于团长儿子的身上,却是少有的。他才轻微地叫了一声“爹”,集合号声就响了,于团长“马上离开了”。这只是他们独处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个缩影。在平时,他“很少去留意儿子,只是看到他在战士堆里就行了”,“他的爱,不是一般父母的爱,而像他对所有战士那样,是严峻的爱,是使儿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是杀敌的战士,不是父亲眼前的娃娃”。对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于水来说,父亲本是他剩下的唯一可以取暖的怀抱,但是父亲如此淡漠苛刻。最亲的人明明就在身边,却把自己当做最不亲的人,于水是多么可怜啊!再看小说中密密麻麻的叙述的仁义嫂对孩子们的爱,却是那样的细腻如水。这就是父爱与母亲的区别么?母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关爱,如母亲的爱;父爱让孩子在风浪中锻炼成长,如于得海的爱。于得海的父爱,是不是有点残酷了呢?于得海的父爱,能不能更真切地“说”出来呢?苦菜花是一部革命颂歌,和其他“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一样,它的创作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下进行,充当着国家的喉舌,宣传党的宗旨,所取题材注重革命的历程性。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毛泽东的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文艺为政治服务”可以概括那个时期文学创作特点。因此苦菜花里的积极乐观,理想主义,是时代的使然。在苦菜花中,舍生取义是主旋律, 民族高于集体, 集体高于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渗透其中。为了阶级和民族的利益, 个人可以牺牲一切, 包括宝贵的生命,何况是对儿子的关怀与爱护!作为在抗日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于得海为了保卫国家, 为了不做亡国奴, 为了穷苦人翻身得解放, 不惜把全部心思放到同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与火的斗争上去。作者将他塑造成一个十分光辉的人物,为了突出他的无私,剥蚀了他身上的具有的父爱,让他的父爱深沉得像古刹哑钟。这一做法使得这一“父爱”在现在看来很不切实际,甚至有些浮夸。【注释】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第74 页阎浩岗:“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19页【参考书目】 冯德英:苦菜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马国昌:“苦菜花”是怎样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